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

搜索文档
为科技创新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经济日报· 2025-06-15 22:03
银行系AIC加速入局股权投资市场 - 股份制银行获批筹建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AIC),银行系AIC加速进入股权投资市场[1] - 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已扩大至18个城市,投资金额和比例限制放宽[1] - 银行系AIC为股权投资市场带来新的资金来源[1] 股权投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 - 股权投资作为耐心资本,与科技型企业高风险、轻资产、长周期的特点高度契合[1] - 股权投资能更好满足初创期和成长期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1] - 当前政府引导基金和市场化私募股权基金难以充分满足科技创新企业的巨大资金需求[1] 银行参与股权投资的重要性 - 银行业资产占金融机构总资产比重超过90%,银行参与是解决股权投资行业"缺长钱"问题的关键[2] - AIC为银行参与股权投资提供了新渠道[2] - AIC最初职能是帮助银行化解不良资产,近年已开始试点股权投资业务[2] 银行系AIC的优势 - 可直接开展长期股权投资,以耐心资本介入科创企业[2] - 利用母行业务资源精准识别优质科创项目,提供综合化服务[2] - 作为银行体系与社会资本的通道,可吸引保险资金、产业资本等长期资金入局[2] AIC发展现状与挑战 - 国有大型银行稳步推进AIC股权投资项目,各地"首投"项目相继落地[2] - AIC尚处起步阶段,机构数量、资本规模和业务规模有待提高[2] - 需要建立健全容错机制,减少因谨慎导致的投资机会错失[3] AIC未来发展建议 - 监管部门应制定符合股权投资特点的监管政策和考核标准[3] - AIC应发挥银行渠道网络和人才储备优势,发掘优质项目[3] - 需要加快完善与股权直投业务相适应的政策监管体系[3] - 优化问责机制,严惩违法违规行为,推进风险防控工作[3]
全国最低!武创投发行4.5亿元科技创新债 利率1.8%破行业纪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11:54
继主导设立湖北地区首支AIC股权投资基金后,6月10日,武汉投控集团权属企业武创投在银行间市场 成功发行湖北省股权投资机构首单科技创新债券,规模4.5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1.8%,较1年期 LPR低120BP,创全国股权投资机构科技创新债券利率最低。 据悉,武创投本次科技创新债券将重点支持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募集 资金将以科创基金为载体,吸收社会资本,共同投向科技创新企业,预计可对募集资金实现4至5倍的放 大。 作为湖北省内最早开展独立融资的股权投资机构,武创投持续推进融资工具创新,强化资本赋能能力, 已形成"资本源-创新源-生态源"三位一体的特色发展路径。 截至目前,武创投已完成14.5亿元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含10亿元科创票据)。其中,发行全场倍数均在 3倍以上,票面利率自2024年12月开始向下突破2%,进入"1"时代,持续创下全国同期限同品种的最低 纪录;已投资880余家科技型企业,已支持培育信科移动、达梦数据、黑芝麻智能等83家上市企业,有 力支持武汉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壮大。 据了解,站在新起点,武创投已明确"2000亿元引导放大基金集群"的战略目标,下一步,将全力推动4 ...
科技创新债券新规满月发行超3748亿元 147家机构踊跃参与创历史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6-10 00:18
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新规落地满月,市场反响热烈。截至6月7日,全市场147家机构累计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超3748亿元。其中,39家金融机构发行2239亿元, 108家非金融企业发行1509.98亿元。交易商协会支持73家非金融企业发行977.2亿元,占非金融企业总发行规模的65%。 发行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 科技创新债券期限结构呈现长期化导向。中长期债券只数占比达60%,其中10年期以上共计7只,规模83.6亿元。股权投资机构债券期限全部分布在3年至20 年区间,江苏国信发行20年超长期科技创新债券,助力培育耐心资本。 发行利率保持相对较低水平。3年期科技创新债券价格区间在1.62%至2.90%,5年期价格区间在1.74%至3.30%。投资者覆盖银行、理财、基金、券商等各类 机构,为企业发行中长期科技创新债券提供充足信心。 风险分担机制创新不断完善。交易商协会推动"第二支箭"为应流机电、山东宏桥等科技型企业提供增信支持。西科控股由商业银行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助 力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增信的股权投资机构债券即将落地,进一步降低发行成本。 来源:金融界 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主体结构日趋多元。金融机构成为发行主力 ...
李强:要聚焦关键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断点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09 13:27
政策导向与战略重点 - 国务院专题学习强调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1] -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 催生新产品新产业新动能 形成新质生产力[2] - 需聚焦打通转化堵点断点 包括技术研发工程验证产业化商业化环节[2] 转化机制优化措施 - 优化科技研发及产业发展评价体系 注重科技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真正价值[2]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支持企业牵头国家科技创新项目 引导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2] - 用好首台套政策 推动自主攻关技术和产品在规模化应用中迭代升级[2] 市场与资金支持体系 -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 完善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 形成高效协同转化体系[3] - 运用市场力量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投入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3] -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 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3] 行业活动与评选 - 母基金研究中心开启2025专项榜单评选 7月发布结果[3] - 评选涵盖私募股权母基金与基金行业的优秀机构与人才[3] - 同步推出2025 40U40优秀青年投资人榜单和2024中国母基金全景报告[7]
“投资家网·2024-2025年度基金合伙人榜单”盛大开启
搜狐财经· 2025-06-09 13:01
募资端变化 - 人民币基金募资占比达98.5%,国资背景LP贡献超93%的募资总额,市场化LP持续退出 [2] - 2025年一季度外币基金仅募资45亿元,同比暴跌70%,市场几乎由国资统治 [2] 投资端趋势 - 半导体、IT、机械制造、生物科技四大领域占年度总投资额的64.9%,半导体投资逆势增长12.2% [2] - 长三角硬科技投资领跑全国,获投案例占全国总比例的35%,华中地区增速15% [2] - 北上广深交易额占比降至68%,区域分化加剧 [2] 退出端动态 - 2024年境外IPO数量同比增长12%,实际退出达22.14亿元,港股、科创板成科技公司主通道 [3] - 2025年港股跃升全球IPO募资王座,并购案例环比增长136%,S基金交易折扣率超40% [3] 政策与监管影响 - 2025年《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要求政府引导基金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3] - 注册制全面落地推动IPO提速,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优化上市制度 [3] 行业格局演变 - 头部机构基金管理规模占比超70%,中小GP加速出清,CVC活跃度提升 [3] - 400多家上市公司参与股权投资,行业优胜劣汰加剧 [3] 榜单评选信息 - 评选对象包括VC/PE、CVC、母基金,依据募集规模、投资/退出案例数量、在管基金业绩等 [6] - 人物榜标准涵盖明星案例、曝光度等,通过打分形式综合考量 [7] - 评选流程包括调研问卷、数据核实、数据库核对等环节 [8]
2025投资人真心话:这活,真不好干!
FOFWEEKLY· 2025-06-09 09:20
行业现状与格局 - 中国股权投资行业25年发展历程中,注册机构数量峰值达3万家,当前存活且符合市场化运作条件的民营机构仅约100家[4][5] - 机构按规模划分为:微型(5-9人/0-2亿管理规模)、小型(10-15人/2-5亿)、中型(15-30人/5-30亿)、中大(30-50人/30亿+)、大型(80人+/100亿+),其中2010年前成立的机构占据规模优势[6] - 民营GP主要集中于小微规模,管理规模超百亿的凤毛麟角,10亿以上单只基金募集由混合所有制和国资GP主导[7] 投资阶段与估值问题 - 民营小微GP核心战场在种子/天使/A轮前阶段,需高强度主动挖掘水下项目[7] - 早小类项目投前估值集中在3000万-1.2亿区间,首轮估值过高易导致后续融资困境,70%并购交易估值在5000万-1.5亿区间[9][10] - 国资GP主导B轮后投资,更关注一二级市场估值差和利润,收入增速与估值不匹配的项目面临接续难题[10] 资金结构与募投矛盾 - 市场呈现"跟投机构资金过剩,领投机构募资困难"现象,国资LP偏好跟投决策[12] - 地方国资成为主要出资方,资金具备强烈区域属性,要求GP承担返投、产业招引等非纯粹投资职能[20] - 纯财务GP在地方募资中竞争力下降,需绑定上市公司产业资源或深耕特定区域[23] 退出机制与行业痛点 - IPO仍是股权投资核心退出路径,缺乏流动性导致回购诉讼激增,创业者失信风险上升[18] - 科创贷适合成长期企业(估值2-3亿+/有利润),与股权投资形成互补但无法替代早期融资[15][16] - 并购退出路径受高估值阻碍,零部件/细分软件领域天花板有限,需调整估值预期[22] 生存策略与发展方向 - 小微GP需聚焦长期赛道建立能力圈,如集成电路/AI/消费等细分领域[23] - 选择产业高地作为根据地,与地方政府形成深度绑定,区域化作战成主流[24] - 避开短期热门赛道,布局港股消费IPO等长周期领域,构建产业链资源网络[27] 行业趋势预测 - 2030年前民营机构数量或减少90%,纯民资小微GP将成"濒危物种"[7][26] - 美国风险投资集中to C/to B终端应用的模式或在中国复制,产业资本主导零部件领域投资[22] - 存活下来的民营小微GP将作为科创神经末梢,承担早期项目挖掘的关键角色[27]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5月26日—6月1日无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案件列表
快讯· 2025-06-09 00:18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5年5月26日—6月1日无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案件列表,其中包括菁英时代 股权投 资管理有限公司与湖州市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经营者新设合营企业案、 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收购 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案等。 ...
股权投资机构试水发行科创债调查
经济观察网· 2025-06-07 02:44
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表示股权投资机构是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需通过债券市场科技板解决其发债期限短、融资成本高的问题[1] - 债券市场科技板将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由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通过担保增信、直接投资等方式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科创债券[4] - 政策明确股权投资机构能以GP身份发债募资,激发创投机构尝试在债券市场科技板发债[5] 民营股权投资机构发债动态 - 君联资本、启明创投、东方富海等12家民营股权投资机构处于科创债发行注册过程[2] - 民营股权投资机构普遍存在信用评级较低、缺乏增信举措等问题,发行难度较高[3] - 东方富海等机构通过"央地协同、风险共担"双重增信模式提升信用评级,为成功发行打下基础[3][9] 国企背景创投机构发债情况 - 截至5月26日,20家国企背景创投机构合计发行和待发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达205.70亿元[6] - 上海浦东科创集团、深圳投控、安徽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等国企机构成为初期发债主力[6] 增信机制与创新模式 - 民营创投机构正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合作构建共同担保等增信措施[3][9] - 东方富海引入国家级信用增进机构全额担保+地方国企反担保的"双保险"机制[9] - 盛世资本探索将科创债与S基金份额或主动基金接续结合的模式[3][10] 科创债募资用途争议 - 部分创投机构认为科创债募集资金应纳入GP信心保证金出资,投向创投基金[11] - 另一部分机构认为应纳入LP出资范畴,作为面向LP的新募资渠道[11] - 银行资金可通过科创债投资路径参与股权投资基金,解决以往刚性兑付难题[13] 市场化发展方向 - 科创债需在发行利率、存续期限、发行主体准入方面进一步市场化[13] - 民营机构需完善治理结构、财务透明度、历史业绩等维度以提升评级[8] - 股权投资机构发债募资用途趋于多元化,包括新发基金和S基金承接等[13]
华福固收:科创债系列:把握科创债投资价值
华福证券· 2025-05-28 06:5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自2025年5月6日科创债新政落地超两周,发行明显提速,金融债发行数量和规模最大,银行主体发行规模大但产业主体发行数量多,高等级央国企发行占比高,期限以中短期为主,金融主体融资成本低且认购热情高,后续股权投资机构发行或增加,大部分个券发行利率低于二级估值,科创债估值收益率普遍低于非科创债,市场有望扩容,可关注部分中短端科创债挖掘票息价值[2][3][5][12][28][36][43][4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新政落地以来,科创债发行情况有何新变化 - 债券类型和发行主体:金融债发行数量和规模最大,含19只银行债和22只券商债,占总规模65.04%,其次为短融和公司债;银行主体发行规模最大达1700亿元,产业主体发行债券97只,规模1083.42亿元[12] - 企业类型和主体评级:高等级央国企发行数量和规模占比分别为81.76%和84.21%,AAA和AA+债券数量占比93.92%,民营企业和公众企业主体评级均在AA+以上,信用弱的民企短期融资难[13] - 期限结构:发行期限集中在3年期及以内,5年期以上发行主体为央国企,民企发行期限未超3年,随政策深化民企参与度或提高,期限有望拉长[3][17] - 募集资金用途:银行主体多用于发放科技创新领域贷款,股权投资机构用于置换自有资金出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3][24] - 融资成本和认购热度:金融主体融资成本低于其他类型,金融债<短融<公司债<中票<定向工具,认购热度金融债>短融>定向工具>公司债>中票,25东证K1、25银河K1、25GTHTK1认购倍数超7倍[28] - 首次发债主体和股权投资机构:仅中创新航为首次发债主体,发行5亿元3年期债券;股权投资机构已发10只,通道内在审超40个,其中6个为股权投资机构,合计规模56亿元,后续发行数量和规模有望增加,申报主体资质下沉[34][35] 把握科创债投资价值 - 发行利率与二级估值:近两周大部分个券发行利率低于二级估值,国企和央企更明显,62只科创债估值收益率低于票面,25徐工集团MTN004和25贴现国开科创01一二级利差超20BP,可关注国央企新发债券投资机会[36] - 估值收益率比较:科创债估值收益率普遍低于非科创债,除1 - 2Y科创票据平均估值比普通中票高39.21BP,受主体信用资质、政策引导和市场认可度影响[43] - 市场扩容与投资建议:科创债市场有望扩容,可关注部分中短端期限科创债挖掘票息价值,25盛虹科技CP003和25陕电子MTN001估值超3%,可关注二级成交机会[47]
明日停牌!两家A股公司,控制权拟变更
证券时报· 2025-05-27 14:36
罗平锌电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罗平县锌电公司拟向曲靖市发展投资集团协议转让7242.76万股无限售流通股 占总股本22.396% [1] - 交易需国资监管部门批准 公司股票自2025年5月28日起停牌 预计不超过2个交易日 [1] - 受让方曲靖市发展投资集团由曲靖市国资委全资控股 [2] 罗平锌电财务与市场表现 - 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85亿元 同比下降53.55%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4500.88万元 [2] - 5月27日股价上涨5.27% 收报7.19元/股 [2] - 总市值23.25亿元 成交量32.30万手 [5] *ST东晶控制权变更 - 第一大股东蓝海投控及股东李庆跃正与第三方筹划控制权变更 [6] - 交易完成后预计控制表决权股份25%-29.99% [6] - 交易对手方属股权投资行业 股票自5月28日起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 [6][8] *ST东晶财务与市场表现 - 一季度营业收入5075.90万元 同比增长16.71% [10] - 归母净利润亏损1472.33万元 [10] - 5月27日尾盘涨停 收报6.26元/股 [11] 行业表现 - 工业金属行业当日下跌1.3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