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美信科技:公司全资子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为精密控制工业机器设备和高附加值的磁性元器件产品自动化生产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2 10:12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新成立全资子公司广东省唯智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 [1] - 子公司主要经营精密控制工业机器设备和高附加值磁性元器件产品自动化生产业务 [1] - 子公司旨在通过技术突破与产能升级实现高端智能制造 [1]
3年1000台!智平方拿下具身智能机器人订单
中证网· 2025-09-11 13:25
公司合作与订单 - 智平方与惠科股份全资子公司深圳慧智物联达成三年合作协议 计划在惠科全球生产基地累计部署超过10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1] - 公司今年订单已突破500台 自有工厂年产能超千台并于今年9月正式投产[1] 技术应用与场景 - 首个示范场景为PCB(印制板电路)操作 共同推动具身智能在半导体显示和智能终端制造环节落地[1] - AlphaBot系列机器人由端到端VLA大模型驱动 可精准完成不同型号及位置的PCB操作并实现多任务快速切换[1] - 应用场景扩展至OLED真空贴合、耗材管理与尾料回收等环节 覆盖仓储物流、上下物料、零部件装配到质检测试全流程[1] 产品特性与优势 - 采用人形轮式机器人设计 无需对工厂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改造 可在狭窄通道灵活穿梭并操作为人设计的工装设备[1] - 基于同一本体和同一款具身大模型实现跨场景任务切换 显著降低部署成本与集成难度[1] 行业落地进展 - 公司已在汽车制造、生物科技、公共服务等领域实现机器人应用落地[1]
71页PPT,彻底看懂具身智能
虎嗅· 2025-09-11 05:08
具身智能基本概念 - 具身智能是一种基于物理身体进行感知和行动的智能系统 通过实体智能体与环境的动态交互产生智能行为和适应性 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交叉的前沿领域 [6] - "具身"英文为Embodied 表示"使智能进入身体"或"给智能一个身体"的意思 [8] - 具身智能强调通过物理身体与环境直接交互产生认知和行动 离身智能不依赖物理身体在虚拟空间处理信息 反身智能具备自我监控和调整的反思能力 [11] - 研究意义包括推动数智化转型支撑制造强国建设 是通用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方向 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实现多行业应用 [12] 政策支持 - 2025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纳入国家战略 [13] - 2024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鼓励中央企业采购具身智能相关创新产品 [13] - 2024年1月工信部提出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需突破高端装备技术 [13] - 2023年11月工信部要求到2025年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 2027年形成完整产业链 [13] 发展演进 - 技术萌芽阶段(1950s-1990s):1927年首个电驱人形机器人Televox诞生 1950年图灵首次提出概念 1960年首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投入使用 [16][19] - 技术积累阶段(1990s-2020s):1999年索尼推出犬型机器人爱宝 2002年首台家用扫地机器人Roomba问世 2010年ROS操作系统发布 [16][22][23] - 技术突破阶段(2020s-现在):2022年特斯拉发布Optimus机器人 2023年英伟达发布VIMA系统 2024年OpenAI与Figure合作推出Figure 01机器人 [16][27] - 爆发背景是AI大模型需要物理载体落地 传统自动化机械需要AGI大脑提升泛化能力 [28] 核心技术要素 - 三大核心要素:本体是物理载体 智能是核心处理模块 环境是交互的物理世界 [34] - 按功能用途分为工业机器人(焊接/装配) 服务机器人(家务/教育) 特种机器人(搜救/排爆) [35] - 按形态分为人形机器人(通用性强) 固定式机器人(生产线焊接) 轮式机器人(仓储物流) 多足机器人(地形适应强) 仿生机器人(模仿生物) 智能汽车/无人机 [40][42][44][48][49][52] 技术体系组成 - 本体包括机械结构 传感器 执行器 驱动与能源系统 通信系统 [66] - 大脑负责感知理解和规划 通过大语言模型和视觉语言动作模型驱动 [70] - 小脑负责运动控制和动作生成 通过模型预测控制等算法实现 [73] - 工作流程分为感知模块(物体/场景/行为/表达感知) 决策模块(环境理解/任务规划) 行动模块(移动/操作) 反馈模块(环境调整优化) [74][77][78][81][82] 训练与数据 - 强化学习通过环境交互最大化累积奖励 但需要大量试错 [84] - 模仿学习通过观察专家行为快速学习 但泛化能力受限 [84] - 真实世界数据采集通过动作捕捉和遥操作 质量高但成本高昂 [85] - 仿真世界数据采集通过虚拟环境模拟 成本低但存在仿真与现实鸿沟 [85]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AI大模型 芯片 传感器 电机 减速器等原材料和零部件 [91] - 中游包括工业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 特种机器人的制造和集成 [91] - 下游应用涵盖工业制造 交通物流 教育培训 医疗保健等领域 [91] - 芯片方案国外厂商包括NVIDIA和Intel 国内包括地平线和寒武纪 [93][94] 代表企业 - 国内企业:智元机器人(远征A2) 优必选(Walker系列) 宇树科技(Unitree H1) 傅利叶(GR-1) [27][98][99][100] - 国外企业:特斯拉(Optimus) 波士顿动力(Atlas) 本田(ASIMO) Agility Robotics(Digit) [27][101] - 科技大厂包括小米 华为 阿里 腾讯 百度等 [98] 应用场景 - 工业制造包括焊接喷涂 质量检验 安防巡检 [102] - 交通物流包括物流配送 交通指引 [102] - 医疗保健包括医疗配送 手术操作 推拿按摩 [102] - 家政服务包括陪伴互动 养老护理 家庭娱乐 [102] - 服务机器人具体应用于家庭清洁 医疗辅助手术 餐饮送餐 酒店接待 零售导购等领域 [105] 未来发展 - 技术挑战包括硬件传感器精度不足 算法多模态融合困难 数据获取成本高昂 [109][110][112] - 成本需要降低硬件和算法开销 通过硬件优化和模型压缩实现 [113] - 伦理挑战涉及责任界定和法律框架 安全挑战需保障物理安全和数据隐私 [115][117] - 资金和人才方面需要长期投入 亟需人工智能与机械自动化的复合型人才 [118][120] - 2023年全球AI机器人市场规模143亿美元 预计2032年达824.7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21.50% [124] - 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378亿美元 出货量达140万台 [124]
“宫保鸡丁在美国小店飘出成都的锅气”
36氪· 2025-09-11 04:01
滑动解锁后,一口直径400毫米的白色合金圆锅向上翻转,锅温达到200摄氏度左右时,油开始自动喷入,随后四盒食材依次自动被倒入锅中进行翻炒…… 历时2分17秒,一盘冒着热气的辣椒炒肉便出锅了。 进行上述操作的并不是什么湘菜大厨,而是一款名为"小钢炮"的炒菜机器人。正悄然进入餐饮后厨的它有哪些拿手好菜,味道怎样?近日,中新经纬走访 总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橡鹿机器人,一探炒菜机器人如何出餐。 新手也可2分钟出餐 橡鹿机器人北京体验中心摆有4台炒菜机器人,依次为火箭炮400 PRO、小钢炮2K、小钢炮2K PRO、中钢炮7K。公司业务经理曹文明介绍,旗舰版火箭 炮400 PRO拥有14千瓦总功率,可同时独立操作4种菜品,提供22寸、24寸、26寸三种锅尺寸适应不同烹饪需求。 旗舰版火箭炮Pro炒菜机器人 中新经纬 谢婧雯摄 橡鹿机器人品牌部肖海燕告诉中新经纬,目前应用较广的是小钢炮和火箭炮系列,聚焦在快餐、轻正餐、正餐、浇头粉面饭等场景。 在体验厅,机器人大厨师傅谢鑫现场演示了小钢炮的操作:点击屏幕调取菜谱,将预处理好的食材按顺序放入指定菜盒,机器人便自动开启烹饪流程—— 精准控温、自动投料、翻炒调味一气呵成。谢鑫称 ...
广西柳州大力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1 00:11
战略合作升级 - 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柳州举行宝骏"三智"深化合作签约仪式 全面升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 - 合作是柳州推进"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和打造广西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暨产业集群创新基地的最新成果 [1]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 柳州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 推动汽车、钢铁、工程机械等行业435家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 [1] - 加速企业运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 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 科技经费支持与技术突破 - 柳州提出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主线为智能网联和绿色低碳 特别支持企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攻关 [1] - 2021年以来市本级财政支持科技经费达1亿元以上 帮助企业突破91项关键技术 实现经济效益超478亿元 [1] 新兴产业发展 - 广西首台工业人形机器人在优必选柳州智慧工厂下线 参与东风柳汽商用车智能制造工厂造车环节 [2] - 广西首批功能型低速无人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牌照颁发给柳州无人驾驶汽车 从封闭测试转入开放道路测试 [2] - 飓芯科技国内首条量产氮化镓激光器芯片产线满产达产 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107% [2] - 风电产业形成"串珠成链"格局 嘉泽和金风"链主"效应显现 [2]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 - 柳州形成"智造能力+场景应用"双轮驱动的"人工智能+"发展格局 [2] - 拥有42家智能终端及机器人制造企业 12家广西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75家智能工厂 62家数字化车间 [2] - 形成年产2万台智能服务机器人生产能力 覆盖六大系列50多种规格的机器人产业体系 [2] - 1-7月人工智能产业产值57亿元 同比增长23.7% [2] - 累计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 总投资39.84亿元 完成工业投资3.56亿元 同比增长11.3% [2]
凯尔达:关于获得国外发明专利的自愿性披露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9-10 13:46
公司专利动态 - 公司近期获得1项美国专利商标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 [2] - 专利名称为"基于通用计算机的机器人控制系统" [2]
中鼎股份:公司通过安徽睿思博、星汇传感等子公司在关节总成等产品上完成产业布局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0 12:41
机器人产业链布局 - 公司通过安徽睿思博、星汇传感等子公司在关节总成、谐波减速器、行星减速器、力矩传感器等产品上完成产业布局 [1] - 公司橡胶件已经完成配套 轻量化骨骼已经送样 [1] - 公司已向奇瑞墨甲机器人配套橡胶件 向埃夫特工业机器人配套谐波减速器 [1]
中鼎股份:目前公司已与深圳逐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项目合作意向协议》
证券日报网· 2025-09-10 11:41
合资公司设立 - 公司与深圳逐际动力科技共同签署《项目合作意向协议》拟设立由公司控股的合资公司 [1] - 合资公司将专注于机器人本体制造的深度合作 [1] - 各方将通过资源投入提升技术研发和制造能力 [1] 业务发展目标 - 建立对机器人本体制造的工艺水平与制造能力 [1] - 推动公司机器人本体制造业务在国内外市场的快速发展 [1]
中鼎股份(000887.SZ)橡胶产品已经完成配套,轻量化骨骼已经向客户送样,最终实现机器人关节总成产品的生产制造
格隆汇· 2025-09-10 08:35
机器人产业布局 - 公司通过子公司安徽睿思博公司和星汇传感在关节总成、谐波减速器、行星减速器、力觉传感器等产品上完成产业布局 [1] - 公司橡胶产品已完成配套 轻量化骨骼已向客户送样 最终实现机器人关节总成产品的生产制造 [1] - 公司已向奇瑞墨甲机器人配套橡胶件 向埃夫特工业机器人配套谐波减速器 [1] 战略合作与市场拓展 - 公司及子公司与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提升人形机器人部件总成产品领域核心优势 [1] - 公司与深圳逐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项目意向合作协议 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布局 推进机器人本体智造及代工业务发展 [1]
中鼎股份:目前公司已经给奇瑞墨甲机器人配套橡胶件,也已经给埃夫特工业机器人配套谐波减速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08:22
人形机器人业务进展 - 公司已为奇瑞墨甲机器人配套橡胶件 [2] - 公司已为埃夫特工业机器人配套谐波减速器 [2] - 相关业务已产生收入但规模较小 对本年度业绩不构成重大影响 [2] 业务合作方 - 工业机器人领域合作方包括奇瑞汽车旗下墨甲机器人 [2] - 工业机器人领域合作方包括埃夫特机器人公司 [2] 财务影响 - 人形机器人相关业务收入规模处于初始阶段 [2] - 该业务收入未达到需要单独披露的重大金额标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