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再生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采煤沉陷村变身绿色零碳村
经济日报· 2025-06-07 21:54
零碳村镇试点项目 - 农业农村部发布全球环境基金"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首批试点名单,全国29个村镇纳入首批试点,旨在打造区域代表性零碳村镇样板 [1] 渔光互补项目 - 任集村利用4500亩沉陷水域建设渔光互补漂浮式光伏电站,租赁2509亩水面给淮北鑫能光伏电力有限公司 [2] - 60兆瓦光伏项目年发电量可满足3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需求,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20万元租金收入 [3] - 光伏板下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年收益6万元作为租金增值部分分配给村民 [3] - 国网濉溪县供电公司通过源网荷储协同实现绿色能源高效利用,新建4170万元35千伏变电站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3] 生物质能源利用 - 任集村每年收集3万吨农作物秸秆(折合1.5万吨标准煤)供应上海电气(濉溪)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 [4] - 该生物质发电企业年消耗秸秆30多万吨,2023年发电量达2.2亿千瓦时 [4] - 秸秆与鹅粪混合堆肥发酵形成绿色循环产业链,支持老鹅养殖产业发展 [5] 分布式光伏推广 - 800多户村民安装屋面光伏,与正泰、阳光电源等企业合作户用分布式光伏项目 [6] - 村民可获得20年稳定屋面租金,同时使用部分绿色电能,每月节省电费100多元 [6] - 国网濉溪县供电公司实现就近发电、并网、转换和消纳的能源互动模式 [6] 零碳生活实践 - 南坪镇绿色能源使用率达50%以上,推广"光伏+电动车"模式 [7] - 按每50户1个公共充电桩标准布局快慢充桩,计划实现生活低碳化、产业高效化 [7] - 村民日常使用太阳能路灯、热水器、杀虫灯等低碳设施,形成资源高效利用场景 [7] 经济效益 - 任集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8年3.4万元增长至2024年325万元,增幅近百倍 [5] - 可再生能源年产量达能源消费量的8.5倍,获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等称号 [5]
6月6日电,道达尔能源计划出售其在美国、西班牙的可再生能源资产。
快讯· 2025-06-06 15:58
智通财经6月6日电,道达尔能源计划出售其在美国、西班牙的可再生能源资产。 ...
江苏产研院:科改试验田孕育新动能
中国化工报· 2025-06-06 02:52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概况 - 江苏产研院被赋予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使命,以十年时间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包括攻克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卡脖子"技术、孕育估值超50亿元的半导体独角兽等[1] - 截至2024年底,该院已打造81家研发载体,衍生孵化1400余家科技企业,撬动地方投入近200亿元[2] - 首创"团队控股"改革模式,培养近7000名集萃研究生,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1][3] 科技体制改革创新 - 2013年成立时即肩负破除科技创新制度藩篱、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使命[3] - 创新推出"团队控股、轻资产运行"研究所建设模式、"拨投结合"项目支持方式、"企业出题、全球揭榜"需求对接机制[3] - 2025年1月《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促进条例》实施,成为全国首部专门针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地方性法规[3] 全球创新网络构建 - 在硅谷、休斯敦、哥本哈根等地设立9家海外创新孵化平台[4] - 与200余家顶尖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聘请外籍项目经理超100名[4] - 与400余家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凝练技术需求2600余项,促成技术合作1000余项、合同额超26亿元[4]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 芯三代半导体公司新一代8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完成迭代,估值超23亿元并启动IPO辅导[5] - "拨投结合"机制已实施项目110项,多个项目估值超10亿元[5] - 钛铝合金低压涡轮叶片技术为国产大飞机发动机减重60千克,高密度电子封装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 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 - 首创集萃研究生培养模式,累计培养近7000名产业一线人才[1][5] - 2024年拓展"行本教育"模式,与省属高校联合培养58名带薪实习本科生[5] - 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获批教育部首家全国高校先进材料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6] 区域协同与未来布局 - 2021年参与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抗超级细菌创新"等跨区域项目落地[6] - 2025年将重点布局量子通信、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等未来产业[7] - 计划新建国际领先专业研究所,完善"概念验证—中试放大—商业推广"全链条孵化模式[7]
2025碳博会今日启幕,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行至关键之年
国际金融报· 2025-06-05 11:05
2025上海国际碳博会 - 国内首个以"碳中和"为主题的博览会 主题为"走向碳中和之路" 包含主题展览 系列论坛 贸易对接三大板块 旨在构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交流平台 [1] 碳双控政策体系 - 国务院2024年8月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 分三阶段实施:2025年前完善统计核算体系 "十五五"期间全国实施强度控制为主的制度 碳达峰后调整为总量控制为主 [6] - 政策设计以"碳"为核心指标 严控化石能源与落后产能 鼓励可再生能源与绿色低碳产业 推动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7] 地方实践与专家观点 - 上海市发改委强调2024年是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的关键年 需加快构建制度体系 [6] - 国家节能中心指出节能提高能效对碳中和目标的贡献率达70% 需精准管理能源品种和用电类型 [7] - 建议建立碳排放数据"一本账"体系 包括年报快报制度和地市级能源平衡表 [8] 标准体系建设挑战 - 当前面临标准覆盖不全 技术能力不足 数据质量不稳 区域差异等问题 [8] - 提出加快标准制修订 建立实施评估机制 推动标准数字化与国际化发展等建议 [8]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将如何改变你的钱袋子? 7万亿市场爆发,机会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6-05 02:52
自贸区3 0版谈判完成 - 中国与东盟成功宣布全面完成自贸区3 0版谈判 标志着双方合作深化 [1][3] - 自贸区3 0版包含数字经济 绿色经济 经济技术合作等9个新增章节 合作领域空前拓展 [5] - 中国与东盟已连续多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2024年贸易总额接近7万亿人民币 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5 9% [5] 历史合作与产业影响 - 2002年启动自贸区框架 取消7000种产品关税 推动商品流通便利化 [1] - 摩托车行业受益于零关税政策 产业链整合加速 [1] - 2015年自贸区升级为2 0版本 多领域合作加强 [3] 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合作 - 数字经济合作涵盖跨境电商 数字支付 数据流动等领域 推动市场融合 [5] - 绿色经济合作聚焦环保技术与可再生能源 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5] 东南亚市场潜力 - 东南亚市场覆盖超20亿人口 年轻人口和中产阶级崛起成为重要驱动力 [7] - 中国技术产品如华为5G 高铁技术 C919大飞机在东南亚市场前景广阔 [7] - 越南长城汽车经销商案例显示中东南亚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7] 未来合作展望 - 自贸区3 0版实施将促进贸易 投资和人员往来更加顺畅 [7] - 东南亚7亿人口市场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亮点 合作空间不断扩大 [7] - 个人创业者与大型企业均可在东南亚市场找到发展机会 [8]
携手推动绿色发展 共筑生态文明之基
新华社· 2025-06-05 00:52
中国绿色技术国际合作 - "中非绿色技术公园"毛里塔尼亚示范项目运用滴灌技术和防风固沙体系,种植果树蔬菜并创造就业,有效遏制风沙 [1][2] - 项目借鉴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经验,支持非洲"绿色长城"计划(宽15公里、长7000公里森林带) [2] - 中国通过培训班、国际论坛等形式向全球分享治沙技术,实现荒漠化土地面积"双减少" [3] 可再生能源与全球减排贡献 - 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量全球第一,2023年单位GDP碳排放较2012年降超35% [5] - 2024年全球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增量超50%来自中国,2023年出口设备帮助他国减排二氧化碳8.1亿吨 [5][6] - 沙特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50平方公里)由中国企业承建,预计35年减排等效植树5.45亿棵 [5] 绿色技术输出与产业链优势 - 中国供应全球60%风电设备、70%光伏组件,生产可负担的太阳能电池板等产品 [6] - "以竹代塑"倡议减少非洲塑料污染,菌草技术培训助力太平洋岛国脱贫 [3] - 棉花节水灌溉技术改善中亚棉农生计并缓解咸海生态危机 [3] 多边合作与全球治理参与 - 中国与40多国签署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备忘录,提供1万余人次培训 [9] - 推动"一带一路"能源伙伴关系,建立170多个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成员 [8] - 全面履行《巴黎协定》,发布2030可持续发展国别方案 [8]
东盟四国设立600亿美元私募基金 经济融合速度突破历史
搜狐财经· 2025-06-04 14:56
东盟经济一体化进展 - 东盟成员国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正积极推动经济一体化[1][6] - 东盟公开推进《东盟经济共同体2026-2030战略规划》,目标2030年前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1] - 过去10年东盟地区平均经济增速为4%至5%,目前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4] 东盟私募市场协会计划 - 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与印尼组成筹委会推动设立"东盟私募市场协会",目标年底前完成架构并吸引600亿美元资金[1] - 该平台旨在整合区域内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领域,是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实质性跨越[1] - 设立背景包括东盟向全球第四大经济体迈进提速,以及希望整合"碎片化"的游资形成合力[4][5] 私募基金设立目的 - 推动东盟私募规则统一,建立统一法律法规框架,减少政策壁垒[7] - 形成东盟私募基金统一评价体系,设立统一登记和数据披露中心[7] - 加速东盟优质企业吸引外部资金,重点领域包括云计算、半导体、医疗健康、基础设施等[7] 潜在受益产业 -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储能、绿色建材、碳中和技术等将获投资倾斜[8] - 大数据及AI:东盟数字经济覆盖率预计从2021年25%提升至2028年85%,存在60%缺口[9] - AI健康医疗:东南亚仅23%公司在AI应用方面实现变革,未来发展空间巨大[9] - 高端智能制造:将逐步取代传统制造与贸易出口模式[10][11] 私募基金意义 - 600亿美元私募基金将成为衡量东盟区域投资活跃度的风向标[12] - 标志着东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低端制造向科技赋能转型[10][11]
港华智慧能源“零碳智慧2期”类REITs成功发行
格隆汇· 2025-06-04 10:44
绿色债券发行 - 公司成功发行"零碳智慧2期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碳中和)",发行规模达4.70亿元人民币,优先级票面利率2.2%,属于50亿元储架额度内的第二期发行 [3] - 产品获得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头部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券商、信托及外资机构积极认购,全场认购倍数达2.4倍,反映市场对公司资产质量和综合能源管理能力的认可 [3] - 债券评级为AAA,募集资金将投向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光伏和储能项目建设 [1][3][4] 业务发展 - 可再生能源业务2024年税后经营利润同比大幅增长514%至4.79亿港元,进入规模化收益阶段 [3] - 截至2024年末光伏并网规模达2.3GW,位居分布式光伏行业前列 [3] - 储能业务2024年已签署超400MWh合同,预计2025年新增签约规模将超过2024年水平 [3] 战略布局 - 公司构建"投资+服务+平台"三维体系,覆盖分布式光伏、储能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以及智能微网、虚拟电厂、碳交易等增值服务 [4] - 通过智慧能源生态平台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及能源管理数智化升级 [4] - 未来将深化合作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持续推动绿色金融实践 [4]
年增长率11%!203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11.2TW
搜狐财经· 2025-06-03 23:06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 -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预计从2024年的3.42太瓦(TW)增长到2035年的11.2太瓦(TW)[2] - 2024年至2035年的累计年增长率(CAGR)为11%[2] - 2015年至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从0.93TW扩大到3.42TW,复合年增长率为16%[2] 太阳能和风能的主导地位 - 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分别占2024年总装机容量的56%和33%[2] - 亚太地区是太阳能和风能的最大市场[2] 投资趋势 - 2024年太阳能光伏投资达3291亿美元,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投资分别为1512亿美元和696亿美元[4] - 到2030年,陆上风电投资预计增长至1869亿美元(CAGR 4%),海上风电投资预计增长至1504亿美元(CAGR 14%)[4] 增长驱动因素 - 太阳能光伏和风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4] - 能源转型战略和电力需求增长(部分由氢能和人工智能推动)将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增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