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感器
icon
搜索文档
柯力传感: 柯力传感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知
证券之星· 2025-08-29 16:39
股东大会基本信息 - 股东大会将于2025年9月18日13点30分在宁波市江北区长兴路199号公司双K楼20楼董事会会议室召开[1] - 会议采用现场投票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络投票系统相结合的表决方式[1] - 网络投票时间为2025年9月18日交易时间段(9:15-9:25, 9:30-11:30, 13:00-15:00)及互联网投票平台时间(9:15-15:00)[1] 审议议案内容 - 本次会议将审议《关于变更注册资本、取消监事会、修订<公司章程>及其附件的议案》[2] - 该议案已经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及第五届监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2] 投票规则说明 - 涉及融资融券、转融通等特殊账户的投票需按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定执行[2] - 持有多个股东账户的股东,其表决权数量为全部账户所持相同类别普通股和优先股的总和[3][4] - 同一表决权通过不同方式重复表决时,以第一次投票结果为准[4] - 公司使用"一键通"服务通过智能短信主动推送参会邀请和议案信息[5] 参会资格与登记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9月12日,当日收市后登记在册的A股股东(代码603662)有权参会[6] - 现场登记时间为2025年9月16日9:30-11:30及13:00-15:00,地点为公司董秘办[6] - 异地股东可通过传真、信函或电子邮件登记,需提供股东账户信息及联系方式[6] 会议其他安排 - 现场参会人员需提前30分钟到达会议地点[7] - 会议联系人为叶方之,联系电话0574-87562290,邮箱dmb@kelichina.com[7] - 股东可委托代理人出席会议,需提交授权委托书及身份证明文件[6][8]
高华科技(688539.SH):上半年净利润3093.51万元 同比增长1.03%
格隆汇APP· 2025-08-29 09:04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8432.16万元 同比增长16.60% 主要受益于航空航天行业蓬勃发展和机械装备、冶金等行业深度拓展带动需求上涨 [1] - 归母净利润3093.51万元 同比增长1.03% 主要因收入增长、费用管控加强及政府补助增加 [1] - 扣非净利润2311.18万元 同比下降6.12% 主要因产品营业成本增加及研发投入加大 [1] 业务发展 - 航空航天、机械装备、冶金等领域产品需求上涨推动交付量同比增加 [1] - 持续围绕芯片、传感器件及传感器网络系统进行研发 研发费用3390.38万元 占营收比重18.39% [1] - 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和政策优势扩充研发团队 提升研发能力建设 [1]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5627.41万元 [1] - 主要因产品交付量增加及加强应收账款催收力度 [1]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 [1] 成本费用管理 -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1] - 政府补助较上年同期增加 [1] - 客户对产品性能及服务要求较高导致营业成本增加 [1]
柯力传感(603662):持续加码人形机器人传感器赛道
华泰证券· 2025-08-29 08:17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95.04元人民币[1][5] 核心观点 - 公司受益于机器人产业加速渗透,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应用快速发展,传感器作为高技术附加值核心部件,成长空间广阔[1] - 公司积极布局力觉、触觉等机器人传感器,战略聚焦人形机器人赛道,推进高端研发与多传感器融合[1][4] - 通过"传感器森林"战略和产业投资,公司在技术突破、客户拓展及产能建设方面取得进展,巩固高端传感器领域先发优势[2] 财务业绩 - 2025H1收入6.85亿元,同比增长23.40%;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47.93%;扣非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8.59%[1] - 2025Q2收入3.70亿元,同比增长20.41%;归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增长31.66%[1] - 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瑞比德、桃子自动化等控股子公司新增报表;净利润高增主要系公允价值收益较多[1][2] - 2025H1毛利率44.04%,同比提升0.61个百分点;净利率28.48%,同比提升4.93个百分点[3] - 期间费用率25.65%,同比上升2.15个百分点,主要受新增并表子公司及研发投入增加影响[3] 研发与战略布局 - 公司已布局近二十类传感器,涵盖力觉、触觉、IMU等类型[2] - 战略投资开普勒、他山科技、猿声先达及无锡北微传感,实现从机器人本体到关键力学传感元器件全覆盖[4] - 积极推进MEMS硅基六维力/扭矩传感器研发,产品向微型化、高频响、嵌入式力控算法集成方向升级[4] - 联合生态企业开发多模态传感器,探索"触觉+力觉"、"IMU+力觉"等融合感知方案[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32亿元、3.70亿元、4.32亿元[5] - 基于2026年PE 72倍(前值2025年84倍),给予目标价95.04元[5] - 可比公司2026年平均PE 71倍,公司估值溢价反映其在机器人传感器领域的快速进展和市场关注度[5][13] 市场数据 - 当前股价71.38元人民币(截至8月28日),市值200.46亿元[8] - 52周价格范围22.87-87.92元,BVPS 10.13元[8] - 2024-2027年预计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8.47%、16.90%、15.08%[11] - 2024-2027年预计EPS分别为1.18元、1.32元、1.54元[11]
森霸传感(300701.SZ):2025年中报净利润为2977.1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9 01:4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00亿元,同比下降953.08万元,降幅4.55% [1] - 归母净利润2977.18万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2679.51万元 [1] - 毛利率36.49%,同比下降0.82个百分点 [4] - 摊薄每股收益0.11元,ROE为3.16% [4] 运营效率 - 总资产周转率0.18次,与去年同期持平但同比下降2.11% [4] - 存货周转率1.19次,同比下降0.09次,降幅6.91% [4] - 在同业公司中总资产周转率排名第64位,存货周转率排名第67位 [4] 资本结构 - 资产负债率10.52%,较上季度上升0.73个百分点 [3] - 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53.69%,持股数量1.52亿股 [4] - 鹏威国际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持股19.9% [4]
这类传感器,下一个金矿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29 00:44
市场概况与规模 - 热探测器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达到6.69亿美元 [2] - 2024年热成像市场继续增长但地区差异显著 中国工业领域需求为主要增长动力 [5] - 中国热成像行业2024年出货量占全球总量60% [8] - 热探测器市场分为热释电、热电堆和其他技术三类 [8] 区域市场动态 - 美国和欧洲厂商聚焦中高端应用 中国厂商主导低端产品领域 [2] - 西方企业集中开拓国防、监控等高端领域 中国本土市场部分饱和 [8] - 西方地区新兴机遇集中于无人机和汽车领域 中国市场工业需求持续增长 [5] 技术发展趋势 - 热电堆技术增长显著 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超越传统主导的热释电技术 [9] - 欧盟RoHS指令取消PZT热释电传感器豁免 加速技术替代进程 [9] - 微测辐射热计芯片朝两个方向改进:制造工艺优化降低成本 像素尺寸持续缩小 [10] - 超表面光学元件研发推进 旨在减小透镜尺寸或提升光学性能 [10] 应用领域机遇 - 汽车领域增长受美国法规驱动 2029年强制执行的AEB系统新规可能要求热成像性能 [5] - 消费电子领域出现小型化需求 热探测器与PPG模块集成可实现健康监测 [9] - 场景分析在安防、无人机和汽车应用中日趋关键 人工智能功能整合成为软件改进重点 [10] 竞争格局与厂商动态 - Melexis和Infratec为三大市场主要参与者 覆盖智能楼宇、工业及汽车领域 [6] - 意法半导体、Calumino等新晋企业及JonDeTech等新兴公司准备进入高增长领域 [6] - 中国领军企业海康和Raytron 2024年大幅增长 GSTiR出货量趋于稳定 [8] - 美国汽车市场潜力超过1000万单位 Teledyne FLIR、Seek Thermal和Lynred等厂商参与竞争 [8] 创新与研发方向 - 新晋企业通过人工智能集成提升技术竞争力 在灵敏度受限应用中挑战微测辐射热计 [9] - 传感器组合技术为气体检测领域提供机遇 可提供尺寸重量功耗优化的完整解决方案 [9] - 业界寻求替代锗的硫族化物配方 以解决供应链问题和限制 [10]
汉威科技: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907.32万元,同比增长14.47%
新浪财经· 2025-08-28 11:52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1.77亿元,同比增长5.67%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07.32万元,同比增长14.47% [1] - 基本每股收益0.18元/股 [1]
汉威科技:上半年净利润5907.32万元 同比增长14.47%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1:1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77亿元 同比增长5.67% [1] - 净利润5907.32万元 同比增长14.47% [1] - 基本每股收益0.18元 [1] 传感器业务 - 产品结构与客户结构持续优化 [1] - 大客户销售及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 [1] - 在家电、燃气、储能、汽车领域取得新突破 [1] - 产品市场认可度提升且销量稳步增长 [1] 智能仪表业务 - 深度融合超声、激光、红外成像等前沿技术 [1] - 持续扩充产品线并深化行业应用创新 [1] - 提升产品市场竞争优势 [1] 智慧化综合解决方案 - 加快推进技术升级 [1] - 着力构建AI赋能平台 [1] - 积极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 [1] - 全面增强综合业务能力 [1]
磁传感器迎「风口」,国内企业如何顺势起飞?
36氪· 2025-08-28 09:19
行业背景与技术趋势 - 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全球技术格局 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新兴领域展现出引领潜力[2] - 磁传感器是智能体实现智能行为的基础 广泛应用于电流测量 位置检测 方向感知等物理参数监控 是高密度电源 光伏逆变器 汽车电子 可穿戴设备 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关键感知层器件[3] - 磁传感器主要分为霍尔效应传感器和磁阻效应传感器(xMR)两大技术路线 其中磁阻效应进一步分为AMR GMR和TMR三类 TMR技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 在灵敏度 功耗等指标上实现突破 适用于高功率密度能源转换 航空航天 高端装备 具身智能 量子计算 超算中心等高端场景[3][4] 市场规模与增长驱动 - 2024年全球磁传感器行业销售额为1192亿元人民币 预计2029年达到2930亿元人民币 年复合增长率19.7%[4] - 新能源汽车是核心增长引擎:传统燃油车使用约30个磁传感器 混合动力或纯电车增加至约50个 单车价值量从120元提升至250元[4] - AI电源需求爆发推动TMR传感器增长:2029年全球TMR传感器销售额预计达330亿元人民币 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26.5% 高于行业整体水平[5] - 高端TMR磁传感器国产化率低 进口依赖比例达90% 因存在芯片设计 晶圆生产 模组制造等技术壁垒 国际龙头普遍采用IDM模式 国内企业多以Fabless和代工为主[5] 公司技术与产业地位 - 希磁科技成立于2013年 专注TMR技术路线 产品覆盖电流传感器 位置传感器 速度传感器 开关 金融磁头等全系列 其工业级电流传感器 车规级电流传感器和磁编码器关键性能达国际头部水平 部分产品超越全球龙头[7] - 2024年公司是全球磁性传感器行业排名第一的中国企业 产销规模超过部分国际大厂 以收入计位列全球TMR磁传感器市场第二[7][9] - 2021年收购德国Sensitec(原IBM晶圆制造工厂)获得晶圆产能 实现芯片设计 晶圆制造 封装测试到解决方案的IDM全链条整合能力[8] - 研发团队130余人 在蚌埠 宁波 无锡 德国 葡萄牙五地设研发基地 研发人员30%时间投入客户现场 深度参与客户产品研发[9] 市场机遇与竞争策略 - 通过IDM模式突破国际巨头垄断 切入新能源车等新兴领域 以TMR技术替代传统霍尔方案获得市场认可[6][7] - 借助Sensitec的国际声誉接触头部客户 进入多家全球顶尖编码器厂商供应链体系[8] - 电气化向智能化转型加速 各领域对电流 位置 精度等感知需求提升 磁传感器市场持续扩容[10]
磁传感器迎「风口」,国内企业如何顺势起飞?
36氪· 2025-08-28 09:11
行业技术背景 - 磁传感器是现代电子系统的感知中枢 可将磁场、电流、温度、光等引起的磁性能变化转换为电信号 应用于电流测量、位置检测、方向感知等物理参数监控领域 [5] - 磁传感器主要分为霍尔效应传感器和磁阻效应传感器(xMR)两大技术路线 其中磁阻效应进一步分为AMR、GMR和TMR三类 [5] - TMR技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 在灵敏度、功耗等关键指标上实现突破 适用于高功率密度能源转换、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具身智能等高端领域 [6] - 全球磁传感器行业销售额将从2024年1192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9年2930亿元人民币 年复合增长率达19.7% [6] - TMR磁传感器增长更快 预计从2024年至2029年以26.5%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2029年全球销售额达330亿元人民币 [7] 市场需求驱动因素 - 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推动磁传感器需求增长 传统燃油车使用约30个磁传感器 混合动力或纯电车增至约50个 单车价值量从120元提升至250元 [7] - AI电源需求暴增 五年后全球用电量需翻倍才能满足AI需求 TMR传感器作为产业链关键环节将迎飞跃式发展 [7] - 磁传感器广泛应用于高密度电源、光伏逆变器、汽车电子、可穿戴设备、数据中心等领域 [5] 竞争格局与国产化挑战 - TMR磁传感器国产化率低 高端市场进口依赖比例达90% [8] - 国际龙头普遍采用IDM垂直整合制造模式 国内企业以Fabless和委托代工为主 [8] - 磁传感器生产存在高技术壁垒 涉及芯片设计、晶圆生产、模组制造等环节 敏感芯体是核心 [8] - 客户资源是生存命脉 大客户对品质和供应链稳定性要求高 需厂商自主把控全生产流程 [8] 公司技术与产品优势 - 公司通过TMR技术路线替代成熟的霍尔技术方案 为新能源车等新兴领域研发全新TMR磁传感器 [10] - 产品线涵盖电流传感器、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开关、金融磁头等全系列产品 [11] - 工业级电流传感器、车规级电流传感器和磁编码器等关键性能指标达国际头部水平 部分产品超越全球龙头 [11] - 2024年公司成为全球磁性传感器行业收入排名第一的中国公司 产销规模超过部分国际大厂 [11] IDM模式与产业链整合 - 2021年收购德国Sensitec公司 该公司曾是IBM晶圆制造工厂 拥有20余年磁传感器研发与产业化经验 [11] - 通过收购获得晶圆产能 实现覆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终端解决方案的IDM全链条整合能力 [12] - Sensitec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磁阻敏感芯体已进入全球顶尖编码器厂商供应链体系 [11] 客户合作与市场地位 - 借助Sensitec的国际声誉获得与众多国际头部大客户接触机会 进入多家大厂长期合作名单 [12] - 研发人员平均30%时间花费在客户处 早期参与客户产品研发 通过帮客户制定roadmap倒推自身发展路线 [14] - 在全球TMR磁传感器市场销售额排名第二 [14] - 研发团队达130余人 在蚌埠、宁波、无锡、德国、葡萄牙五地设立研发基地 [14] 发展前景 - 随着电气化向智能化转型加速 各领域对电流、位置、精度等感知控制诉求更清晰 磁传感器市场前景广阔 [15] - 公司作为学术背景浓厚、服务模式先进的制造业企业 将持续通过价值创造参与国际竞争 [14][15]
森霸传感: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2.29%
新浪财经· 2025-08-28 09:0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亿元 同比下降4.55% [1] - 净利润2977.18万元 同比增长62.29% [1] 利润分配 - 不派发现金红利 [1] - 不送红股 [1] - 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