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互联网医疗
icon
搜索文档
中信证券:医药板块涨势还远未结束 主升浪有望中长期持续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00:27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A股和港股医药行情明显回暖 业绩改善未在估值中完全反映 板块估值处于5年内72%分位数 结合政策和产业趋势支持 板块上涨主升浪有望中长期持续 [1] - 建议下半年围绕创新驱动和国际化+自主可控+院外营销模式改革三个领域布局 重点关注业绩可兑现的内需确定性强的板块龙头 [1] Pharma - 2025H1板块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04%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0.50% 传统业务与仿制药企业受集采影响承压 创新药占比高企业保持较好增长 [2] - 研发费用率12.69% 同比提升0.29个百分点 头部企业维持高水平研发 其他公司研发投入加速增长 [2] - 毛利率66.83% 净利率20.73% 同比改善 销售费用率24.01%延续下降趋势 管理费用率6.97%保持稳定 [2] Biotech - 2025H1板块收入增速14.12% 剔除百利天恒50亿元首付款影响后增速超40% BD授权收入成为重要来源 [3] - 药品持续放量使毛利率保持行业较高水平 越来越多企业通过商业化实现盈利 如百济神州 信达生物 多个未盈利企业实现减亏 [3] - 2025H2多个国际大会召开 中国药企创新品种将亮相国际舞台 [3] 医疗器械 - 2025H1收入同比下降5.11% 净利润同比下降17.99% 受行业反腐 集采执行和采购资金到位延迟影响 [4] - 毛利率51.63% 净利率17.06% 同比均下降 因耗材 IVD集采和设备以旧换新集采导致产品降价 [4] - IVD&ICL政策影响持续 2025Q4业绩或迎拐点 关注创新 出海和AI [5] - 高值耗材集采温和 叠加关税反复下确定性强 潜在商保支付端支持 2025全年表现值得期待 [5] - 低值耗材2024年去库存后复苏良好 2025H1表现平稳 美国关税风险缓和 关注出海建厂和产品升级 [5] - 医疗设备2024年采购资金到位不及预期 渠道库存高位 2025H1库存消化到合理水平 预计2025Q3业绩迎拐点 [5] 仿制药/院内制剂 - 院内制剂2025H1收入环比增4.67% 利润环比增101.47% 医疗反腐影响常态化 用药刚需带来诊疗恢复 [6] - 大输液2025H1收入同比降16.56% 归母净利润同比降31.50%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降30.35% 高基数下需求回落 [7] - 胰岛素2025H1收入同比增67.42% 净利润同比增1100.69% 新一轮集采接续影响出清 业绩拐点已至 [7] CRO - 2025H1收入同比增14.05% 扣非净利同比增18.34% 海外投融资回暖 以海外业务为主公司受益全球创新浪潮 新签/在手订单保持增长 [8] - 国内创新药支持政策频发 2025H1资本市场显著回暖 头部效应和竞争力未来有望进一步显现 [8] CDMO - 2025H1收入同比增10.34% 利润率显著回升 海外需求强劲 多肽/ADC赛道体现高景气度 [9] - 地缘政治风险是主要外部扰动 但美国生物安全法案2024年立法失败 2025年边际影响有限 [9] - 新重磅药物/新分子/新技术提高工艺开发和试验设计能力要求 行业远期外包率和需求有望提升 [9] 科学服务及生物制药上游供应链 - 2025H1收入增速1.40% 净利润增速13.22% 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17.64% 投融资触底及价格竞争缓和使业绩回暖 [10] - 国内创新药BD热潮 投融资环境有望触底回暖 港股市场率先复苏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 早期研发需求从局部复苏转向全面复苏 [10] - 美联储重启降息 国内企业加速布局海外市场 有望持续抢占海外份额 政策鼓励科研创新和供应链自主可控 看好国产企业发展机会 [10] 原料药和中间体 - 2025H1营业收入同比降3.24% 环比增4.70% 归母净利润同比降14.60% 环比增277.38%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降22.54% 环比增169.81% [11] - 维生素和抗生素等大宗原料药价格回落 但毛利率同比提升1.22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1.88个百分点 通过合成生物学和优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11] 血制品 - 2025H1收入增速0.64%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3.06% 疫情后采浆量增长 供给和需求匹配 渠道白蛋白库存积累 价格回落 [12] - 中长期国家加快建设国内浆站 缓解资源紧缺和依赖进口局面 国内企业加速海外市场布局 打开远期成长空间 [12] 中药大健康 - 中药国企2025H1营业收入增速-1.32% 净利润增速-4.14% 2025Q2营业收入增速2.56% 净利润增速7.46% [13] - 中药非国企2025H1营业收入增速-21.2% 净利润增速-9.96% 2025Q2营业收入增速-19.38% 净利润增速49.42% [13] - 院内集采有序开展 院外周期性需求低迷 需大力推进研发 以旧产品现金流支持新产品开发 [14] - 院外市场品牌集中度提高 2024Q3-2025Q1行业去库存后 2025Q2零售端库存进入健康状态 动销稳健 [14] - 中药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创新中药贡献稳健增量 创新化药/生物药提供额外估值弹性 [14] 生物疫苗 - 2024 2025Q2 2025H1营业收入增速同比分别为-45.07% -46.66% -58.16% 净利润增速同比分别为-69.55% -117.23% -116.52% 业绩承压因去库存和竞争加剧 [15] - 关注重磅产品放量和疫苗出海 [15] 医疗服务 - 2025H1收入增速2.36% 扣非净利润增速1.96% 消费补贴政策提振消费情绪 诊疗活动逐步恢复正常 [16] - 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提升1.72个百分点至22.5% 预计医保实时结算使现金流持续向好 [16] - 预计2025年下半年板块维持弱复苏态势 [16] 医药商业 - 医药分销板块2025年上半年终端经营承压 行业增速放缓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但通过业务创新与外延并购 利润水平改善明显 [17] - 行业集中度提升有望加速 外延并购与内生创新业务贡献逐步凸显 看好龙头企业长期投资价值 [17] - 医药零售板块2025Q2收入端稳定 利润端同比环比明显改善 因关闭亏损门店和降本增效 [17] - 预计2025年下半年政策端和门店数量影响同比减弱 2025Q3起监管常态化 关店数量减少 业绩高确定性持续兑现 [17] 互联网医疗 - 2025H1收入增速16.31% 因创新药院内需求向院外市场溢出 利好医药电商 [18] - 归母净利润增速134.16% 因整体迎来盈利拐点 细分赛道商业模式跑通进入收获期 [18]
重磅发布!方舟健客打造"慢病管理数智之芯"杏石医疗大模型,全面撬动数智健康生态价值
格隆汇· 2025-09-10 11:35
公司发布杏石医疗大模型 作为慢病管理数智之芯 旨在破解传统慢病管理效率低 服务精准度不足 医生碎片化时间难利用等行业核心难题[1] 该模型构建图像语音识别 自然语言理解 海量医药知识存储及推理思考的底层能力体系 并聚合知识 导诊 预问诊 医生 电子病历五大智能体形成数智服务团队 实现慢病管理全链条闭环覆盖[4] 产品技术架构 - 杏石医疗大模型达到SOTA State-of-the-Art 水平的医疗领域大模型性能 作为超级数字大脑和强大智慧中枢[4] - 基于模型研发五大AI核心产品:AI用药助手 AI健康管家 AI医生助手 AI学术助手和AI搜索 服务医生 患者 行业伙伴三大生态圈[4] - 杏石AI学术助手作为本土化OpenEvidence 首个基于中华医学会文献库的正版文献支撑 支持秒级语音播报专家级答案[5] 应用场景演示 - 语音输入指令如"解读2024年修订版高血压指南 核心对比与2018年修订版区别" 可实时生成对比报告并语音播报[5] - 被一线专家评价为具备惊喜的分析能力 推理能力和理解能力 或成为临床医生的声纹级医学大脑[6] 公司技术发展路径 - 2022年探索布局医疗AI应用场景 2023年智能客服助手上线 2024年接入大模型赋能知识库建设 2025年打造覆盖慢病管理全链条的自研医疗大模型[6] - 从H2H Hospital To Home 智慧医疗生态升级至AI+H2H 数智化路径清晰[6] 行业战略定位 - 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行动 为互联网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1][6] - 医疗健康领域成为人工智能+重要实践阵地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深化AI+慢病管理落地应用场景[6]
方舟健客(06086.HK)与信达生物达成战略合作,聚焦千亿赛道,携手打通 "AI + 减重" 深度协同链路
格隆汇· 2025-09-10 11:35
核心观点 - 方舟健客与信达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整合AI慢病管理服务与创新药物研发优势 构建"AI技术+创新产品+精细服务"数智化合作新模式 聚焦代谢疾病领域[1][2][5] 市场背景与机遇 - 中国减肥药物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149亿美元(约1062亿元人民币)[2] - 国家层面政策推动体重管理 2024年6月卫健委等16部门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2025年4月全国爱卫会将健康体重管理纳入健康中国行动[2] - 体重管理已上升为国家公共卫生治理重要议题 千亿市场规模吸引药企积极布局[2] 合作内容与模式 - 合作聚焦糖尿病 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领域 推动减重管理领域整体价值提升[2] - 方舟健客提供AI技术成果 H2H智慧医疗新生态和数智化行业经验 重塑慢病患者全周期管理流程[3] - 依托自研杏石医疗大模型 打造五大AI产品:AI用药助手 AI健康管家 AI医生助手 AI学术助手和AI搜索[3] - 信达生物提供创新药物研发优势 拥有16款商业化产品 30余条产品管线及覆盖300+城市商业化网络[3] - 新一代减重药物玛仕度肽可显著降低体重并改善血压 血脂 尿酸等健康指标 入选2025年全球十大期待药物[3][6] 具体服务创新 - AI用药助手提供7x24小时在线咨询 在线找药 用药问答等专业支持 打破传统药事服务时空限制[5] - AI健康管家提供个性化用药指导 服务提醒与管理 报告解读与知识科普等延伸服务 提升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能力[5] - 推动创新治疗方案与AI技术驱动的数智化健康管理深度融合 构建"AI+减重"服务新范式[5] 战略意义与展望 - 双方优势高度互补 探索创新药物与数智健康服务深度融合新模式[5] - 助力提升中国慢病管理服务水平与治疗可及性 为患者提供更高效 更精准 更便捷的健康管理服务体验[5] - 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实现贡献创新力量[1]
互联网医疗板块9月10日跌0.25%,恩华药业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3.7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10 09:00
板块整体表现 - 互联网医疗板块当日下跌0.25% 跑输上证指数(上涨0.13%)和深证成指(上涨0.38%)[1] - 板块内个股分化明显 10只个股上涨且涨幅超1.9% 10只个股下跌且跌幅超1.29%[1][2]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3.78亿元 游资资金净流入1.22亿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2.56亿元 显示机构资金呈流出态势[2] 领涨个股表现 - 数字认证(300579)涨幅5.11%居首 收盘价37.64元 成交13.51万手 成交额5.04亿元 主力资金净流入4754.8万元(占比9.43%)[1][3] - 盈康生命(300143)涨幅4.75% 收盘价13.01元 成交41.53万手 成交额5.25亿元 主力资金净流入2841.55万元(占比5.41%)[1][3] - 塞力医疗(603716)涨幅3.99% 收盘价28.70元 成交25.05万手 成交额7.19亿元 主力资金净流入5344.13万元(占比7.44%)[1][3] 领跌个股表现 - 恩华药业(002262)跌幅3.25%领跌 收盘价25.88元 成交13.56万手 成交额3.52亿元 主力资金净流入2092.34万元(占比5.94%)[2][3] - 汉威科技(300007)跌幅2.94% 收盘价51.83元 成交42.10万手 成交额22.46亿元[2] - 华大基因(300676)跌幅2.17% 收盘价50.95元 成交6.56万手 成交额3.37亿元[2] 资金流向特征 - 浙大网新(600797)获主力资金净流入7703.74万元(占比8.75%)居首 但游资和散户资金分别净流出1174.29万元和6529.45万元[3] - 九州通(600998)主力净流入2113.75万元(占比14.11%) 但游资净流出1610.7万元(占比10.75%)[3] - 多数上涨个股呈现主力资金净流入而游资/散户流出的分化格局 显示机构资金主导当日上涨行情[3]
重磅发布!方舟健客打造“慢病管理数智之芯”杏石医疗大模型 全面撬动数智健康生态价值
智通财经· 2025-09-10 08:09
公司技术发布 - 方舟健客发布自主研发的慢病管理数智之芯杏石医疗大模型 旨在解决传统慢病管理效率低 服务精准度不足 医生碎片化时间难利用等行业核心难题 [1] - 杏石医疗大模型具备图像语音识别 自然语言理解 海量医药知识存储及推理思考的底层能力 其性能达到SOTA水平 [1] - 大模型聚合知识 导诊 预问诊 医生 电子病历五大智能体形成数智服务团队 实现慢病管理服务全链条闭环覆盖 [1] 产品生态布局 - 基于杏石医疗大模型开发五大AI核心产品:AI用药助手 AI健康管家 AI医生助手 AI学术助手和AI搜索 服务医生 患者 行业伙伴三大生态圈 [2] - 杏石AI学术助手作为本土化OpenEvidence 首个基于中华医学会文献库正版文献支撑 是医生临床决策辅助工具 [2] - 产品支持流畅语音交互和秒级语音播报专家级答案 适配临床医生忙碌诊疗场景并深化工具使用粘性 [2][3] 技术演进路径 - 公司技术创新路径清晰:2022年探索医疗AI应用场景 2023年上线智能客服助手 2024年接入大模型赋能知识库建设 2025年打造自研医疗大模型覆盖慢病管理全链条 [3] - 公司从提出H2H智慧医疗生态到实现AI+H2H重要升级 数智化发展坚定 [3]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将以杏石医疗大模型为支点深化AI+慢病管理落地应用场景研发 [4] - 积极响应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意见 把握医疗健康领域发展机遇 [3][4]
方舟健客与信达生物达成战略合作 聚焦千亿赛道 携手打通“AI + 减重”深度协同链路
智通财经· 2025-09-10 08:09
战略合作概述 - 方舟健客与信达生物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整合AI慢病管理能力与代谢疾病创新药物研发优势 构建AI技术+创新产品+精细服务的数智化合作新模式 [1][3] - 合作聚焦糖尿病 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领域 推动减重管理领域整体价值提升 [3] 市场背景与机遇 - 中国减肥药物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到149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1062亿元 [3] - 国家政策层面推动体重管理 2024年6月发布体重管理年实施方案 2025年4月将健康体重管理纳入健康中国行动 [3] 方舟健客技术能力 - 依托自研杏石医疗大模型完成平台生态全链路升级 打造五大AI产品 AI用药助手 AI健康管家 AI医生助手 AI学术助手 AI搜索 [4] - 重塑慢病患者全周期管理流程 构建个性化一体式健康管理新体验 [4] 信达生物研发实力 - 拥有16款商业化产品 30余条产品管线 覆盖300+城市的商业化网络 [4] - 新一代减重药物玛仕度肽可显著降低体重并改善血压 血脂 尿酸等健康指标 入选2025年全球十大期待药物 [4] 合作具体应用 - AI用药助手提供7x24小时在线咨询 在线找药 用药问答等专业支持 打破传统药事服务时空限制 [5] - AI健康管家提供个性化用药指导 服务提醒与管理 报告解读与知识科普等延伸服务 提升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能力 [6] 合作愿景与展望 - 推动创新治疗方案与AI技术驱动的数智化健康管理深度融合 构建AI+减重领域服务新范式 [5][6] - 探索创新药物与数智健康服务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提升慢病管理服务水平与治疗可及性 [6]
方舟健客(06086)与信达生物达成战略合作 聚焦千亿赛道 携手打通“AI + 减重”深度协同链路
智通财经网· 2025-09-10 08:04
战略合作背景与目标 - 方舟健客与信达生物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整合AI慢病管理能力与创新药物研发优势 构建AI技术+创新产品+精细服务的数智化合作新模式[1] - 合作聚焦糖尿病 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领域 推动减重管理领域整体价值提升[2] - 合作旨在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可及性 探索创新药物与数智健康服务深度融合新模式[6] 市场机遇与政策环境 - 中国减肥药物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149亿美元(约1062亿元人民币)[2] - 国家卫健委等16部门2024年6月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健康体重管理行动被纳入健康中国行动[2] - 体重管理已上升为国家公共卫生治理重要议题 千亿规模市场吸引药企积极布局[2] 双方核心优势 - 方舟健客依托自研杏石医疗大模型 打造五大AI产品包括AI用药助手 AI健康管家 AI医生助手 AI学术助手和AI搜索[3] - 信达生物拥有16款商业化产品 30余条产品管线 覆盖300+城市商业化网络[3] - 信达生物新一代减重药物玛仕度肽可显著降低体重并改善多项健康指标 入选2025年全球十大期待药物[3] 合作具体内容 - 药事服务领域依托AI用药助手提供7x24小时在线咨询 在线找药 用药问答等专业支持 打破传统服务时空限制[4][6] - AI健康管家提供个性化用药指导 服务提醒 报告解读与知识科普等全天候健康管理服务[6] - 合作将推动创新治疗方案与AI技术驱动的数智化健康管理深度融合 构建AI+减重领域服务新范式[4][6]
重磅发布!方舟健客(06086)打造“慢病管理数智之芯”杏石医疗大模型 全面撬动数智健康生态价值
智通财经网· 2025-09-10 07:57
公司产品发布 - 方舟健客于9月10日在上海第十届H2H医疗服务生态大会上发布自主研发的慢病管理数智之芯杏石医疗大模型 [1] - 杏石医疗大模型具备图像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海量医药知识存储及推理思考的底层能力体系 [4] - 该大模型达到SOTA水平的医疗领域性能 聚合知识/导诊/预问诊/医生/电子病历五大智能体形成数智服务团队 [4] 技术应用与产品矩阵 - 基于杏石医疗大模型开发五大AI核心产品:AI用药助手/AI健康管家/AI医生助手/AI学术助手/AI搜索 [4] - 杏石AI学术助手作为本土化OpenEvidence 首个基于中华医学会文献库正版文献支撑的临床决策辅助工具 [5] - 产品支持秒级语音播报专家级答案 可通过语音指令生成对比报告(如解读2024年与2018年高血压指南差异) [5] 战略发展规划 - 公司数智化路径清晰:2022年探索医疗AI应用场景 2023年上线智能客服助手 2024年接入大模型赋能知识库 2025年完成自研医疗大模型覆盖慢病全链条 [5] - 以杏石医疗大模型为支点深化AI+慢病管理落地应用场景研发 为互联网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6] - 积极响应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意见 将医疗健康领域作为重要实践阵地融入发展大局 [6] 行业价值定位 - 杏石医疗大模型破解传统慢病管理效率低、服务精准度不足、医生碎片化时间难利用等行业核心难题 [1] - 通过熟人医患关系商业模式护城河与技术底座 构建服务医生/患者/行业伙伴三大生态圈的闭环服务体系 [4] - 技术成果被一线专家评价为具备惊喜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理解能力 可能成为临床医生的声纹级医学大脑 [5]
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隆重举行,御君方重磅签约携手共建智慧医疗服务平台
搜狐财经· 2025-09-05 22:35
会议概况 - 2025年9月5日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举行 聚焦人工智能领域 [1] - 会议集中签约投资项目合同金额超2000亿元 其中场内签约金额超1200亿元 [1] 战略合作项目 - 公司与重庆市南岸区政府及经开区管委会达成"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项目"战略合作 [3] - 项目将开发互联网问诊体系 远程服务中心 处方系统 药房系统及物流系统等核心平台 [4] - 项目深度融合中医药传统智慧与现代互联网技术 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 [4] 业务布局 - 公司形成医药批发 医药电商零售 互联网医疗 健康管理 中医教育等多元化产业布局 [6] - 旗下拥有润心智慧云医大药房 御君方互联网医院 芳华未来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等业务板块 [6] - 公司通过AI+智慧医疗整合全国医生 药师 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资源 打造AI+多师共管模式 [8] 发展承诺与支持 - 公司承诺五年内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并实现显著经济与社会效益 [8] - 南岸区政府及经开区管委会将提供西部大开发政策及各级扶持措施支持 [8] 服务规模与规划 - 公司已服务全球上千万用户 [8] - 线下计划设立多家现代化中医门诊 配备先进医疗设备实现全流程服务覆盖 [8] 行业影响 - 合作标志公司在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发展模式获政府层面高度认可 [3] - 项目将集聚上下游产业链 打造产业聚集效应显著的智慧健康养老创新高地 [4] - 合作巩固公司在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领先地位 通过全时全域全家庭全周期服务模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8]
京东健康:2025年中期净利润25.96亿元 同比增长27.45%
搜狐财经· 2025-09-05 14:47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从事互联网+医疗健康生态系统业务 提供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及智能医疗保健解决方案 并为业务合作伙伴提供市场营销服务 主要在国内市场开展业务[6] 营收与利润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未披露具体数值 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显示为24.51%[9] - 半年度营收从2020年-2023年呈现波动增长 2023年营收达780.44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293.3亿元[9] - 归母净利润在2020年-2023年期间经历显著波动 2020年为-14.54亿元 2023年转正至8.65亿元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5.18亿元[9] 现金流状况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62.45亿元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029.1万元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5.56亿元[19]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在2020-2023年持续改善 2020年为-50亿元 2023年转正至59.051亿元[23] 资产结构变化 - 交易性金融资产较上期末减少58.12% 占总资产比重下降9.07个百分点[27] - 存货较上期末增加27.6% 占总资产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27] - 货币资金较上期末增加10.98% 占总资产比重上升0.43个百分点[27] - 无形资产较上期末减少3.21% 占总资产比重下降0.35个百分点[27] 负债结构变化 -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较上期末增加30.43% 占总资产比重上升2.7个百分点[30] - 其他应付款较上期末增加26.62% 占总资产比重上升0.89个百分点[30] - 合同负债较上期末减少13.72% 占总资产比重下降0.16个百分点[30] - 租赁负债较上期末增加85.28% 占总资产比重上升0.14个百分点[30] 财务比率指标 - 2025年上半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62% 较上年同期上升0.62个百分点[16] - 流动比率为2.92 速动比率为2.55[33] - 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 从2020年26.11%降至2025年上半年10.78%[32] - 总资产周转率2025年上半年为0.688次 低于A股行业均值和中位数[23] - 固定资产周转率2025年上半年为1020.13次 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4] - 应收账款周转率2025年上半年为139.16次 远高于行业均值和中位数[24] 收入构成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商品收入-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达293.3亿元 服务收入-平台广告及其他服务为93.642亿元[10][13] - 2024年商品收入-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为487.9亿元 服务收入为93.642亿元[12][13] 运营效率指标 - 人均创收从2020年1740.89万元增长至2023年1723.02万元[13] - 人均创利指标在2020-2023年期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