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业

搜索文档
1500亿美元!韩国“三巨头”携手重建美国造船业
搜狐财经· 2025-08-21 08:28
韩美造船合作项目MASGA - 项目规模达1500亿美元专用造船基金 旨在推动美国造船业复兴 [2] - 韩国三大船企HD韩国造船海洋 韩华海洋 三星重工与韩国造船海工装备协会成立专项工作组 协调合作方案 [2] - 基金占韩国对美投资总额3500亿美元的43% 为单一行业最大规模专用基金 [3] 基金运作与实施方向 - 基金适用范围包括新船厂建设 人才培养 船舶建造及MRO维护修理大修等领域 [3] - 以公共金融支持为核心 为韩国船企赴美投资提供资金保障 [3] - 韩国政府将展开需求调研及项目发掘 确保基金落地效果 [4] 韩华海洋对美战略 - 已出资1亿美元收购美国Philly船厂100%股份 计划将年建造能力从1.5艘提升至2035年10艘 [6] - 计划引进智能生产系统至Philly船厂 并讨论在美国追加设立生产基地 [7] - 承接美国海军3艘大型补给舰MRO项目 强调成为美国造船业战略伙伴 [7] HD现代集团合作进展 - 与美国海军造船商HII签署备忘录 合作提升造船能力和舰艇建造 [9] - 与ECO公司联合建造LNG双燃料集装箱船 合作研发船型和港口起重机 [9] - 提出技术研发 联合建造 人才培养等合作模式 并关注港口起重机市场合作机会 [10] 三星重工与行业协调 - 正与美国本土造船企业探讨合作方案 寻求联合建造和业务拓展机会 [10] - 三大船企通过对美战略共享和节奏协调 推动专项工作组成为正式沟通渠道 [3][4]
当全球最大造船国遇上全球第一船级社:航运业绿色转型如何提速?
第一财经· 2025-08-21 08:18
国际海事新规与行业影响 - 国际海事组织《防污公约》附则VI修订案于2024年8月1日生效 实施史上最严碳排放规则[1] - 新规要求航运企业采用新技术并实施新实践做法以满足减排要求[3] - 碳税机制成为船东投资新技术与提升能效的重要驱动力[3] 中国造船业全球地位 - 中国造船业2025年上半年三大指标全球占比:造船完工量51.7% 新接订单量68.3% 手持订单量64.9%[4] - 中国占据全球造船市场份额超过50% 在超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等领域成为优质供应商[12] - 中国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建造船厂从五年前1家增至当前6家[12] 绿色燃料转型挑战 - 全球船队中约92%仍使用传统燃料 绿色燃料船队规模有限[5] - 转型速度受基础设施、生产成本、安全风险及船员技能等多因素制约[5] - 中国在提供氨燃料、甲醇等多元新型燃料方案方面发挥关键作用[11] 减排技术方案 - 短期减排措施包括降速航行、航线优化及风力辅助推进系统[5] - 双燃料发动机设计允许船舶灵活切换替代燃料[5] - 数字化监测与人工智能分析有效提升船舶运营效率并降低能耗[8] 中挪经贸与技术合作 - 2024年中挪双边贸易额101.8亿美元 同比增长31.7%[3] - 挪威船级社中国业务占全球28% 过去5年在华业务量与营收翻倍 员工数从800增至1200余人[4] - 双方联合成立"未来船舶联合研究中心" 并在上海设立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研究中心[9] 船舶安全与回收监管 - 老旧船舶安全事故发生率更高 且易导致环境污染[6] - 《香港国际拆船公约》于2024年6月生效 对拆船流程实施严格规定[6] - 船东需确保拆船操作符合环保与安全标准[6] 行业转型系统性挑战 - 绿色燃料供应链地域分布不均衡制约可获得性[6] - 监管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法规实施效果[6] - 海员职业吸引力下降 人才短缺成为行业长期挑战[6]
2025年上半年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分析及后市展望
搜狐财经· 2025-08-20 18:27
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形势 - 2025年上半年市场整体趋稳,运价较2024年第一季度明显上涨但低于第四季度,呈现"弱增长、高波动"新常态 [1][2]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3.3%下调至2.8%,集装箱贸易量预计达2.19亿TEU,同比增长2.5%,较2024年下降3.7个百分点 [2] - 2025年5月全球集装箱航运贸易指数为136.3,同比增长4.1%,仍高于2020年以来均值120.00 [2] - 中国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6月回升至1,277.46,较2024年同期下降27.80%,上半年均值为1,258.46,较2021年峰值下降58.52% [6] - 主要航线运价同比显著下降:欧洲航线降41.47%、美西航线降17.36%、美东航线降10.62%、南美航线降41.58% [6] - 头部班轮公司垄断地位稳固,前四大公司占据全球57.50%市场份额,近洋航线公司(如万海航运)表现优于跨太平洋航线公司 [8] 班轮公司运力格局 - 全球运营集装箱船7,352艘,总运力3,270.28万TEU(按载重吨计3.88亿吨) [8] - 运力排名前三为:地中海航运(671.88万TEU/20.6%份额)、马士基(458.95万TEU/14.1%)、达飞轮船(401.93万TEU/12.3%) [9] - 租赁船舶占比差异显著:以星航运达89.1%,韩新海运仅14.7% [9] 新造船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新船成交192.01万TEU/202艘,以TEU计较2024年同期增长25.78% [11] - 集装箱船占全球新船订单载重吨的46.45%,同比上涨超30% [11] - 新船订单大型化趋势显著:17,000TEU以上超大型船占比54.88%(同比升23.04个百分点),12,000-17,000TEU船占比10.00% [13] - 绿色燃料船舶占比达85.55%,其中LNG动力占58.86%(70艘),甲醇动力占14.39%(16艘) [15] - 新船价格指数同比涨2.32%至117.04,但万箱以上船型价格回落 [16] - 中韩船厂垄断99.41%订单:中国船厂占比66.02%(江南造船接单21.60万TEU),韩国船厂占比33.39%(现代重工接单34.40万TEU) [20][23] 船队与二手船市场 - 全球集装箱船队运力达3,178.87万TEU,同比增长8.3%,增速持续放缓 [20] - 二手船市场成交119艘(同比降16.78%),金额30.98亿美元(同比降13.87%),可售船舶稀缺推升交易溢价 [18] 船东投资行为 - 头部船东积极扩张船队,前三名下单量占比47.38%:达飞海运(43.20万TEU/22.50%)、中远海运(25.90万TEU/13.49%)、地中海航运(21.88万TEU/11.39%) [23][24] 行业未来趋势 - 供给端运力增速将持续放缓,绿色燃料船舶将成为新增主力,欧盟碳税加速高排放旧船淘汰 [26] - 需求端受美国关税政策压制,近洋航线及新兴市场(东南亚、拉美)成为主要增长点,红海局势推升局部运价波动 [27] - 甲醇/LNG/氨燃料动力船将成为航线竞争力关键要素,环保政策倒逼行业绿色转型 [27]
本月刚刚上市!这家船厂公布业绩
搜狐财经· 2025-08-20 10:09
财务业绩 - 第二季度合并营业收入2960亿韩元(约1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7% [1] - 第二季度营业利润625亿韩元(约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4.4% [1] - 上半年累计营业收入6037亿韩元(约31.2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1322亿韩元(约6.8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率达21.9% [1] 运营战略 - 实施高附加值船舶为核心的订单战略,并通过外部制造分段内部化、设备效率最大化及精细化成本管理提升盈利能力 [3] - 上半年以每月1艘的规模稳定交付主力船型,下半年将启动油轮等高附加值船舶建造工序 [3] - 公司维持行业最高水平的营业利润率,以确立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地位 [3] 订单与产能 - 从希腊Sun Enterprises接获2艘15.8万载重吨LNG双燃料苏伊士型油轮订单,总价约1.8亿美元,预计2027年第一季度交付 [4] - 主力船型包括好望角型散货船、纽卡斯尔型散货船、阿芙拉型油轮和成品油轮等中型船舶 [3] 资本活动 - 2022年被KH Investment Group牵头的财团收购后实现结构性体质改善 [3] - 2023年8月1日在韩国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IPO发行价每股5万韩元,上市后估值达1.9263万亿韩元(约14亿美元) [3]
造船业落后于中国,美议员拉日韩合作
环球时报· 2025-08-19 22:47
韩美造船合作 - 韩国总统李在明会见美国参议员安迪·金和塔米·达克沃思 双方讨论造船合作事宜 [1] - 美国参议员访问韩国和日本 探讨借助两国造船技术提升美国实力以抗衡中国 [1] - 韩美领导人会谈将于8月25日举行 李在明希望两国在造船等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 [3] 合作进展与计划 - 韩国韩华海洋完成美国海军一艘4.1万吨级后勤补给舰维修 为2024年7月协议后首个项目 [3] - 韩华公司收购主要建造大型商船的费城造船厂 [3] - 美国参议员计划与日韩头部造船企业讨论成立合资企业 为美国海军建造维修非战斗舰艇 [3] 美国造船业现状与挑战 - 美国造船产能比2003年更低 现有产能老化导致维修耗时更长成本更高 [3] - 美国造船时间远超亚洲 成本是亚洲近5倍 [4] - 熟练工人短缺是技术转移后的巨大挑战 [4] 合作路径与战略 - 美日韩造船合作路径包括船舶维护修理大修业务 收购美国造船厂 联合生产军舰 购买盟国建造军舰 [4] - 美国需在依赖盟友与增强自身造船能力间找到平衡 [4] - 美国对造船紧迫性源于海军舰艇建造严重落后中国 [4] 中国造船业 - 中国造船业发展源于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 为全球贸易和供应链稳定作出贡献 [4]
菲律宾升级造船厂,“军民两用”?
环球时报· 2025-08-19 22:43
核心观点 - 菲律宾正将阿吉拉苏比克造船厂打造为美国海外产能核心 支持美国海军扩张计划并振兴本国造船业竞争力 [1][2][3] 菲律宾造船厂战略定位 - 阿吉拉苏比克造船厂被定位为菲律宾国防工业和美国海军扩张计划的核心支柱 [1] - 菲律宾敦促美国将其视为军舰潜在制造商 并讨论建立国防制造工厂支持弹药和无人机生产 [1] - 船厂由美国私募巨头瑟伯罗斯资本2022年注资接管 重启战略转型并将设施土地出租 [1] 投资与产能规划 - 韩企HD现代重工入驻船厂 计划投资5.5亿美元在2025年全面启动运营 目标每年建造10艘商船 [1] - 菲律宾政府另投资2.5亿美元升级船厂基础设施 [1] - 船厂新东家将推动集装箱运输、散货船、LNG和石油运输船等业务突破 [2] 地缘经济背景 - 菲律宾2022年造船产量位居世界第七 是全球最大海员输出国 [2] - 合作旨在结合韩国技术优势与菲律宾劳动力资源 重振该国造船业竞争力 [2] - 投资船厂被视为抵消中国在造船领域工业优势的战略举措 [2] 区域经济联动 - 船厂发展与"吕宋经济走廊"倡议直接相关 该倡议预计为菲律宾经济注入约1000亿美元资金 [2] - 现代重工进驻将创造就业和收入 与吕宋经济走廊倡议相契合 [3] 美国战略动机 - 美国仅占全球商船产量0.1% 中国占比从1990年代末5%提升至当前超50% [2] - 美国2023年8月访问韩日寻求与全球第二、第三大造船国合作 利用其技术与产能提升造船能力 [2] 短期实施路径 - 船厂短期内可通过补给、维修、干船坞和部件制造等服务支持美国海军后勤网络 [3] - 军舰维护工作将提振当地经济 为工人创造数以千计就业机会 [3]
中国船厂六舰同造,美国加税围堵,五角大楼急了?
搜狐财经· 2025-08-19 17:34
中国造船业产能与技术优势 - 大连船厂一个船坞内同时建造六艘军舰,包括两艘052D驱逐舰和四艘055型万吨大驱[1] - 造船技术实现军民两用转换,商船建造效率达到美国三倍水平[5] - 航母建造取得突破,福建舰采用弹射技术且排水量超过8万吨,超越美国福特号航母规模[5] 美国政策应对与行业现状 - 美国2025年4月起对中国船舶征收进场费,初始标准为净吨位每吨50美元并计划每年增加30美元[3] - 美国造船业全球市场占有率不足10%,军舰维修需依赖日韩支持[3] - 政策导致中国集装箱船与油轮每年增加数亿美元成本[3] 全球供应链与市场反应 - 东南亚及非洲国家因运输成本上升难以承受,部分航运公司开始绕开美国港口转向其他地区中转[7] - 中国商船队业务量逆势增长,东南亚进口货轮与非洲工程船中50%为中国制造[10] - 美国国内船运协会公开反对政策,认为其加速了物流线路变化[7] 军工产业技术对比 - 美国军工项目进展迟缓,六代战机F/A-XX延期两年,高超音速导弹尚未完成样机开发[8] - 中国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化,从发动机到焊接技术均完成技术升级[10] - 美国国防预算超过万亿美元但技术转化效率低下[8] 产业核心竞争力 - 中国造船业通过数十年技术积累形成完整产业链,军舰建造速度与商船质量获得国际认可[12] - 行业实现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的转变,外国企业开始研究中国船舶设计[12] - 055型驱逐舰在南太平洋执行任务时展现出先进性能[1]
欲抗衡中国造船业,美国议员访日韩寻造船合作
搜狐财经· 2025-08-18 04:20
美国造船业现状与战略 - 美国造船能力比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期更差,现有船坞老化,维修成本高企,舰艇动辄需要数年才能修复 [1] - 美国海军辅助舰队正在老化且数量远远不足,许多主要造船项目比原计划推迟了一年到三年 [5] - 2024年美国商船建造量仅占全球的0.1%,而中国占53%,韩国和日本紧随其后 [7] - 美国海军舰艇建造远远落后于中国,中国产能是美国的230倍 [4] 美国与日韩合作计划 - 美国国会议员访问韩国和日本,探讨建立合资企业,为美国海军在印太地区建造和维护非作战舰艇 [1] - 合作重点将是油船、货船等为海军和为军事行动提供支持的非作战舰艇 [2] - 韩华集团以1亿美元价格收购美国费城船厂,为美国海军制造船舶 [7] - 韩国现代重工集团与美国爱迪生·舒埃斯特海工集团签署协议,建立"为了建造美国商船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7] - 韩国提议向美国造船业投资1500亿美元,日本也在关税谈判中提出愿协助美国发展造船业 [7] 美国造船业面临的挑战 - 《琼斯法案》限制海外合作,采购规则禁止美军从海外购买军舰 [8] - 美国国内造船产业链断裂,工人培养需要数年,老旧船厂难以短期复兴 [8] - 美国造船厂难以吸引工人,日韩自身也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 [8] - 美国国内既得利益者强烈抵制海外合作,认为会导致本土就业受冲击 [8] 中国造船业发展现状 - 中国占全球商船产量超过50%,稳居世界第一 [4] - 中国海军舰艇数量已居世界之首,美军舰队规模自冷战结束以来减半 [4] - 中国通过合并两家造船企业,组建全球最大上市造船集团 [8] - 中国造船业的发展是企业技术创新和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结果 [9] 国际合作与竞争态势 - 美国希望促成合作让美军能直接在印太地区维修舰艇,避免耗时两年返美维修 [2] - 五角大楼在最新年度预算中划出470亿美元用于造船 [4] - 中国与美国的竞争将促使中国造船业飞速升级 [9]
中国两大国企最新举动,韩国美国高度关注
环球时报· 2025-08-18 03:23
中国两大国有造船企业合并 -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合并打造全球最大上市造船集团 新公司年营业收入预计达1220亿元人民币[1] - 合并后公司将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并应对美国举措引发的行业动荡[1][8] 韩美"MASGA"合作项目进展 - 韩国总统将视察韩华海洋集团美国造船厂 美国总统可能陪同 象征造船业在美韩关系中的重要性[1] -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出席对美出口LNG运输船命名仪式 称项目为韩企开拓市场提供契机[2] - 韩国外长与美国驻韩使馆临时代办调研现代重工工厂 就深化造船合作展开讨论[2] - 现代重工与美国院校合作培养人才 与美国船企建立伙伴关系 参与商船建造及军舰业务[2] - 韩国造船行业将向美国海洋领域投资1500亿美元 包括升级船厂 培训工人 支持海军维修工作[3] 美国造船业现状与挑战 - 美国大约有150家造船厂 所有造船厂都已满负荷运转[6] - 美国严重缺乏熟练造船工人 中国培养船舶设计人才的速度是美国的100倍甚至更多[6] - 重建美国造船能力是漫长而充满挑战的过程 需要大量投资[4][6] 全球造船业竞争格局 - 中国占全球造船产能的50% 韩国和日本合计生产全球约40%的船舶[7] - 2025年1-6月中国造船完工量 新接订单量 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1.7% 68.3%和64.9%[9] - 2025年上半年韩国新船订单份额从去年15%升至25.1% 主要因美国限制中资船舶使部分订单转向韩国[7][9] 韩国海外扩张战略 - 韩国寻求在菲律宾和越南投资造船厂扩大海外影响力[8] - 现代重工计划通过10年租赁方式重振菲律宾一家破产造船厂 2026年1月开始运营[8] - 现代重工在越南的合资企业计划额外投资1亿美元将造船产能提高50%[8] 政策与法律环境 - 美国国会已提出三项相关法案支持"MASGA"项目 但多数尚未进入实质审议[4] - 美国造船厂运营商和工会历来抵制外国企业参与 担心竞争和失业[4] - 美国计划从10月起对中国建造或运营的船舶征收高额港口费[7]
中国“两船合璧”牵动美韩造船业神经
环球时报· 2025-08-18 02:57
中国两大国有造船企业合并 -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合并,打造全球最大上市造船集团 [1] - 合并后新公司年营业收入预计达1220亿元人民币 [1] - 合并将借助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应对美国新规带来的冲击 [1][7] 韩美"MASGA"项目进展 - 韩国总统李在明将视察韩华海洋集团美国造船厂,美国总统特朗普可能陪同 [1] -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出席两艘对美出口LNG运输船命名仪式,视为"MASGA"项目标志性成果 [2] - HD现代重工与美国密歇根大学、首尔大学合作培养造船人才,并与美国船企建立伙伴关系 [2] - 韩国造船行业计划向美国海洋领域投资1500亿美元 [3] 全球造船业格局 - 中国占全球造船产能50%,韩国和日本合计约40% [6] - 2025年1-6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球51.7%、68.3%、64.9% [8] - 韩国新船订单份额从15%升至25.1%,部分因美国限制中资船舶 [6] 韩国海外布局 - HD现代重工计划通过10年租赁方式重振菲律宾一家破产造船厂,2026年1月开始运营 [7] - 越南造船公司宣布额外投资1亿美元,将造船产能提高50% [7] 美国造船业现状 - 美国约有150家造船厂,已满负荷运转 [5] - 美国严重缺乏熟练造船工人,中国培养人才速度是美国100倍以上 [5] - 重建美国造船能力面临技术、基础设施落后等挑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