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

搜索文档
河南稻田的N种打开方式
河南日报· 2025-08-27 23:39
再生稻产业发展 - 商城县再生稻种植面积从2014年40亩扩展至2025年预计18万亩 增长近4500倍 [2] - 再生稻头茬亩产突破1300斤 全年亩产超1800斤 增产超3亿斤 产值破7亿元 [2] - 组建95人农业科技团队 技术指导覆盖率超80% 2024年开展技术培训40余场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近千人次 [4] 技术创新与规模扩张 - 筛选"桃优香占""隆晶优1212"优质品种 良种推广应用率超60% [4] - 建成19个再生稻示范基地 8个乡镇实现万亩以上规模种植 [4] - 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1.2亿元用于产业奖补、基础设施和品牌建设 [4] 区域协同发展 - 光山县再生稻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 建设全省首家大型智能化育秧工厂 年育秧能力近百万盘 [5] - 培育"光山蓝"区域公共品牌 7家企业14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 10个市级和8个省级知名品牌 [5] - 组织4支服务队45名技术骨干对32个生产基地包联服务 减轻气象灾害影响 [5]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潢川县推广"稻虾鳖"立体循环模式 亩产小龙虾500斤 生态甲鱼亩产200斤 资源利用效率提升30% [8] - 建成日加工30吨甲鱼生产线 年加工小龙虾3万吨、甲鱼1万吨、淡水鱼3万吨 [8][9] - 形成年产值20亿元产业集群 涵盖600余养殖户、40余家合作社、近80家加工企业 [9] 产业链深度整合 - 从虾壳提取虾青素、甲壳素制成保健品原料 实现"变废为宝" [9] - 线上平台甲鱼产品日销8000至1万单 打造"龙小甲""中华黄鳖"等知名品牌 [9] - 采用"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合作社+渠道"模式 构建种苗繁育、加工、冷链物流全产业链 [9] 农文旅融合创新 - 汝阳县稻田小镇累计接待游客23万人次 清明假期门票收入破10万元 [12] - 春季研学活动接待团队超30批次 实现研学收入22万元 [12] - 2023年10月以来文旅收入346万元 村集体收益242万元 村民股东分红15万元 [14] 乡村运营机制创新 - 采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乡村合伙人+村民"合作模式 村民小额入股项目 [14] - 数字化乡村运营平台实现"即时分账" 现场消费实时到账 [14] - 观光小火车项目4名合伙人各入股2万元占股60% 24户村民每户筹资1000元占股20% [14]
猎神村“竹山变金山”
金融时报· 2025-08-26 02:45
生态治理成效 - 关闭5座石膏矿并舍弃近20年矿山经济 实现绿色转型 [1] - 划定生态保护区 整治矿区塌陷滑坡 实施复绿工程 [1][2] - 恢复群山叠翠自然面貌 保障公益林6900余亩 改造竹林6500余亩 栽种树木超30000株 [2] 生态修复技术 - 创新采用"小微湿地+"治理模式 修复65个采矿"天坑" [2] - 建成山地梯塘小微湿地群 梦溪湉园入选重庆市首批25个市级小微湿地名录 [3] - 水质达Ⅱ类标准 湿地植物从19种增至110种 水生无脊椎动物从13种增至52种 发现鸟类30余种 [3] 旅游产业发展 - 形成百里竹海民宿群 拥有乡村酒店及民宿50余家 客房700间 床位近1000个 餐位约4500个 [3] - 2024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 旅游收入超6000万元 [4] - 解决就业300余人 村集体经济增收248万元 分红60万元 人均纯收入达3.6万元 [4] 产业融合模式 - 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涌现民宿/康养/露营等新业态 [4] - 引入重庆怡幽谷农林开发公司/亿联集团等民营资本共建民宿项目 [4] - 打造"矿咖"等网红打卡点 利用废弃矿洞改造保留原始风貌 [4]
杭州文旅、交通部门开展“三江两岸”乡村旅游交通线路调研
杭州日报· 2025-08-26 02:44
建德市航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游运"专线开通当日50个名额15分钟内售罄,此后持续保持高人 气,这促使运营方将预售期从10天延长至15天,车辆从38座升级至56座,3个月为航川村精准导客超 3000人次。 根据客源分析数据,"游运"专线的乘客多为银发族,68%来自杭州城区,上海、嘉兴游客占比 22%,此外还有来自宁波、湖州等地的游客。这一数据印证了,该项目精准契合银发族对乡村度假的需 求,"游运"专线不仅是一条交通线路,更成为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值得关注的是,当地组建了"139乡 宿联合体",以航川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庄资源,实现从单点突破到区域联动的转变。 遍布在杭州"三江两岸"的特色村落景区,如何从孤立地标变成黄金旅游线上关键节点?城市客流如 何顺畅引入乡间田野?乡村分散资源,如何成为具有持续吸引力的文旅产品? 日前,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交通部门,前往建德市大慈岩镇新叶村、航头镇航川村以及桐庐 县梅蓉村进行实地考察,重点围绕交旅融合模式、乡村旅游运营机制等内容,为"三江两岸"文旅资源散 装化的问题寻找破解方案。 一条"游运"专线带火一个村 住一晚,包三餐,旅游专车接送,一天139元。这是建德市航头 ...
保护和发展相辅相成(解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6 01:12
核心观点 -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关系而非对立矛盾 实现高质量保护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4][5] - 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策略 生态投入是最具价值的战略投资[5][7] - 生态治理并非增长减法而是增质乘法 生态约束不是发展束缚而是转型契机[7] 生态保护成效案例 - 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覆盖率从11.4%跃升至82% 资产总价值231.2亿元 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155.9亿元[5] - 甘肃古浪八步沙林场固定资产从2010年200万元增长至2000多万元 实现流沙重披绿装[5] - 贵州黔西化屋村通过生态保护实现产业转型 苗绣产业年产值突破300万元 从深度贫困村转变为生态致富典型[5] 城市发展案例 - 深圳40年从边陲小镇发展为现代化国际都市 2024年生态环境质量达历史最优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改善协同并进[6] 生态经济模式 - 长江禁渔促进江豚种群恢复 荒漠治理催生光伏产业 形成"生态家底-永续发展"良性循环[7] - 通过保护定力增强发展耐力 发展成果反哺生态保护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模式[1][7]
湖州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新华网· 2025-08-25 02:50
从"美丽风景"到"美丽经济",湖州致力于用更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更多价值,在绿水青山间培育新质 生产力。"腾笼换鸟"换来的发展空间,给新兴产业的集聚创造了条件。数据显示,20年来,湖州拒绝了 760余个环保不达标的项目,涉及投资额超千亿元;同时,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八大新兴产业链不断 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含"绿"量与含金量持续提升。 当通往金山银山的道路不断丰富、拓宽,守护绿水青山的意识也日益成为全民共识。最近,每次吃 饭前后,湖州市民沈舒都会对着餐桌拍两张照,将菜品和光盘的照片上传到一个手机小程序。这是7月 刚上线的"湖州生态身份证",光盘行动、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低碳行为都可以赚取绿币,兑换停车 券、文旅卡等福利。 近年来,湖州出台生态文明领域地方性法规12部,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等13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 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下,该市所有区县均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所有城市规划区外的行政村均建成市 级美丽乡村,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均列全省第一,入太湖断面水质连续17年保持Ⅲ类及以 上,全域美丽的幸福图景照进现实。 逐绿而行,不仅改变城乡面貌,更激活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石灰石资源丰富的长兴县李家巷镇曾经矿 ...
让碧海银滩成为金山银山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25 02:11
产业发展 - 澳角村发展海洋捕捞、水产养殖、海产品加工、电商和乡村旅游五大主导产业[2] - 海洋捕捞实现木质渔船到钢质渔船转型升级 全村渔船640艘 年产值达3.3亿元[7] - 水产养殖拥有138家高级养殖场 去年产值37亿元[7] - 海产品加工厂38家 其中海源水产去年产值5亿元[7] - 电商微商117家 从业技术人才532名 年销售额3.5亿元[7] - 海景民宿41家 共700多个床位[7] 生态保护 - 建立一体化处理体系处理生产生活垃圾 配备生活垃圾塑料桶集中处理海上垃圾[3] - 常态化检查工业企业排除隐患 每条巷道设有污水收集设施 污水经统一处理后达标排放[4] - 通过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 海水变清沙滩变净 对海洋生物繁殖和居民生产生活起到关键保障作用[5] 产业创新 - 构建捕捞、养殖、加工、电商、文旅的生态经济模式 从传统捕捞到海鲜直播[9] - 福建旺昇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循环海水智能化系统进行鲍鱼苗养殖[9] - 坚持健康养殖+生态保护模式 实现好生态出好苗的良性循环[9] - 形成从捕捞到出口的完整产业链 加工企业实现原料供应及时与便利[9] - 海产品通过清洗、蒸煮、拆肉、罐装等工艺处理 主要销往欧美和东南亚市场[10] - 电商直播带动业务发展 营业额不断攀升 规模从两个冰柜扩展到三个冰柜、一个冻库和一个急冻库[11]
奔赴山海之约 福建乡村旅游焕新生
新华社· 2025-08-24 00:33
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 福建乡村旅游暑期持续升温 游客选择乡村度过假日时光 [1] - 文旅资源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实践 形成特色发展模式 [1][2][4] 东壁村旅游亮点与成效 - 2024年接待游客约240万人次 海景民宿和滩涂摄影为核心亮点 [1] - 村民通过民宿及餐饮实现增收 典型案例年收入超20万元 [1] 猴盾村畲族文化特色 - 2023年接待游客8万多人次 旅游收入突破1000万元 [2] - 原生态畲歌与古民居吸引游客 形成独特文化吸引力 [2] 梧林村传统村落开发 - 2024年吸引海内外游客近200万人次 拥有132栋风格各异古建筑 [2] - 2017年起进行保护性开发 引入主题博物馆及剧本杀等新业态 [2][3] - 近30位青年返乡创业 形成多元文化体验项目 [3] 蟳埔村民俗文化出圈 - 2024年接待游客超过850万人次 以簪花围习俗为核心吸引力 [4] - 推出簪花旅拍等八大体验 带动文创餐饮民宿业态发展 [4] - 现有近300家旅拍店铺 日均接待游客约2万人次 [4] 乡村振兴成效体现 - 古老村落通过文旅开发重焕新生 从网红向长红转变 [2][4] - 当地居民收入显著提高 形成文旅带动增收的良性循环 [1][4]
浙江万千乡村铺展“共富共美”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8-24 00:09
核心观点 - 浙江省通过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模式推动乡村经济转型 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和村集体收入增长 [1][2][3][4][5][6][7][8] 生态改善与产业转型 - 衢州市常山县路里坑村从石灰产业转型乡村旅游 废弃石灰窑改造为面包窑后带动150多名村民就业 村集体增收600余万元 [2] - 金华市武义县坛胡村通过环境治理吸引年游客20余万人次 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铁矿区植被覆盖率从30%提升至85% 矿洞景观群累计营收超1.6亿元 [3] - 杭州市余杭区径山村关闭矿山发展茶产业 茶园面积达3000余亩 明前茶售价达每斤7000-8000元 [4] 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 径山村开发竹林碳汇项目测算年净碳汇量7938.79吨 通过光伏车站和有机肥种植实现产业降碳 2024年村集体可分配收入887万元 村民人均收入超6.1万元 [4] - 台州市仙居县林坑村发展生态种养模式 蜂蜜售价达每斤100元 丽水山耕和安吉白茶等产业通过绿色金融实现商标质押贷款授信35亿元 [5][6] - 青田县下庄村开发山茶油衍生品 共富工坊2023年产值约1000万元 带动百余名村民人均增收1.2万元 [7] 区域协同与规模效应 - 浙江省计划3年内打造1万家共富工坊 青田县已建成107家工坊吸纳近8000人就业 [7] - 杭州市萧山区梅林村联合周边4村组建发展联合体 嘉兴市嘉善县缪家村等7村整合文旅资源增强产业竞争力 [8]
山西吕梁以文旅融合赋能传统村落
人民日报· 2025-08-23 22:42
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 - 吕梁市将100个传统村落纳入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范围 保护和修缮古建筑及红色遗址[1] - 张家塔村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山西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1] - 孝义老城始建于北魏时期 已有1500多年历史 鹏飞集团参与建设总建筑面积超16万平方米[3]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 吕梁市将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列为全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号工程"[2] - 张家塔村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143.1万元 其中旅游收入23万元[2] - 孝义市2025年初至今累计吸引游客超55万人次 通过"百企带百村"行动激活民营企业运营动力[3] 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 依托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景区和北武当山等自然人文景观深入挖掘文化资源[2] - 张家塔村成为电影热门取景地 建成汉服馆 精品民宿 研学基地和文创店[2] - 推动红色文化与传统历史文化传承保护 讲好黄河文化故事[1][4] 村民就业与收入提升 - 张家塔村村民参与电影拍摄每日收入80元 参与古建维修年收入6万多元[1][2] - 孝义老城项目创造商业 餐饮 住宿等就业岗位超1000个[3] - 吸引周边村民回村开设商铺创业 实现多业态并举发展[3] 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 按照"一村一品 一村一韵"差异化发展定位挖掘特色产业[2] - 孝义市建设智慧农业园项目 集高效农业 采摘体验 景观创意 教育研学为一体[3] - 举办面食争霸赛 广场舞大赛等系列赛事抢抓节假日旅游黄金节点[3]
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 山西吕梁以文旅融合赋能传统村落
人民日报· 2025-08-23 22:20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 吕梁市将打造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列为全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号工程 依托红色旅游景区和自然人文景观深入挖掘文化资源 [2] - 张家塔村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1431万元 其中旅游收入23万元 并建成汉服馆精品民宿研学基地文创店等设施 [2] - 孝义市临水村2025年初至今累计吸引游客超55万人次 通过举办面食争霸赛广场舞大赛等赛事提升知名度 [3] 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 - 吕梁市保护和修缮一批古村落古建筑和红色遗址 将张家塔村碧村等33个传统村落纳入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范围 [1] - 张家塔村始建于清代 是山西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 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1] - 孝义老城始建于北魏时期 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保护开发项目总建筑面积超16万平方米 创造就业岗位超1000个 [3] 文旅融合与业态创新 - 吕梁市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培育观光旅游服务体验休闲娱乐等新业态 讲好黄河文化故事 [4] - 孝义市实施百企带百村行动 激活民营企业运营动力 打造民宿餐饮休闲游乐等文旅新业态 [3] - 当地建设智慧农业园项目 集高效农业采摘体验景观创意教育研学为一体 创新运营方式吸引村民回村创业 [3] 村民参与与收入提升 - 张家塔村村民参与维修古建 年收入达6万多元 环境改善与收入增加同步实现 [1] - 村民参与电影拍摄工作 每日赚80元并享受剧组管餐待遇 带动就业积极性提升 [2] - 通过联农益农机制促进富民增收 完善乡村旅游产业带动村民收入增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