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

搜索文档
华能亮相2025烟台核博会
人民网· 2025-09-19 02:49
公司参展情况 - 华能集团携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和山东海上风电等特色项目参展2025烟台核博会 [2] - 公司全方位展示40年改革发展成就、新能源建设成果及第四代核电技术创新实践 [2] - 旗下核电公司、山东分公司及雅江公司联合举办"三色连心 风核水起"主题品牌活动 [2] 技术展示重点 - 展示西藏首座大型水电站、山东首个海上风电及四代核电三大里程碑示范项目 [2] - 突出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作为第四代核电技术的创新实践 [2] - 强调海上风电项目在新能源建设领域的具体成果 [2] 品牌战略实施 - 通过三大"首个"示范项目深入挖掘"三色文化"内涵 [2] - 践行"三色绽放"品牌战略以增强华能品牌影响力 [2] - 品牌联合活动彰显公司服务国家战略与保障能源安全的定位 [2] 行业活动背景 - 2025清洁能源大会暨核能安全与核电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于9月15-17日在烟台举行 [1] - 烟台国际核电工业及装备博览会与大会同期举办 [1] - 活动聚焦清洁能源与核电产业链创新发展领域 [1]
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经济日报· 2025-09-19 01:26
创新能力提升 - 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48% 研发投入强度达2.68% 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2] - 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 较2020年增长超过70% 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2]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 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入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 占上榜企业比重26.2% 较2020年增加4.8个百分点 [2] -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万家 较2020年增加83%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第14位提升至第10位 [2][3] 区域创新布局 - 北京 上海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支撑引领作用增强 深圳—香港—广州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 [2] - 成渝 武汉 西安区域科创中心建设加快推进 全国科技工作一盘棋格局形成 [2] 科技成果转化 -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4年达到6.8万亿元 [4] -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转化金额累计120.9亿元 比试点前三年增长126.5% 带动28个省份近700家单位开展省级试点 [4] - 形成多层次技术交易网络 包括3家国家级交易机构 12个示范区 1084家技术转移机构 1.9万家研发平台 1.6万家孵化载体 [5] -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立89个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 形成全链条服务网络 [5] 重大技术突破 - 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世界首位 CR450动车组巩固高铁技术优势 [4] -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 特高压输变电世界领先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 [4]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 [4] 民生科技应用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超95% 重大传染病防治与慢病诊治取得新突破 [6] - 国产创新药上市数量是十三五时期2.8倍 全数字PET-CT等高端医疗装备实现国产化 [6]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18% 新技术提升安全生产与应急救灾智能化水平 [6] 未来发展目标 - 未来5年是建成科技强国关键攻坚期 将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7]
汇聚各方力量 共建繁荣丝路
人民日报· 2025-09-18 22:12
大道同行,和合共生。 9月16日,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主论坛在云南昆明举行。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媒体肩负着增 进互信、凝聚共识的重要使命,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积极作用。 本次论坛上,中外媒体负责人和编辑记者、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 绕"共担媒体责任 推动文明互鉴"主题开展深层次对话交流,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凝心聚 力。 共担媒体责任 凝聚合作共识 12年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变为现实,成为广受欢迎 的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与会嘉宾表示,共建国家媒体积极作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夯实民意基础,发挥了记录者、参与者、推 动者的作用。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崔士鑫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通过系统性、多层次合作框架, 以"硬联通"夯实发展根基,以"软联通"破除规则壁垒,以"心联通"凝聚合作共识,不断取得丰硕成果。 来自全球的媒体同仁跨越地域的界限、超越文化的鸿沟,为共建"一带一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把友谊 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地区,让合作的桥梁搭建得 ...
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
经济日报· 2025-09-18 22:03
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 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48% 研发投入强度达2.68% 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1] - 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 较2020年增长超过70% 在量子科技 生命科学 物质科学 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 [1] - 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1] - 区域科技创新呈现良好态势 北京 上海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支撑引领作用增强 深圳—香港—广州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 [1] 企业创新能力增强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 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入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 占上榜企业比重26.2% 较2020年增加4.8个百分点 [2] -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万家 较2020年增加83% [2] -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第10位 [3]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4年达到6.8万亿元 [4] -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累计120.9亿元 比试点前3年增长126.5% [4] - 形成多层次技术交易网络 包括3家国家知识产权交易机构 12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1084家技术转移机构 1.9万多家研发与转化平台 1.6万家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 [5] -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立89个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 形成覆盖成果转化全链条的服务网络 [5] 重大科技成果涌现 - "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 CR450动车组巩固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 [4] -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 特高压输变电世界领先 光伏 风电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 [4]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 [4] - 人工智能 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 民生领域科技应用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超95% 支撑农业强国建设 [7] - 上市国产创新药是"十三五"时期2.8倍 全数字PET—CT等高端医疗装备实现中国制造 [7]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_2.5平均浓度下降18% 科技助力大气 水 土壤污染防治 [7] - 新技术推广应用提升安全生产 应急救灾 社会治理等领域智能化水平 [7]
新华鲜报|向科技强国挺进!“十四五”大国科技跑出“新成绩”
新华社· 2025-09-18 16:19
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50万家……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升至第10位,中 国科技事业大厦建得更高,科技强国根基夯得更实。 9月18日下午,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令人眼前一亮。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革 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 "天宫"巡天、"嫦娥"探月,新能源汽车驰骋全球,第四代核电站点亮万家灯火……回首"十四五",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加快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生产力有了"新引擎"。路上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越来越多前沿技术转化为新产品、新产业,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 的重要支撑。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这五年,"创新的地基"打得更稳更牢。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我们不仅鼓励科 ...
电力行业深度巡讲:自上而下,核电景气度如何落地投资?
2025-09-18 14:41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电力行业中的核电细分领域[1] * 主要涉及中国核电和中国广核两家上市公司 两者合计市场份额约90%[1][4] * 提及国家核电(国电投旗下)和华能核电(华能集团旗下)但竞争力较弱 两者合计市场份额不到10%[4] 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 中国核电发展经历了高峰期(2006-2011年)和冰封期(2016-2018年)2019年重启后新机组审批速度加快 截至2025年已连续四年单年度审批超过10台[1][2] * 国内核电起步于1993年秦山核电投产 2008年核准14台机组创历史最高水平 2011年福岛核事故导致全球发展态度转为保守[2] 技术优势与特性 * 核电具有清洁 稳定特性 不受自然资源波动影响 国家保障100%消纳 应发尽发 优于其他季节性能源[1][5] * 中国已完成第三代技术追赶 并在第四代技术上取得领先 后续新机组以第三代技术为主 安全性经济性提升[1][5] * 国产化华龙一号技术投产后造价控制在每千瓦1.6万元至1.7万元 比2018-2019年海外技术超过2万元显著降低 盈利能力逐步改善[3][10] 电价机制与市场影响 * 电价按机组代际划分 二代核电全国标杆价格为0.43元/度 三代核电价格可较二代有所上浮[1][7] * 市场化交易比例约50% 与火电竞价联动 煤价下跌可能影响核电竞价 但极端情况下对中国核电和中国广核的影响分别为16%和20% 发生概率极低[1][7] 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 * 前期投资巨大 后期财务费用和折旧成本逐步下降 燃料成本占比约20% 但受铀矿原材料影响的成本仅约10%[1][8] * 燃料成本通过长期合同锁定价格 变动成本几乎成为固定成本 度电燃料成本保持稳定[1][9] * 税收方面享受增值税所得税"三免三减半"优惠政策[9] 投资价值评估 * 中国广核和中国核电的ROE略低于长江电力 但港股中广核市净率仅一倍出头 具有投资机会[3][11] * 大量在建工程担保ROE 剔除在建工程后两者ROE差距显著缩小甚至持平 PB明显低于长江电力[11] * 中国广核分红比例接近45% 港股股息率约3.7% 市净率略高于1倍 具备较强安全边际[14] 资本开支与分红规划 * 核电企业目前仍有较大资本开支 类似于七八年前的长江电力 预计中国核电在2027-2028年达到自由现金流与资本开支平衡转折点 中国广核在2030-2031年左右[12] * 中国广核融资压力相对明显 未来可能需要定增或股权融资 中国核电完成120亿社保定增后融资压力大幅缓解[14] 公司差异与资产组成 * 中国核电大股东是中国核工业集团 社保理事会参与120亿元定增 拥有新能源资产中惠能装机容量超过30GW[13] * 中国广核重要股东包括广东省政府及广东恒健 没有新能源资产 现金流相对健康充沛[13] 未来发展趋势 * 随着漳州一号 二号等新机组投产 预计2025年下半年中国核电竞争力增强 引领业绩增长[15] * 完成必要融资后 两家企业将逐步实现自由现金流稳定增长 最终成为类红利资产 与长江电力比肩[15]
“世界核电第一大塔”完成主体施工 廉江核电项目一期工程计划2028年投运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18 08:16
技术突破 - 中国首个采用海水二次循环冷却技术的核电项目顺利完成超大型高位集水海水冷却塔主体结构施工 [1] - 该冷却塔规模为全球核电领域冷却塔之最 被誉为世界核电第一大塔 [1] - 二次循环冷却技术通过冷却塔实现冷却水重复循环利用 进一步提升核电项目的环境友好性 [1] 项目规划 - 一期工程计划2028年建成投运 届时两台机组年发电量约200亿千瓦时 [1] - 年发电量理论上能够为大约400万户居民供应一年的用电需求 [1] - 6台机组全部投运后年发电量约为700亿千瓦时 [1]
沃尔核材(002130.SZ):已完成核电站80年寿期核安全级电缆附件的研制及鉴定,填补了国际空白
格隆汇· 2025-09-18 07:21
核电业务合作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与中核集团、中广核和国家电投3大核电公司均有合作 [1] - 核电电缆附件产品中标率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1] 产品研发与技术突破 - 公司已完成核电站80年寿期核安全级电缆附件的研制及鉴定 [1] - 该技术填补国际空白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1] 市场应用与业务发展 - 核电电缆附件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多个核电工程 [1] - 核电项目大力推进将对公司核电业务产生积极影响 [1] 公司战略与竞争力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力度 [1] - 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 [1]
沃尔核材:目前,公司也已完成核电站80年寿期核安全级电缆附件的研制及鉴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04:32
核电业务发展现状 - 公司持续推广核安全(1E级)电缆附件产品 与中核集团、中广核和国家电投3大核电公司均有合作 中标率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1] - 该系列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多个核电工程 [1] - 公司已完成核电站80年寿期核安全级电缆附件的研制及鉴定 填补国际空白 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1] 核电业务发展规划 - 随着核电项目大力推进 将对公司核电业务产生积极影响 [1] - 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力度 不断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 [1] - 公司积极把握行业发展机遇 [1] 国际合作与市场拓展 - 产品应用覆盖国内外多个核电工程 显示国际化布局 [1] - 美国及其他国家核电发展计划将为公司带来潜在市场机会 [1]
过去十年全球电力投资增长60%,太阳能领域增速领先
格隆汇· 2025-09-18 03:12
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 2015年至2025年间全球电力投资增长60% [1] 可再生能源投资 - 太阳能领域投资增速领先 预计今年全球投资额达到4410亿美元 较2015年暴增211% [1] - 风电投资额预计达到2420亿美元 较2015年增长69% [1] - 核电投资额预计达到740亿美元 较2015年增长64% [1] 传统能源投资 - 煤电投资预计今年为820亿美元 较2015年下滑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