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卡清算
icon
搜索文档
信用卡币种“升级” 多银行将美元切换为人民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3:35
信用卡外币交易币种升级 - 多家银行完成信用卡外币交易币种升级 从美元入账切换为人民币入账 包括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1] - 币种升级缩短跨境支付汇兑流程 从"当地币种→美元→人民币"两次汇兑简化为直接人民币入账 降低汇损摩擦成本[1] - 招商银行自2025年10月28日起对万事达标准信用卡芯片版等三款产品实施币种切换[1] - 平安银行自9月25日起支持外币交易人民币入账 客户可通过APP选择美元或人民币入账 覆盖万事达/Visa/JCB卡种[2] 卡组织竞争格局 - 万事达和美国运通已获得中国银行卡清算牌照 与银联共同组成内地三大持牌卡组织[3] - 万事达通过万事网联开展本土化运营 2024年5月正式开业[3] - 银联卡在境外消费中直接当地货币转换人民币入账 不存在两次换汇问题[5] - 万事达卡升级涉及单标卡和双标卡 双标卡是中国特有的历史产物 首张由招行2002年发行[4] - 万事达同时布局借记卡业务 招行/广发/平安/中信等银行新发或升级万事达借记卡[6] 行业影响与市场现状 - 信用卡行业持续承压 2025年二季度信用卡数量7.15亿张 环比减少600万张 连续11季度下滑[7] - 上半年11家银行信用卡消费额同比下滑 招行降8.54% 中信降12.54% 兴业降11.27%[7] - 币种切换后汇率以万事达官网为准 境外预借现金手续费标准变更为人民币结算线路[7] - 调整对普通消费者影响有限 主要体现在成本微小浮动 不同卡组织汇率差异短期内难以计算[8] - 银行对调整持不同态度 部分银行暂未跟进 客户实际体验变化尚不明确[9] 实施阶段与覆盖范围 - 万事达卡升级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迁移境外使用存量卡 第二阶段实施币种升级[2] - 上半年光大/交行/农行/广发/招行/浦发/邮储等银行已完成万事达存量单标卡升级 拓展境内交易功能[2] - 币种升级主要针对万事达卡组织 平安银行扩展至Visa和JCB卡种[2]
万事达卡“盗刷门”背后
北京商报· 2025-09-17 00:02
万事达卡"盗刷门"背后 "人在家中坐,账单从海外来""信用卡贴身存放,交易却出现在了本人从未去过的地方""收到入账提醒 后去查账,才发现实际交易在两天前已经发生,此前却没有任何提示"……过去几日间,类似的被盗刷 信息在社交平台"刷屏"了,涉事的浦发银行和万事达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结合多方信息来看,浦发银行本次盗刷事件主要集中在浦发万事达"红沙宣"信用卡产品,在监测到部分 未经授权的交易后,浦发银行、万事达卡及万事网联启动应急调查,盗刷款项无需持卡人承担。 而这并非孤例。9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不仅仅是前述"红沙宣"信用卡产品卷入盗刷 风波,9月以来中信银行万事达的借记卡也有遭遇盗刷的情况。多名消费者指出,自己名下的中信银 行"暗黑破坏神"万事达借记卡被盗刷。不同银行、不同卡种的盗刷信息背后,均指向了提供服务的万事 达卡。作为连接全球商户与发卡机构的核心枢纽,银行卡清算组织万事达卡在此次事件中的角色与责 任,成为透视跨境支付安全生态的关键窗口。 技术防线的现实裂缝 浦发银行信用卡盗刷风波纷纷扬扬,无人关注的角落里,还有一家银行的借记卡持卡用户也遭遇了同样 的问题。 消费者张天(化名)告诉北京商 ...
万事达卡境外被盗刷背后:跨境支付的安全考问与责任“黑洞”
北京商报· 2025-09-16 13:48
事件概述 - 浦发银行万事达"红沙宣"信用卡和中信银行万事达"暗黑破坏神"借记卡在2024年9月发生跨境盗刷事件 涉及未经授权交易 交易地点均为境外 银行和卡组织承诺盗刷款项无需持卡人承担[1][3][9] - 盗刷案例包括异常交易未拦截、限额卡片超额消费、已注销或挂失卡片仍被盗刷等类型 部分借记卡盗刷金额较小 如一笔交易金额为9.64元人民币(约22000印尼盾)[3][6][8] 涉事方响应 - 浦发银行、万事达卡和万事网联在9月13日启动应急响应 检测到部分万事达无价世界卡未经授权交易 承诺进行调账处理[9] - 中信银行未对防盗刷安全锁触发条件及风险交易防范措施作出回应 部分用户因未开通短信提醒未能及时获知预授权交易[3][6][8] 跨境支付责任机制 - 跨境支付涉及发卡行(签发卡片、审核交易、资金扣划)、卡组织(搭建支付网络、传递交易指令、清算结算、货币转换)和收单机构等多方 风控需协同运作[11] - 盗刷反映风控审核缺失 可能源于卡组织与发卡行协同机制断层 或部分环节风控能力薄弱、过度依赖其他环节审核[12] 技术与管理漏洞 - 跨境支付存在信息不对称 用户难以追踪卡片信息流转和泄露环节 依赖发卡机构和卡组织安全承诺[13] - 境外商户端验证执行标准参差不齐 增加防盗刷难度 支付标记化技术(替代卡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已在中国落地但未全面覆盖风险[14] 行业改进方向 - 需打破发卡行与卡组织信息壁垒 建立实时数据共享机制(如消费场景偏好、高风险地区交易动态) 联合研发智能风控系统强化反常交易预警[15] - 应通过技术防御强化(动态加密、AI风控)、责任边界明晰(发卡行先行赔付、卡组织风险溯源)和监管协同升级构建跨境支付安全闭环体系[15]
银行卡清算机构监管制度迎细化
金融时报· 2025-05-16 01:40
银行卡清算市场新规发布 - 中国人民银行与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 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旨在完善监管机制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1] 市场发展背景 - 中国银行卡清算市场自2015年国务院发布准入管理决定后开放 2016年出台原《办法》作为配套制度 [2] - 银行卡业务涵盖发卡 收单和转接清算等环节 清算机构通过制定标准 运营系统及授权发行银行卡发挥核心枢纽作用 [2] - 当前市场共有3家持牌机构:中国银联 美国运通与连连数字合资的连通公司 万事达与网联清算合资的万事网联 [3] - 美国运通和万事达合资公司先后获牌标志着市场对外开放速度和程度加快深化 [3] 新规核心调整 - 《办法》延续现行监管基本原则 未对准入条件和程序作重大调整 但结合行业发展现状细化监管制度 [4] - 完善筹备 开业及变更等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要求 简化部分证明文件以提升行政效率 [4] - 与外商投资法规有效衔接 坚持同类机构同等标准 夯实市场开放制度保障 [4] - 明确风险管理体系需与成员机构规模及业务发展相适应 鼓励风险信息共享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4] 运营与监管机制强化 - 新增"运营管理"章节 要求清算机构独立经营并强化主体责任 制定完善内控 审计及问责机制 [5][6] - 明确治理结构 业务规则 标准体系及成员机构管理等基本要求 提升合规管理水平 [5][6] - 新增"监督管理"章节 明确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的监督职责 手段及履职要求 [6] - 健全监管机制以维护市场秩序 促进市场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 [5][6]
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
中国基金报· 2025-04-30 14:10
政策发布与实施时间 - 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 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1] - 原2016年版《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同时废止[4] 政策修订核心内容 - 新增运营管理和监督管理两个章节 较2016年版共计七章58条[4][5] - 延续现行监管基本原则 未对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条件程序作出重大调整[1][6] - 与外商投资领域法规制度有效衔接 坚持同类机构同等标准[1][5] 运营管理章节要求 - 明确清算业务规则成员机构约束风险管理框架外包业务管理等展业要求[5] - 规定银行卡清算机构治理结构标准体系成员机构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等基本要求[6] 监督管理机制 - 明确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监督管理职责 提出重大事项报告和业务报告要求[5] - 健全监管机制确保银行卡清算机构监管有章可循 维护市场秩序[6] 行政许可优化 - 完善银行卡清算机构筹备开业变更等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要求[5] - 简化部分申请材料证明文件 推动行政许可工作公开透明流程规范[5] 政策实施目标 - 促进银行卡清算市场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 保障市场各方合法权益[6] - 提升银行卡清算机构合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更好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6][7] - 促进我国支付行业健康发展 以开放促发展提升清算服务水平[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