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

搜索文档
募资持续扩容 投早投小特征显著
金融时报· 2025-06-18 03:11
市场整体表现 - 5月PE/VC市场新成立基金490只 同比增长10% 连续多个月保持增长态势 [1][2] - 投资案例597起 投资规模739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5%和47% [4] - 半导体 人工智能 新材料等硬科技赛道成为投资热点 投早投小特征显著 [1][4][5] 基金设立情况 - 浙江省以94只新基金居首 江苏75只 广东54只分列二三位 [2] - 海南省新设基金同比增幅达172% 增长最快 [2] - 418家机构参与设立 90%机构仅设1只基金 3.5%机构设立3只及以上 [2] - 头部基金包括北京保实诚源基金(130亿元) 诚通科创基金(100亿元) 太保战新并购基金(90亿元) [3] 区域投资分布 - 江苏 广东 上海三地融资规模合计占比近50% [4] - 江苏省融资121起/137亿元 数量金额均居全国第一 [4] - 福建省因宁德时代基石投资带动 以5起案例实现116亿元融资规模 居全国第二 [4] 行业投资热点 - 电子信息行业166起/107亿元 半导体和人工智能项目最活跃 [4][5] - 先进制造行业113起/125亿元 新材料领域受追捧 [4][5] - 医疗健康行业93起/111亿元 生物医药细分领域吸金 [4][5] - 能源及矿业行业35起/167亿元 受宁德时代上市拉动规模居首 [4] 交易结构特征 - A轮融资192起占比32% 主导交易数量 [5] - 上市及以后轮次规模占比22% B轮占比17% 表现突出 [5] - 1000-5000万元区间交易占比41.7% 中小规模交易为主 [5] - 10亿元以上大额交易仅占5.6% 显示市场谨慎偏好 [5]
携手共进 向“新”而行(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7 21:51
上合组织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 第四届大赛在山东青岛举办,来自8个国家的12个优秀项目从200余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 [1] - 大赛由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主办,吸引9个国家200余个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参赛 [1] - 项目覆盖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化学化工、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国际合作项目占比超35% [2] - 颁奖典礼签署6项跨国合作协议,形成企业、高校、院所协同创新的"共同体" [2] 科技创新合作成果 - 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新增马来西亚、蒙古国2个海外协同中心及西安、延安2个国内协同中心 [2] - 上合组织全球创新协作网络成员增至10个,覆盖主要创新区域 [2] - 协作网络自2021年启动以来孵化百余家创新企业,推动20余个跨国项目落地,技术交易额超200亿元人民币 [2] - 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运行5年,开展120余期培训,培训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2400多名 [3] 重点合作领域 - 人工智能应用包括塔吉克斯坦智慧矿区、乌兹别克斯坦光伏运维机器人等代表性项目 [4] - 中国—上合组织大数据合作中心在物流运输、跨境电商及大模型领域培育数字合作创新项目 [4] - 2025年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推动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及传统医药国际合作 [4] - 生态环保创新基地落户青岛,打造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生态环保技术创新旗舰 [3] 合作机制与平台 - 形成跨国技术转移平台、生态环保创新平台和青年创新创业平台三大代表性平台 [5] - 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深度融合,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 [5] - 建立"安全—经济—人文"三级合作框架及《上合组织宪章》等制度保障 [6] - 中国通过基地/示范区建设推动务实合作向纵深发展 [7] 未来发展重点 - 拓展"上合组织+"模式,深化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领域合作 [7] - 成员国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二次创新三个层面协同发展 [7] -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多领域持续创新合作 [7]
名校之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计划增加110人,主要面向国家电子与信息人才急需领域
央视网· 2025-06-17 02:56
学校概况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电子与信息学科为特色,工、理、管、文、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隶属于教育部,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首批教育部"101计划"的试点高校之一 [2] - 建校94年来,西电延续着中国高校最长的红色根脉,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老一辈革命家亲切地称呼该校为"科学的千里眼 顺风耳" [2] - 学校在通信、雷达、微波天线、电子对抗、计算机、电子机械、微电子、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空间技术等国家急需领域形成明显科研优势,产出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广泛应用于北斗、天眼、嫦娥、天问、天和、羲和、奋斗者号等国家重大工程 [2] 2025年本科招生政策 - 2025年本科招生总计划达到5760人,在去年增加120人的基础上,今年再次增加110人 [3] - 新增的招生计划主要投放在通信、电子工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国家急需和报考热门专业领域 [3] - 将报考热度高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拔尖基地班)专业进行单独招生,该实验班着力培养国家未来杰出的计算机科学家,小班教学,单独培养,课程主要由国家级领军人才等知名教授主讲 [4] - 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合作举办,采取"3+1"、双学位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全球计算机领域高端人才 [4] 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 - 学校有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5] -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机械工程等学科排名全国前列 [5] - 计算机科学获评为ESI前万分之一学科,排名全球第6 [5] - 3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覆盖通信、雷达、计算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等国家急需紧缺领域,覆盖学校约90%的本科生 [6] - 58个本科招生专业均围绕电子与信息特色设置,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及自动化类等招生人数占总招生人数85% [6] 人才培养模式 - 构建了"课程实训-科研实践-产业实习"链条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即有机会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毕业时无缝对接华为、中电集团等领军企业 [7] - 着力构建"一轴四轨"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格局,设置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班、卓越工程师培养实验班、研究型人才培养实验班、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实验班等四条轨道,共有22个实验班 [8] - 这些特色实验班开放了高考录取、入学选拔、学年中遴选等多种招生渠道,培养规模达到700余人 [8] 就业与深造 - 2024年毕业生总体去向落实率超过97% [9] - 毕业生到国家战略导向单位和行业领军企业就业人数约85%,到华为就业的毕业生近三年均位居高校第一 [9] - 近三年,学生进行深造的比例达到55% [9]
呼和浩特市19家企业20个项目获引导资金支持
内蒙古日报· 2025-06-17 02:50
资金支持与项目概况 - 呼和浩特市19家企业20个项目获得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1580万元专项支持 居全区首位 [1] - 项目包括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项目5个 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项目1个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14个 [1] - 资金预计带动企业额外投入1983万元 联动30余家合作单位实现跨区合作 [1] 产业覆盖与技术创新 - 项目涵盖未来食品 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 电子信息等产业 [1] - 促进关键共性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1] -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呼和浩特创新中心已精准对接22个前沿科技项目 包括11个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专项 [1] 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 构建异地研发加本地转化创新生态 与北京市海淀区共建两小时创新圈 [1] - 与山东大学共建内蒙古研究院 与内蒙古大学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1] - 与上海交大 西安交大等高校院所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 [1] 创新平台与人才引进 - 构建国家自治区市级三级创新平台网络 建成创新载体超1000个 自治区级以上平台617个 [2] - 通过院士工作站加高层次团队模式柔性引进39位两院院士 216个科研团队 [2] - 与131家区外高校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海外研发中心增至15家 实现全球智慧本土化转化创新格局 [2]
聚焦多条产业链,《济南优势工业产品目录》将持续扩充
齐鲁晚报网· 2025-06-16 14:36
济南优势工业产品目录概况 - 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自2020年起连续发布六期《济南优势工业产品目录》,涵盖11大领域、978家企业的3997种优势工业产品 [1] - 产品领域分布:电子信息类企业210家 机械装备设备类企业394家 冶金金属类企业116家 食品饮品类企业83家 化工新材料类企业77家 建材类企业40家 纺织服装类企业31家 家具家电类企业20家 纸制印刷类10家 [1] 目录核心特点 - **覆盖面广**:构建与重点产业布局深度匹配的优质产品体系,涉及13条标志性产业链和34条重点产业链 [1][2] - **遴选标准严**:采用"资质认可 合规前置 动态管理"原则,聚焦"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等标杆产品 [2] - **推广渠道多元**:线上通过"泉惠企"平台及新媒体发布,线下通过展会发放近万册目录 [2] - **产品创新性强**:涵盖智能制造 新能源 智能网联等领域,包括四足仿生机器人 燃料电池控制系统等前沿技术产品 [2]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扩充目录优质供给,重点加强对"链上精品"的摸底遴选 [1][2] - 强化供需对接和市场推广,助力企业拓展市场空间 [2]
63位日企代表佛山“找增量”:共探双向投资新布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02:03
中日经贸合作概况 - "日本企业广东行"佛山考察团由41家日资企业63位代表组成 包括三井住友银行 矢崎能源 三菱重工 伊藤忠等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4] - 佛山累计日本资金来源企业254家 注册资本达23.9亿美元 南海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日资企业最密集辖区[1] - 日本是南海区单一国别投资项目最多 经济贡献最高的外资企业聚群[1] 日企投资历史与规模 - 1994年佛山神威热交换器公司成立标志着日资引进序幕拉开 随后三十年丰田 本田 松下等相继投资[2] - 本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是本田技研在中国首家独资公司 主要从事变速箱生产销售业务[3] - 日资企业涵盖汽车零部件 电子信息 新材料 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2] 产业集聚效应 - 本田落户带动电装 爱信精机 丰田合成 AGC 村田制作所等行业巨头集聚佛山[3] - 形成从模具设计到整车组装的完整产业链 培育超百家本地供应商[3] - 南海日本中小企业园成为日资汽配产业集聚区 被誉为华南"大本营" 丹灶镇成为大湾区日资汽配最集聚镇街[6] 技术与管理赋能 - 日企带来先进产业技术生产工艺 推动佛山产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 集群化发展[3] - 引入精益生产 5S管理等理念和工匠精神 深度渗透制造业肌理[3] - 外资技术标准与本土精密制造能力互补 构建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3] 合作领域与机遇 - 企业主营业务集中在清洁能源 汽车 电子科技 精密制造及贸易金融领域 与佛山产业契合度高[4] - 日本凯讯公司希望其数字化 AI通信技术能被更多佛山制造企业采用[4] - 爱安德技研公司产品在佛山制造业市场空间广阔 已与东丽 本田 冯了性等企业建立合作[5] 投资环境优势 - 佛山现存外资企业超8000家 累计实际使用外资222亿美元(截至2025年一季度)[6] - 政府提供"一对一"全流程跟踪服务 东丽高性能树脂项目从摘牌到竣工仅用16个月[7] - 招商部门主动靠前服务 注重长期沟通 成为企业增资扩产首选地[8] 未来合作方向 - 活动收集氢能技术 高端制造等战新产业领域投资意向[9] - 三井東洋精密工业等企业发现大量合作空间 积极与政府企业建立联系[5] - 国际形势复杂背景下 企业可能先以办事处形式进入佛山[8]
日本企业家深度考察东莞投资营商环境,为未来合作奠基
南方都市报· 2025-06-14 03:37
东莞产业优势考察 - 东莞产业链优势突出 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 给日本考察团留下深刻印象 [1] - 松山湖科学城展览馆展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进展 华为团泊洼园区占地2400亩 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标杆园区 [3] - 松山湖数学探索馆是全国首个全生态数学主题馆 构建"魔力数学"展览教育复合空间 [3] 重点企业参访 - 滨海湾新区展示中心突显区域发展潜力 vivo总部展示5G通信与人工智能研发成果 [5] - 太阳诱电(广东)和石龙京瓷展示电子元器件技术优势 印证东莞产业配套完善 [5] - 谢岗比亚迪工厂自动化生产线获赞赏 中日企业就新能源车技术合作深入交流 [7] 日资企业在莞发展 - 东莞汇聚300多家日企 累计投资54.5亿美元 京瓷/太阳诱电/理光创想深耕电子/汽车/新能源领域 [11] - 日资企业代表评价松山湖"极具发展前景" 保险公司提出将为日企提供风险管控支持 [9][11] 产业多元化布局 - 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等产业协同发展 展现东莞多元化产业成就 [9] - 日本考察团认可东莞投资环境 双方合作基础进一步夯实 [9][11]
2024届本科毕业生月均收入6199元,前十大高薪专业均为工科
第一财经· 2025-06-13 09:16
本科生起薪趋势 - 2024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6199元 [2] - 东部地区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月收入更高,达6861元 [2] - 信息安全专业起薪最高,达7599元,连续十年位居高薪榜第1名 [1][3] - 软件工程专业起薪7092元,连续十年进入高薪前10强 [1][3] 高薪专业分布 - 2024届本科高薪专业TOP10均为工科,包括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等 [3][4] -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起薪7215元,近十年上榜高薪榜9次 [3] - 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工程近十年上榜高薪榜8次 [3] - 近十年24个专业进入高薪榜,8个专业上榜5次及以上,占比33% [3] 专业调整与市场需求 - 2024年全国高校新增专业点1839个,撤销专业点1428个 [4] - 教育部增列29种新专业,专业目录更新至845种 [4] - 山东大学撤销27个本科专业,重点调整土木工程和文科专业 [5] - 上海交通大学成立电气工程学院等4个新学院,聚焦人工智能与电子信息 [5] - 复旦大学新工科六大创新学院本科招生计划超1000个,占全校28.5% [5] 行业驱动因素 - 高薪专业与市场稀缺度、专业门槛、行业发展前景紧密相关 [4] - 工科专业深度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与产业升级路径,推动薪资上涨 [4] - 高校专业调整优化加快,响应国家战略急需和高质量发展需求 [4][5]
2025跨国公司青岛峰会“升级”:从 “引进来” 到 “链起来”
齐鲁晚报· 2025-06-13 03:26
峰会背景与目标 - 本届峰会在全球产业变革加速、跨国公司投资布局调整的背景下举办,紧跟当前国际贸易和投资发展的新趋势 [3] - 峰会旨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推动跨国公司和中国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坚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发展的信心 [3] 活动安排与创新 - 举办"投资中国"投资交流合作会,贯彻落实国家稳外资行动部署 [3] - 创新举办资本招商与股权并购项目对接会、"聚势齐鲁 融通全球"海外基金投资合作论坛等活动 [3] - 举办跨国公司市场准入与质量提升论坛,促进标准对接 [3] - 山东征集并对外发布2142个重点招商项目,助力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发展 [3] 产业体系构建 - 策划举办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论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论坛和银发经济论坛 [4] - 举办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对话会,聚焦高端人力资源赋能先进制造业发展 [4] - 举办跨国公司链式招商恳谈会、中德跨国公司发展交流论坛、中阿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论坛等活动 [4] - 推动在新能源装备、集成电路、现代医药、高端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链接跨国公司资源 [4] - 设计28条产业链考察路线,定向邀请跨国公司进行实地考察 [4] 多元交流合作 - 国家有关部委将举办商务电商政策说明会、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说明会等,权威解读最新政策 [5] - 策划举办女企业家论坛、山东港口全球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大会、国际精准采购对接等活动 [5] - 在开幕式暨跨国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以及平行举办的各分论坛上,邀请跨国公司嘉宾介绍行业展望和合作愿景 [5] - 设置跨国公司嘉宾采访通道和海景融媒体演播间,创新搭建跨国公司峰会首发SHOW [5]
镇域经济百强席位,广东为何能占四成?专家点出这一核心密码
南方都市报· 2025-06-13 01:38
镇域经济500强榜单 - 2025中国镇域经济500强榜单发布,广东102个建制镇上榜,占全国20.4% [1] - 广东7个镇位列全国十强,40个镇入围全国百强,东莞28个镇全部上榜,广州17个镇上榜 [1] - 与2024年相比,广东上榜数量增加4个,新增3个位于粤东西北地区 [2][7] 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实力 - 评价体系包含经济实力、产业能力、消费活力、城乡合力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 [2] - 广东头部城镇(前十强)80%以上指标高于全国500强平均水平,尤其在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总产值、市场主体数量等指标显著领先 [3] - 全国6个"千亿镇"中广东占3个(佛山狮山镇、北滘镇,东莞长安镇),中山小榄镇、珠海唐家湾镇呈现冲刺势头 [4] 产业与企业发展特征 - 典型强镇标准:GDP超2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超5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超150家、创新型企业超200家 [3] - 产业能力指标(市场主体数量、规上企业数量、创新企业数量)是评价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维度 [3] - 专业镇集群效应突出,如佛山北滘镇家电产业、东莞长安镇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球产业链关键节点 [4] 民营经济驱动因素 - 民营经济是广东镇域经济的根基,中小企业与创业者构成经济生态的"毛细血管" [5] - 入围镇域普遍具备财力支撑和大量市场主体,汇聚优质民企包括规上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5] - 珠三角地区通过"一镇一业"模式形成专业镇,为全省镇域经济领先奠定基础 [7] 区域发展格局 - 广东40个全国百强镇全部位于珠三角地区,体现区域发展不均衡 [7] - "百千万工程"政策推动珠三角持续领先,粤东西北地区开始涌现新上榜镇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