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业

搜索文档
投中2025年度辽宁科创先锋企业榜单发布
投中网· 2025-07-02 04:07
榜单背景与评选机制 - 投中信息首次发布"投中榜·2025年度辽宁科创先锋企业TOP30"榜单 旨在通过权威数据识别科技创新能力强 市场竞争力突出 成长性显著的优质企业 引导资本精准配置 助力辽宁产业转型升级[1] - 评选范围限定为辽宁省内未上市且近期有融资计划的企业 已IPO递表企业不纳入考评[2] - 评选维度包括创新性(权重50%) 成长性(权重30%) 市场认可度(权重30%) 具体指标涵盖科研成果 企业规模增速 资质认证 融资次数及投资机构质量[2] 行业分布与区域特征 - 制造业企业占比63% 主导榜单 主要集中于高端制造和新材料领域 反映辽宁制造业的强劲实力与政策支持成效[2] - 电子信息类企业占比23% 覆盖半导体 软件开发 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细分领域 显示区域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 - 化学工业 能源及矿业 医疗健康领域企业合计占比14% 体现多元化产业布局[2][5][6] 上榜企业代表 - 制造业代表包括天元航材 辽宁创石钼业 沈阳微控飞轮技术等13家企业 突显高端装备与材料技术优势[5][6] - 电子信息领域头部企业为英特工程仿真技术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 润新微电子等 聚焦汽车电子与半导体[5] - 跨行业企业如大连中沐化工(化学工业) 沈阳嘉越电力(能源) 康元医疗科技(医疗健康)体现产业链协同发展[5][6]
ACC下调美国化工业增长预期
中国化工报· 2025-07-02 03:20
美国化学工业前景 - 美国化学理事会(ACC)预计今年美国化学品产量(不包括药品)仅增长0.3%,2026年将收缩0.2% [1] - 2025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测从年初的2.7%下调至1.3% [1] - 第一季度化学品产量环比增长6%,但剩余时间将出现疲软 [1] -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化学品终端消费市场需求减弱 [1] 经济与贸易政策影响 - 2025年消费者支出增速预计从2024年的2.8%降至1.9%,商业投资增速从4.0%降至1.7% [2] - 全球工业生产增长预计从2024年的1.7%降至1.5% [2] -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减缓美国和国外的经济活动,导致公司推迟订单、投资和招聘 [2] - 利率上升、材料和劳动力成本趋高以及关税降低住房和汽车终端市场的负担能力 [2] 终端市场表现 - 半导体行业产量预计今年增长7.0%,主要受人工智能应用需求推动 [3] - 计算机、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制药行业有望实现较高增长 [3] - ACC下调大多数化学品终端市场的全年增长预测,约一半市场今年将出现销量萎缩 [3] - 今年美国化学品出口预计下降1.9%,进口预计下降1.0%,但贸易顺差仍将持续 [3]
数字技术或将重构化学工业格局
中国化工报· 2025-06-11 03:14
数字化与AI在化工行业的应用 - AI正极大地使化学公司受益,能够借鉴过去成果并运用行业内部研究进展 [1] - 化工行业正处在数字革命边缘,快速适应数字化的公司可能收购无法适应的公司,导致行业整合 [1] - 陶氏公司拥有1万名活跃的微软Copilot授权用户,涵盖所有职能,在销售和营销等商业职能中使用率很高 [1] - 西湖公司使用微软Copilot堆栈,专注于维护、制造和商业方面,利用数十年积累的信息在AI帮助下取得进展 [2] - 先进技术使公司能够模拟对现有产品配方的更改,在保持材料性能的同时评估可行性 [2] 数字技术加速创新与协作 - 数字技术优势在于加速发现和实验过程,有效瞄准新想法,源于市场洞察和消费者趋势 [2] - 数据数字化加强知识管理,促进协作和信息共享,增加价值并加快流程 [2] - 汉高黏合剂技术公司通过集成数字工具推进创新,成功将Albert Invent平台部署到22个国家约3000名员工和60个实验室的研发组织 [3] - 诺力昂、科慕、索理思和玛莱等公司使用Albert Invent平台,旨在加快流程、提高质量并整合AI到产品开发 [3] 自动化与数字化转型 - 施耐德电气提供软件定义自动化解决方案,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对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 [3] - 施耐德电气与GR3N合作推动PET化学回收技术工业化,GR3N的微波辅助解聚技术与施耐德电气的自动化相结合,实现闭环回收 [3] 数字解决方案开发 - 艺康旗下纳尔科水处理公司制定入口完整性计划,通过全流程管理服务和分析应对结垢和腐蚀风险,保护天然气加工作业 [4] - 艺康公司拥有3万多个系统的全球网络,用于管理水处理性能和工业资产,提供实时和主动分析 [5]
于涛团队:转化丙酮电&生物催化合成香豆酸、脂肪酸、番茄红素等高值天然产物 | Nature Sustainability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10 09:22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技术突破 - 于涛课题组通过电化学偶联微生物细胞工厂实现CO2到葡萄糖和脂肪酸的高效转化("空气变粮油"),该成果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1] - 课题组在酵母细胞内构建合成能量系统("双引擎"设计),支持细胞生长并提升脂肪酸合成效率,同时实现低碳化合物(C1-3)向糖及糖衍生物(葡萄糖、肌醇等)的转化 [2] 电催化-生物催化耦合系统创新 - 研究团队提出电催化-合成生物学协同策略,将化工副产品丙酮通过电化学加氢转化为高纯异丙醇(IPA),再经微生物发酵生成高附加值天然产物(如对香豆酸、番茄红素等) [3][6] - 采用应力调控钌催化剂(I-Ru)实现95.6%的IPA法拉第效率和-240 mA cm-2的偏电流密度,通过反向双极膜电极设计完成100%高纯IPA转化 [8][10] 技术应用与产业化前景 - 代谢工程改造的酿酒酵母可直接利用电合成IPA,选择性生产C6-C40长链天然产物(脂肪酸、番茄红素等) [12] - 该技术为化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新方案,推动清洁电能驱动化学工业革新,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反应器优化和代谢通路调控 [15] 行业活动与商业化推进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在济南举办,聚焦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等议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合作 [16]
让思政工作和项目建设一同“远征”——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党建工作纪实
中国化工报· 2025-06-06 02:18
公司思想政治建设 - 公司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 推动福建异地建设项目稳步进展 [1] - 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项目建设全过程 坚持"项目发展到哪里 支部就建设到哪里" 在福建施工现场成立临时党支部 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增强团队凝聚力 [2] - 通过视频会议 内网平台 新媒体等渠道开展理论学习 避免思政学习盲区 每月推出电子杂志《远征》与《南化报》联动 宣传项目进展和团队精神 [2] 项目建设管理 - 主要领导亲自牵头 每周召开项目推进会协调解决设计质量 采购进度及招投标等难点堵点问题 [3] - 在项目现场成立党支部 开展党员"双带双无"先锋工程和"安全管理提升年"行动 加强安全教育 创建项目建设安全文化 [3] - 针对廉洁风险 由纪监审计人员专题宣讲制度要求和典型案例 防范廉洁风险 同时关注长期驻外员工心理健康和家庭矛盾 落实"五必访"制度 [3] 宣传思想工作 - 构建"1+N"宣传思想网格员模式 1名专职人员负责宣传 各部设兼职宣传员 确保专业新闻第一时间传递 [4] - 设立新闻云端提报机制 减少信息传递层级 开展宣传竞赛 调动宣传人员积极性 [4] - 项目开工时组成新闻宣传小分队 多方位采访 3天内各媒体集中报道达23篇次 对内提升士气 对外树立转型发展形象 [4]
德国化学工业协会(VCI):如果关税冲突不再进一步升级,并且联邦政府按照宣布的那样推出一揽子增长计划,那么该行业的前景最早可能在今年就会变得明朗起来。
快讯· 2025-05-20 08:03
行业前景 - 德国化学工业协会认为如果关税冲突不进一步升级且联邦政府推出增长计划 行业前景最早可能在今年变得明朗 [1]
70余家韩资企业参与 2025年在京韩资企业专场圆桌会成功举办
北京商报· 2025-05-13 07:23
活动中,相关部门围绕韩资企业普遍关心关切的问题进行宣介。市发展改革委分析讲解了2025年北京市 宏观经济形势;市商务局介绍了"两区"建设概况及部分重点领域政策;市委网信办对北京市数据跨境流 动政策进行了解读;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介绍了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环境与政策,以及支持外资研发中 心发展的若干措施。在交流讨论环节,相关部门就政策扶持方向、支持内容、应用场景等,与参会企业 进行互动答疑。 下一步,北京市将继续落实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通过座谈交流、走访调研、政策解读等形式进一步 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切实解决企业发展诉求,助力外资企业在京长期稳定发展。 韩国驻华使馆商务官朴大圭表示,中韩两国在经济贸易领域合作紧密。北京市作为首都,是多数在华韩 企中国总部的所在地,更是中韩经济产业合作的核心枢纽。本次活动有助于企业深入了解北京市经济产 业政策与企业扶持措施,为韩企制定对华投资、出口战略提供有效支持。张华雨指出,近年来,北京 以"两区"建设为契机,聚焦政策创新、环境优化和服务提质,持续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 流营商环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北京将坚定不移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更优服务、更实政策 为企业发展 ...
中俄务实合作显示强大韧性和互补性
经济日报· 2025-05-07 22:45
中俄双边关系发展 - 中俄关系展现出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的鲜明特质 [2] - 习近平主席担任国家主席后第11次到访俄罗斯 两位元首会面超过40次 [2] - 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 同比增长1.9% 中国连续15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2] 传统领域合作 - 机械制造、重工业、航空航天业、能源、科技合作、运输和物流等领域保持传统驱动力 [4] - 俄罗斯在原材料、重型机械、能源工业、化学工业和农产品生产方面具有优势 [5] - 中国在计算机和精密设备生产、机床制造和汽车制造方面具有优势 [5] 新兴领域合作潜力 - 科技创新、汽车生产、跨境电商、医疗器械等新兴领域合作势头强劲 [4] - 电子商务领域发展平台经济 通过集群解决方案进行技术合作 建立俄中工业园区 [5] - 金融结算和技术开发领域进行数字化转型 共同开发人工智能替代工具 升级软件 [5] 贸易数据与趋势 - 2025年前3个月中俄贸易额为532.13亿美元 同比下降6.6% [6] - 3月份中俄贸易额大幅增长 增幅达16% [6] - 贸易额下降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不代表长期趋势 [6] 外部环境影响 - 美国关税战、贸易战无法影响中俄务实合作大局 [7] - 俄罗斯确认将继续致力于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经济合作势头将持续 [7] - 中俄经济合作具有稳定性、可预测性和公平性 建立在遵守现行世界贸易监管规范基础上 [7]
德国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把化工搬到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5-05 01:19
德国化工业历史地位 - 20多年前德国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贸易国 [1] - 德国是欧洲化学工业的引擎,尽管面临高成本压力和东欧竞争 [1] - 1998年亚洲和南美经济风暴导致德国化工业出口大幅萎缩,美国和欧盟需求下滑,但中国进口量持续攀升 [1] - 德国化工三巨头拜耳、巴斯夫和德固赛转向中国进行大规模投资 [1] 巴斯夫公司发展历程 - 巴斯夫是全球化学产业巨头,拥有10万员工,工厂分布在38个国家,客户网络覆盖170多个国家 [3] - 1865年创立,最初生产染料,1871年研制出红色茜素染料,成为合成染料领域领导者 [3] - 20世纪初探索氮的奥秘,开启人工合成氮肥料新篇章,推动农业化学进步 [5] - 二战期间成为德军主要供应商,工厂遭受652次空袭几乎被摧毁 [5] - 战后重建并在1950年代塑料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出尼龙、聚酰胺和Styroper泡沫材料 [8] - 1960年代开始全球化布局,在巴西、法国、印度、日本、美国等地设厂 [10] 巴斯夫在华投资布局 - 2004-2005年投资26亿美元与中国石油化工在南京建设一体化基地,年产170万吨化学品 [13] - 在上海漕泾设立合资企业生产聚氨酯原材料MDI [13] - 2020年在南京创建数字化中心,增强中国数字化实力 [13] - 2021年在上海浦东启动国内首个企业级储能项目,建设分布式太阳能光伏电站,年减碳2595吨 [15] - 2022年与中国化学工程合作,在广东湛江推进一体化基地建设,总投资100亿欧元 [15][17] - 湛江基地将成为巴斯夫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仅次于德国路德维希港和比利时安特卫普 [17] 俄乌冲突影响 - 2022年巴斯夫净亏损13.76亿欧元,主要由于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业务中断 [21] - 巴斯夫在俄罗斯的子公司被"归为国有",北溪天然气管道股份和合资企业受影响 [23] - 欧洲工厂能源成本激增22亿欧元,尽管销售收入增长12%至219亿欧元,税前利润减少5亿欧元 [24] - 德国55%天然气依赖俄罗斯,化工和医药行业消耗全国25%天然气 [28] - 巴斯夫计划2024年在欧洲削减5亿欧元成本,德国路德维希港工厂将大幅裁员 [30] 中国化工产业崛起 - 德国化工产业转移为中国带来新活力,引入德国专家和经验 [32] - 山东寿光市与德国化工专家合作,建设中德化工园 [32] - 2014年起中国化工新品研发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工产品出口国 [35] - 2013年中国已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化工研究第三大阵地 [35] - 预计到2030年中国化工和医药研发投入将占全球近15%,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 [37]
银光集团:多维发力赋能设备安全
中国化工报· 2025-04-22 02:31
在技术档案管理方面,银光集团强化标准化建设,构建覆盖设备采购、验收、运维的全流程管理体系, 针对不同服役阶段的设备,实施差异化管控策略,通过工况适应性评价完善设备退役标准;启动电气线 路、消防设施等专项治理工程,建立隐患分级整改机制,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今年以来,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石,以智能运维为引擎,以全员参与为保 障,全方位推进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推动设备管控从被动维修向主动预防转型,为安全生产注入持续 动能。 标准化建设 提升管理效能 银光集团构建科学选型标准体系,将技术参数、安全性能等核心要素纳入设备选型规范,并建立供应商 动态评估机制,通过技术准入与质量追踪双重管控,持续优化供应链体系。 银光集团创新实施设备全周期安全预控模式,针对新建及首用设备开展模块化风险辨识,系统建立涵盖 材质特性、失效模式等要素的风险清单,通过数据建模预判设计缺陷,并制订超前防控方案,为设备安 全运行提供全方位保障。 银光集团同步深化备品备件管理,构建分类储备、质量追溯、供应商评估"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通过 实施备件全流程质量跟踪,建立从入厂检验到故障分析的闭环管理机制,并配套制订覆盖采购、仓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