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对话唐羽:青年粤商不仅敢于走出去,更愿意走回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7 13:35
(原标题:对话唐羽:青年粤商不仅敢于走出去,更愿意走回来) 南方财经记者张梦琦、视频制作记者朱治宣、实习生王硕 姚文琪 阳春报道 2025年7月29日,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 开,阳春市春湾唐羽影视传媒工作室负责人唐羽荣获"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当晚,唐羽在朋友圈写下:不是为了领奖才努力,而是努力到某天,刚好被看见。 时间拨回2017年,老家阿叔深夜的一则语音消息,给他的人生轨迹划下关键转折。彼时唐羽正在深圳打 拼,是广告公司月薪过万的设计师。听闻"村里狗仔豆几毛钱一斤都没人收"的无奈,他决定逆着人流回 到阳春春湾镇自由村,用在外的所见所学解决家乡产业发展的困境。 八年期间,他先从三农博主做起,曾直播3天卖出15万斤滞销沃柑,为当地农户建起农产品新销路。后 来,他全力打造狗仔豆特色产业链,2024年产值超1000万元。其带队创建的"狗仔豆产业文化创意园"也 于同年试运营成功,成为农文旅融合的成功案例。目前,他累计带动数千位农民加入特色农产品种植队 伍,直接间接创造工作岗位超过500个。 南方财经记者注意到,今年广东共有6人获得"优秀中国特色社 ...
打造共富联盟“聚合体” 破解乡村振兴“关键题”
新华日报· 2025-09-21 21:33
组织联建与片区规划 - 张甸镇党委将26个村划分为梅垛特色健康生态养殖 张甸农文旅融合 蔡官农产品深加工3个联建片区[1] - 通过中心村牵头吸纳村集体 农户 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1] - 累计举办9场专场对接活动 梳理4个有价值项目信息 开展7次协同活动[1] 产业发展与资源整合 - 梅垛片区依托增辉养殖 桐君养殖等市级龙头企业带动8家中小型养殖场规范化升级[2] - 张甸片区发展特色采摘 研学体验等新业态[2] - 蔡官片区引进6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包括面条加工 藤条制品加工[2] - 深入挖掘叶菜种植 郊区观光等业态潜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2] 经济效益与品牌建设 - 3个联建片区带动农产品销售达210万元[1] - 预计全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3200万元 同比增长超23%[2] - 推进"甸上助农"专项计划 26名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助农主播"[2] - 成功打造"甸上人家"区域公用品牌[2] 政策支持与能力建设 - 制定《村集体经济激励实施细则》以真金白银奖励政策调动积极性[2] - 聘请农业 经济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开展授课指导与专业培训[2]
化身民宿茶园微工厂!肇庆318处“老校舍”迎来“新学期” | 众说百千万⑭
南方农村报· 2025-09-11 03:32
文章核心观点 - 肇庆市通过盘活318处闲置农村校舍资源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农文旅融合项目和乡村微工厂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0][13][14][15] 闲置校舍盘活模式 - 建立"一校一档"数据库梳理利用价值较高校舍资源 [13] - 已成功盘活利用闲置校园校舍318处 [15] - 采用招商引资方式吸引项目方进行改造 [28] 文旅业态转型案例 - 罗隐小学改造为喜舍民宿 占地约3000平方米 [28][29] - 教室修葺为33间客房 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6万元 [33][34] - 保留原教学楼釉面地砖和植被 延续地方文化记忆 [18][19][20][21][22][23] 农业产业转型案例 - 广宁县将旧校舍改造为茶产业园 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 [38][48] - 锦波小学改造为茶叶加工厂 配套1200多亩茶园 [47] - 直接带动300多名农户务工 年产值最高达1200多万元 [48] 综合开发项目 - 水月村小学改造为广宁竹茶小镇茶产业园 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 [54] - 融合竹产业 茶产业 文旅和民宿资源优势 [55] - 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以上 [58] 区域发展成效 - 江屯镇28个闲置村小中已有20个改造为茶产业 龙须菜冷链等产业用地 [62] - 采取"一村一策"策略 确保闲置资源与本地产业挂钩 [63]
“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真乡助力斗门农文旅发展迎新机
南方农村报· 2025-09-05 14:32
活动背景与目的 - 珠海市斗门镇人民政府 珠海农控集团与南方农村报社联合主办"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斗门镇农文旅融合发展对接会 近百家当地行业商家参与[2][3][4] - 活动旨在整合各界资源搭建协作桥梁 赋能斗门镇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推动南方农村报"真乡"平台高效服务本地企业[5][7][8] 政策支持与战略方向 - 珠海市发布《"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明确通过"媒体+文化"与"媒体+生活"两大路径推进农文旅融合[10][11] - 斗门镇聚焦辖区资源与区位优势 结合各级媒体资源将政策导向转化为实际行动[11][12] - 珠海农控集团发挥国企资源整合优势 立足珠港澳农产品保供与流通 乡村振兴和农文旅融合三大战略 以"真乡"平台为数字化载体融入省级"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37][38][39] 平台运营与技术支持 - "真乡"平台打造"一平台三载体"(APP 微信小程序和PC端) 核心目标是连接城市游客与乡村经营者[21][22] - 平台提供精品线路 古村古镇 必睡民宿 乡间美食等功能 基于30万用户行为数据构建智能服务体系 实现个性化推荐[23][24] - 平台推出首年免佣金政策 配套流量倾斜 活动赋能 培训指导等扶持措施[27][28] - 目前平台已汇聚30万注册用户 1000多户商家 每日10万用户通过平台"云游乡村"[30][31][32] 区域资源与产业基础 - 斗门镇作为珠海乡村振兴示范镇 拥有丰富岭南古村落群落 万顷生态农业园及黄杨山文旅带[36] - 当地商家积极认可平台价值 斗门清朝古街益和楼餐厅强调非遗产品适合上线 人文艺术主题民宿榄阅•小筑注重文化体验与情绪价值[43][44][45][46] 发展成效与未来展望 - 真乡平台自2025年8月1日上线后已搭建联通城乡的数字纽带[47][48] - "媒体+"赋能通过订单 传播 活动等实践 成为推动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切实路径[49][50]
从民生保障、产业融合、人才引育三个维度入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中国环境报· 2025-09-04 02:20
乡村建设内涵拓展 - 从美丽乡村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转变体现从外在环境美到内外兼修质的飞跃 蕴含对乡村生活品质全面提升的深层次追求 [1] -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关键举措 [1] - 当前建设在村庄人居环境整治 美丽庭院建设 村庄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但在村民增收致富 青年返乡创业 村庄品质提升等内涵式发展方面仍存在差距 [1] 系统治理与多维特征 -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物质层面体现基础设施便利性 人居环境舒适性 在文化层面表现精神生活丰富性 传统文脉延续性 在社会层面要求公共服务均等化 治理体系现代化 [2] - 地方政府需发挥引领作用 积极携手银行 企业 承包商等社会各界力量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 鼓励公众参与吸引资金和项目助力村庄建设 [2] - 政策制定需确保科学性与前瞻性 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村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匹配 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并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2] 特色产业资源开发 - 深入挖掘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潜力 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 避免农文旅融合中忽略文化灵魂特性导致的同质化现象 [3] - 加强产业融合 促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推动农业与工业 服务业融合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以延长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 [3] - 拓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渠道 通过价值识别和评估机制确保绿水青山具有商品价值 并注重金山银山对绿水青山的反哺效益以实现可持续性 [4] 青年人才引育机制 - 畅通人才交流渠道 探索柔性引才 靶向引才机制 通过项目联合攻关 技术股权合作等方式引进现代农业 乡村旅游 电商物流等紧缺领域专业人才 [6] - 建立政策保障 服务护航 情感认同的立体留才机制 完善安置补贴 配偶就业 子女入学等服务保障以增强人才价值认同感和事业归属感 [6] - 创新使用评价机制 建立人岗相适的动态配置体系 完善以创新能力 绩效产出 社会贡献为导向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以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6]
以民企之“进”促区域之“兴”——宝鸡市渭滨区谱写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搜狐财经· 2025-08-27 03:50
民营经济规模与贡献 - 渭滨区民营企业数量达13000余户 占全区企业总数92% [1] -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83.9亿元 占全区生产总值47.1% [1] 金融支持措施 - 通过"秦增信"试点为596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授信 授信金额达2603万元 [5] - 建立金融工作会商机制和地方金融协调机制 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4] 农文旅项目案例 - 品农上川农文旅项目发展有机种养殖/自然研学/露营和农业科研 属市区两级重点项目 [2] - 企业获1000万元授信支持 缓解前期投入大/周期长/资金回笼慢的融资压力 [4] - 企业实施"农业+"战略 深化农业与文化旅游/研学教育/健康养生行业融合 [4] 服装制造企业升级 - 绿夏服饰具备10条生产线和自动裁床等设备 年产能达65万套 [7] - 企业获政府专项资金支持研发创新和设备更新 对接高校与科研机构 [9] - 智能数字工厂将于9月投产 智能服装吊挂系统使生产效率翻倍 [9] 数字经济发展 - 渭滨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汇聚160余户数字经济企业 从业人员近千人 [10] - 立邦软件为全国500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数字化服务 参与9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12] - 主导智能制造执行系统国产化替代 树立近百家两化深度融合标杆企业 [12] 工业数字化转型 - 基于立邦数字云平台完善渭滨工业云平台 实施12个工业技改扩能项目 [13] - 全区已有14户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和12户民营经济示范转型企业 [13] - 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技术 优化企业产品营销/设计/生产/质量控制环节 [13]
四水映绿 豫见两山丨黄河岸边的绿色传奇
河南日报· 2025-08-08 23:18
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 - 洛阳华洋保护母亲河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通过22年努力将千亩荒山改造为生态园区,种植40余万棵树木并点播20余吨橡子,实现水土流失治理[2][4] - 团队采用背水桶徒步灌溉、挖掘机开路等艰苦方式在石头山造林,并跨省筛选适应当地气候的松树苗[2][3] - 基地融合生态保护与红色教育,打造包含党建培训、生态教育等功能的综合性园区,年接待游客及培训人员[5] 区域生态经济转型 - 新安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通过无人机飞播与人工造林结合,完成沿黄5镇10万亩荒山绿化,构建沿黄生态屏障[6] - 依托黄河文化IP发展文旅产业,形成水上游船、农旅采摘、民俗表演等多元业态,推动从单一观光向"游山玩水"复合模式转型[7] - 区域探索"绿富美"发展路径,实现生态修复与产业升级协同,带动百姓增收[7] 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 新安县推动资源型工业向绿色低碳全链条转型,破解"七岭二山一分川"的自然条件限制[7] - 发展"四季有果"特色农业,激活乡村绿色经济,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7] - 通过科学规划实现山川增绿、产业增效、百姓增收的可持续发展模式[7]
千年禅都何以兴?
南方农村报· 2025-08-07 14:32
文旅产业发展 - 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 旅游收入达2.85亿元 [2][3][4][5] - 连续7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近三年接待游客近1400万人次 旅游收入超120亿元 [42][47][48] - 定位粤港澳大湾区休闲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禅意旅游康养圣地 推出禅文化游等四大特色品牌 [3][49][50] 不锈钢制品产业 - 上半年云浮市出口餐厨具14.2亿元 同比增长3.8% 新兴县是主力 [11][12] - 不锈钢制品上下游企业超130家 年产值近100亿元 欧美市场占有率高达45% [12][13] 现代农业与产业集群 - 温氏集团成为粤东西北首家营收超千亿的农业龙头企业 [23][24] - 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53.9亿元 形成"一鸡一猪"超百亿产业集群 [40][41] - 打造现代农业等六大百亿产业集群 金属智造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近百亿 [30][31][42] 特色加工产业 - 凉果产业带动超1.5万人就业 青梅种植超2万亩 产量超7000吨 [32][37][39] - 培育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0多家 食品加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6.9亿元 占云浮市七成以上 [44] 农文旅融合措施 - 通过节庆赛事连接城乡 举办香荔大会等系列活动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度 [61][62][63] - 划分四大风貌示范片区 旅游年卡打通9个景区和13个消费项目 [75][76][80] - 实施"媒体+"联盟行动 实现促消费等五大目标 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88][94][96]
城阳4个乡村振兴片区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
齐鲁晚报网· 2025-07-31 13:13
乡村振兴片区规划布局 - 城阳区在夏庄 惜福镇 棘洪滩和上马四个涉农街道布局建设4个乡村振兴片区[1] - 棘洪滩东毛西毛片区2022年5月入选市级片区 夏庄山色峪片区2024年4月入选省级片区[1] - 夏庄山色山谷片区和惜福镇百果百福片区2025年6月入选第二批市级片区[1] 片区发展规划特色 - 依托崂山西麓生态本底串联山色山谷片区和百果百福片区打造青岛近郊生态会客厅[3] - 沿桃源河水系廊道串联东毛西毛片区与智慧生态农业片区聚焦科技种植和科普研学领域[3] - 坚持一片一策分类施策 聘请国内一流规划设计事务所实现愿景策划 片区规划和项目方案三个到位[3] 具体片区功能定位 - 山色山谷片区规划"一带双径五谷"总体布局以绿水青山打造"找到自己的地方"[5] - 东毛西毛片区规划"一园三厅一线"建设布局打造"都市圈家庭出游首选地"[5] - 百果百福片区构建"三季有果四季有景"田园画卷打造康养采摘为特色的城市近郊游新中心[5] - 智慧生态农业片区以"水韵桃源智慧乡村"为主题打造产村融合发展示范和近郊生态田园样板[5]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山色山谷片区改造建成6公里片区环线和2.45公里慢行环山步道 提升2个村庄风貌[6] - 东毛西毛片区以锦泉路锦观路为主轴打造特色动线 建设水畔花屿等特色景观[6] - 惜福镇和上马街道实施强弱电供排水气暖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6] 产业投资与发展 - 山色山谷片区引入社会投资1200万元建设LAAN咖啡自然憩所和全市首家中华蜂智慧产业园[7] - 东毛西毛片区投资4.35亿元提升产业 东毛民宿翠林云庄旅游配套等项目全部建成运营[7] - 东毛蟠桃园和创邦农业园等项目即将完工 形成以片区环线为核心的多元化产业生态链[7] 运营成效与收入增长 - 东毛西毛片区搭建"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联合运营平台 5个村庄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100万元[8] - 核心东毛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万元 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万元[8] - 4个片区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 特色农产品销售额增长5% 农文旅综合收入增长6%[8] 创新融资与发展模式 - 东毛西毛片区开创全市首例"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国有平台公司担保银行融资支持"融资模式[8] - 山色山谷片区探索"五金共富五美同创五治并举"发展路径 获评全国"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8] - 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在4个片区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实践基地 聘请11名专家挂职5名指导专员[8]
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产业振兴科技攻关行动推进会在四川丹棱召开
中国经济网· 2025-07-22 08:59
乡村产业振兴科技攻关行动 - 中国农科院启动乡村产业振兴科技攻关行动,选取10个产业代表性强、示范效应好的县作为试点县,设置优质果蔬、特色园艺、特种经作、特色畜禽和乡村新兴产业五大任务 [1] - 行动由农经所牵头,联合14个研究所50余个创新团队,采用"按需研发、定向转化"模式,实现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1] - 农经所已成立西南中心(成都)和东南中心(福州),将以西南中心为一线指挥部在四川丹棱率先推动,打造全链条贯通的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实践范例 [1] 丹棱县合作与成果 - 农经所与丹棱县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围绕种养殖全产业链开展深度合作,为丹棱县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 - 丹棱县成功培育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柑橘品种,实现全年供应和全球销售,连续9年入选中国区域品牌百强,带动18万亩柑橘产区果农户均年收入达8万元 [3] - 突破大米脱糖、超微粉生产等关键技术,建成晚熟柑橘商贸物流园和食品生物智造园,推出国内首条冻粑标准化生产线,打造年产值超亿元的"果小酒"果酒品牌 [3] 农业科技创新与未来发展 - 丹棱县集成推广20余项先进技术,取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建成全国"最美科技小院",正打造食品生物智造研究院和西南地区最大养生菌种资源库 [3] - 通过"科研单位出技术、地方政府搭平台、农民主体得实惠"的合作新模式,让科研课题从产业需求中来,成果到生产实践中去 [2] - 下一步将重点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将丹棱打造成为农业科技"试验田"和乡村产业振兴示范样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