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信息
icon
搜索文档
再论:中国人口往何处去?
中国人口变化与趋势 - 2024年中国新生婴儿数量反弹至954万,低于此前预测的1000万以上 [5] - 总人口自2021年见顶后连续三年减少,预计2027年跌破14亿,2039年跌破13亿,2047年跌破12亿 [7] - 2025年新出生人口将下降到900万以下,2028年跌破800万,2035年可能跌破700万 [6] - 中国2021年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预计2032年达到超老龄化社会标准,2048年达到日本当前老龄化水平 [8] - 中国15-29岁年龄段生育率高于日本和英国,但30-49岁大龄育龄妇女生育率明显偏低 [15] - 性别比例失衡(2006-2010年出生人口男性比女性多20%)和学历错位(高学历女性多于男性)导致结婚率下降 [25][30] 人口流向与区域特征 - 城镇化率增速从年均1.4个百分点降至0.8个百分点,户籍城镇化率增速更低 [32] - 农民工平均年龄达43.1岁,50岁以上占比超30%,跨省流动比例下降 [39] - 人口向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都市圈集中,浙江常住人口净流入数量和增速全国第一 [45][46] - "双子星"现象显著:江苏59%净流入人口流向苏州和南京,广东65%流向深圳和广州,福建68%流向厦门和福州 [51] - 省会城市虹吸效应明显,经济欠发达省份的省会人口仍保持净流入 [48] 产业结构与就业趋势 - 2012年工业就业人口达2.32亿峰值后逐年减少,2024年降至2.13亿 [59] - 2024年中国第三产业GDP占比57%,就业占比49%,与美国(83.4%)差距显著 [64] - 日本和德国第三产业就业占比达70%,显示制造业强国服务业就业潜力 [70]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024年同比下降3.3%,工业拉动就业边际效应递减 [74] - 成都、合肥等新兴高技术制造业城市用电量增速显著,带动人口集聚 [77] 国际比较与政策启示 - 中国总和生育率约1.1,介于日本(1.2)和英国苏格兰(1.3)之间 [16] - 法国阶梯式生育补贴(多孩奖励)和瑞典强制男性陪产假政策效果显著 [23] - 丹麦0-6岁托育服务覆盖率超95%,政府承担80%费用,缓解女性职场压力 [24] - 移民政策对生育率影响关键,美国年轻移民高生育意愿拉升整体数据 [18] - 人口流动呈现"西向东、北向南、农村向城市、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特征 [79]
成都招商放大招:全球产业都坐不住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11:35
成都招商引资成果 - 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吸引近400名来自世界500强、跨国企业、行业头部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嘉宾参会[1] - 2025年1-5月成都市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497个、同比增长182%,1-4月到位外资6.56亿美元、同比增长58.89%[3] - 超30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国际友城达241座,年均新增5座友城[3] 产业链发展现状 - 培育2大万亿级集群、10条千亿级产业链[4] - 华为在成都深耕20年,鸿蒙电脑新品选择成都首发[4] - 空客选择成都因航空产业生态完备、双机场枢纽优势及人才资源[12] 创新招商模式 - 推出"链主基金招商"新模式,计划到2030年打造12只链主基金,总规模超600亿元[7] - 发布百亿级"链主基金行动计划",聚焦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7] - 构建"天使+科创+重产+并购+S"全生命周期基金投资体系[7] 产业政策支持 - 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覆盖"孵化—转化—成长"全流程基金体系[5] - 提供近1000万平方米各级孵化载体空间[5] - 对外资研发中心给予资金支持[5] 重点企业投资案例 - 新美星空拟投资150亿元建设全球微短剧总部基地,包括行业大模型及拍摄基地[11] - 国星宇航"星算"计划全球总部落地成都[11] - 丰田中国将在成都开展氢能产业链合作[11] 城市吸引力要素 - 拥有1500座公园、1万公里绿道、8000家咖啡馆及30万家餐饮店[10] - 连续10年获评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连续6年获最佳引才城市[10] -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0%,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6.2%[9]
2025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共达成661个投资项目 投资总额超3000亿元
快讯· 2025-06-19 09:39
金十数据6月19日讯,今日,2025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在广州市举行。从现场获悉,本次 招商会共达成661个投资项目、投资总额3022亿元。据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介绍,本次招商会达成 的投资项目涵盖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加工、低空经济等多个产业领域,现场签约的21个重 点项目总投资409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的项目有3个,10亿元至50亿元的项目有14个。 (上证报) 2025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共达成661个投资项目 投资总额超3000亿元 ...
5月VC/PE并购报告
投中网· 2025-06-19 03:34
中企并购市场数据分析 - 2025年5月宣布并购交易318笔,环比下降37.89%,同比下降34.57%,披露金额的192笔交易总金额116.02亿美元,环比下降42.38%,同比下降47.13%,创年内新低 [8] - 完成并购交易220笔,环比下降4.35%,同比下降6.38%,披露金额的137笔交易总金额114.10亿美元,环比下降13.03%,同比大幅上升122.58% [9] - 能源及矿业、先进制造、电子信息行业并购规模居前三,山东交易规模全国第一 [6][30] 私募基金并购退出概况 - 5月共32支私募基金通过并购退出,回笼资金56.07亿元,金额环比下滑 [13] - 典型案例包括:元素基金转让东阳光5%股权回笼12.55亿元,君联资本转让乖宝宠物0.92%股权回笼6.93亿元,民和资本通过镨芯电子股权转让回笼5.26亿元 [14][16][17] - 消费和电子信息行业成为基金退出主要领域,单笔金额最高达12.55亿元 [18] 重大并购案例 - 超1亿美元完成交易7笔,最大案例为伊泰煤炭16.1亿美元要约收购ST新潮50.1%股权 [20] - *ST松发11.11亿美元收购恒力重工100%股权,转型高端装备制造 [21] - 中航工业5.3亿美元收购中航西飞5.76%股权,电子信息领域正芯半导体3.4亿美元收购镨芯电子64.42%股权 [22][24] 行业地域分布 - 江苏并购案例数量第一(32起),山东交易规模居首(38.8亿美元) [25][30] - 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行业交易数量并列第一(各32起,占比14.5%),能源及矿业交易金额占比最高(34%,38.8亿美元) [30][32] - 传统制造(10.9%)、医疗健康(7.3%)、化学工业(5%)为次要活跃领域 [32]
【私募调研记录】弘尚资产调研创元科技
证券之星· 2025-06-19 00:12
公司调研信息 - 知名私募弘尚资产近期调研了创元科技,调研形式包括特定对象调研和现场参观 [1] - 创元科技旗下苏州电瓷在国网招标中份额和地位持续保持前列,2024年业绩增长得益于国内外订单陆续完工交付结算,2025年经营情况良好 [1] - 苏州电瓷产品远销欧美澳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众多国际知名跨国公司配套,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 [1] - 创元科技旗下苏净拓展新能源、大健康和电子信息三大新兴行业,推动产品、工程和服务向高端行业和高端客户转型 [1] - 创元科技旗下苏州轴承是国内滚针轴承领域头部企业,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江苏南方精工、常州光洋轴承和舍弗勒集团等,产品应用广泛 [1] 机构背景 - 弘尚资产由公募基金优秀团队和红杉资本联合创建,成立于2013年10月,是红杉资本在中国唯一的权益证券资产管理平台 [2] - 公司凭借优秀业绩和稳健运作,屡获金阳光、金长江及金牛奖等行业大奖,跻身国内知名阳光私募基金公司 [2] - 弘尚资产专注于绝对收益目标的权益类投资策略,以基本面研究驱动的权益类资产管理能力为核心竞争力 [2] - 公司投研团队包括大型基金公司高管、外资投研主管、金牛基金经理、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等资深投研人员 [2] - 非投研板块业务带头人全部来自公募基金,具有深厚管理经验和行业影响力 [2] - 公司是中国基金业协会会员,具备投顾资格 [2]
从厦大火炬创业营看厦门高新投的长期主义坚持
36氪· 2025-06-18 23:58
厦大火炬创业营概述 - 2025年厦大火炬创业营招募通道开启 聚焦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传感智能、生物医药医疗、电子信息六大硬科技领域 [1] - 创业营由厦门高新投与厦门大学联合发起 面向全国早中期硬科技项目 已发掘特仪科技、国科信息等标杆项目 [2] - 配套10亿元厦门火炬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构筑从概念验证到规模量产的完整资金矩阵 [2] 资源与模式创新 - 完善"产学研用金"五维联动 整合火炬高新区、厦门大学、上市公司及专业媒体资源 [2] - 延续"1万元奖学金+500-1000万元直接投资"机制 新增10亿元规模转化基金覆盖全周期需求 [7] - 引入六大行业领域上市公司担任赛道导师 解决市场渠道、供应链协同等实际问题 [7] 课程体系设计 - 采用"封闭式实战培训+投资评估辅导"模式 提供财务、税务、法务等全方位培训 [10] - 课程直击技术型创始人短板 包括商业计划书撰写、股权融资节奏把控、知识产权攻防策略等 [10] - 邀请已投上市公司创始人分享"矩阵式组织架构设计"等前沿管理理念 [10] 项目成长案例 - 微龛半导体通过创业营优化客户关系管理机制 建立需求反馈渠道 实现战略级合作签约 [11] - 元能科技在创业营帮助下优化研发与市场策略 两年后获高新投追加投资 成长为细分领域前沿企业 [12] 投资理念与成果 - 厦门高新投坚持12年"投小、投早、投硬科技"策略 累计投资52个项目 12个完全退出 4个部分退出 [16] - 构建"载体支持+政策对接+后续融资"立体化服务体系 为生产制造型项目提供低成本园区载体 [16] - 通过"白名单"机制对接银行信用贷款 提供多维度资金支持 [16] 入选标准与权益 - 聚焦新材料、先进制造等科技前沿领域 面向种子轮至A轮阶段项目 [25][27] - 提供全程免费培训及奖学金支持 包括资本对接、宣传推广、生态赋能等权益 [28] - 优秀项目可获得500-1000万元直接投资 高校科研项目可获得50-1500万元多阶段资金支持 [28]
募资持续扩容 投早投小特征显著
金融时报· 2025-06-18 03:11
市场整体表现 - 5月PE/VC市场新成立基金490只 同比增长10% 连续多个月保持增长态势 [1][2] - 投资案例597起 投资规模739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5%和47% [4] - 半导体 人工智能 新材料等硬科技赛道成为投资热点 投早投小特征显著 [1][4][5] 基金设立情况 - 浙江省以94只新基金居首 江苏75只 广东54只分列二三位 [2] - 海南省新设基金同比增幅达172% 增长最快 [2] - 418家机构参与设立 90%机构仅设1只基金 3.5%机构设立3只及以上 [2] - 头部基金包括北京保实诚源基金(130亿元) 诚通科创基金(100亿元) 太保战新并购基金(90亿元) [3] 区域投资分布 - 江苏 广东 上海三地融资规模合计占比近50% [4] - 江苏省融资121起/137亿元 数量金额均居全国第一 [4] - 福建省因宁德时代基石投资带动 以5起案例实现116亿元融资规模 居全国第二 [4] 行业投资热点 - 电子信息行业166起/107亿元 半导体和人工智能项目最活跃 [4][5] - 先进制造行业113起/125亿元 新材料领域受追捧 [4][5] - 医疗健康行业93起/111亿元 生物医药细分领域吸金 [4][5] - 能源及矿业行业35起/167亿元 受宁德时代上市拉动规模居首 [4] 交易结构特征 - A轮融资192起占比32% 主导交易数量 [5] - 上市及以后轮次规模占比22% B轮占比17% 表现突出 [5] - 1000-5000万元区间交易占比41.7% 中小规模交易为主 [5] - 10亿元以上大额交易仅占5.6% 显示市场谨慎偏好 [5]
携手共进 向“新”而行(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7 21:51
上合组织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 第四届大赛在山东青岛举办,来自8个国家的12个优秀项目从200余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 [1] - 大赛由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主办,吸引9个国家200余个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参赛 [1] - 项目覆盖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化学化工、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国际合作项目占比超35% [2] - 颁奖典礼签署6项跨国合作协议,形成企业、高校、院所协同创新的"共同体" [2] 科技创新合作成果 - 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新增马来西亚、蒙古国2个海外协同中心及西安、延安2个国内协同中心 [2] - 上合组织全球创新协作网络成员增至10个,覆盖主要创新区域 [2] - 协作网络自2021年启动以来孵化百余家创新企业,推动20余个跨国项目落地,技术交易额超200亿元人民币 [2] - 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运行5年,开展120余期培训,培训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2400多名 [3] 重点合作领域 - 人工智能应用包括塔吉克斯坦智慧矿区、乌兹别克斯坦光伏运维机器人等代表性项目 [4] - 中国—上合组织大数据合作中心在物流运输、跨境电商及大模型领域培育数字合作创新项目 [4] - 2025年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推动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及传统医药国际合作 [4] - 生态环保创新基地落户青岛,打造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生态环保技术创新旗舰 [3] 合作机制与平台 - 形成跨国技术转移平台、生态环保创新平台和青年创新创业平台三大代表性平台 [5] - 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深度融合,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 [5] - 建立"安全—经济—人文"三级合作框架及《上合组织宪章》等制度保障 [6] - 中国通过基地/示范区建设推动务实合作向纵深发展 [7] 未来发展重点 - 拓展"上合组织+"模式,深化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领域合作 [7] - 成员国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二次创新三个层面协同发展 [7] -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多领域持续创新合作 [7]
名校之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计划增加110人,主要面向国家电子与信息人才急需领域
央视网· 2025-06-17 02:56
学校概况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电子与信息学科为特色,工、理、管、文、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隶属于教育部,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首批教育部"101计划"的试点高校之一 [2] - 建校94年来,西电延续着中国高校最长的红色根脉,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老一辈革命家亲切地称呼该校为"科学的千里眼 顺风耳" [2] - 学校在通信、雷达、微波天线、电子对抗、计算机、电子机械、微电子、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空间技术等国家急需领域形成明显科研优势,产出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广泛应用于北斗、天眼、嫦娥、天问、天和、羲和、奋斗者号等国家重大工程 [2] 2025年本科招生政策 - 2025年本科招生总计划达到5760人,在去年增加120人的基础上,今年再次增加110人 [3] - 新增的招生计划主要投放在通信、电子工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国家急需和报考热门专业领域 [3] - 将报考热度高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拔尖基地班)专业进行单独招生,该实验班着力培养国家未来杰出的计算机科学家,小班教学,单独培养,课程主要由国家级领军人才等知名教授主讲 [4] - 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合作举办,采取"3+1"、双学位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全球计算机领域高端人才 [4] 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 - 学校有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5] -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机械工程等学科排名全国前列 [5] - 计算机科学获评为ESI前万分之一学科,排名全球第6 [5] - 3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覆盖通信、雷达、计算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等国家急需紧缺领域,覆盖学校约90%的本科生 [6] - 58个本科招生专业均围绕电子与信息特色设置,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及自动化类等招生人数占总招生人数85% [6] 人才培养模式 - 构建了"课程实训-科研实践-产业实习"链条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即有机会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毕业时无缝对接华为、中电集团等领军企业 [7] - 着力构建"一轴四轨"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格局,设置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班、卓越工程师培养实验班、研究型人才培养实验班、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实验班等四条轨道,共有22个实验班 [8] - 这些特色实验班开放了高考录取、入学选拔、学年中遴选等多种招生渠道,培养规模达到700余人 [8] 就业与深造 - 2024年毕业生总体去向落实率超过97% [9] - 毕业生到国家战略导向单位和行业领军企业就业人数约85%,到华为就业的毕业生近三年均位居高校第一 [9] - 近三年,学生进行深造的比例达到55% [9]
呼和浩特市19家企业20个项目获引导资金支持
内蒙古日报· 2025-06-17 02:50
资金支持与项目概况 - 呼和浩特市19家企业20个项目获得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1580万元专项支持 居全区首位 [1] - 项目包括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项目5个 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项目1个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14个 [1] - 资金预计带动企业额外投入1983万元 联动30余家合作单位实现跨区合作 [1] 产业覆盖与技术创新 - 项目涵盖未来食品 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 电子信息等产业 [1] - 促进关键共性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1] -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呼和浩特创新中心已精准对接22个前沿科技项目 包括11个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专项 [1] 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 构建异地研发加本地转化创新生态 与北京市海淀区共建两小时创新圈 [1] - 与山东大学共建内蒙古研究院 与内蒙古大学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1] - 与上海交大 西安交大等高校院所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 [1] 创新平台与人才引进 - 构建国家自治区市级三级创新平台网络 建成创新载体超1000个 自治区级以上平台617个 [2] - 通过院士工作站加高层次团队模式柔性引进39位两院院士 216个科研团队 [2] - 与131家区外高校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海外研发中心增至15家 实现全球智慧本土化转化创新格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