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法官的荣耀》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微短剧精品化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新京报· 2025-09-29 03:18
网络微短剧作为数字文娱产业的一种新兴形态,最早可追溯到2018年前后。彼时,一批以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 为传播阵地的"竖屏小剧"率先出现,凭借时长短、更新快、爽点密集的特点迅速聚拢用户。这一阶段的微短剧大 多以低成本制作和拼贴化叙事为特征,逻辑粗糙、情节猎奇,甚至不乏低俗化、擦边球内容,被普遍视为网络快 消文化的产物。尽管如此,它们敏锐契合了碎片化娱乐需求,成为用户在通勤、休闲等场景中的"情绪速溶剂", 为后续的产业化奠定了观众基础。 随着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与产业链条的逐步成熟,微短剧在短短数年间实现了从"野蛮生长"到"精品化转型"的跨 越。截至2025年6月,中国微短剧用户已接近7亿,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634.3亿元,甚至在 2027年有望冲击千亿关口 。这一规模不仅与中国电影(600977)票房相当,更使微短剧成为网络文艺中的重要支 柱产业。伴随平台资本的深度参与和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行业逐渐形成了从剧本孵化、拍摄制作、分发传播到 商业变现的全链条生态,精品化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精品化转向首先体现在叙事逻辑与审美追求的提升。过去"5秒一个反转"的粗糙套路已难以满足观众升级后的需 ...
向千亿目标冲刺的微短剧,正上演“双城争霸”
36氪· 2025-09-24 07:46
2025年,微短剧行业持续发力。经历前两年的爆发式增长,行业已告别"大水漫灌"的野蛮生长阶段,进入提质增效的新时期。 迈向精品化与大众化的微短剧,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重塑视听产业格局。数据显示,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4亿元,首次超越国内电影票房总额; 2025年预计将增长至634.3亿元。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加之"低门槛、高回报"的产业模式,迅速点燃了城市间的竞争热潮。 近两年,国内多个城市争相打造"微短剧之都",从资金支持、资源配置,到基地建设、企业孵化与人才培养,全方位展开布局,希望借助微短剧东风,为 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其中,西安与郑州的竞争尤为引人注目。西安凭借产业链效率和文化资源领先,郑州则以场景集群和政策力度紧随其后,其他城市也通过差异化场景切入 市场。当前,"微短剧之都"的竞争已进入产业生态位争夺的新阶段。谁能够以更低成本提供全链条服务,为精品内容创造更优孵化环境,谁就将在千亿赛 道中抢占先机。 01 微短剧之都,含金量持续攀升 随着微短剧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制作公司扩大签约、长视频平台争抢人才、互联网科技企业纷纷入局已不鲜见。与此同时,高速增长与巨大市场潜力也 吸引各地方政府积极 ...
微短剧赋能普法宣传(深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7 22:16
行业政策与市场表现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多部门发起"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 推动普法类微短剧发展 [2] - 快手平台《包大人,现在是2025!》播放量突破2.1亿次 《法官的荣耀》开播首日播放量超700万次 显示普法微短剧获得高关注度 [2] - 普法类微短剧题材广泛 涵盖卖假烟、骗婚、地沟油、校园霸凌、电信网络诈骗、老人赡养等典型案例 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 [4] 内容特点与叙事策略 - 普法微短剧采用强冲突叙事 以身边事为题材 通过公检法人员处理过程传递法律知识 兼具观剧爽感和实用价值 [4] - 作品注重法理与人情结合 通过角色成长故事展现司法温情 如《法官的荣耀》中法官助理办理重婚案时考虑家暴因素 [5] - 部分剧集融入奇幻元素吸引青年观众 如《包大人,现在是2025!》采用时空穿越设定 让包拯与当代法官组成探案CP [8] 平台合作与制作模式 - 红果短剧、抖音反诈中心、今日头条安全中心联合出品《云端捕手》 以抖音集团处理的典型诈骗案例为蓝本 [4] - 《云法庭请断案》依托小红书平台互动性 开展模拟法庭邀请用户参与剧情讨论 同时加入专家解读提升专业深度 [8] - 采用青年演员和青年CP模式 如《法官的荣耀》由刘美含主演 《云端捕手》由张逗逗主演 拉近与年轻群体距离 [9] 社会价值与行业影响 - 普法微短剧促进法治宣传教育 通过情法交融方式让观众理解法律真谛 成为普法的典范 [6] - 微短剧与普法结合为法治宣传提供新形式 推动行业走向更务实、更接地气、更具社会价值的发展道路 [9]
微短剧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精品化成暑期档主旋律
第一财经· 2025-07-24 01:25
微短剧市场概况 - 2024年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网民使用率59.7%,行业总规模504.4亿元,首次超越传统电影425.02亿元票房 [1]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680亿元,2027年有望达千亿级别 [1] - 增长驱动因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娱乐需求及内容产业数字化转型 [1] 行业发展阶段与政策规范 - 行业从"野蛮生长"步入"精品化探索"阶段 [2] - 国家广电总局2024年确立"分类审核"与"持证传播"管理框架,推动精细化管理 [1] - 红果短剧等平台通过技术审核与人工筛查结合确保内容符合主流价值观 [1] 商业模式创新 - 红果短剧采用"免费看剧+广告分账+专业制作"模式定义行业商业逻辑 [4] - "阶梯式分账+流量激励"机制使头部短剧单月分账收益达数百万元 [4] - 腾讯视频推出厂牌激励计划,制作方最高可获500万奖金,导演/编剧/IP最高100万奖励 [5] 人才与产业链升级 - 长信传媒、柠萌影视等传统影视公司专业团队加入微短剧制作 [5] - 行业从作坊式生产转向涵盖IP开发、剧本孵化、拍摄执行的工业化体系 [5] - 腾讯视频对竖屏短剧S/S+级剧本提供保底稿费及播后额外奖励 [5] 技术创新应用 - 5G普及支持4K超高清画质与互动式剧情实现 [8] - AIGC技术渗透全流程,ChatGPT等大模型可几分钟生成剧本初稿 [7][8] - 快手可灵AI、抖音即梦AI等视频生成模型提升制作效率 [7] 精品化内容成果 - 2025年暑期档《念念有词》播放量破10亿,成红果首部双破亿短剧 [10] - 红果"果燃计划"合作近300部短剧,总播放量近百亿,获国际电影节多项荣誉 [10] - 爱奇艺《成何体统》热度峰值5667创平台纪录,腾讯视频《重返八零共白首》获市场认可 [13] 题材多元化与社会价值拓展 - 题材覆盖科幻、非遗、年代创业等,如《我在月球当包工头》《姐姐的三条簪》 [11] - 非遗主题作品《祈安澜》《墨韵新生》实现文化传播与公众教育功能 [14] - 文旅融合剧《和你的桃花源》带动永春旅游收入增长35% [14] - 国家广电总局推出"微短剧+"行动计划,涵盖文旅、普法、非遗等六大方向 [15] 就业与经济影响 - 2025年上半年行业创造64.7万个就业岗位,90后从业者占比超60% [16] - 新就业形态特征包括灵活工作时间、数字化创作方式等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