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机车

搜索文档
"并购重组与做强做大做优" --北京上市公司协会组织上市公司走进中国中车
证券时报· 2025-09-29 05:33
活动概况 - 北京上市公司协会组织40余人调研团队走进中国中车开展"重组与做强做大做优"专题活动 [1] - 活动形式为调研参观与座谈交流相结合 由中国中车承办并获北京证监局指导 [1] 中国中车业务展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展示电力机车 城轨车辆 动车车辆等高端装备制造实力及全球出口组装流程 [1] - 中车株洲研究所展示轨道交通 新能源装备 汽车与工业三大产业板块的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成果 [2] - 中车电驱零碳产业园展示汽车电驱技术开发及百万量级智能产线建设与大批量交付能力 [2] 并购重组战略意义 - 并购重组被定义为资本重新组合 产业深刻整合与企业战略重塑的重要方式 [3] - 通过并购重组可优化资源配置 重塑市场格局 激发创新活力并释放协同增效潜力 [3] - 并购重组为产业升级注入动能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并开辟新发展航道 [3] 实践经验分享 - 中国中车三家子公司分享通过并购重组拓展市场 发展产业与增强竞争力的实践经验 [3] - 中信建投分享A股并购重组趋势及实务操作经验 [3] - 参会代表探讨跨行业并购中的文化融合与财务风险控制等关键议题 [3]
指数猛跌猛拉 追涨杀跌都需谨慎
长沙晚报· 2025-09-23 13:26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23日宽幅震荡 沪指跌0.18%至3821.83点 深证成指跌0.29%至13119.82点 创业板指涨0.21%至3114.55点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24944亿元 较22日放量3729亿元 上涨个股1108只(涨停53只) 下跌个股4266只(跌停24只) [1] - 行业板块分化显著 银行/航运港口/半导体涨幅居前 旅游酒店/房地产服务/小金属/医疗服务/软件开发/汽车服务跌幅居前 [1] 行情波动原因 - 早盘大跌因国庆中秋长假前杠杆资金避险兑现 叠加美股持续新高可能引发资金跷跷板效应 外资因A股休市选择提前套现离场 [2] - 下午反弹因贵金属/半导体/煤炭板块率先反击 科技概念股回暖带动资金抄底 显示部分资金看好后市 [1][2] - 成交量放大3729亿元或为主力资金节前故意制造恐慌 通过杀跌吓出筹码 节前指数预计维持震荡格局 [2] 湖南上市公司表现 - 147只湘股仅24只上涨 湘电股份涨停 凯美特气实现5天4板行情 [3] - 湘电股份主营特种电机/轨道交通设备/电动车辆 2025年中报每股收益0.14元 归母净利润1.88亿元 同比增长12.98% [3] - 公司为国内舰艇全电推动系统和航母电磁弹射系统独家供应商 掌握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电磁发射技术 市占率100% 500kW集装箱智能微网储能系统已推向市场 [3]
全球铁路调车机车市场前10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
QYResearch· 2025-05-13 09:05
铁路调车机车市场概述 - 铁路调车机车是铁路运输系统的关键枢纽设备,主要用于列车编组、解编及轨道调整等短途低速作业,设计注重机动性和频繁启停能力 [1] - 市场需求与铁路网络运营效率紧密关联,当前面临节能减排与自动化转型双重挑战,技术迭代聚焦混合动力与纯电驱动系统 [2] - 全球铁路货运量增长和编组站智能化升级推动行业向智能物流节点演变,既有线路改造与新基建项目凸显战略价值 [2] 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 内燃调车机车仍占主导,但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机型加速渗透,智能化技术(自动驾驶、远程控制)重塑作业模式 [3] - 差异化需求显著,包括老旧设备替换和定制化订单,国际厂商主导高端市场,新兴经济体通过本土化生产提升竞争力 [3] - 未来趋势:绿色动力转型(混合动力/纯电替代内燃机车)、新兴市场本土化布局、定制化需求增长、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 [3][4] SWOT分析 - **优势**:核心枢纽地位不可替代,绿色技术(混合动力/纯电)商业化领先,全生命周期成本低且运维网络完善 [5][6][7] - **劣势**:内燃机型面临淘汰压力,电动化/智能化转型需高研发投入,区域适应性挑战推高定制成本 [7][8][9] - **机会**:全球铁路基建扩张(新兴市场+发达国家改造)、智慧铁路技术融合(自动驾驶/数字孪生)、政策红利(新能源补贴) [10][11][12] - **威胁**:自动化轨道车辆等替代技术竞争、国际标准差异增加全球化难度、供应链风险(地缘政治/零部件贸易波动) [13][14][15]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2031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2607.16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41% [17] - 前五大厂商(中国中车、Siemens、Transmashholding、Alstom、Wabtec)占据77.03%市场份额 [22] - 产品类型以柴油为主(43.95%份额),应用领域货运需求占89.00% [25][28] 区域与产业链 - 主要生产地区包括中国、北美、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头部企业覆盖全产业链(柴油/电力/混合动力机型) [29][33] - 行业研究覆盖产能、产量、销量等指标,历史数据2020-2024年,预测至2031年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