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芯片设计
icon
搜索文档
全志科技(300458)2025年一季报点评: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AI赋能多产品线齐头并进
新浪财经· 2025-04-29 02:5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一季度营收6.20亿元(YoY+51.36%,QoQ+2.86%),归母净利润0.92亿元(YoY+86.51%,QoQ+481.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56亿元(YoY+223.62%,QoQ+720.53%)[1][2] 行业趋势与驱动因素 - 生成式AI技术推动半导体需求增长,WSTS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6,972亿美元(YoY+11%)[2] - AI技术应用成为消费电子增长关键驱动力,车载芯片的高性能与可靠性要求为国内设计公司指明发展方向[2] 技术研发与产品布局 - 公司打造通用异构计算平台,优化总线、调度算法和操作系统,实现CPU、GPU、NPU、DSP等复杂异构芯片量产[3] - 完成八核A55、A73+A53、A76+A55等算力档位布局,NPU覆盖端侧算力,并研发更高算力平台[3] - 八核芯片A527在智能车载、平板领域量产,A537平台芯片满足客户升级需求并实现首批平板客户量产[3] - 12nm工艺平台成功量产,集成LPDDR5、PCIe3.0等高速接口[3] AI算法与新产品 - 新一代AI-ISP降噪算法仅需1T NPU算力实现高效运行,AI超分辨率算法(AI-SR)通过NPU+ASIC加速提升视频至4K分辨率[4] - 发布机器人芯片MR536(集成3T NPU,支持Transformer模型)和工业控制芯片T536[4][5] - 推出低功耗无线安防芯片V821,集成自研Wi-Fi技术降低客户集成成本[5] 市场合作与应用落地 - 产品覆盖AIOT、智能汽车电子、智慧视觉等领域,与小米、腾讯、阿里、一汽、上汽等头部客户合作实现量产[5] - 在AI玩具、AR眼镜、机器人等高成长赛道前瞻卡位,推出竞争力芯片解决方案[6] 盈利预测调整 - 上修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3.61/5.29/7.00亿元(原值3.26/4.90/6.78亿元),对应EPS 0.57/0.84/1.10元[6]
芯成推出车规级智慧驾驶SoC设计平台
快讯· 2025-04-29 00:18
芯原股份车规级SoC设计平台进展 - 公司宣布车规级高性能智慧驾驶系统级芯片(SoC)设计平台已完成验证 [1] - 该平台已在客户项目上成功实施 [1] - 基于SiPaaS业务模式为自动驾驶和ADAS等高性能计算需求提供技术支持 [1]
中美贸易战下显示驱动芯片市场影响分析
CINNO Research· 2025-04-28 03:51
中美贸易争端升级 - 2025年4月中美贸易争端再度升级,美国对中国新能源电池、智能电网设备等关键商品实施惩罚性关税,部分产品税率高达245%的历史峰值,中国则对美进口商品全面加征125%关税并实施稀土出口管制 [6] - 美国在技术依赖领域(如半导体、医药原料)豁免部分中国商品关税,但两国贸易壁垒已创历史新高,直接导致美国通胀压力激增与中国出口市场多元化加速 [6] - 截至2025年4月27日,美国对中国商品综合税率从54%逐步升至145%,中国同步将美国进口商品关税税率提高至84%并最终升至125% [6][7] 关税政策全景梳理 - 4月2日美国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实施"对等关税",对中国商品加征34%关税,叠加此前20%税率后综合税率升至54% [6] - 4月4日中国宣布自4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并实施稀土出口管制 [6] - 4月8日美国将对中国商品的"对等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叠加此前税率后累计达104% [6] - 4月9日中国同步将美国进口商品关税税率提高至84%,美国随即宣布将中国商品税率提至125%并豁免75个国家关税90天 [6] - 4月10日白宫澄清对华125%的关税包含此前20%税率,两者叠加后总税率达145% [6] 豁免产品及综合税率 - 美国对中国豁免产品包括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半导体制造设备、智能手机、基站、路由器等无线通信设备,综合税率从20%至70%不等 [7][8] - 晶片/SMT原件/Semiconductor device豁免综合税率为70%,路由器/交换机、伺服器、平板电脑主板等为45%,智能手机为20% [8] - 4月11日美国海关宣布豁免部分中国商品(如智能手机、半导体)的高额关税,涉及出口额约9639亿美元 [10] 光电显示行业影响 - 中国大陆作为全球光电显示制造大国,贸易战首当其冲,驱动芯片作为核心零件受中美半导体竞争因素叠加影响 [10] - 2024年中国大陆面板厂在全球消费电子应用产品市场份额巩固领先地位,TV面板占比达67%,智能手机面板占比72%,IT类面板份额60%,车载显示面板占比51% [15] - 中国大陆在110nm及以上、40-90nm制程领域本土化程度高,供应链安全性相对较好,但28nm及以下高端制程仍依赖海外 [17] 驱动芯片市场分析 - 2020-2024年中国大陆在110nm及以上工艺节点市场份额从9%快速攀升至42%,40-90nm制程份额从11%飙升至56%,28nm及以下仅占5% [13] - 中国大陆TFT-LCD驱动芯片本土化率从2020年10%快速成长到2024年34%,主要贡献来自电视和桌面显示器驱动芯片市场突破 [17][21] - 2024年大陆芯片设计公司在全球桌上显示器LCD驱动芯片市场份额达30%,通锐微、集创北方、奕斯伟和海思排名前四 [21][26] 主要芯片设计公司表现 - 通锐微专注于显示芯片研发设计,2024年全球桌面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排名大陆第一,电视驱动芯片技术实力得到认可 [26] - 奕斯伟在大尺寸驱动芯片领域领先,2024年全球桌面显示器驱动芯片市场份额排名大陆第三,电视驱动芯片排名第一 [27] - 集创北方是中国显示芯片行业头部企业,2024年全球桌面显示器驱动芯片出货量排名大陆第二,电视驱动芯片市场份额排名第三 [27] - 海思半导体驱动芯片业务占比小,已建立以本土为主的供应链体系,关税战对其影响较小 [27]
潜在独角兽将以32.83亿卖给上市公司,近期成都收并购交易火热
搜狐财经· 2025-04-27 11:51
晶丰明源收购易冲科技 - 晶丰明源计划以32.83亿元收购易冲科技100%股权,交易方式为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并募集配套资金 [1] - 易冲科技为无线充电芯片及解决方案服务商,产品涵盖无线充电芯片、汽车电源管理芯片等,成立9年完成15轮融资,累计融资达数亿美元 [4] - 易冲科技股东共50名,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16.13%、10.57%、6.70%,创始人潘思铭通过多家企业实际控制股权 [5][6] 成都收并购市场动态 - 分众传媒拟以83亿元收购新潮传媒100%股权,交易以股票支付为主 [8] - 时代邻里子公司收购成都合达联行科技20%股权,实现全资控股 [8] - 实朴检测以5265万元收购四川中环联蜀环境81%股权 [8] - 九联科技筹划收购成都能通科技51%股份 [9] - 概伦电子拟收购成都锐成芯微100%股权及纳能微电子45.64%股权 [9] - 成都先导计划收购南京海纳医药约65%股权 [9] 企业背景与交易逻辑 - 易冲科技曾上榜《GEI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4》,F轮融资方包括上汽集团、蔚来资本等 [4] - 晶丰明源为电源管理芯片领域领先企业,认为双方业务具有高度互补性,整合后可提升产品组合竞争力 [4] - 成都并购活跃度提升,政策支持产业链整合,预计未来案例将持续增多 [9]
芯原股份(688521):Q1定制业务持续高增
华泰证券· 2025-04-27 09: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 103.67 元 [1][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公司在 AIGC、Chiplet 领域的前瞻投入和技术优势,中长期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1] - 虽毛利率回升不及预期下调 2025/2026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但考虑公司为 A 股稀缺标的且在 HPC/AI 领域有竞争优势、技术进展快于预期,上调溢价率对应目标价提升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 年全年营收 23.22 亿元,同比降 0.69%,归母净利润亏损 6.01 亿元;1Q25 营收 3.90 亿元,同比增 22.49%,环比降 42.01%,归母净利润 -2.20 亿元,1Q25 毛利率 39.06%,同环比分别提升 -6.64/5.72pct,研发费率 77.12%,研发费用同增 4.53% [1] - 预测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9.70 亿、35.86 亿、43.30 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1.05 亿、0.13 亿、0.56 亿元 [4][6] 业务情况 - 1Q25 芯片定制业务营收 2.7 亿元,同增 40.5%,芯片设计与量产业务营收 1.22 与 1.46 亿元,同增 40.7%/40.3%,来自特定客户群体收入占比 37.30%;IP 授权业务营收 1.2 亿元,同比降 5.0%,单季度授权次数同降 28.3%至 38 次,单次授权费用同增 31.2%至 246.4 万元;2024 全年 AI 相关 IP 收入 2.56 亿元,占比约 40% [2] - 1Q25 在手订单环增 2.1%至 24.56 亿元创历史新高;持续推进 AIGC 与 Chiplet 领域,AIGC 领域 2024 年推出多款 IP 并与谷歌合作,Chiplet 领域积累多项技术并与领头厂商合作 [3] 估值比较 - 给予芯片定制/IP 授权业务 12.0/30.0x 25E PS 估值,可比公司一致预期均值 5.6x/15.6x [4] - 与其他设计厂商、IP 授权厂商进行估值比较,展示了各公司股价、总市值、营收、PS 等数据 [13][14]
大辰教育2025职场新机遇人才成长峰会 | 成都站圆满落幕,解码AI时代职业新坐标
金投网· 2025-04-27 04:45
高增长行业趋势与区域机遇 - 成都依托芯片设计(年规模超300亿元)、AI算法(高薪岗位占比25%)、医疗科技(AI影像渗透率达35%)形成差异化优势,成为西部科技创新高地 [5] - 成都芯片领域龙头企业如华为海思(成都)、振芯科技等为技术人才提供年薪35万至120万元的岗位机会 [5] - 成都70%从业者集中在初级岗位(8K-15K),高薪人群仅占12%,职场人需通过"行业卡位+技能升级"突破瓶颈 [5] - 提出财富积累五阶段论,强调"职业黄金期"(29-35岁)的关键性,以深圳房价8年翻十倍、华为股票复利增长为例 [5] AI技术渗透与职业路径 - AI技术渗透分为三阶段:基础设施层(如OpenAI、DeepSeek构建大模型技术底座)、应用工具层(如Manus AI、DeepSeek-R1)、行业改造层(如成都"霸王茶姬"智能茶饮机降本增效超30%) [9][10] - 职业转型三条突围路径:产业链深耕(如山西数据标注工作室单项目年营收超500万元)、传统行业赋能(如房产经纪人提升客户转化率20%)、超级个体崛起(如9岁作者利用AI工具创作畅销书半年销量破万册) [12] 职场竞争力重构 - 提出"常量—变量"职业进化模型:常量锚定(如盖洛普34项才干测评识别核心优势)、变量突破(如AI时代三大能力变量:行业知识迭代速度、工具应用熟练度、跨界资源整合力) [14] - "优势×AI"公式:如"交往才干+AI社群运营"可快速构建千人垂直社群,"学习才干+AI知识管理"能实现个人认知指数级提升 [14] - AI不是替代者而是放大器,职场人需聚焦"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壁垒如共情力、批判性思维 [16] AI赋能求职全流程 - 职业知识库搭建:通过豆包语音助手记录成长轨迹,结合飞书云文档分类归档项目成果 [18] - 智能简历优化:利用扣子智能体解析JD关键词,匹配"可量化成就",投递效率提升10倍 [18] - 朋友圈价值运营:按"6:3:1"黄金比例塑造职业形象,吸引猎头主动对接 [18] - AI求职全流程:从岗位调研、案例集制作到薪资谈判,通过多维表格实现"一次输入,多场景复用" [20] 峰会总结与行业使命 - 峰会通过"全球视野—区域洞察—个体赋能"三维视角绘制AI时代职业导航图 [20][22] - 大辰教育聚焦AI、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战略领域,构建人才赋能生态,为中国参与全球科技竞争输送核心力量 [22]
上海新相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26 01:36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是中国内地率先实现显示芯片量产的企业之一,拥有全面的产品布局、出色的研发能力、完善的销售体系和强大的客户服务能力,是中国内地领先的显示芯片供应商之一 [7] - 公司主营业务聚焦于显示芯片的研发、设计及销售,采用Fabless制造模式,产品分为整合型显示芯片和分离型显示芯片,覆盖各终端应用领域的全尺寸显示面板 [8] - 公司产品适配当前主流的TFT-LCD、AMOLED和微显示技术,整合型显示芯片广泛应用于移动智能终端和工控显示领域,分离型显示芯片主要应用于平板电脑、车载显示、IT显示设备和电视及商显领域 [8] 经营模式 - 公司采用Fabless经营模式,专注于显示芯片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将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委托给专业厂商完成 [10] - 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直销客户主要为下游面板厂和模组厂,经销客户为经销商 [10] - 主要客户包括京东方、深天马、维信诺等主流面板厂商,以及亿华显示、中显智能等知名显示模组厂 [10] - 研发模式坚持自主创新,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和研发管理制度 [12] 行业情况 - 行业受益于5G、AI、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终端应用市场发展,对显示芯片产品的升级迭代要求持续提升 [13] - OLED、Mini/Micr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推动下游应用领域扩展,OLED显示芯片在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等小屏应用领域渗透率快速提升 [13] - 国内显示产业链不断完善,为显示芯片设计企业带来发展机遇,行业市场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增速高于全球 [13] - 公司是国内少数能将产品覆盖各终端应用领域全尺寸显示面板的芯片设计企业,产品适配主流TFT-LCD和AMOLED显示技术 [14] 技术发展趋势 - 支持高分辨率、高帧率、高集成度的显示驱动芯片将成为市场主流 [16] - 下游需求的多样性促进了显示面板技术的迭代,终端市场需求变化驱动显示驱动芯片产品技术水平升级换代 [17] - AMOLED显示芯片将成为主要增长点,应用于AR眼镜相关产品已实现出货,是未来发展新动能 [19] 财务与重大事项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负 [2] - 2024年度拟不进行利润分配,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累计回购股份333.1905万股,占总股本0.73%,支付资金总额4568.13万元 [21] - 公司正在筹划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 [22]
智能汽车芯片的变局,藏在这次握手里
远川研究所· 2025-04-25 07:15
核心观点 - 英伟达与联发科从移动SoC竞争对手转变为智能汽车芯片领域的合作伙伴,成立"发达联盟"共同开发汽车芯片 [2][6] - 双方合作推出天玑汽车旗舰座舱平台C-X1,整合各自技术优势,采用Chiplet技术实现高性能与低成本平衡 [5][15][17] - 合作背景包括生成式大模型上车需求与舱驾融合趋势,以及双方CEO近三十年的交情 [10][21] 行业背景 - 智能汽车芯片市场呈现双峰格局:联发科专注智能座舱芯片(累计出货超2000万套),英伟达聚焦自动驾驶芯片(Thor单芯算力达1000Tops) [7][8][10] - 生成式大模型上车面临挑战:云端部署存在响应速度与隐私问题,本地部署需70亿至数百亿参数模型,现有座舱芯片算力不足 [13] - 舱驾融合趋势加速:车企尝试将智舱与智驾芯片集成到同一PCB板,实现资源池化与能力协同 [22][23] 技术突破 - C-X1采用3nm制程与Arm V9.2-A架构,CPU单核性能领先竞品80%,12核设计支持6-12屏多任务 [17] - 集成英伟达Blackwell架构GPU,浮点算力达10.2 TFLOPS,支持DLSS技术,可流畅运行3A游戏 [17] - 双AI引擎提供400TOPS算力,支持FP4量化格式,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比竞品高350% [17] - Chiplet技术整合4nm GPU与3nm主芯片,实现成本1+1<2、性能1+1>2的效果 [15][17] 合作模式 - 硬件层面:联发科C-X1与英伟达Thor可通过One Board方案集成在同一板卡 [22] - 软件层面:联发科适配NVIDIA Drive OS,实现智舱与智驾资源池化 [23][24] - 分工协作:联发科主导座舱SoC整合,英伟达提供GPU与操作系统赋能 [23] 市场影响 - C-X1预计2025年后量产,性能参数在智能座舱领域暂无敌手,已获多家车企订单 [10][17] - 合作推动智能座舱体验升级:支持数百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本地运行,实现真·智能助手 [19] - 舱驾融合方案为车企提供更高性能与更低成本的电子电气架构演进路径 [22][23]
一季度业绩延续高增长,澜起科技深耕“运力”启新程
证券时报网· 2025-04-25 00:47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2.22亿元,同比增长65.78% [2] - 净利润5.25亿元,同比增长135.14% [2] - 互连类芯片销售收入11.39亿元,同比增长63.92% [2] - 互连类芯片毛利率64.50%,同比增加3.57个百分点 [2] - 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净利润达6.02亿元,净利率接近50% [2] - 互连类芯片在手订单金额超12.9亿元,新订单持续涌入 [2] 产品研发 - CXLMXC芯片通过CXL2.0合规性测试,列入首批合规供应商清单 [3] - 推出PCIe6.x/CXL3.x Retimer芯片、第二子代MRCD/MDB套片并成功送样 [3] - 推进CXL3.x MXC芯片、PCIe7.0 Retimer芯片等新产品研发 [3] - 高性能运力芯片(PCIeRetimer、MRCD/MDB及CKD)合计销售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155% [3] 战略规划 - 聚焦运力芯片领域,目标成为国际领先的全互连芯片设计公司 [4] - 内存互连领域:推进DDR产品迭代,引领MRCD/MDB、CKD芯片创新 [4] - PCIe/CXL互连领域:加大SerDes技术研发,布局PCIe Switch等新产品 [4] - 以太网及光互连领域:探索细分赛道,稳步推进产品布局 [4] - 密切关注半导体行业动态,寻求投资并购机会 [4] 行业前景 - 算力提升背景下,运力成为AI系统效能瓶颈,高速互连芯片需求增长 [5] - 智算系统中芯片间、服务器间、集群间及数据中心间的互连需求推动市场潜力 [5]
斑马智行联合紫光展锐推出斑马AI BOX,为老车主提供新体验
据了解,Banma Hypervisor是国内首个通过ISO 26262产品功能安全ASIL-D最高等级认证、且支持舱驾 一体的虚拟化产品,具备安全性、实时性、高性能、低延时等优势。Banma Hypervisor支持CPU、GPU 等计算资源动态调度,可让系统性能发挥到极致,同时兼容多系统应用及Unity等第三方3D引擎。 为老用户带来新体验,斑马智行联合紫光展锐推出"斑马AI BOX" 4月24日,上海车展期间,紫光展锐发布新一代旗舰级智能座舱芯片平台A8880,斑马智行与紫光展锐 在前期战略合作基础上宣布,共建"芯片+OS"软件基线,基于Banma Hypervisor推出支持Linux+Android 应用生态的智能座舱方案,全面助力汽车座舱智能化迈向新征程。 芯片+OS深度协同,虚拟端计算效能提升20%以上 紫光展锐最新发布的全新一代旗舰级智能座舱芯片平台A8880,在智能算力、扩展接口、解决方案等方 面进行了全面升级。 据介绍,平台搭载ARM最新架构,CPU性能相较上一代提升3倍,GPU性能提升6倍,NPU性能提升8 倍。同时A8880配备专业音响级音频DSP,性能同比提升8倍。这些显著的性能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