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智能

搜索文档
聚焦青年科学家激发原始创新,上海市科学智能“百团百项”阶段成果亮相
新浪财经· 2025-09-25 10:45
科学智能作为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正深刻重塑科研范式、赋能产业升级。9月24日,上海科学智能联 合创新中心组织科学智能"百团百项"项目路演,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材料、工程 等领域的首批项目阶段性成果齐聚亮相,30余位青年科学家、领域科学家、工程师等出席路演活动。 为加快推动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推进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的发展,上海市经信委在今 年启动实施了科学智能"百团百项"专项工程,以高价值项目为抓手,力争在两年内支持不少于100个团 队、100个项目,推动AI人才、领域科学家和工程团队跨组织、跨领域协作,培育一批"既懂科学、又懂 AI、还有产业思维"的青年科学家,形成一批前沿原创性成果。 聚焦青年科学家 据了解,当天的路演项目负责人平均年龄为35岁,"百团百项"为青年科研人才搭建了一个"能干事、干 成事"的协作舞台。 一是青年AI科学家与领域科学家深度融合,形成高效协同的创新机制。例如朱思语团队的"多模态生成 式AI驱动的早期中华文明源流时空重现"项目,已实现与人文社科多学科专家的深度协作,共同攻坚领 域前沿问题。 复旦大学34岁的高悦教授牵头研发的电解液材料,支 ...
周伯文“六问”AGI for Science 探索科学智能边界
新华财经· 2025-09-25 08:02
新华财经上海9月25日电(记者杜康)"当一个领域变得炙手可热时,我们往往会想起一句老话:人们总 是高估一项技术在短期内的影响,导致出现泡沫;但从长远来看,却又容易低估其革命性的潜力——这 便是'阿玛拉定律'。"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周伯文以此为引,抛出了自己对AGI for Science的"六问"。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演进,人工智能与各交叉领域的科学研究也在紧密结合,服务于生物医药、材料 科学、电子技术等实体经济方面的科技创新,这种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研究)的模式,在业界被称 作"AI for Science",一般简称为"AI4S",也可以称为"科学智能"。而具有泛化智能的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也即通用人工智能,则是AI的下一阶段目标。 AI for Science的价值已得到学界公认。前不久举办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专题论坛 上,有十项成果发布,包括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发布首 个通专基座联合驱动的蛋白质设计AI科学家Amix-Agent;上海交通大学发布多模态环肽合成深度学习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发起成立“科学智能战略科技力量联盟”
中证网· 2025-09-23 13:53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黄一灵)近日,2025浦江创新论坛(第十八届)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专题论坛在上 海举办。 论坛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共同发起的"科学智能战略科技力量联盟"正式成立。据 介绍,该联盟致力于构建科学智能协同创新生态,推动人工智能与科学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双向奔赴与 紧密结合。联盟将依托人工智能推动理论研究、技术研发、落地应用一体化,加速"从0到1"重大科学发 现进程和"从1到N"技术突破,加强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脑科学、化学材料、气候能源等 领域技术协同创新。 科学智能的长远发展,既需前沿技术突破筑牢根基,更需复合型人才提供持续动能。论坛期间,上海创 智学院分别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人才培养、科学智能 联合攻关等方向开展深度合作。 ...
科学智能战略科技力量联盟成立 专家纵论AI与各学科深度融合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5:24
2025浦江创新论坛9月20日至22日在上海举办。在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专题论坛上,由上海人工智能 实验室联合十余家科研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共同发起并成立"科学智能战略科技力量联盟"(以下简 称"联盟")。联盟将依托人工智能推动理论研究、技术研发、落地应用一体化,加速"从0到1" 重大科 学发现进程和 "从1 到 N" 技术突破,加强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脑科学、化学材料、气候 能源等领域技术协同创新。 围绕气候科学与AI,复旦大学校长助理、上海创智学院副院长、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吴力波表 示,气候科学正在经历一场由 AI 引发的范式跃迁。AI 凭借其强大的感知、认知、推理与决策能力,正 在深刻重构甚至颠覆传统计算范式下的地球系统与人类社会模型。这不仅是算力基础设施的突破,更是 新问题、新资源、新方法、新机理与新治理的系统重构。 她强调,当前挑战不仅在于精准预测极端气候,更需深入理解复杂气候系统的演化机制。AI 赋能气候 科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提升风险感知能力以实现"看得更清",更在于增强政策模拟能力以"算得更 准",以及优化治理路径以"行得更稳"。 论坛期间,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 ...
科学智能战略科技力量联盟成立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4:53
人民财讯9月22日电,2025浦江创新论坛9月20日至22日在上海举办。在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专题论坛 上,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十余家科研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共同发起并成立"科学智能战略科技力 量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联盟将依托人工智能推动理论研究、技术研发、落地应用一体化,加 速"从0到1"重大科学发现进程和"从1到N"技术突破,加强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脑科学、化 学材料、气候能源等领域技术协同创新。 (原标题:科学智能战略科技力量联盟成立) ...
上海科学智能战略科技力量联盟成立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4:32
人民财讯9月22日电,2025浦江创新论坛9月20日至22日在上海举办。在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专题论坛 上,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十余家科研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共同发起并成立"科学智能战略科技力 量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联盟将依托人工智能推动理论研究、技术研发、落地应用一体化,加速"从0 到1"重大科学发现进程和"从1到N"技术突破,加强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脑科学、化学材 料、气候能源等领域技术协同创新。 ...
当科研遇到人工智能——来自北京的调查
经济日报· 2025-09-16 03:22
经济日报记者 杨学聪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指出,加快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型 科研范式,加速"从0到1"重大科学发现进程。北京作为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富集地,人工智能竞争优 势明显。在人工智能迎来从技术突破向价值落地的关键拐点时,北京如何围绕创新、转化、产业、服务 等关键环节,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发动机? 提到科学智能,不能不提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这是全球首个专注于AI4S领域研究与发展的新型 研发机构。该院于2021年9月成立,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科学研究结合,加速不同学科的融合和突破,以 构建"平台科研+垂直整合"模式为指导,加速构建下一代科研范式下的基础设施。"研究院以'解放科学 家、赋能新工业'为使命,围绕变革传统科学计算研究范式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速开源生态建设。力 争在重大科学问题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诞生一批原始创新成果,让北京成为全球科学智能的发起 人、先锋队、引领者。"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李鑫宇告诉记者。 想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着手布局科学智能的"四梁N柱"建设。"四梁"是 平台系统——即基本原理与数据驱动的模型算法与软件,高效率、高 ...
当科研遇到人工智能
经济日报· 2025-09-16 01:28
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企业云集的北京,经济日报记者深入调查采访发现,当地积极布局、率先 探索AI4S科研创新路径,近年来已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创新成果,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 践。 瞄准前沿 搭建基础设施 提起搞科研,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连轴转的研究人员、大量快速更新的文 献。这是以往科学研究的常态,却也面临难言的尴尬——有了基本原理却难以实际应用,理论研究与实 际问题差距不小,许多问题只能通过经验和试错解决;"作坊模式"让科研效率亟待提高;实验手段,数 据收集、处理、分析手段有限…… 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人工智能破解蛋白质结构的密码,成为突围的重要里程碑。基本原理驱 动、数据驱动的科研模式在人工智能助力下走向大幅升级与融合。AI4S作为加速科学研究的新范式, 已是全球共识,正在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正由概念导入期进入应用落地期。 提到科学智能,不能不提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这是全球首个专注于AI4S领域研究与发展的新型 研发机构。该院于2021年9月成立,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科学研究结合,加速不同学科的融合和突破,以 构建"平台科研+垂直整合"模式为指导,加速构建下一 ...
最肥沃土壤盛放未来之花
经济日报· 2025-09-16 00:04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并不急于用一把尺子衡量成败,而是让"乔木""灌木""苔藓"各得其所。不仅有 算力、数据、资本、政策的叠加,更有对"长远"二字的耐心——愿意给一颗种子时间,给一次失败包 容,给一个青年团队时间去长成参天大树。 在这里,顶尖团队做0到1的原始突破,中小企业做场景落地,政府则是默默耕耘的"园丁",疏通阻 碍创新的底层"梗阻",却不喧宾夺主。在这片土壤中,问题从来不是判决书,而是下一次"追肥"的配 方。 如今在北京,科学智能作为人工智能与基础科学深度融合的前沿领域,正推动形成工业研发新范 式,加快具身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关键技术创新,初步呈现出产业化应用潜力。这座城市,正在 用首都的站位、全球化的视野、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孕育下一批能够改变人类命运的"前沿之花",探索 更多连接未来的可能。(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学聪) 走进中关村科学城,空气里仿佛都弥漫着"0"和"1"的味道。在北京科学智能生态加速演进之际,一 条完整产业链在这里悄悄闭环。科学智能这株"未来之花"把根须扎进北京这片科技创新"高原"最肥沃的 土壤,拔节、孕蕾、绽放。 北京这片科创沃土拥有让众多创新主体接踵而至的"土壤配方"。具 ...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实探上海张江AI小镇
证券时报· 2025-08-25 00:35
张江AI小镇产业生态 - 张江AI小镇由多个产业载体组成 包括张江人工智能岛 模力社区和上海科技投资大厦 形成约1平方公里的AI产业集聚区 [2] - 模力社区聚焦具身智能 科学智能和应用智能三大方向 以场景闭环推动AI落地 已吸引近200家上下游企业入驻 [4] - 张江人工智能岛汇集IBM 阿里巴巴等头部企业及科研院所 2024年园区营业收入超135亿元 2025年吸引开普勒机器人 商飞时代等名企入驻 [8] 产业集群与场景应用 - 浦东新区拥有1500家规上工业企业 800余家集成电路企业 39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及1200余个持牌金融机构 为AI技术提供多元落地场景 [8] - 联仁健康医疗大数据覆盖超3600家医院 存储超2100亿条健康医疗数据 与本地AI企业合作赋能新药研发 [4][5] - 模力社区2025年上半年举办33场精准对接活动 推动AI技术向千行百业落地 并通过30多场投融资路演促成资本与项目对接 [9] 资本支持与产业基金 - 陆家嘴集团在陆创空间L HUB引入15家头部投资机构和基金 包括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产业基金 提供全生命周期资本支持 [9] - 形成"技术研发—产业应用—资本反哺"的正向循环 强化产业投资机构集聚效应 [9] 产业规模与发展规划 - 2024年浦东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1637亿元 约占上海市40% 集聚垂类模型企业200余家 28个大模型完成备案 [12] - 浦东集聚具身智能产业链企业超70家 落地全国首个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智元 傅利叶等企业发布整机产品 [12] - "十四五"期间以"要素支撑 融合赋能"为重点 建设模力社区等园区 "十五五"期间将进一步强化产业规模与核心竞争力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