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

搜索文档
创业板两融余额连续14日增加,创业50ETF(159682)盘中大涨4.50%,机构:全球流动性改善,成长有望占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03:38
创业板50ETF市场表现 - 创业50ETF(159682)盘中上涨2.60% 最高涨幅达4.50% 成交额超3亿元 换手率超6% 交投活跃 [1] - 成分股先导智能涨停20% 宁德时代涨超11% 当升科技、天孚通信、亿纬锂能等跟涨 [1] - 跟踪指数涵盖制造业、金融业、信息技术服务业 前十大成分股包括宁德时代、东方财富等 [1] 创业板市场资金动向 - 创业板指8月28日上涨3.82% 两融余额达4602.43亿元 单日增加30.26亿元 连续14个交易日增长 [1] - 全球流动性预期改善 美联储宽松周期或推动中美利差收敛 历史数据显示利差收敛时成长风格占优 [1] 指数特性与行业配置 - 创业板50指数聚焦科技成长属性 在成长占优环境下累计收益显著超越创业板指及国证成长指数 [2] - 成分股因创业板涨跌幅限制更宽 在暴涨/反弹环境中表现出独特弹性 [2]
城记|经济密度沪上第一的黄浦 缘何既有“事业心”又有“幸福感”?
新华财经· 2025-08-27 15:14
核心经济指标 - 2024年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44亿元 区域经济密度达163亿元/平方公里 保持全市首位和全国前列 [1] - 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 [1] - 全区新落户人才超过1.5万人 [1] 外商投资与总部经济 - 外资独立法人机构近3000家 投资来源地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3家 研发中心8家 [2] - 外资盈利企业数占比连续三年全市第一 外资企业对区域经济贡献占比常年保持在40%以上 [2] - 实施"1+7+N"新一轮产业支持政策 推出精准高效监管和帮办服务等创新举措 [2] 金融业发展 - 金融业增加值规模达1286亿元 占全区GDP的38.5% 占全市金融业比重接近1/6 [3] - 金融市场交易总额2024年达2601万亿元 占全市比重超70% [3] - 成功举办外滩大会和外滩金融峰会 获批建设全市首批股权投资集聚区和金融科技集聚区 [3] 科技创新体系 - 构建"1+N+1"产业体系 以金融科技为核心 未来产业赛道为突破 科技服务为支撑 [3] - 机器人产业基地和脑机接口创新中心揭牌成立 市级孵化平台和科创载体逐年增加 [3] 人才服务与保障 - "十四五"期间吸引近18万各类人才安家创业 [4] - 为高端人才筹措人才公寓7700套 与社会企业合作筹措社会房源超3000套 [4] - 通过外滩国际人才服务中心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海归科创园等平台提供全方位人才服务 [4] 金融服务与创业支持 - 在九江路69号打造"外滩FTC"生态 建设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和金融科技生态社区 [5] - 依托外滩大会和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全球大赛等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5]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60岁以上户籍老人占比达44.8% [5] - 打造"五边颐养"服务体系 床边有照护 桌边有食惠 身边有帮扶 周边有布点 手边有响应 [5] - 首创"家庭照护床位"服务模式并推广全市 签约超3100户 [6] - 居家适老化改造完成近1400户 社区加装电梯累计超430台 [6] 医疗与餐饮服务 - 依托区域医联体和社区专科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6] - 建设1个配餐中心 13个社区食堂 46个社区助餐点 服务覆盖13万老年人群 [6] 国际消费与旅游 - 境外人士入住宾旅馆超94万人次 同比增长56% [6] - 离境退税开具申请单超3万份 同比增长近300% [6] - 重点商圈商品销售额超5亿元 同比增长126% [6] 文化演艺产业 - 年度文化演出超万场 [1] - 汇聚演艺新空间超100个 是2020年的近三倍 [7] - "十四五"以来完成国内申报演出超19万场 [7] - 音乐剧演出场次占全市85% 占全国市场近50% [7] 文旅新业态 - 拥有全国第一个密室 第一个演艺新空间 30余处元宇宙文旅项目 [8] - 采用"包容业态 审慎监管"原则 为演出提供全流程服务 [8] - 为语言类演出首创"剧本库"审核模式 缩短审批周期 [8] 城市文化生态 - 近60家美术馆 艺术馆 画廊 拍卖行 艺术空间集聚 [8] - 百联ZX创趣场等消费新业态快速发展 [8] - 巴黎奥运资格系列赛 上海国际花展 "繁花""豫园灯会"等文化IP引爆消费热潮 [8]
上半年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万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07:43
地区生产总值 - 上半年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万亿元人民币,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 [1] 工业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北京增长7.0%、天津增长5.1%、河北增长7.4% [1] - 北京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6.8%,河北增长10.6% [1] - 北京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2.9%,天津占比16.4% [1] 服务业 - 京津冀地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1万亿元,增长5.5% [1] - 北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1.1%,金融业增长8.1% [1] - 天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河北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9.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6.6% [1] 投资 - 固定资产投资北京增长14.1%、天津增长5.5%、河北增长6.5% [1] 消费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97.8亿元,增长0.7% [2] - 北京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6%,天津增长12.2%,河北增长9.5% [2] 居民收入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北京45144元增长4.8%、天津29176元增长4.7%、河北17795元增长5.3% [2]
前海15载,现代服务业助力“中国智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01:41
前海现代服务业发展成就 - 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26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691亿元、税收收入892亿元,分别为2010年成立初期的117倍、93倍和171倍 [4] - 2024年上半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952.6亿元,同比增长8.6%,占服务业84%及GDP的65.5% [4] - 现代服务业企业总数达12.48万家,水平比肩全球服务业先进地区 [4] 科技服务业转型升级 - 科技服务业从配套支撑升级为产业链价值中枢,前海提出2027年底前实现研发中心突破100家且外资占比超30%的目标 [6][7] - 2024年1-10月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9.6%,前十强企业营收61.9亿元且增长37.1% [10] - 小马智行在前海实现全国首个一线城市中心城区Robotaxi 7×24小时运营 [7][8] 新兴产业集群建设 - 大铲湾片区形成"具身智能港"产业集群,银河通用投资10亿元建设人形机器人研发中心,戴盟机器人设立全球总部 [10] - 深圳推出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创新,允许外籍科学家担任法定代表人 [10] - 现代服务业占高端装备终端附加值的50%-60% [11] 金融创新与跨境服务 - 前海推出"科技初创通"信贷服务超4100户企业,80%为非政府培育名单企业,信贷投放超55亿元且利率低至3.45% [14] - 微众银行服务个人客户超4.2亿,中小微企业申贷超600万家 [14] - 汇丰银行启用总投资超40亿元的前海办公大楼,东亚银行设立大湾区"策略枢纽"包含证券及金融科技等业务 [15][16] 专业服务与出海支持 - 前海进出口总额7066.5亿元(同比增长42.4%),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长超100%) [19] - "前海出海e站通"平台集成70项公共服务,与40个海外园区合作,服务超800家出海企业 [19] - 深圳国际仲裁院受理案件争议金额1423亿元居全球前三,前海法务区汇聚265家法律服务机构 [19] 国际企业布局动态 - 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首个创新中心落户前海,谷歌跨境电商加速中心投入运营支持DTC模式 [18] - 前海港资企业中服务业占比95%,业务从金融物流向科技服务加速拓展 [7]
多数行业估值水平仍低于历史中位数 ——港股牛市观察
2025-08-26 15:02
**行业与公司** 港股市场及细分行业(医疗保健 非必需消费 金融 地产建筑 资讯科技 原材料 能源 电信 综合企业)[1][3][9] **核心观点与论据** - 美联储降息预期支撑港股流动性:9月降息概率超80% 年内或降息两次 降低无风险利率并吸引外资流入[1][2][5][6] - 港股行业表现分化:医疗保健业涨幅接近翻倍 非必需消费和原材料行业成交活跃度显著提升 金融业交易量7月达峰后回落[3][9][10] - 估值水平与安全边际:多数行业PE低于历史50%分位数(地产建筑/综合企业/电信业除外) 股息率普遍高于历史中位数(资讯科技业除外)提供下行保护[3][11][12][16] - 历史前高突破潜力:金融业距前高仅差3% 医疗保健业距前高约100% 非必需消费业距前高约50% 恒指整体距前高约30%[2][13][14] **其他重要内容** - 地产建筑业政策支持显现(如上海放宽限购)但周期未走完 企稳仍需时间[15] - 通胀风险可控:关税影响被视为一次性 工资上涨和通胀预期上升概率较低[7] - 长期展望:未来十年港股回报预计优于过去十年 经济增速与股市回报正相关 楼市下行周期中股市可能提前反弹[8][16] **数据与百分比引用** - 恒生指数年内涨幅近30%[2] - 金融业距历史前高差3%[13][14] - 医疗保健业涨幅近100%[9] 距前高约100%[13] - 非必需消费业距前高约50%[13] - 多数行业股息率高于历史50%分位数(资讯科技业除外)[12]
“苏超”“汉超”“川超”!一脚足球踢出了……
金融时报· 2025-08-26 12:32
赛事热度与参与规模 - 武汉城市足球超级联赛揭幕战吸引46780名观众现场观赛 创中国业余足球赛事上座率第二高纪录[1] - 江苏城市足球联赛社交平台阅读量达2.3亿 讨论量13.5万[3] -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 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3] 消费拉动效应 - 汉超及配套活动吸引约10万群众 拉动消费近3000万元[2] - 95.9%的苏超观众产生门票外消费 外地观众家庭行程花费普遍在1000-2000元[3] - 94.1%观众在外用餐 79.0%购买文创产品 62.5%参与娱乐消费 66.1%进行景点游览[3] - 苏超前六轮带动扬州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个场景服务营收同比增长超40%[5] 产业联动发展 - 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 赛事经济、户外产业、冰雪经济蓬勃发展[2] - 贵州省上半年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长8.2%[2] - 体育赛事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等产业联动发展 形成"为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现象[1][2]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拓展消费场景 实施消费惠民举措[4] - 央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持续加大体育消费信贷支持[4][5] - 江苏省推动金融机构打造"场景+金融"多元服务体系 支持银行联动苏超赛事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5] 模式创新与推广 - 群众赛事活动不断拓展创新 村超、浙BA、苏超等赛事火爆出圈[3] - 鼓励开展村BA、村超、村排等富有农趣农味的乡村赛事活动 推进"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4] - 金融支持成为激活赛事消费的动力源 通过财政金融联动助推消费场景布局提升[5]
中恒集团: 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关于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免于发出要约事宜之法律意见书
证券之星· 2025-08-26 10:24
收购主体基本情况 - 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资本人民币2300亿元 成立于1996年3月8日 经营范围涵盖能源 矿业 金融业 文化旅游 房地产业等投资管理业务[6] - 广西广投医药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广投集团全资子公司 注册资本人民币224亿元 成立于2009年6月8日 主营业务包括健康咨询服务 旅游开发策划 房地产租赁等[8] - 收购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均为有效存续企业 不存在需解散或终止的情形[7][9] 股份回购实施细节 - 中恒集团于2025年1月24日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方案 拟以3亿至5亿元自有资金回购股份 回购价格上限3.8元/股[11] - 2025年8月25日回购实施完成 实际回购118,117,197股 占总股本3.5649% 使用资金总额3.01亿元 回购均价2.55元/股[12] - 股份注销后公司总股本从3,313,345,567股减少至3,195,228,370股[12] 持股比例变动情况 - 回购前广投集团及医健集团合计持有中恒集团963,596,802股 占总股本29.08%[13] - 股份注销导致持股比例被动提升至30.16% 超过上市公司收购要约触发线30%[13] 法律合规依据 - 根据《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第十六条规定 因回购股份导致持股比例超过30%的投资者可免于发出要约[13] -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十项为本次免于要约提供法规依据[14] - 法律意见书确认本次持股比例变动符合免于发出要约的法定情形[14]
深度丨美国就业,到底是好还是坏?【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8-26 09:58
核心观点 - 美国劳动力市场正在降温 新增非农就业3个月移动平均值持续下降 按当前回落速度估计10月新增就业可能转负 [2][5] - 7月非农数据中5月和6月数据异常下修 合计下修25.8万人 主要因数据质量差和模型不稳 调查回复率较2019年底下降约16% 2022年以来约7成月度就业数据被下调 [2][9] - 劳动力供给趋弱 就业率自2023年底逐步下行 退出劳动力市场人群中灰心者增多 失业者待业时间增加 超过27周长期找不到工作人数上升 [2][10][11] - 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变差 企业裁员率未明显走高 但雇员自主辞职率下降 劳动者议价能力减弱 跳槽者工资增速趋势下滑 [2][14][16] 行业就业分化 - 教育保健业是就业主要支撑 2024年1月至7月创造约一半非农就业 医疗卫生业是主力 政府持续拨款投入医疗保障 即使经济衰退期该行业新增就业也保持平稳 [3][18] - 剔除教育保健业后 私营部门就业在今年二季度已转入负增长 [3][18] - 周期性行业就业减缓 高利率限制企业经营 移民政策收紧减少低技能行业劳动力供给 建筑业和运输业等职位空缺率未明显上升 [3][19][21][23] - 多数行业趋于降温 教育保健 制造业和政府劳动力市场紧张程度缓解 金融业和建筑业劳动力供需匹配更好 [3][24] - 信息业和专业 商业服务业劳动力市场趋紧 今年二季度信息业职位空缺率较去年同期上升2.6个百分点 专业商业服务上升0.6个百分点 失业率略有下降 可能与AI相关职位需求增加有关 [3][24] 未来劳动力市场展望 - 供给端边缘劳动力可能重返市场 失业人群中返回就业市场人数增加 19-24岁年轻人群逐年增加 失业群体中新进入者明显增多 [4][25] - 需求端企业招聘计划未见改善 7月NFIB小企业调查显示企业对政策不确定性忧虑未好转 资本开支计划受抑制 更倾向保留安全资金 [4][28] - 劳动力市场供给紧张程度较2022年大幅缓解 逐渐转向供给大于需求 高信贷成本抑制企业经营和扩张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使企业招聘保持谨慎 失业率或继续上升 [4][30]
大摩闭门会:邢自强-牛市未歇-[AI 纪要]
2025-08-25 09:13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中国宏观经济 股票市场 香港市场 入境旅游 交通运输 关税影响 基建投资 消费政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 * 公司涉及大型保险公司 公募基金 光伏企业 汽车企业 美团 滴滴等科技公司 航空企业[5][6][8][18][24][26]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国经济呈现前高后低态势 预计三季度GDP增速回落至4.5%左右 上半年实际GDP同比增速为5.3%[1][4][9][11] * 市场流动性宽松 大摩自由流动性指数转正 上半年A股净流入1.5-1.7万亿人民币 超过六成来自大型资产配置者[1][5] * 中国股市存在结构性撕裂 沪深300涨幅接近10% 而中证2000和ST板块涨幅惊人[1][6] * 投资者信心回升但需警惕三大风险 包括基本面挑战 中美关系不确定性 国内政策态度[1][8] * 央行流动性管理边际趋向中性 重提防范资金空转 但短期内干预股市可能性不高[1][12][13] * 香港一个月期HIBOR从1%左右反弹至接近3% 主要因金管局干预汇市收紧流动性[1][14] * 中国入境游市场前景广阔 预计未来十年收入年化增长约19% 上半年外国人入境增长30% 旅游服务出口增长超过60%[2][21] * 以旧换新政策下半年呈现退坡迹象 八月上旬家电和汽车行业同比增速仍相对疲软[10][16][17] * 关税成本由中国企业和美国消费者共同承担 中国出口价格下调幅度约为2% 远低于关税增幅[18] * 亚洲投资者分配到美国资产的比例从2024年底的42%略降至40.5%[20] * 航空业周转量增加超过16% 其中60%以上来自出入境需求的增加[26] 其他重要内容 * 出口抢跑效应消退 集装箱码头数据下行[1][4] * 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 二手房成交和价格继续探底[1][4][10] * 财政刺激效果有限 基建需求不足[1][4][10][11] * 反内卷政策落实缓慢 光伏行业整合需3到6个月[8] * 美联储可能在九月份开始降息[8][15] * 免签政策推动入境游 上半年通过免签入境外国人占比超过70%[21][22] * AI和科技发展消除语言障碍 美团 滴滴等应用嵌入翻译功能[24] * 中国降低购物退税门槛 在景点设立便利退税柜台[25][27] * 外航份额下降 一些外航撤掉中国航线[26]
REGAL INT‘L(00078)发盈警 预计中期股东应占综合亏损约6.78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14:42
核心财务表现 - 预期2025年中期股东应占综合亏损约港币6.78亿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港币15.992亿元大幅收窄57.6% [1] - 减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经营业务盈利约港币8500万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港币7.34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1] 亏损收窄驱动因素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由2024年中期亏损港币9.326亿元转为2025年中期收益约港币700万元,主要因对Cosmopolitan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投资已撇减至相对不重大价值 [1] - 香港银行同业拆息自2024年5月中旬显著下降,导致2025年前六个月融资成本低于2024年同期水平 [1] 酒店业务影响 - 香港酒店组合2025年中期折旧费用约港币2.90亿元,与2024年同期港币2.913亿元基本持平 [2] - 折旧费用对现金流无即时影响,但对财务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