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

搜索文档
斥资10.51亿元!海兰信高溢价并购海兰寰宇背后疑点
北京商报· 2025-08-13 12:07
交易方案 - 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海兰寰宇100%股权 交易金额10.51亿元 其中现金对价3.5亿元 其余为股份对价[1][3] - 同时拟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7亿元 现金对价资金来源包括募集资金、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3]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 公司货币资金1.99亿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7.37亿元[3] 标的估值与溢价 - 标的公司评估值10.51亿元 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增值8.56亿元 增值率438.88%[1][5]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交易对方包括实控人申万秋控制的企业申信投资 其持有标的公司15.55%股权[5] 标的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海兰寰宇主营业务为向涉海军地客户提供对海监测雷达产品及雷达组网综合监测系统[4] - 2023年营收1.89亿元 净亏损1315.18万元 2024年营收2.6亿元 净利润2139.16万元 2025年一季度营收1774万元 净亏损1161.83万元[8] - 毛利率波动显著:2023年39.3% 2024年44.08% 2025年一季度骤降至10.56%[9] 业绩承诺与风险 - 交易对方承诺标的公司2025-2028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061.33万元、6978.06万元、8985.71万元和1亿元[10] - 业绩补偿覆盖率仅为39.12% 未完整覆盖交易对价[10] - 本次交易将形成较大金额商誉 若标的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不佳 可能产生商誉减值风险[6][7] 公司历史并购记录 - 2018年收购海兰劳雷45.62%股权 2018-2020年业绩承诺完成率分别为106.65%、104.13%和62.33%[11] - 2020年收购欧特海洋100%股权 2023年业绩承诺完成率为87.04%[11] 公司主营业务与业绩 - 主营业务聚焦智能航海、海洋观探测及海底数据中心三大领域[11] - 2024年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系统营收占比79.82% 海洋观探测装备与系统占比14.51%[11] - 2022年营收7.24亿元 净亏损7.89亿元 2023年营收7.54亿元 净亏损1.16亿元[12] - 2024年营收3.84亿元同比下降49.06% 净利润820.57万元实现扭亏[1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3.46亿元同比增长639.08% 净利润3480.39万元同比增长1324.75% 主要因海南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项目完成验收[13] 市场反应 - 重组草案披露后 8月13日公司股价盘中最高涨超15% 收盘涨5.64%报19.12元/股 总市值137.8亿元 当日成交金额36.15亿元[1][3]
海兰信“拿下”海兰寰宇100%股权 上半年净利同比大增1300%
经济观察网· 2025-08-13 06:20
收购方案与交易结构 - 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海兰寰宇100%股权 交易作价10.51亿元 其中股份支付对价7.01亿元 现金支付3.5亿元 [1] - 发行价格为6.74元/股 向17名交易对方发行约1.04亿股 占交易后总股本12.61% [1] - 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及关联交易 已获国资审批 尚需股东会及监管机构批准 [5] 标的公司业务与技术 - 海兰寰宇主营业务为对海监测雷达产品及雷达组网综合监测系统 覆盖我国近海30海里小目标雷达网 服务海警 公安 海事等领域 [2] - 拥有17项发明专利和167项软件著作权 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制定 核心技术包括小目标雷达信号处理与大规模雷达组网融合 [2] - 股东包括海南省国资委下属海南信投 陵水县政府母基金及其他社会资本机构 [3] 战略协同与行业前景 - 收购将完善公司"智能航海+海洋观探测+海底数据中心"业务矩阵 实现海洋数据服务全链条技术闭环 [3] - 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同比增长5.9% 深海科技被纳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新兴产业重点领域 [3] - 公司参与我国首艘数字孪生智能科研试验船"海豚1"项目 提供固态雷达集成 数字海图融合及智能感知等技术 [2] 公司经营与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3.84亿元 归母净利润820.57万元 较2023年亏损1.16亿元实现扭亏 [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46亿元 同比增长639% 净利润3480万元 同比大增1324.75% [4] -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海南省海洋灾害防治项目验收确认收入 子公司欧特海洋中标该项目 相关业务毛利率达42% [4][5] 公司背景与资质 - 公司成立于2001年 2004年成为海军装备供应商 2010年创业板上市 拥有齐全军工资质 [4] - 主要股东为创始人团队 海南国资及社会资本 无外资背景 [4] - 在雷达 智能航海及智慧海洋领域拥有自主可控关键技术 [4]
中国经济圆桌会丨强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撑 不断提升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新华网· 2025-08-13 03:50
政策规划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结合海洋强国建设"十五五"相关规划的编制 进一步厘清海洋科技领域的重点急需领域 [1] - 相关部门将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统筹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渠道 [1] - 支持海洋领域重大项目建设 强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撑 [1] 行业发展 - 政策旨在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1] - 资金渠道安排将直接支持海洋科技领域 [1]
中国经济圆桌会丨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海洋领域重大项目建设
新华网· 2025-08-13 03:16
国家政策支持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统筹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渠道支持海洋领域重大项目建设 [1] - 在"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对海洋科技创新作专章部署 [1] - 结合海洋经济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进一步厘清海洋科技创新重点急需领域 [2] 海洋科技突破 - 自主建造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 [1] - 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 [1] - 大型LNG运输船建造能力全球领先 [1] - "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创造10909米中国载人深潜纪录 [1] - "深海一号"深水油气平台在南海投产通气 [1] -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最大钻探深度达11000米 [1] 创新能力建设 - 支持崂山等国家实验室建设 [1] - 重组海洋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 [1] - 建设"科学"号海洋考察船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1] - 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显现 [2] 发展目标 - 加快推动实现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2] - 完善海洋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2] - 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1]
海兰信:海南封关后在海洋观探测等多个维度都会对公司业务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证券日报网· 2025-08-12 11:44
公司业务影响 - 海南封关对海洋观测探测业务发展带来积极正面影响 [1] - 海南封关对数据中心业务发展带来积极正面影响 [1] - 海南封关对物流人流管控业务发展带来积极正面影响 [1]
深海科技概念兴起 多方协同推进产业化落地
新华网· 2025-08-12 05:38
3月20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召开全市海洋重点项目推进会议,研究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 工作;3月17日,加快建设福州、厦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研讨会暨省市海洋主管部门联合工作会 商在福州召开;3月15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林业局)、深圳市海洋发展局与华为技术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林业 局)、深圳市海洋发展局将携手华为,围绕国土空间管理治理、数据要素流通、资源保护利用、科技创 新、海洋经济等重点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吴晓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政策将推动行业向三大核心方向聚力发 展:一是聚力突破深海探测、装备研发及资源开发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实现核心领域自主可控;二是 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融合海洋工程、人工智能与新能源等领域优势,构建从基础研究,到技术攻关再 到产业转化的贯通式创新体系;三是统筹生态保护与战略安全,强化深海环境保护技术研发,同时提升 我国在国际深海治理体系中的规则制定权。" 产业链上市公司浮现 近期,深海科技概念持续火爆,成为资本市场的又一热点。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3月21日收盘, 自3月1 ...
这些沿海大市,要开始“抱团”发展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1 16:11
海洋经济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规模达10.54万亿元,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5.1万亿元,同比增长5.8%,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0.5个百分点 [1] - 我国海岸线长达3.2万公里,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的海湾有150多个,多地正探索发展海湾经济 [1] 海洋城市群发展模式 - 全球约60%经济总量集中于港口海湾及其毗邻区域,75%大城市和70%工业资本分布在海岸带100公里范围内 [2] - 大湾区海洋城市群通过香港、深圳、广州"黄金三角"协同发展,形成多中心格局,三地直线距离不足100公里,实现"1小时产业闭环",响应速度较单核城市提升50% [7] - 大湾区海洋城市群目标包括2030年集装箱吞吐量1亿标箱、R&D占比超5%(2025)、氨燃料船舶占比15%(2035)、航运融资规模5000亿元(2030) [9] 区域协同与分工 - 香港定位国际航运中心,深圳定位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广州定位海洋创新发展之都,三地产业重点分别为高端航运服务、海洋高端装备和船舶制造 [17] - 珠海、东莞、惠州为二级节点,中山、江门、肇庆为三级节点,澳门、汕尾、阳江为四级节点,形成多层次协同网络 [21] - 深中通道将深圳与中山通勤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30分钟,深珠高铁规划中 [23] 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 - 上海拥有12家科研院所、13所涉海院校、20余家市级创新平台,支撑其"海洋经济第一城"地位 [23] - 深圳筹建海洋大学,办学规模约8000人,南方科技大学增设相关专业 [23] - 深圳探索与香港深度融合的海洋法律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支持建设国际海事仲裁中心 [24] 其他区域发展动态 - 山东以青岛为中心构建海洋城市群,青岛聚焦海洋前沿技术研发,烟台承接海工装备制造,威海发展"海上粮仓" [9] - 浙江推动宁波舟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甬舟铁路加速建设中 [9][10] - 2024年上海海洋生产总值11387亿元,天津5659.5亿元,青岛5513.2亿元,深圳5409亿元 [15]
科技新观察|海洋经济:下一个10万亿有多远
科技日报· 2025-08-08 09:13
海洋经济规模与政策支持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1]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出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等顶层设计 [1] - 海洋经济被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方向 新一轮政策红利加速聚集 [1] 区域发展与产业创新 - 浙江舟山LHD海洋潮流能发电项目将发电成本降低40% 实现大功率发电并网技术突破 [1] - 上海2024年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达2167亿元 全球最大甲醇双燃料船用主机交付使用 [2] - 北京发布国内首款海洋大模型"瀚海智语" AI技术深度赋能海况预报 深海养殖等领域 [2] -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拥有全球首艘自主航行科考船"珠海云"等多项全球首个项目 [4] 技术与产业突破 - 中国船舶工业高端订单暴涨571% LNG运输船 豪华邮轮国产化率突破60% [3] - 一季度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同比激增416% 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技术抢占制高点 [3] - 海洋新兴产业2024年增加值同比增长72% 海洋制造业增加值32万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超三成 [6] - 广东近5年海洋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达168% 累计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突破281项关键技术 [5] 区域经济布局 - 南部海洋经济圈以广东为核心 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基因库 深海可燃冰开采等未来产业 [3] - 东部海洋经济圈以上海为引擎 聚焦船舶制造 航运服务 海洋旅游三大支柱产业 [3] - 北部海洋经济圈以山东为标杆 国家级海洋牧场数量占全国38% 深水钻井平台交付量占全国近八成 [3] 科技创新驱动 - 中央提出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7] - 辽宁将海洋领域研发经费投入占比提升至18% 实施"揭榜挂帅"技术攻关 [8] - 深圳规划围绕海洋高端装备 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8] 产业转型案例 - 智能化养殖技术推动海洋渔业从近海捕捞转向深远海养殖 [6] - 传统港口转型为无人化 智能化 绿色化的智慧港口 [6] - 海洋船舶通过LNG动力 氢燃料电池推进系统实现绿色转型 [6]
海洋二所专家入选浙江“科技副总”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6 02:15
据了解,本次选拔经单位推荐和专家评审,从全省1700余名申报人员中择优选拔,252名优秀科技 人才入选。 作为浙江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的重要举措,"科技副总"制度通过柔性引才机制,选派高 校院所科研人员兼任企业技术管理职务,有效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王迪峰、倪晓波将 分别派驻至杭州高新科创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固微科技有限公司,重点协助企业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推 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浙江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近日,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教育厅联合公布了2025年度省派"科技副总"人选名单,自然资源部第 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迪峰、正高级工程师倪晓波入选。 ...
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向前向海 生机勃勃
经济日报· 2025-08-04 01:25
海洋产业创新 - 深港联合研发的首艘AI无人船"海擎一号"在前海湾启动运营测试 推动AI无人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真实环境应用 [3] - 深圳中远海运数字科技在船舶智能航行领域取得多项突破 包括开发支持S-100标准体系的电子海图引擎和"自由度"气象导航系统 [4] - 前海已拥有涉海经营主体9000余家和13个海洋科技创新载体 集聚招商工业、中集海工、亚太星通等龙头企业及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5] 港口航运发展 - 大铲湾码头近80%拖车设备完成新能源置换 预计今年8月全部完成 同时通过AI技术和智慧化预约平台提升港口管理效能 [7] - 大铲湾口岸今年1-6月锂离子电池储能柜出口额22.41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642.05% 深圳西部港区集装箱进出口858.92万标箱 同比增长12.9% [8] - "中国前海"籍国际船舶累计登记达10艘 全球20强航运公司已有3家落地前海 累计落地39个船舶租赁项目且租赁资产突破160亿元 [9] 海洋文旅建设 - "海上看湾区"项目开通香港维港、港珠澳大桥等海上游航线 深圳湾帆船运动中心成为湾区休闲水上运动新地标 [11] - 港澳游艇出入境申报材料从24项精简至12项 平均申报耗时从90分钟降至15分钟 已有261艘次港澳游艇通过自由行往来前海 [11] - 深港双城海上文旅项目"香港维港海上游"截至6月底已运行28航次 深圳国际邮轮母港2024年进出境邮轮36艘次 同比增长38% [12] 政策与规划支持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 提出加快发展港口航运、现代海洋服务等六大海洋产业 [1] - 前海合作区拥有6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和68公里海岸带 规划布局海洋新城、蛇口国际海洋城等重点片区 [3] - 发布《深港甲醇加注作业安全核查指引》推进绿色船用燃料加注区域合作 深港两地甲醇加注采用同一标准与流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