《生万物》

搜索文档
探寻影视发展新路径,在创新中破圈前行
中国青年报· 2025-09-25 00:53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对于创作者而言,一切都应该回到创作者的自觉与自省。我们不仅要讨论作品如何对话流量时代,更 要讨论创作者如何与自己对话。"日前,在2025北京文化论坛平行论坛"虚实无界:视听产业融合破 圈"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编剧梁振华如是说。 "我们无法逆转河流,但可以选择做一朵什么样的浪花。"梁振华相信,无论何时,手艺永远是制胜的法 宝,创作者的本职是咀嚼生活、深掘人性、凝视时代。 在2025北京文化论坛上,多位影视行业从业者探讨剧集的发展新路径,勾勒出"破圈"与"深耕"并行的中 国影视发展新图景。 梁振华说,他每次听到有人谈要"对标"某个爆款的时候,会觉得很刺耳。"'对标'谁,就意味着先天臣服 于谁,就意味着拾谁的余唾。走别人的路,只能算创作上的穷途末路。" 梁振华认为,艺术创作的核心生命力在于求新求异的创造。 在他看来,创作的最大法门是"审美提纯"——把创作的初始冲动保留下来,把差异化的部分放大,把新 奇的感受传递出来。 在2025北京文化论坛"剧力无限——剧集精品与产业升级新视野"剧集沙龙中,《山花烂漫时》《生万 物》《归队》等佳作的主创分享心得。 文化论坛"剧力无限——剧集精品 ...
文化论坛大咖说|《生万物》总制片人:希望传达出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生活的生命力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4 03:10
【文化论坛大咖说|《生万物》总制片人:希望传达出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生活的生命力】9月24日, 2025北京文化论坛剧集精品创作专业沙龙在美后肆时举行。爱奇艺高级副总裁、《生万物》总制片人戴 莹提到,《生万物》简单来说是"以小家去讲大家"。"剧里有一句台词是'把日子过出花',"戴莹说,"每 一个时代都有苦难和困境,但我们希望传达出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生活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王雅贤 李 俊萱) #2025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与科技双向赋能##北京范儿# ...
当爱优腾开始比拼“长尾效应”
36氪· 2025-09-22 06:34
行业趋势 - 长视频平台将剧集长尾效应作为宣传重点 关注会员拉新 用户留存和商业回报的持续价值释放[1] - 平台通过提升剧集质量 内容创新和季播化开发(如《庆余年》《长相思》)维持长期热度[14] - 行业通过差异化竞争应对内容同质化 以长尾价值证明内容品质并建立用户信任壁垒[4] 平台战略 - 爱奇艺实施"长+短"内容生态战略 强调长视频优质内容通过长尾效应持续吸引用户和广告主[4] - 平台采用SVIP提前看 点映礼包 锁集等精细化排播策略挖掘单部剧集深度价值[14] - 优酷推出"年度畅销榜" 腾讯视频设立"经典畅销榜" 爱奇艺建立必看榜 均以365天周期衡量剧集对会员开通的贡献热度[6] 数据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长视频平台上新271部剧集 同比减少33部 仅芒果TV上新数量增加[4] - 《藏海传》热播期后集均播放量增长近1000万 暑期档回看和二刷占比超60%[4][8] - 《生万物》完结后20天内站内弹幕数量从1000万增长至4000万 增幅达300%[8] - 爱奇艺全集限免活动使24部长剧限免期间日均有效播放较前日上涨50%以上 《莲花楼》《苍兰诀》涨幅达2.5倍[16] 剧集案例 - 《扫毒风暴》收官后豆瓣打分人数翻倍 《生万物》完结半月稳居云合收视率霸屏榜首位[4] - 《雁回时》热播期集均3310万 完结后持续追加广告商 证明对女性观众群体的长期招商吸引力[11] - 《爱你》热播期集均1800万 长尾期云合集均播放增长近700万 周边销售额增长近百万[13] - 《大奉打更人》完结264天后出现第二热播期 腾讯站内热搜榜第5 近一月热度持续超14000[8] 技术运营 - 平台通过AI算法将经典老剧精准推荐给新用户 并优化关键词搜索提高长尾效应[14] - 短视频二创和社区互动(如角色cut 剧情复盘)维持《莲花楼》《藏海传》等剧话题度[15] - 台网联动(如电视台重播《生万物》)和跨媒介开发(影视IP转动漫 游戏 小说)反哺剧集热度[16]
《赴山海》、《藏海传》领跑,剧综招商各有“惊喜”与“焦虑”?
36氪· 2025-09-19 00:04
爱奇艺亲自盖章"2025品牌主们最爱投的剧",播至18集,双平台剧集品牌露出各达25家,与《赴山海》热播效应同步炸裂的,是它的招商能力。 大剧市场吸金能力依旧?这似乎毋庸质疑。甚至在刚过去的暑期档,它还打破了一些类型题材的限制:严肃文学改编的农村群像剧《生万物》合作品牌数 37家,古装权谋大剧《藏海传》合作品牌数达48个再攀新高。更细化的维度,《锦绣芳华》刷新了集均广数、单集广数等纪录。 但这又不是全部。相比去年同期,超过40家品牌合作的剧集数量大幅下滑,即使面对最头部的内容,客户入局也愈发谨慎;对于大部分剧集,"全集有 广"更是跨不过的硬指标,尤其是到了8月只有一部《生万物》实现了全集有广,其余皆"沦陷"。 与剧集市场"整体降温、两极分化"的走势不同,综艺市场的招商表现在整体上更为"平稳"。这是个喜忧参半的词:一方面,头部综艺动辄10+品牌合作的 时代确实已经过去,综艺招商高点基本落在了8个品牌合作上;另一方面,新综艺在声势和吸金能力上,相比往年更加亮眼。 我们常说"春江水暖鸭先知",长视频招商能力的分化背后,是娱乐营销品牌池的加速洗牌,以及内容市场最真实的发展趋势。前者是消费市场的风向变化 也在真切作用于 ...
国产剧开始流行小房子了?
虎嗅APP· 2025-09-11 23:58
国产剧住房空间叙事变迁 - 近期国产剧女主住房面积明显缩小 如《生万物》中宁绣绣从地主家大院搬至自耕农灰扑扑的院子 《子夜归》中武祯从国公府宅邸迁至三两间平民宅院[5] - 住房缩小本质是女性自主选择的结果 通过择偶权掌控 资源分配权扩展和行动半径扩大体现能动性 宁绣绣获得独立决策权并组织村民抗灾 武祯保留公务处理能力并主导婚姻关系[6] - 小屋叙事反映权力关系变革 从依附男性房产转变为男女政治协商 《子夜归》武祯选择听话赘婿 《生万物》绣绣选择安全可靠的协商型伴侣[8] 历史大房子叙事模式 - 2017-2020年霸总剧推崇豪宅景观 《我的前半生》贺涵660㎡上海豪宅估值超7600万 《亲爱的热爱的》韩商言别墅地上面积271–372㎡带地下室花园 《爱我就别想太多》李洪海宅院室内950㎡+院子1150㎡[11][12] - 仙侠剧2017-2023年进入宫殿通胀期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强调多层宫观礼制 《千古玦尘》实景搭建9万平米基地含4万平米棚景 《长月烬明》使用12个摄影棚近5万㎡场景+3万件道具[13] - 大房子异化为快感货架 空间模块化导致情感导览式消费 观众产生视觉疲劳 女性沦为房产陪衬[12][13][14] 空间叙事多元化发展 - 剧集场景从固定坐标转向移动时空体 《墨雨云间》《雁回时》采用返乡复仇路线 《一念关山》《无忧渡》通过公路叙事推进章节化剧情[17] - 女性通过上路获得路权与主导权 脱离府第/后宫规训空间 在移动中获取资源同盟 体现当代娜拉出走意象[18] - 现代性解构房子社会包袱 保留其收纳功能 《小巷人家》展现紧凑生活单元的人际互动 《生万物》刻画米缸洗澡等烟火细节[20] 行业创作趋势转变 - 住房缩小反映观众对膨胀视觉奇观的审美疲劳 是制作方对房子公式的自我修正[14] - 时空体理论实践加速 从父权城堡时空转向女性移动时空 契合当代女性意识崛起[18] - 年轻创作者聚焦漂流感叙事 《她的生存之道》刻画拼房漂泊状态 呼应现实社会居无定所的精神困境[19]
2025暑期档,短剧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0:52
行业总体表现 - 暑期档短剧行业实现从"流量至上"向"质量为王"转型 成为"娱乐正餐"并重塑文娱市场格局[5] - 红果短剧暑期档头部作品带动总观看量达311亿次 超越长剧TOP 20总播放量156亿次[7] - 短剧集均播放量快速接近长剧水平 已有5部短剧集均突破2000万《十八岁太奶奶2》集均达2500万[7] - 行业进入"10亿时代" 暑期档16部短剧累计观看量破10亿[9][12] 平台用户与生态 - 红果短剧用户规模持续扩张 月活用户从3月1.73亿增长至6月2.1亿[9] - 平台通过"一本多拍"机制推动内容创新 同一IP多版本竞争筛选爆款[11] - 爆款短剧采用元素叠加策略 融合穿越/家族/女强/航天等热门题材实现观众全覆盖[11] 内容创新趋势 - 短剧呈现系统性创新 突破"霸道总裁""甜宠虐恋"等同质化套路[14][15] - 叙事节奏转向生活流表达 《念念有词》通过语言轰炸与沉默反差构建戏剧张力[15] - 人物关系颠覆传统设定 《夫人她专治不服》以"女A男O"反差人设带动"娇夫文学"热潮[17] - 审美风格突破视觉疲劳 《朱雀堂》融合中式恐怖美学与民俗仪式感[17] 社会议题融合 - 短剧深度结合社会议题 《十八岁太奶奶》融合女性龙傲天/跨代亲情/科技报国等多重主题[17] - 男频短剧实现突破 《一品布衣》《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转向家国叙事与寒门仕进题材[19] - 短剧成为"时代情绪显微镜" 承载个体焦虑/文化认同/代际冲突等宏大命题[19] 平台政策调整 - 红果短剧升级剧本政策 最高保底提至20万/分成比例升至40%/严厉打击抄袭[22] - 快手关闭短剧小程序业务 将第三方付费短剧全面回归平台原生链路[23] - 腾讯视频与爱奇艺调整分账策略 爱奇艺为独家作品提供最高35%阶梯分账激励 腾讯对S+作品提供22万元剧本激励[24] - 平台分账核心指标转向"会员有效观看时长" 降低"拉新"权重[24]
暑期档爱优腾,没有赢家
36氪· 2025-09-10 08:04
暑期档剧集市场整体表现 - 剧集市场呈现虎头蛇尾态势 开局表现积极但后劲不足 未能诞生全民爆款作品 [1][2][4] - 暑期档大盘热度不足 古装爱情题材表现疲软 现实主义题材虽强势但存在烂尾问题 [4][6][13] - 整体市场从2.7亿播放量回落至1.7亿 缺乏头部爆款带动 [13] 平台竞争格局 - 优酷 爱奇艺 腾讯视频均未取得明显优势 云合数据前二十榜单中优酷占4席 爱奇艺和腾讯各占5席 [7] - 优酷开局强劲但后劲不足 《凡人修仙传》集均播放量不足3000万 《樱桃琥珀》集仅1300万 [8] - 腾讯视频头部剧集表现远低于预期 前五名无一入围 前十仅一部独播剧 [10] - 爱奇艺虽略占优势但陷入热度注水争议 破万剧集公信力受损 [12] 内容类型分析 - 古装爱情题材成为明显短板 尽管上新数量领先但市场反馈低迷 多部剧集集均播放量低于2000万 [2][4][6] - 现实主义题材如《生万物》《以法之名》占据热度前二 但普遍存在烂尾问题 豆瓣评分从7.5降至7.2 [2][4][6] - 题材创新面临挑战 后续重点剧集包括科幻悬疑剧《不眠日》和武侠剧《赴山海》 [16] 行业发展趋势 - 观众审美趋向挑剔 传统依赖大IP 流量演员的制作模式失效 [13][15] - 内容质量成为核心竞争要素 但当前市场缺乏高分剧集 第三季度回温难度较大 [12][15] - 新剧储备关注创新题材 但创作难度较高 市场表现有待观察 [16]
爱优腾暑期档,无一赢家
虎嗅· 2025-09-08 01:29
暑期档剧集市场整体表现 - 剧集市场呈现"虎头蛇尾"态势 开局表现积极但后劲不足 未能诞生全民爆款作品 [1][4][7] - 暑期档下半场古装爱情题材集体遇冷 多部头部剧集云合集均播放量低于2000万 [2][6] - 现实主义题材虽占据热度榜前列 但普遍存在烂尾或口碑下滑问题 例如《生万物》豆瓣评分从7.5降至7.2 [2][3][6] 长视频平台竞争格局 - 三大平台独播剧分布接近:优酷4部、爱奇艺与腾讯视频各5部进入播放量前二十 未拉开显著差距 [8] - 腾讯视频头部内容缺失 前十名中仅1部独播剧 多部押注"剧王"项目远低于预期 [10][11] - 爱奇艺虽以4部独播剧占据前十 但陷入热度注水争议 平台公信力受质疑 [12] - 三大平台均未产出豆瓣8分以上剧集 反映内容制作质量不足 [12] 内容类型市场反馈 - 古装爱情题材成为明显短板 尽管上新数量领先 但市场反馈与投入不匹配 [5][6] - 现实主义题材强势崛起 《生万物》《以法之名》稳居热度前二 《扫毒风暴》《利剑·玫瑰》进入播放量前十 [6] - 题材创新面临挑战 如《不眠日》采用时间循环设定但创作难度高 《赴山海》需平衡穿书与武侠元素 [18][19][20] 市场后续走势与挑战 - 暑期档后大盘持续回落 整体播放量从2.7亿下跌至1.7亿 缺乏新爆款接档 [15] - 观众审美趋向挑剔 传统依赖大IP、流量演员的制作模式失效 [15] - 第三季度内容储备不足 科幻剧《不眠日》与武侠剧《赴山海》被寄予扭转市场颓势的期望 [17][18][20]
《生万物》背后:90年代文学的心力复利
虎嗅· 2025-09-07 00:21
小说《缱绻与决绝》及改编电视剧《生万物》 - 作家赵德发于1995年创作乡土小说《缱绻与决绝》,讲述1920年代至1990年代四代人与土地的关系,时间跨度70年 [1][3] - 小说于1996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025年改编电视剧《生万物》引发社会广泛共鸣 [1] - 作品核心矛盾体现为对土地的"缱绻"(传统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与"决绝"(改革开放后农民离乡弃土) [4] 创作背景与时代关联 - 创作准备历时两年,涉及农村经济学、社会学著作及中外文学经典研究 [1] - 1995年中国实施"抓大放小"国企改革,推动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涌现,体现"心力"驱动的创业精神 [16] - 1995-1998年是中国互联网产业萌芽期,丁磊、马化腾等凭借好奇心和信念开展探索 [16] 心力经济理论框架 - 心力经济强调个体内在力量(好奇心、创造力、信念)驱动经济活动 [7][8] - 心力作为复利本金,通过持续投入产生指数级增长效应 [8][10][12] - 早期心力积累存在滞后效应,需长期视角才能获得超线性回报 [12][13] 文化属性与商业实践 - 强势文化遵循事物规律(如市场规律、人性博弈),造就强者;弱势文化依赖外部救世主,导致失败 [19][20][22] - 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90年代企业凭借使命愿景和创新能力建立品牌韧性 [13] - 《遥远的救世主》案例体现强势文化实践,包括私募基金操盘和扶贫商业设计 [20] 土地与传承价值观 - 土地被赋予"敬地养地"的价值观,通过深耕、施肥等具体实践体现传承 [6][7] - 封二向封大脚传授种植技术涵盖小麦、谷子、棉花等18类作物 [6][7] - 土地作为坤力和女性崛起力量的象征,与个体心力形成呼应 [2][7]
年轻人又爱看乡村剧了?杨幂“牺牲美貌”年代戏破圈
第一财经· 2025-08-30 16:03
电视剧表现 - 乡土题材年代剧《生万物》成暑期档爆款 收视率峰值达2.68%创近三年央视八套最高纪录 单日全端播放量破2亿 豆瓣评分7.2 [3] - 8月23日热度值突破11000 观众群跨越城乡与代际 25岁以下观众成为第二大受众群体占比提升至约43% [3][19] 创作特色 - 采用真实百年村庄拍摄 美术组全国选址获无法复制的场景质感 租用几十亩农田实景拍摄农耕全周期 [9][10] - 坚持真实主义创作理念 通过细节还原1927-1947年鲁南农村社会各阶层命运轨迹 保留原著历史复杂性 [6][8][13] 演员表现 - 杨幂素颜出演农妇并挑战老年妆 通过体验农村生活完成演技转型 引发观众两极评价 [9][18] - 老戏骨林永健 迟蓬 倪大红通过方言及细节表演塑造鲜活农民与地主形象 [18] 市场影响 - 农村题材剧突破受众壁垒 35岁以下观众占比从首播32%提升至收官期43% 证明土地题材仍具市场潜力 [10][12][19] - 导演刘家成实现京味题材到宏大历史叙事的转型 通过小人物故事呈现时代变迁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