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

搜索文档
发力稳投资 二季度地方债发行料提速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7:31
数据显示,一季度各地发行地方债1.58万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6341.24亿元,有力保障了重点领域资金 需求;二季度各地已披露计划发行的地方债超1.81万亿元。专家认为,新增专项债、2023年增发国债, 以及即将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为基建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将有力拉动投资平稳增长。 保障重点领域资金需求 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一季度,各地发行地方债1.58万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6341.24亿元,占比超过 40%。 新增专项债有力保障了重点领域资金需求。据东方金诚统计,1-2月累计,在新增专项债募集资金投向 中,规模位居前三的领域分别为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和民生服务,合计为2873.63 亿元,占比71.27%。 为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表示,将调整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结构,适当扩大地方 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的范围;同时,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规定,构建覆盖政府投资项目 谋划储备、前期工作、投资决策、建设运营、监督检查等全周期、全链条的管理机制,以精细化管理促 进投资效益的提升。 地方也在加大相关部署。安徽省财政厅表示,将会同省发改委继续沿用"赛马"机制,围绕重点领域,优 ...
拆解信贷“成绩单”资金流向了哪里?
证券日报· 2025-08-08 07:19
作为实体经济的根基,制造业获得信贷支持,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而基 础设施建设关乎国计民生,对拉动经济增长、改善投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从居民端来看,信贷结构同样亮点突出。上半年,住户贷款增加1.17万亿元。其中9239亿元流向了经营 性贷款,占比近八成,表明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的生产经营活动。 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是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也是社会就业的"蓄水池",更是激活市场经济的"一 池春水"。金融机构对他们源源不断地支持,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就业、稳定民生、推动创 新。 在这张资金流向热力图上,行业投向的脉络同样清晰可辨。上半年,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 施业等重点领域。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上半年增加9207亿元;基础设施业中 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4%,上半年增加2.18万亿元。 ■ 刘 琪 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信贷"成绩单"——上半年,人民币贷款新增12.92万亿元; 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在金融总量合理增长的同时,信贷结构也在持 续优化。这种结构演变既是经 ...
前7月地方借钱6.7万亿 钱怎么花
搜狐财经· 2025-08-07 17:10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 - 前7个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约67037亿元,同比增长约60% [1] - 6月和7月发债规模均超1万亿元 [1] - 再融资债券约3.4万亿元,同比增长65% [1] - 新增债券约3.3万亿元,同比增长约55% [1] 债券资金用途 - 再融资债券用于偿还到期债务本金或存量债务 [1] - 新增专项债券约2.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57%,占全年4.4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券总额比重超六成 [2] - 特殊新增专项债约7550亿元,用于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和解决拖欠企业账款 [2] - 近2万亿元新增专项债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其中26.37%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基础设施,17.63%投向交通基础设施,13.03%投向土地储备 [3] 土地储备专项债 - 前7个月土地储备专项债发行规模超2600亿元 [3] - 资金用途主要是回收存量闲置土地,调节土地市场供需关系 [3] - 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和债务压力 [3] 债券发行进度 - 预计10月底前基本完成4.4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券发行任务 [4] - 湖南省要求专项债券项目开工率8月底达到80%,9月底全面实质性开工 [4] - 支付率9月底达到40%,春节前全部使用完毕 [4] - 第三季度地方债发行规模预计3.5万亿元,净融资规模2.2万亿元 [5] 债务管理政策 - 国务院大幅放宽专项债资金投向,扩大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行业范围 [6] - 地方政府债务余额51.95万亿元,低于债务限额57.99万亿元 [6] - 地方政府债券剩余平均年限10.2年,平均利率2.93% [6]
前7月地方借钱6.7万亿,钱怎么花?
第一财经· 2025-08-07 14:56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与用途 - 今年前7个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约67037亿元,同比增长约60%,其中6月和7月发债规模均超1万亿元 [3] - 前7个月发行的6.7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中,再融资债券约3.4万亿元(同比增长65%),新增债券约3.3万亿元(同比增长约55%) [4] - 再融资债券主要用于"借新还旧"偿还到期债务本金或存量债务,其中1.9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5][6] - 新增专项债券约2.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57%),占全年4.4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券总额比重超六成 [6] 债券资金具体投向 - 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资金中,26.37%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基础设施,17.63%投向交通基础设施,13.03%投向土地储备 [9] - 前7个月土地储备专项债发行规模超2600亿元,主要用于回收存量闲置土地以调节土地市场供需 [9] - 今年新增专项债新用途包括8000亿元用于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和解决拖欠企业账款,前7个月已发行7550亿元 [6] 发行计划与使用效率 - 预计10月底前基本完成4.4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券发行任务 [10] - 湖南省要求专项债券资金"开工率8月底达到80%、9月底全面实质性开工,支付率9月底达到40%、春节前全部使用完毕" [10] - 预计第三季度地方债发行规模3.5万亿元,净融资规模为2.2万亿元 [11] - 国务院放宽专项债资金投向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行业范围以提高使用效率 [11] 地方政府债务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51.95万亿元,低于57.99万亿元的债务限额 [13] - 地方政府债券剩余平均年限10.2年,平均利率2.93% [13] - 隐性债务置换后平均利息成本降低超过2.5个百分点,还本付息压力大幅减轻 [6]
前7月地方借钱6.7万亿 钱怎么花 | 财税益侃
第一财经· 2025-08-07 14:23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 - 前7个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约67037亿元 同比增长约60% [1] - 6月和7月单月发债规模均超1万亿元 地方政府加快发债进度 [1] - 第三季度预计地方债发行规模达3.5万亿元 净融资规模为2.2万亿元 [12] 债券资金用途结构 - 再融资债券发行约3.4万亿元 同比增长65% 主要用于偿还到期债务本金或存量债务 [1][2] - 新增债券发行约3.3万亿元 同比增长约55% 其中新增专项债券约2.8万亿元 同比增长57% [1][3] - 新增专项债券中8000亿元用于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实际发行特殊新增专项债约7550亿元 [3] 隐性债务化解进展 - 中央安排10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置换隐性债务计划 其中6万亿元通过再融资债券置换 [2] - 今年置换额度为2万亿元 截至7月底已发行近1.9万亿元 [2] - 隐性债务置换后平均利息成本降低超过2.5个百分点 还本付息压力大幅减轻 [3] 新增专项债资金投向 - 26.37%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基础设施 17.63%投向交通基础设施 13.03%投向土地储备 [10] - 土地储备专项债发行规模超2600亿元 主要用于回收存量闲置土地 [10] - 国务院大幅放宽专项债资金投向 扩大用作项目资本金行业范围 [12] 发行使用进度要求 - 10月底前预计基本完成4.4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券发行任务 [11] - 要求8月底开工率达80% 9月底全面实质性开工 春节前资金全部使用完毕 [11] - 加快资金拨付进度 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以稳投资稳经济 [11] 债务风险控制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51.95万亿元 低于57.99万亿元的债务限额 [12] - 地方政府债券剩余平均年限10.2年 平均利率2.93% [12] - 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 [12]
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8000万元支持内蒙古严重洪涝灾害灾后应急恢复
新华网· 2025-08-07 13:11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 记者7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8000万 元,支持内蒙古自治区做好洪涝灾害灾后应急恢复,重点用于灾区受损水利、交通、学校等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设施灾后应急恢复建设,推动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7月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等多地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 会7日对内蒙古自治区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 ...
国家发改委紧急安排8000万元支持内蒙古做好灾后应急恢复
新京报· 2025-08-07 13:05
自然灾害应急响应 -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等多地遭受严重洪涝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 -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8000万元,支持内蒙古自治区做好洪涝灾害灾后应急恢复 [1] 灾后重建重点 - 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用于灾区受损水利、交通、学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灾后应急恢复建设 [1] - 资金将推动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1]
深圳龙华建设集团“三个优化”赋能消费帮扶结硕果
搜狐财经· 2025-08-07 09:46
"阵地宣传+数字营销"双轮驱动消费帮扶。通过搭建"阵地+宣传"矩阵,推动广东潮阳、广西东兰等地1000余种帮扶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累计销售 额突破1.7亿元。成功入驻"圳帮扶"、深圳市政府采购网等平台,与深圳湾口岸等20余家单位建立合作。创新"数字+帮扶"模式,通过抖音、微信视频号等 平台开展直播带货,有效拓宽销售渠道,做优消费帮扶品牌。 日前,2024年"深圳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企业)"揭晓,深圳市龙华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华建设集团)以"三个优化"模式赋能 消费帮扶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区属国企级别入选案例。 据悉,本次入选典型案例突出"模式创新破题、技术赋能提质、标准输出固本"特色,旨在表彰消费帮扶新模式、新机制、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典型示范 引领作用,促进经验交流和成果互鉴,引导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助力深圳建设全国消费帮扶重点城市。 由龙华建设集团负责运营的爱心扶贫超市是区域帮扶产品的产销高地。 近年来,龙华建设集团重点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建设,通过"优化'阵地+宣传'矩阵""优化产业合作模式""优化慈善事业发展"的"三个优化"模式,将集团 发展与帮扶协作融为" ...
全省工程建设领域开展规范管理和风险防控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新华日报· 2025-08-06 21:59
本次审计调查,一是聚焦扩大有效投资等政策落实,推动省市重大项目和"两重"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 量,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科技创新建设,确保资金精准投放。二是聚焦重点领域 反腐,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深化拓展基建工程和招投标等领域反腐,推动查处新型腐败 和隐性腐败,以案促改促治,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三是聚焦权力规范运行,落实二十届中 央审计委员会三次会议精神,加大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监 督,紧盯重大工程审批、大额资金安排等重要事项,全过程监督权力运行,堵塞制度漏洞,最大限度压 缩寻租空间。四是聚焦建设市场治理,精准定位工程建设领域禁而不止、屡审屡犯问题,总结规律,找 出症结,提出建议,破除潜规则、净化建设市场,营造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 本报讯(记者杨民仆)近日,江苏省审计厅全面启动全省工程建设领域规范管理和风险防控情况专项审计 调查。重点调查近三年全部使用财政资金(国有资金)和使用财政资金(国有资金)为主的工程项目、关系 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重大公共工程项目。 ...
余永定:不存在“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
和讯· 2025-08-06 09:38
宏观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3%,其中一季度5.4%,二季度5.2% [4] -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2%,投资16.8%,出口31.2%,二季度消费贡献率提升至52.3% [4] - 2024年最终消费增速3.87%,低于5%的GDP增速目标 [19] 消费与投资关系 - 消费与投资本质是"现在消费"与"未来更多消费"的选择,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 [10][12] - 中国2022年消费率53.2%,美国82.9%,但考虑消费结构差异后差距并不显著 [14][15] - 中国商品消费占GDP比例约为美国的1.25倍,若计入房地产消费则消费率更高 [15] - 东亚国家高储蓄率支撑的高投资是创造经济奇迹的关键因素 [17] 基础设施投资 - 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空间远未饱和,未来五年仍有约31万亿元增量空间 [23] -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等重大项目显示基建投资潜力,仅城市排水系统就需4.5万亿元 [23] - 基建投资可结合养老、医疗等未来消费需求领域,形成长期经济效益 [23] - 高铁等基建项目虽短期亏损,但社会效益显著,应继续发挥制度优势 [24] 收入分配问题 - 中国基尼系数长期处于0.46-0.47高位,收入差距缩小趋势停滞 [18] - 招商银行数据显示2.4%的高净值客户持有81.8%储蓄资产 [18] - 缩小收入差距需综合税制、社保等改革,短期内难以显著提升消费倾向 [18] 经济增长理论 - 经济增长由资本、劳动、技术驱动,不存在"消费驱动"模式 [7][9] - 美国经济学家巴罗研究显示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为负面 [9] - 工业革命前高消费比例对应零增长经济,"消费经济"等同于零增长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