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obotics
icon
搜索文档
佛企斩获1万台订单,具身智能商业化按下“快进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13:25
行业订单与规模突破 - 广东天太机器人联合多家企业签署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1万台订单 刷新全球单笔订单纪录 [2]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商用销售出货量仅约两千台 与万台订单形成巨大反差 [2] - 行业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27.6亿元 2035年有望突破3000亿元 [2] 应用场景与需求驱动 - 订单机器人首要聚焦家庭康养赛道 融合医疗辅助、教育陪伴与数字生活功能 [3] -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 占总人口22% 护理人力缺口扩大养老机器人需求 [4] - 家庭环境相对结构化且容错率高 技术适配性优于工业场景 [4] 技术突破与成本控制 - 机器人硬件成本占比70% 核心部件包括关节、电机、减速机及结构件 [7] - 订单机器人采用轮式移动方案 高度1.2米 侧重性价比与应用可行性 [7] - 天太机器人新一代关节模组单价进入三位数区间 实现从高价定制向平价量产转变 [8] 量产规划与产能部署 - 2025年完成首代产品原型开发 2026年实现5万台量产并扩大产能 [5] - 2026年底至少交付1万台面向家庭康养的具身人形机器人 [5] 政策支持与产业合作 -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培育具身智能产业 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装备 [3] - 工信部与民政部推动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应用试点 覆盖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场景 [3] - 合作方山东未来机器人具国资背景 隶属山东未来集团体系 形成民企技术与国资资源联动 [9]
Physical Intelligence 核心技术团队分享:物理世界的“Vibe Coding”如何实现?
海外独角兽· 2025-08-23 12:04
技术演进路径 - VLA是VLM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能够接收图像和文本输入并整合机器人状态信息 直接输出控制机器人的动作指令 与文本生成模型存在本质差异[6][12] - VLM在LLM基础上拓展视觉感知能力 能处理纯文本输入和涉及视觉内容的复杂信息 训练流程已较完善[7] - VLA发展路径与VLM类似但起步稍晚 2024年下半年出现Gemini for Robotics等方案 仍属概念验证阶段[16] 机器人智能发展维度 - 能力指完成从未实现的复杂任务 π₀演示多步骤操作能力 执行偏差时主动调整 接近人类灵活应对能力[23] - 泛化指在陌生环境中正确执行任务 训练覆盖家庭环境越多 新环境表现越好 数据多样性是提升泛化关键路径[23][44] - 性能需提升任务成功率 稳定性 速度和鲁棒性 当前模型处于演示就绪而非部署就绪阶段 失败仍频繁[24][25] 数据管线构建 - 团队从头搭建数据引擎 超过一半工作集中在数据系统构建 收集和质量保障 六个月收集约1万小时机器人操作片段[30][37] - 数据涵盖数十个不同家庭环境和数百类任务 包括折叠衬衫 物品搬运和整理 更贴近真实生活场景[37] - 移动操控系统采集数据提升多样性 涵盖数百种不同场景 捕捉动态变化环境 任务复杂度从简单抓取扩展到细致操作[41][42] 算法架构创新 - 提出知识绝缘机制重构训练流程 将连续动作序列离散化为text-like tokens 截断梯度回传保护主干网络 训练速度提升10倍[47] - π₀.₅架构以pre-training的Transformer为核心 拓展Action Expert Transformer子模块 实现语义到物理执行高效衔接[50] - 采用软硬件解耦战略 将智能软件作为系统核心 降低对特定机器人硬件依赖 提升模型部署灵活性与效率[53] 开放世界部署挑战 - 数据缺口体现在数量和质量 机器人操作需物理交互闭环反馈时序数据 收集真实有效交互数据门槛高成本昂贵[54] - 性能不稳健是最大挑战 动作指令需高频率低延迟 需应对物理扰动和感知不确定性 存在时序错位问题[54][56] - 硬件平台迁移复杂 不同机器人在控制协议 感知系统和执行机制差异巨大 缺乏统一接口层[58] 未来发展方向 - 重点突破性能瓶颈 研发通用任务配方 构建覆盖多场景多任务的标准化评估体系 通过统一benchmark量化模型性能[60] - 构建通用可定制机器人智能生态 用户通过自然语言发布命令引导机器人完成复杂操作 降低使用门槛[61] - 推动软硬件深度融合 用户可设计定制硬件并注入智能算法 实现物理世界的vibe coding 可能催生机器人模型即服务新模式[61][62]
都市评:广州博览会变未来体验舱,新质生产力要从民间破圈
南方都市报· 2025-08-23 05:49
展会定位与转型 - 第三十三届广州博览会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目标 实现五个首次突破 包括首次设立新质生产力主题展区和机器人表演专区 [2] - 展会从传统贸易展转型为新质生产力超级接口 连接全球技术与广州智造 聚焦民生需求应用 [4] - 展会覆盖新质生产力多场景应用 包括智能制造 低空飞行 医疗健康等领域 实现技术研发到政策配套的闭环 [2][4] 技术展示与产业应用 - 广汽 亿航等企业展示低空飞行器技术 体现智能制造业发展实力 [2] - 情绪机器人和AI中医等民生科技实现落地应用 包括陪聊服务和把脉诊断功能 [2] - 机器人表演专区实现人形机器人与观众互动 显示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活场景的渗透 [2][4] 产业生态与国际化 - 与国际发明展联动 展示2000多项中外发明技术 强化技术交流与创新合作 [2] - 数字湾产业政策大模型DBayGPT发布 体现人工智能在政策制定领域的应用突破 [2] - 广州推动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 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载人飞行器和养老机器人等产业 [4]
东莞市雷探智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23 05:19
公司基本信息 - 东莞市雷探智通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人民币 [1] - 经营范围涵盖智能机器人研发、制造及销售 [1] - 业务包括工业机器人制造与销售 [1] - 涉及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领域 [1] 技术研发与制造能力 - 公司开展智能机器人研发业务 [1] - 具备工业机器人制造能力 [1] - 从事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 [1] - 开展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 [1] - 涉及集成电路设计与销售业务 [1] - 开展智能控制系统集成服务 [1] - 从事物联网技术服务与设备制造 [1] - 开展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系统开发 [1] 产品与业务范围 - 经营智能机器人销售业务 [1] - 提供智能基础制造装备销售 [1] - 从事安防设备制造业务 [1] - 开展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 [1] - 提供物料搬运装备销售 [1] - 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 [1] - 开展智能家庭消费设备制造 [1] - 涉及智能车载设备制造业务 [1] - 提供机械电气设备销售服务 [1] 技术服务与支持 - 提供软件开发服务 [1] - 开展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1] - 提供电子、机械设备维护服务 [1] - 开展机械设备租赁业务 [1] - 提供信息技术咨询服务 [1] - 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业务 [1]
全球三大机器人展:德国慕尼黑机器人展(automatica)中国工博会机器人展(RS)日本东京机器人展(iREX)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3 04:07
中国工博会机器人展概况 -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自1999年创办,是获国际展览业协会认证的大型展会,兼具展示、交易、论坛和评奖功能[2] - 2025年机器人展主题为"具身工业 智领未来",展示规模达56000平方米,汇聚全球超350家知名企业,于9月23日-27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4][12] 全球三大机器人盛会对比 - 慕尼黑automatica展:2025年6月举办,汇集40个国家近800家参展企业(含170家中国企业),吸引49300名专业观众,国际观众占比38%[7] - 东京iREX展:2025年12月举办,2023年已吸引654家展商和148125名观众,2025年规模预计创新高,聚焦节能减排型机器人和远程控制技术[23][24] - 中国工博会机器人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参展企业最多、应用场景最丰富的机器人全产业链盛会,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11][24] 展会核心特色 - 全产业链覆盖:展品涵盖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机器视觉、核心零部件、移动物流解决方案六大板块[13] - 国际化程度高:参展企业来自德国、日本、美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外资品牌参展面积超40%[12] - 企业质量优异:包括136家专精特新企业、51家小巨人企业、7家独角兽企业、1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4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9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和33家瞪羚企业[12] 技术发展重点 - 聚焦具身工业:通过赋予机器人类人类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突破传统工业边界,代表性产品包括新松多可机器人、埃斯顿Codroid 02人形机器人、节卡Lumi具身智能平台[13] - AI驱动创新:展会以"AI+机器人:解锁多元场景新机遇"为主题举办高峰论坛,探讨行业趋势[14] - 应用场景丰富:设置汽车制造柔性焊接工作站、生物医药无菌操作机器人、物流智能仓储分拣系统等垂直领域展区[14] 行业地位与影响 - 成为连接全球机器人技术与中国市场的核心枢纽,展示中国智能制造转型路径[19] - 从"展中展"发展为国际顶尖平台,定义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中国路径",为全球机器人科技进步注入中国动能[24] - 汇聚机器人全产业链企业,包括工业机器人领域的ABB、发那科、库卡、安川电机四大家族,以及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等细分领域领军企业[12][33][35][36][37][38][39]
为软体机器人穿上“铠甲”!受虾类启发,中国团队造出刚柔并济的机械外骨骼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3 04:07
核心观点 - 中国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团队开发出一种仿生折纸外骨骼 显著提升软体机器人的刚度和负载能力 同时保持其柔性和变形能力 该技术通过多稳态折纸结构实现刚柔并济 在无人地面车辆和无人机平台演示中展现出强大应用潜力 [3][4][18] 折纸外骨骼设计理念 - 从虾蛄等生物外骨骼的刚性-柔性耦合设计获得灵感 采用梯形几何面板和铰链连接的非对称结构实现双稳态行为 [3][4][5] - 结构在面内方向具有高拉伸/压缩刚度 面外方向通过弯曲铰链实现低弯曲刚度 允许大变形 [7] - 多模块串联可实现216种稳定构型 提供丰富形态适应性且无需持续能量输入维持状态 [9] 机械性能验证 - 单个模块自重30克 可承受6.24kg轴向压力 承载重量比达208:1 弯曲状态下负载能力2.03kg [12] - 集成层板扭转接头后弯曲负载能力提升23% [12] - 外骨骼以非侵入式包覆软体执行器 抗压能力从23.1N提升至80.0N [14] 实际应用演示 - 在UGV平台部署600毫米机械臂 成功在复杂地形导航并在700毫米高度抓取运送物体 [15] - 在JT-10无人机平台部署1.7米机械臂 总重4.15公斤 完成精准穿刺和重物搬运任务 [16] - 机械臂连续执行拉开抽屉取物动作 无人机姿态偏差控制在±6°以内 [16][17] 技术优势 - 解决软体机器人刚度-变形矛盾 提供工程可行方案 降低控制复杂性和能耗要求 [18] - 通过可主动变形的机械超结构实现刚柔并济能力 触发形态改变仅需低能量输入 [18]
Trend-setting Tech Feast! 33rd Guangzhou Fair Meets International Invention Exhibition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01:56
展会规模与参与情况 - 第33届广交会于8月22日在广交会展馆开幕 展会为期三天 [1] - 展会面积约18万平方米 较上届规模增长超过50% [1] - 吸引超过3200家商协会和企业作为采购商参与 [1] 展会主题与展示重点 - 本届展会突出新质生产力发展 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与航天等新兴产业 [2] - 首次设立广州新质生产力展区 展示尖端智能制造技术和创新产品 [2] - 首次设置机器人表演区 汇集超过130台机器人进行互动动态展示 [2] 同期活动与国际化参与 - 第11届国际发明展暨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同期举办 [3] - 吸引来自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超过300名嘉宾参与 [3] - 展示来自中国及全球的超过2000项发明成果 [3]
苏州肯思尼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22 23:23
公司基本信息 - 苏州肯思尼机器人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法定代表人为叶子青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200万人民币 [1] - 经营范围涵盖智能机器人销售与研发 人工智能硬件销售 以及技术开发与转让等服务 [1] 业务范围 - 公司从事智能机器人研发与销售 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 以及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 [1] - 业务包括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咨询 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 以及人工智能通用应用系统 [1] - 提供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智能控制系统集成 以及集成电路设计 [1] - 涉及计算机软硬件批发与零售 互联网数据服务 以及会议展览服务 [1] - 经营货物进出口和技术进出口业务 [1]
均普智能: 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增加实施主体及开立募集资金专户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13:12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30,707.07万股 发行价格5.08元/股 募集资金总额1,559,919,156.00元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1,418,966,238.97元 [1] - 募集资金到账后全部存放于专项账户 并与保荐机构及商业银行签订三方监管协议 [2]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工业数字化产品技术升级应用及医疗机器人研发项目承诺投资额75,000.00万元 已累计投入64,300.01万元 [3] - 均普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项目(一期)承诺投资额75,678.02万元 [3] 新增实施主体安排 - 设立全资子公司宁波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5,000万元 由宁波均普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 [5] - 新增子公司作为"工业数字化产品技术升级应用及医疗机器人研发项目"实施主体 原项目内容不变 [3][5] - 新增实施主体经营范围涵盖智能机器人研发销售、人工智能软件开发、工业机器人制造维修等领域 [5] 资金划转与专户管理 - 通过注资和内部往来方式划转募集资金至新增实施主体 [1][3] - 将新增开设募集资金专户并签订监管协议 符合科创板监管规则要求 [6] 项目实施意义 - 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 符合业务发展实际需要 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 [6] - 未改变募集资金投向和项目实质内容 符合整体发展战略 [6][7]
国泰海通|机械:Figure人形机器人实现无遮挡行走,能力边界持续突破
核心观点 - Figure人形机器人通过强化学习训练在行走技术上取得突破 实现不依赖视觉的复杂环境应对能力 技术向类人化自主决策加速演进 产业以技术深化与场景落地双轮驱动 [1][2][3] 技术突破 - 机器人通过强化学习训练实现更稳健行走 在某些领域达到超人水平 且能在无摄像头情况下行走 [1] - 测试新型Helix步行控制器 此前通过新增专属数据集训练即自主掌握折叠衣物复杂技能 体现技术泛化能力优势 [1] - 闭眼行走需精准融合IMU数据与关节位置反馈 实现厘米级运动误差修正 [2] - 折叠衣物需通过触觉传感器识别材质硬度与褶皱分布 实时调整夹持力度避免破损或滑落 [2] 技术演进方向 - 从运动控制到感知交互 从单一任务执行到多场景自适应 向类人化自主决策加速迈进 [2] - 触觉反馈解决力的精准控制问题 算法实现动态决策逻辑 数据积累为技能迭代提供样本支撑 [2] - 依靠大脑 算法优化与数据积累实现任务自主决策与执行 形成大脑-算法-数据-部件协同升级路径 [3] 产业发展趋势 - 产业维持技术深化与场景落地双轮驱动态势 [3] - 逐步从工业场景向家庭场景渗透 持续拓展人形机器人能力边界 [3] 投资关注领域 - 重点关注机器人整机厂商及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1] - 包括旋转关节模组 线性执行模组 电机 编码器 灵巧手及传感器 结构件等细分领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