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

搜索文档
安徽五河: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汇聚发展新动能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04 03:04
产业发展 - 五河经济开发区实施"五大攻坚"行动,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新兴产业集群,推动亿元以上优质项目落地[1] - 开发区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引进先导稀材、丽岛新材、一道新能源、超锂电子、厦门光莆等优质项目,先进光伏、新型储能、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实现突破[4] - 纺织服装产业形成年产40万锭棉纱、4万锭毛纺、28亿米化纤布、4000万套服饰和1.5亿套家纺的生产能力,入选安徽省特色产业集群[6] - 装备制造产业年产值达17亿元,涵盖自行车、轴承、成套装备、汽车配件等领域[6] - 绿色食品产业可年产20万吨鲜奶、出栏200万头生猪、5.6万吨肉制品、4万吨食用菌[6] 项目建设 - 2025年一季度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3个,同比增长9.5%,总投资146.2亿元[4] - 2025年推进惠宇等75个重点项目建设,一季度新增规上企业10家[4] - 一季度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4.93亿元,同比增长12.15%[4] - 申报"2025年一区一业一样板"示范开发区,首批"两重两新"项目达11个[4] 营商环境 - 开发区实行"首席服务官+网格员"和"要素保障协调会"机制,提供"保姆式"服务[7] - 2025年一季度帮助企业办理服务事项157件,输送工人1000余人[7] - 加快"八通一平"建设,完善供电线路、园区道路和供水、供气管网[7] - 处置"双停企业"3家,盘活闲置用地116亩[7]
2025年江西赣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壮大“1+5+N”产业集群,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4 01:04
赣州市宏观经济概况 - 2024年赣州市生产总值4940.4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5.4%,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807.49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2644.03亿元增长4.1%,三次产业结构为9.9:36.6:53.5 [2] - 202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507.52亿元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其中重工业增长11.4%显著快于轻工业的3.8% [4] -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民间投资增长11.0%,工业投资增长7.8%快于基础设施投资的3.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 [6]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已形成现代家居、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4个千亿产业集群,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1][14] - "1+5+N"产业体系包括1个核心产业(现代家居)和5个重点产业(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医药食品)以及N个特色产业集群 [10][11]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6%,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0.1%,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5.1个百分点 [8] 现代家居产业 - 南康家具产业集群2024年总营收2849.62亿元增长4.96%,其中家具电商营收821.9亿元增长5.04% [21] - 目标到2026年全产业链集群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培育超50亿元生产企业2家以上,自主品牌企业达1500家 [19] - 形成"家具+家电+家装"融合发展模式,通过赣州国际陆港实现木材进口覆盖50多个国家、家具出口100多个国家 [21] 纺织服装产业 - 2024年规上企业实现营收203.8亿元增长5.1%,目标2028年全产业链营收达2000亿元 [23] - 全市共有纺织服装企业6000多家,其中品牌企业530家,规上企业335家,拥有各类商标品牌530余个 [27] - 形成"一核引领、四区集聚、多点支撑"空间布局,于都县、兴国县、宁都县为主要集聚区 [25] 产业空间布局 - 构建"一核引领、两翼齐飞、多园并进"的产业空间布局,中心城区为产业核心增长极 [12] - 国土空间战略布局为"一主两副、一区两群",中心城区与瑞金、龙南两个副中心城市协同发展 [12] - 河东、河西形成产业发展协作带,"会寻安""大上崇"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 [12]
“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将于10日举行
上海证券报· 2025-06-03 18:30
大会概况 -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将于6月10日至12日在四川成都举办 主题为"共建创新之路 同促合作发展——携手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 [1] - 大会设置5大板块38场活动 包括科技规划政策对接 科技人文交流 产业创新发展 国际大科学计划 人工智能等议题 [1] - 大会得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积极响应 参与国别多 涉及领域广 预期成果丰硕 [1] 成渝地区"双千"计划 - 第一个"千"是"千项合作项目"计划 聚焦电子信息 航空航天 先进材料 清洁能源 现代农业 食品健康等重点领域 与共建国家联合实施研发项目和关键技术攻关 [2] - 计划推进公共卫生 医药健康 环境治理等领域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和民生项目 促进技术双向转移转化 [2] - 第二个"千"是"千名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 建立科技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选拔国内青年科学家出国学习培训 资助共建国家青年科学家来华交流 [2] - 计划开展青年人才技术培训 举办学术论坛等活动 推动研究资源 知识和技术共享 [2] 四川支持政策 - 大会期间四川将发布"双向揭榜挂帅"榜单 邀请全球科研机构和企业揭榜 [3] - 对揭榜项目给予最高可达项目合同总金额40%的支持 按照"总额核定 分期拨付"原则 [3] - 探索财政资金"先投后股" 项目达到转股条件后 前期投入的财政资金转化为10%的股权 [3]
“掉头向西”:打破地理梯度的招商之变
新华日报· 2025-06-03 07:26
招商引资战略转向 - 无锡等地从传统向东向南招商转向"掉头向西",重点在西安、洛阳等中西部城市寻求产业合作机会[1] - 上海2023年启动"投资上海·全国行"活动,首次将招商重点转向成都、武汉等新一线城市[2] - 这种战略转向基于"拉长长板,补齐短板,互相打开市场与资源"的深层考量[2] 产业协同模式 - 无锡重点打造商业火箭、卫星制造及应用、空间信息应用三大百亿级产业生态圈[1] - 西安拥有80多所高校和百万科研人员,与无锡形成"研发孵化在西安、产业落地在无锡"的协作模式[1] - 洛阳的军工和重工业基础与无锡产业链需求高度契合[1] - 上海招商聚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2] 资源互补优势 - 东部地区市场优势与西部创新资源形成双向对流[2] - 西安航天人才、洛阳重工底蕴是东部布局未来产业的关键"拼图"[3] - 招商目标聚焦初创型高成长性企业和技术潜力型企业[3] 区域竞合关系 - 城市间招商既存在竞争关系,也蕴含资源互补和产业协同机遇[3] - "地瓜经济"理论强调利用外部资源和市场实现更大发展[3] - 产业价值链供应链加速重构背景下,地区产业层级不再严格遵循地理梯度分布[3] 产业发展建议 - 各地应注重培育产业生态和优化营商环境[4] - 可探索设立"反向飞地"等创新模式,在发达城市搭建创新研发中心[4] - 差异化协作可释放"1+1>2"的效能[4]
山西13部门联手推动承接制造业转移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03 00:55
承接制造业转移政策 - 13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积极有序承接制造业转移的实施意见》推动承接制造业转移并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政策目标包括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 重点产业承接方向 - 能源材料产业推动能源与制造业融合协调发展并支持精细化工及高端日用化工产品发展 [1] - 装备制造业以智能煤机、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为重点承接关联产业 [1] - 电子信息产业以半导体、信创、算力、光伏为重点承接关联配套产业 [1] 产业布局策略 - 强调集中布局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并引导产业向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平台集聚 [1] - 推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并鼓励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特色产业 [1] 产业转移合作模式 - 创新跨区域制造业转移利益分享机制和"政府+链主+园区"招商模式促进产业升级 [2] - 加快申建自贸试验区并通过国际合作产业园等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 [2] - 主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合作并承接日韩、东南亚地区产业转移 [2] 实施保障措施 - 从健全服务体系、强化要素保障和完善工作机制3方面形成工作合力 [2] - 优化产业承接政策环境推动承接制造业转移取得实效 [2]
提升拓市场抗风险能力,四川启动2025年度外贸企业“百企领航·千企升级”培育工作 50场培训“扶桨”助外贸企业出海
四川日报· 2025-06-03 00:34
外贸主体培育计划 - 四川省商务厅推出"破零一批、回归一批、壮大一批、护航一批"的雁阵培育格局,针对不同阶段外贸企业制定差异化策略 [1][6] - "破零一批"通过实操培训解决企业"不敢做、不会做"外贸业务的问题 [1][6] - "回归一批"采用"一企一策"方案激活休眠外贸企业 [1][6] - "壮大一批"对高潜力企业实行"联络员+直通车"服务,建立跨部门专班加速企业成长 [1][6] - "护航一批"提供全球贸易动态信息和AI大模型智能响应服务 [1][6] 培训体系特点 - 2025年度"百企领航·千企升级"培育计划首期培训覆盖140家四川外贸企业 [2] - 培训内容强调实操性,包含国际市场开拓、贸易政策应对、AI应用等实战课题 [3] - 成都市萨尼医疗器械通过培训获得医药出海解决方案 [3] - 未来两个月将举办电子信息、食品农产品、机电装备等3场省级专场培训 [4] - 省市区三级年内计划开展50场分层培训 [4] 外贸发展现状 - 四川2024年外贸实绩企业达9106家,较2023年净增855家创历史新高 [5] - 民营外贸企业贡献超4400亿元,成为重要力量 [5] - 中小微企业存在外贸意识不足和缺乏"第一美元"获取能力的问题 [6] 创新服务模式 - 四川开展外贸主体培育购买服务试点,通过政府采购引入专业机构提供"一对一"辅导 [7] - 试点针对区县(园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以扩大外贸业务规模 [7]
播种行动助力科创“金种子”扎根地方产业沃土
环球网· 2025-06-02 10:32
活动概况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联合多家机构举办"创新驱动 播种未来"创新成果播种行动暨科产金一体化专项路演活动(成都站)[1] - 活动特别策划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四大产业领域创新成果项目路演专场对接会[1] - 活动汇聚域内外近40个成果项目,促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及金融机构深度对接[1] 成都产业优势 - 成都是我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发展高地,拥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等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 - 成都聚集全国优质创新主体、科技成果、创新人才和要素资源[1] 活动目标与成果 - 活动旨在推动产业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2] - 活动前期收集梳理上百家企业需求,为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创新成果在成都对接落地打下基础[3] - 活动期间40余项高价值科技成果与成都市超300家优质中小企业精准对接,吸引超80家金融机构及投资机构参与,达成意向合作百余项[3] 政策支持与金融服务 - 上交所将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功能,为专项播种项目和四川省优质企业提供精准有效的科技金融服务[2] -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将加强金融财税政策与产业政策协同,推动产融两端同时发力、同向发力[2] -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介绍了培育一体化技术市场、培育高水平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建强技术经理人队伍等具体举措[3] 中小企业作用 - 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生力军,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2]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回顾了播种行动在山东济南、江苏常熟的成功实践,详细介绍"选种、育苗、培优"全生命周期的科技成果转化保障服务[3]
新发展理念引领毕节“越重山”
人民日报· 2025-06-01 22:12
绿色发展转型 - 毕节森林覆盖率从14.9%提升至2024年的60%,县城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均达100% [1][6] - 取缔3800多个黑煤窑,整合煤矿生产并转向旅游业发展,典型案例为百里杜鹃管理区从煤炭开采转型为旅游经济 [4][5][6] - 煤炭产业向高端制造转型,贵州黔希化工将煤炭转化为乙二醇等化工原料,资源利用率提升 [9] 资源精深加工与产业升级 - 磷矿开发从零增至每年200万吨(2018-2024年),磷铁等非能源矿产采选产值增长139.13% [9] - 毕节加快建设全国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推动工业经济从"傻大黑粗"向高端制造转变 [7][9] - 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如毕节明月工艺美术有限公司4年内用工量增至1400余人,依托本地职教体系快速培训工人 [13] 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教育 - 技能人才总量从2018年17.85万人增至2024年41.21万人,占人才资源总量比重达33.13% [12] - 构建"1+8"职业教育区域布局,通过"广东技工·广州港班"等合作项目提升就业能力,如贫困户秦鹏转型为起重机司机 [10][11][12] - 全市人才资源总量从72.32万增至124.4万,引进高层次人才3071人、产业人才3137人 [13] 体制机制创新与区域发展 - 市县两级推动改革事项408项和811项,包括贵州首张林业碳票、政务服务改革等 [15] - 织金经济开发区通过打破部门壁垒优化流程,加速磷煤化工项目落地 [15]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2457.59亿元(贵州第三),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13%,威宁苹果等产品远销海外 [16]
更好发挥外贸外资“第一梯队”作用
人民日报· 2025-06-01 19:29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现状 - 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达到232个,遍布31个省(区、市) [1] - 外资企业超过6万家,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9.9万家 [1] - 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272亿美元,进出口10.7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23.4%和24.5% [1] 开放型经济贡献 - 国家级经开区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断增强 [1] - 外贸外资"第一梯队"地位进一步巩固 [1] 新质生产力发展 - 形成规模庞大、分工明晰、配套齐全的产业体系,覆盖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石化、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2] - 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万亿元 [2]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等"四上"企业吸纳就业超过2400万人 [2] 区域协调发展 -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5万亿元和工业生产总值3.73万亿元,分别达到东部地区的67%和74% [2] - 加强产业转移承接、园区合作共建,拓展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腹地 [2] 管理体制优化 - 约60%的国家级经开区内设机构数量不超过10个,提供全流程、高质量政务服务 [3] - 与30多个自贸试验区片区和60多家综合保税区联动发展,形成制度创新成果 [3] 未来发展方向 - 商务部将出台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措施 [3] - 重点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3]
4月河南省经济延续稳中向好态势 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河南日报· 2025-05-31 15:08
工业增长 - 4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 [1] -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3.0%,分别贡献规上工业增长10.7%和9.9%,拉动增长0.9和0.8个百分点 [1]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0%,增速比3月加快0.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规上工业15个百分点 [1] - 1-4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 [1] - 4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14.5%,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11.5%,分别高于规上工业增速6.5和3.5个百分点 [3] 固定资产投资 - 1-4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4%,比一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 [2] - 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0.6%,比一季度加快3.0个百分点,拉动全省投资增长6.7个百分点 [2] -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6.6%,比一季度加快4.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4.9个百分点 [2]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54.2%,比一季度加快7.9个百分点 [2] - 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7%,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9.5个百分点 [2] - 1-4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4.6%,比一季度加快7.9个百分点 [3] 消费市场 - 4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7.39亿元,同比增长8.1%,比3月加快0.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 [3] - 限额以上单位计算机及配套产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0.4%,可穿戴智能设备增长110.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42.6%,合计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1个百分点 [3] - 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67.93亿元,同比增长7.2%,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 [3] 新兴产业发展 - 4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11.5% [3] - 1-4月新型能源发电量占规上工业发电量比重为23.5%,比一季度和2024年全年分别提高1.7和6.1个百分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