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

搜索文档
壹探轨道|济南年底“四线齐发”!地铁4号线月底开启空载试运行
齐鲁晚报· 2025-08-28 07:04
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建设进展 - 计划于8月31日启动为期3个月空载试运行 预计2025年底开通运营[1] - 试运行重点测试设备系统安全性可靠性 并进行人员培训及应急演练[1] - 线路定位为融合智能绿色高效理念的城市轨道交通新动脉[1] 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东段建设进展 - 东段工程为山东大学站至梁王站区段 全长19.5公里设17座地下站[3] - 已完成长轨通电通冷滑热滑等关键节点 动车调试进入冲刺阶段[1][3] - 运营人员已分批进驻10座车站 开展设备调试和应急演练[3] - 线路为贯通主城区的东西向骨干线 属省市重点建设项目[3] 济南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进展 - 今年6月启动持续2-3个月动车调试 安排多组人员24小时作业[5] - 线路全长25.5公里 设3座地下站和11座地上站[6] - 西起邢村站东至清源大街站 途经历城区高新区章丘区[6] - 预计年底与4号线一期工程实现通车运营[6] 高新东区云巴项目进展 - 8月7日启动3个月空载试运行 预计12月初开通运营[8] - 线路全长30.55公里设32座站 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8] - 采用U型轨道梁与横向导向胶轮设计 最小转弯半径15米[8] - 搭载永磁同步电机与能量回收系统 显著降低能耗[8] - 初期采用2编组列车 满载约140人/列 最高时速80公里[10] 轨道交通网络互联互通规划 - 云巴通过5座换乘站衔接地铁2/4/8号线 连接轨道交通骨干网络[10] - 具有准点独立路权特点 有效解决公交出行拥堵问题[10] - 提升沿线居民通勤和企业职工跨园区往来便捷性[10] 整体建设推进策略 - 持续深化标准化施工 加快推进车站装修道路恢复等工作[10] - 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和运营筹备 确保各线路如期开通[10] - 为济南城市发展和能级提升注入新动力[10]
从“破局、聚链、转化、逐绿”看懂经济大省敢闯敢试“升级打拼记”
央视网· 2025-08-28 05:26
经济表现 - 山东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 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 [1] - 规上工业增加值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外贸进出口等主要指标增速持续好于全国 [7] 产业升级与创新 - 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全国领跑 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模位居榜首 [1] - 8858个工业项目进行技术改造 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5% [3]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5.2% [3] - 传统钢铁企业通过创新实现利润攀升 多款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50% [11] - 全流程智能化操作使生产效率提升68% 年降本增效超1亿元 [11] 产业链发展 - 聚焦人工智能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等19条标志性产业链 2024年营收占全省工业90%以上 [13] - 七成产业链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13] - 2025年为19条产业链协调解决难题420个 推动出台27项支持政策 [18] - 在链主企业带动下 240家配套企业扎堆落户青岛城阳轨道交通产业链 [18] 科技创新与转化 - 山东科技大市场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解决企业技术需求 [19] - 从5万多项专利库中匹配技术方案 解决半导体企业氮化镓材料洁净度难题 [25] - 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融入50多项核心专利及DeepSeek大模型 [15] - 2025年5月出台支持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政策措施 涵盖市场对接 资金扶持 人才引育 [16] 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 -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53.1% 较三年前翻倍 [5] - 绿电发电量占全省用电总量34.6% 较2024年同期提升5.6个百分点 [5] - 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突破1.27亿千瓦 成为东部沿海首个装机过亿且占比过半省份 [28] - 全国首个100%绿电直连零碳产业园落地东营 实现零碳运营 [28] - 山东电网用电负荷创1.1483亿千瓦历史新高 同日新能源出力达6079万千瓦 [28] - 上半年全省新增用电量全部由绿电供应 [28] - 胶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进展顺利 海阳核电3号机组进入安装调试阶段 [28]
新筑股份3.6亿剥离资产收益8576万 四年半累亏16亿推进清洁能源转型
长江商报· 2025-08-26 23:17
资产剥离交易 - 公司以非公开协议方式向关联方四川发展引领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转让所持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35.90929%股权,交易价格3.61亿元 [1] - 交易预计产生投资收益8575.79万元,对公司当期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1] - 交易完成后公司不再持有奥威科技股权,实现投资变现并集中资源发展主业 [1][3] 奥威科技财务及评估情况 - 奥威科技2024年营业收入8264.54万元,净利润亏损4258.92万元;2025年前4个月营业收入433.19万元,净利润亏损1812.57万元 [4] - 截至2025年4月末,奥威科技资产总额5.26亿元,净资产1.95亿元 [4] - 采用市场法评估显示股东权益账面值2.13亿元,评估值10.06亿元,增值率371.97% [4] 资产重组战略 - 公司拟向蜀道轨交集团出售川发磁浮100%股权及相关债权,向四川路桥出售新筑交科100%股权及桥梁功能部件业务资产 [6] - 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蜀道清洁能源6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用于支付交易对价及项目投资 [6] - 重组完成后公司将战略性退出磁浮与桥梁功能部件业务,聚焦清洁能源发电业务 [6] 公司财务状况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04亿元,同比下降37.53%;净利润亏损6771.02万元,同比减亏62.91% [7] -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连续四年半净利润亏损,累计亏损金额16.18亿元 [2][7] - 截至2025年6月末资产负债率达84.49%,资产总额141.48亿元 [2][7] 蜀道清洁能源资产状况 - 标的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8.34亿元,净利润亏损8353.34万元;2024年营业收入11.74亿元,净利润3692.02万元 [7] - 截至2024年末资产总额308.07亿元,所有者权益98.34亿元,分别为公司现有规模的2.18倍和4.48倍 [7] - 该公司为蜀道集团旗下唯一清洁能源发电业务平台,主营水电、风电、光伏项目投资建设与运营 [7]
曼谷规划4条新地铁线,总值1280亿
商务部网站· 2025-08-26 17:42
(原标题:曼谷规划4条新地铁线,总值1280亿) 据悉,4条新地铁线项目的总投资超过1280亿泰铢,具体如下:(1)棕色 线:Khae Rai至Lam Sali(Bueng Kum)段,全长22.1公里,设20个站点,投资 额约417.2亿泰铢;(2)灰色线:Watcharapol至Thong Lo段,全长16.3公里, 设15个站点,投资额约278.5亿泰铢;(3)银色线:Bang Na至素万那普段, 全长18.3公里,设14个站点,投资额约439.3亿泰铢;(4)浅蓝线:Din Daeng 至沙吞段,全长6.7公里,设9个站点,投资额约147.3亿泰铢。 据泰媒报道,近日,泰国大众捷运管理局(MRTA)局长卡扎帕勇透露, MRTA正计划扩展地铁网络,建设连接现有地铁线的支线系统,并确保其符 合"全线20泰铢票价"政策,预计年底可完成项目细节研究。之后将提交交通部 及内阁审议,如获通过,2026年底将启动首个项目"棕色线"的招标。 此前,MRTA接收了曼谷都市管理局(BMA)的3个地铁项目,包括灰色 线、银色线和浅蓝线。然而,BMA仅完成这些项目的部分可行性研究,MRTA 需重新评估以适应当前情况。目前,灰 ...
携手开创东北亚新的美好未来——写在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举办之际
新华社· 2025-08-26 14:24
博览会概况 - 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于8月27日至31日在长春举办 总展览面积7.3万平方米 设置国际标准展位3620个 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千户企业参展 [1][3] - 博览会创办20周年 聚焦产供链合作、新质生产力培育和贸易投资扩大 通过以展促贸、以会促投探索区域合作新路径 [1] 贸易合作 - 中国与东北亚五国2024年贸易额达9016亿美元 同比增长1.6% 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近15% [4] - 中国长期保持东北亚五国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韩国和日本分别位列中国第二、第三大贸易伙伴国 [4] - 珲春市2024年进口帝王蟹150万只 货值33.1亿元 占全国进口总量80%以上 新口岸投用后过货量预计提升3倍以上 [2] 投资合作 - 2024年中国与东北亚五国双向投资金额超过70亿美元 投资领域拓展至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等新兴领域 [5] - 吉林依华渔具通过国际投资合作加快新材料研发 产品线从碳纤维鱼竿拓展至滑雪杖、曲棍球杆等品类 [5] 产业与供应链合作 - 首次设立现代化产业馆 展示汽车、卫星、轨道交通、碳纤维、生物制药等领域新产品 [7] - 中国同东北亚国家加强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有30家东北亚国家企业参展 [8] - 吉林化纤集团年产3.5万吨生物质新型人造丝一期项目投产 在东北亚纺织原料供应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9] 区域合作机制 -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持续推进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深入实施 大图们倡议合作保持良好势头 [10] - "东北亚产业园区对话会"探讨建立区域性产业园区合作协调机制 引入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等新议题 [10] 人文交流与特色产业 - 设立人参·梅花鹿专区 融合国画、竹简等元素展示吉林人参文化底蕴和梅花鹿产业优势 [11] - 设立国际及港澳台特色商品馆、吉菜文化体验区等特色人文展区 推动区域人文融合 [12]
一图读懂|汇川技术2025年半年度报告
机器人圈· 2025-08-26 11:14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5.09亿元,同比增长26.7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68亿元,同比增幅达40.15%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6.71亿元,同比增长29.15%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30.20亿元,同比激增65.24% [1] 业务结构 - 智能制造板块(含通用自动化、智慧电梯等)实现营收112.44亿元,同比增长12.96%,毛利率40.75%,同比提升0.94个百分点 [1] - 新能源和轨道交通板块营收92.66亿元,同比增48.74% [1] - 通用自动化业务实现营收88亿元,同比增长17% [3] - 智慧电梯业务上半年营收23亿元,同比微降1% [3] - 轨道交通业务营收2.2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3] 新能源汽车业务 - 新能源汽车业务上半年营收达90亿元,同比增长50% [2] - 新增海外客户5个项目定点,国内乘用车客户项目定点超30个 [2] - 商用车领域新能源物流车电机电控装机量份额超30%,重卡电控发货量同比增长200% [2] - 第四代产品平台全面量产,第五代动力总成平台等新一代产品进入样件开发阶段 [2] 市场份额与产品竞争力 - 通用伺服系统国内市占率32%(位列第一) [3] - 低压变频器市占率22%(位列第一) [3] - SCARA机器人市占率20.4%(位列第一) [3] - 推出EVO700系列高性能中型PLC、U系列协作机器人等新品 [3] - 高精度丝杠+导轨在高端机床实现进口替代 [3]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19.66亿元,同比增长33.47%,研发费用率9.58% [4] - 研发人员达6118人,占员工总数40% [4] - 新增申请专利121项,累计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3128项 [4] - 完成iFG工业智脑平台架构落地,低压高功率驱动器、行星滚柱丝杠等核心零部件进入开发阶段 [4] 全球化布局 - 海外营收13.2亿元,同比增长39%,占总营收6.4% [4] - 越南、中东、泰国等新兴市场营收快速增长 [4] - 欧洲市场与空压机、纺织等行业TOP客户建立合作 [4] - 匈牙利工厂、墨西哥工厂产能逐步释放,海外逆变器产能达50GW [4]
聚焦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领域发展 交大铁发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长
证券日报网· 2025-08-26 08:4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26.4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259.05万元,同比增长7.84% [1] 业务聚焦 - 公司专注于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领域,主要产品包括安全监测检测类产品、铁路信息化系统、新型材料及智能装备 [1] - 服务涵盖测绘服务与运维服务等专业技术服务 [1] 运营策略 - 通过经营区域与业务部门深度协同提升整体市场营销能力 [1] - 推动研发创新与业务开拓深度融合,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1] 技术实力与资质 - 拥有工程勘察—工程测量甲级资质、测绘甲级资质及国家安防一级资质 [2] - 通过ISO9001、ISO14001、ISO45001体系认证及CRCC认证 [2] - 与西南交通大学共建国家铁路局运营安全保障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 [2] - 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轨道交通安全监测技术创新中心 [2] 知识产权成果 - 参与制定行业及地方标准3项 [2] - 拥有授权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58项、软件著作权76项、注册商标权11件 [2]
日均客运量超3万人次 轨道交通资阳线客流量突破1000万人次
四川日报· 2025-08-26 07:37
面对持续增长的客流,成都成资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打出"组合拳",通过优化运力匹配、做好应急准 备等举措,保障客运组织平稳有序。此外,轨道交通资阳线提供的"银发买菜团"通道、车站纳凉区、母 婴设施等服务,也成为其成功"圈粉"的重要密码。(李好 记者 段玉清) 8月25日,记者从成都成资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获悉,四川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轨道交通资 阳线客流量已突破1000万人次。截至8月24日,该线路累计客运量达1002.61万人次,成为成都都市圈互 联互通重要支撑。 自去年9月开通以来,轨道交通资阳线已深度融入成都和资阳两地市民的日常生活,日均客运量超3 万人次。这背后是实实在在的"人气"与"活力"。轨道交通资阳线沿线站点分布在商圈广场、文旅地标、 交通枢纽等位置。特别是在资阳方特开业之际,资阳临空站同步优化服务、提升运力,以"下地铁、坐 公交、到方特"无缝衔接,实现单日客流屡破纪录,助力资阳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成都都市圈 近郊游目的地。 ...
四川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客运量突破1000万人次
新华财经· 2025-08-26 06:20
新华财经成都8月26日电 记者26日从成都成资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获悉,截至25日,四川首条跨市域轨道 交通线路——轨道交通资阳线客流量已突破1000万人次,该线路累计客运量超1003万人次。 面对持续增长的客流,成都成资轨道交通有限公司通过优化运力匹配、做好应急准备等举措,保障客运 组织平稳有序。此外,该线路提供的车站纳凉区、母婴设施等暖心服务,也成为其"圈粉"的重要手段。 据介绍,轨道交通资阳线沿线站点分布在商圈广场、文旅地标、交通枢纽等位置。特别是在资阳方特开 业之际,资阳临空站同步优化服务、提升运力,以"下地铁、坐公交、到方特"的无缝衔接,实现单日客 流屡破纪录,助力资阳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成都都市圈近郊游目的地。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自2024年9月开通以来,轨道交通资阳线已深度融入成都和资阳两地市民的日常生活,日均客运量超3万 人次。2024年国庆期间,该线首次迎接假期大客流,累计客运量达25.68万人次;2025年春运期间客运 量达73.40万人次。 ...
汇川技术: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5 17:19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5.09亿元,同比增长26.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68亿元,同比增长40.15%,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50%及通用自动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 [3][21] - 公司通用自动化业务在中国市场保持领先地位,通用伺服系统市场份额约32%位居第一,低压变频器市场份额约22%位居第一,小型PLC市场份额7.0%位居第四,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8.2%位居第四 [9][19] - 新能源汽车业务成为重要增长引擎,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控制器市场份额10.1%排名第二(第三方第一),电驱总成市场份额7.1%排名第四,定子装机量市场份额11.3%排名第二 [11][19]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05.09亿元,同比增长26.73%,营业成本143.10亿元,同比增长28.44% [3][4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68亿元,同比增长40.15%,扣非净利润26.71亿元,同比增长29.15% [3][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0.20亿元,同比增长65.2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06%,同比提升1.71个百分点 [3] - 研发投入19.66亿元,同比增长33.47%,主要由于人员增长及薪酬费用增加 [40] 业务板块表现 - 通用自动化业务收入约88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变频器收入约27亿元,通用伺服系统收入约37亿元,PLC&HMI收入约9亿元,工业机器人收入约6亿元 [25][26] - 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约90亿元,同比增长50%,主要受益于前期定点车型放量及客户结构多样化 [21][29] - 智慧电梯业务收入约23亿元,同比下滑1%,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 [29] - 轨道交通业务收入约2.2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31] 行业发展趋势 - 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1486亿元,同比微增1%,OEM型市场同比增长2%,项目型市场同比下滑0.3% [3] - 低压变频器市场规模136亿元同比增长8%,通用伺服市场规模113亿元同比增长7%,PLC市场规模84亿元同比增长5% [3] - 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588万辆同比增长35.5%,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渗透率攀升至44.3% [4][5] - 电梯产量65.4万台同比下降6.4%,降幅较2024年收窄 [6] 技术创新与产品进展 - 伺服系统融合预测性维护、隔爆电机等技术,MD630低压变频器采用最新软件技术,HD9X高压变频器入选国产化创新产品推荐目录 [24] - 推出U系列协作机器人解决电子行业柔性制造需求,R220大负载机器人实现汽车焊装应用 [24] - 开发第五代动力总成平台采用自研高压SiC功率模块,第六代电源平台升级为GaN功率器件二合一产品 [27] - 高精度丝杠+导轨在机床行业实现进口替代,机电一体电缸在汽车半导体领域突破 [24] 市场拓展与客户发展 - 新能源乘用车客户结构多样化,国内新势力车企、传统车企及海外车企订单均快速增长,新增国内定点项目30余个,海外定点5个项目 [26] - 工业自动化业务在锂电、物流、机床、包装等高景气度领域订单增长,借船出海订单同比快速增长 [22][23] - 海外市场拓展成效显著,越南、中东、泰国等新兴市场销售收入快速增长,欧洲发达市场与行业TOP客户建立合作 [32] 战略布局与未来重点 - 国际化战略聚焦泛亚太、欧洲、美洲市场,采取区域+行业双轮驱动策略 [32] - 数字化业务推出InoCube平台,在空压机、纺织、包装等行业实现批量订单 [33][34] - 能源管理业务开发新一代3.5MW集中式PCS及430kW组串式储能变流器,取得国际认证 [35] - AI领域推出iFG工业智脑平台,涵盖数据接入、智能体开发、训练及应用全链路 [36][37] - 人形机器人领域进行无框力矩电机、关节模组及行星滚柱丝杠产品开发 [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