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诊断

搜索文档
赛科希德2024年年报解读:营收增长下的隐忧与机遇
新浪财经· 2025-04-24 22:0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11.03%至3.06亿元,但净利润同比下降3.35%至1.13亿元,主要受折旧摊销、运营维护及搬迁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 [1][2] - 公司面临医保控费政策、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但通过凝血产品装机量增长展现出发展韧性 [1][5] 关键财务指标 - 营业收入:2024年实现3.06亿元,同比增长11.03%,其中仪器增长25.28%,耗材增长16.72%,试剂增长3.59% [2] - 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3亿元,同比下降3.35% [2] - 扣非净利润:1.10亿元,同比下降3.97%,核心业务盈利能力下滑是主因 [2] 费用变动 - 销售费用:3729万元,同比增长6.52%,主要用于职工薪酬、销售服务费等 [3] - 管理费用:2577万元,同比大幅增长90.55%,主要系新场地折旧摊销及搬迁费用增加 [3] - 财务费用:-2521万元,主要受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影响 [3] - 研发费用:1960万元,同比增长2.23%,占营收比例6.41% [3][5]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23亿元,同比增长12.17%,显示核心业务现金创造能力增强 [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70亿元,主要因购买结构性存款类理财产品 [4]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6710万元,主要因股份回购 [4] 研发与市场情况 - 研发成果:取得狼疮抗凝物检测试剂盒等新产品医疗器械注册证,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取得备案证书 [5] - 市场拓展:国内用户超万家,凝血装机数量和三级医院客户持续增长 [5] - 市场竞争:血栓与止血体外诊断领域竞争加剧,面临国产头部企业和国际品牌双重压力 [5] 管理层报酬 - 董事长:112.02万元 [9] - 总经理:45.02万元 [10] - 副总经理:36.22万元至53.72万元不等 [11] - 财务总监:42.03万元 [12]
体外诊断龙头的“至暗罚单”,塞力医疗因违规合并被罚1785万
观察者网· 2025-04-24 13:51
违规处罚与资金占用 - 公司因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及资金占用、未及时披露重要合同订立事项等违规行为,被中国证监会湖北监管局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0万元罚款,相关责任人罚款合计1785万元[1][7] - 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期间,公司为控股股东赛海健康科技提供资金,主要用于实际控制人温伟归还股票质押借款本金及利息,未履行关联交易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2][5] - 2020年占用资金发生额1.213亿元,占净资产7.48%,2021年1.3225亿元占7.33%,2022年上半年1.1465亿元占6.58%,直至2023年4月27日才披露[5] 重要合同未披露 - 2022年10月28日,公司控股子公司山东润诚医学科技将持有的淄博塞力斯51%股权无偿转让,对合并报表归母净利润影响约-1200万元,占最近一期净利润24.24%,迟至2023年4月4日才披露[6]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04年,2008年6月开发出"集约化服务模式",2010年5月完成对武汉虹宇生物科技的全面收购,2016年10月3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8] - 上市后加速全国布局,2017年6月控股子公司在山东、南昌、重庆等地相继成立,业务触角不断延伸[8] - 2022年被MedTech评为亚太地区十大体外诊断解决方案供应商,同年入选"金智奖"上市公司绿色低碳突出贡献奖[9] 业务合作与业绩表现 - 公司与1800余家IVD生产厂商保持紧密联系,与赛诺菲、COPAN等全球顶尖药企和医疗企业展开深度合作[9] - 2021年净亏损4950.57万元,2022年亏损扩大至1.54亿元,2023年亏损1.59亿元,2024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2.1亿元至2.5亿元[9] 经营困境与挑战 - 医疗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份额分散,客户获取和业务拓展难度加大[12] - 应收账款高企,2021-2023年均超过17亿元,信用减值损失2021年7657.92万元、2022年9192.07万元、2023年8006.81万元[12] - 向智慧医疗转型过程中研发投入和业务拓展力度加大,但短期内未能实现预期收益[12] - 资金链紧张,货币资金从2020年末6.62亿元降至2024年三季度末2.54亿元,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性负债5.16亿元[13]
关税摩擦下体外诊断行业震荡,上游原料迎来国产化窗口期
新浪财经· 2025-04-23 10:04
行业背景与贸易影响 -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延伸至体外诊断行业 IVD产业链高度依赖全球化分工 是受进出口影响最大的医疗器械细分领域之一 也是唯一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医疗细分领域[1] - 2024年IVD试剂进口额416.79亿元 占医疗器械进口总额17% IVD仪器进口额154.08亿元 占比6.28%[1] - 关税摩擦为国产IVD行业上游原料发展提供窗口期[2] 国产化进展与市场结构 - 生化诊断 血细胞分析 分子PCR检测 NGS和POCT领域国产替代比例达60%-70%[3] - 传染病相关抗体研发与产业化具备较高成熟度 胶体金检测技术实现完全自主[3] - 免疫诊断 生化诊断与分子诊断占据国内IVD市场超70%份额[3] - 2023年免疫诊断市场规模503亿元占42.45% 生化诊断190亿元占16.03% POCT市场160.7亿元占13.67% 分子诊断148亿元占12.49%[4] - 化学发光 POCT和高通量测序成为技术创新与市场扩张主力[4] 市场竞争格局 - 免疫诊断市场超半数份额被国外企业占据 罗氏占25.4% 雅培占13.5% 西门子占5.3% 贝克曼占5.2%[4] - 国内企业迈瑞医疗占7%市场份额 万孚生物在单人份定量检测市场占22% 明德生物占17% 基蛋生物占13%[5] - 化学发光国产化率从2018年16%提升至2022年28% 预计2024年达30%以上[6] - 传染病 心脏标志物检测国产比例约50% 肿瘤检测进口品牌占60-70% 激素类进口占比90%[6] 技术发展与细分领域 - 分子诊断处于快速成长期 中端产品如核酸提取仪 PCR扩增仪实现基本国产替代[7] - 国产PCR仪器在分仓设计 操作灵活性与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具备优势[7] - 基因测序仪主要由国外品牌主导 华大智造实现自主产品规模化量产[7] - 华大智造在中国市场新增装机量位居第一 2024年前三季招投标设备占比超50% 2023年新增装机市场份额达47.3%[8] 核心原材料挑战 - 抗原抗体 酶 磁珠 胶乳微球 NC膜等关键原料仍依赖进口[9] - 2019年进口IVD原料市场规模73亿元占88% 国产产品10亿元但2015-2019年复合增长率达30.6%[9] - 化学发光领域传统抗体和常用酶国产率超70% 但高性能抗体和高端诊断酶仍依赖进口[10] - 进口高性能抗体成本高昂 加上对等关税导致企业调整检测项目或价格[11] - 分子诊断引物 探针 标记核苷酸多数实现国产化 但测序关键建库酶存在差距[11] 国产替代机遇与挑战 - 对等关税政策加剧进口成本压力 为国产IVD原料提供发展机遇[12] - NC膜在疫情期间实现国产替代案例 价格曾炒高3-5倍[12] - 国产原材料厂商需突破批次一致性 纯度稳定性 长期交付能力与成本控制等核心壁垒[12] - 国内企业存在产品布局"大而全"导致同质化问题 国外供应商则专而精[13]
中证全指医疗行业指数报537.08点,前十大权重包含迈瑞医疗等
搜狐财经· 2025-04-22 09:41
指数表现 - 中证全指医疗行业指数收盘报537.08点 [1] - 近一个月下跌5.24% 近三个月下跌0.28% 年初至今下跌5.24% [2] 指数构成 - 指数基日为2021年12月31日 基点为1000.0点 [2] - 十大权重股包括迈瑞医疗(14.15%) 爱尔眼科(8.89%) 联影医疗(7.82%) 爱美客(4.05%) 惠泰医疗(4.0%) 鱼跃医疗(3.12%) 上海医药(3.09%) 新产业(3.03%) 益丰药房(2.65%) 美年健康(2.5%) [2] - 按交易所分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56.06%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43.94% [2] - 按行业分布:医疗设备占比34.60% 医疗耗材占比23.41% 医药商业占比15.91% 医疗服务占比14.00% 体外诊断占比12.08% [2] 指数调整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3]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 调整时间与样本定期调整实施时间相同 [3] - 遇临时调整时 当中证全指指数调整样本时 行业指数样本随之进行相应调整 [3] - 样本公司行业归属变更时将进行相应调整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 [3]
在行业变局中稳健前行,睿昂基因2024年年报彰显业绩韧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2 06:1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42亿元,其中淋巴瘤重排试剂盒收入3,666.11万元,同比增长12.55% [2] - 全年研发投入6,247.07万元,占营收比例25.78%,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2] - 净利润亏损1,576.45万元,主要由于主动加大创新投入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997.82万元,同比增长33.00% [2] 业务板块与产品进展 - 主营业务为血液病、实体瘤和传染病的基因及抗原精准检测 [3] - 自产试剂收入2.05亿元,检测服务收入2,065.33万元,科研服务收入460.87万元 [3] - BCR-ABL P210融合基因检测试剂盒获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填补国内空白 [3]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子分型试剂盒将患者完全缓解率从60%提升至90% [3] 技术创新与数字化 - 建立血液肿瘤预后模型,依托庞大数据库和独特算法形成行业壁垒 [4] - 自动化实验室日检测量达2万例,AI云平台可在10分钟内生成检测报告 [5] - 与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共建"基因智能大数据联合实验室" [5] - 截至2024年末拥有58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50项 [5] 行业环境与竞争策略 - 2026年中国肿瘤分子诊断及检测市场规模预计达228亿元,2026-2030年CAGR为30.6% [6] - 行业竞争加剧,集采政策导致产品价格下降 [6] - 公司将发挥在白血病、淋巴瘤等细分领域的独家证书优势 [6] 公司治理与未来规划 - 已回购669,621股(占总股本1.20%),金额1,702.17万元,用于员工激励 [7] - 2025年战略聚焦"研发深耕+市场扩张+治理升级"三线并进 [8] - 重点推进分子诊断技术迭代和AI算法创新 [8] - 推动独家产品入院并布局海外市场 [8]
上海透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18 22:50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是体外诊断行业企业,主要从事自主品牌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受集采影响营收下降,公司采取降本增效、加大研发投入、投资并购等措施应对,未来体外诊断行业有望国产替代率提升 [2][32][30] 公司基本情况 主营业务概况 - 公司所处行业为“CE27 医药制造业”中的体外诊断行业,主要从事自主品牌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覆盖全国 31 个省市,终端用户以三级医院为主,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2] - 产品从检测原理分为免疫、分子、生化诊断产品三大类,形成了以肿瘤全病程临床检测为主的丰富产品线 [3] - 免疫诊断领域专注肿瘤标志物和自身免疫临床检测解决方案开发,已开发 21 种肿瘤标志物检测产品,自身免疫检测产品有技术优势,还在开发多领域检测产品 [4] - 分子诊断领域重点布局宫颈癌筛查、个性化用药以及早期肿瘤检测等领域,开发了一系列 HPV 检测产品、肺癌和结直肠癌甲基化检测试剂盒等 [5] 主要产品 - 公司产品涵盖免疫、分子和生化等领域,截止报告期末累计取得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及备案证书 335 个,118 个产品通过 CE 自我声明,多个产品在其他国家取得注册证 [5] - 肿瘤标志物检测产品有 59 个,涉及 21 种肿瘤标志物,应用两种技术平台开发试剂盒,高通量流式荧光技术有优势 [6][8] - HPV 核酸检测产品利用两种技术开发,为不同客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有多种分型检测试剂盒 [9][10] - 自身免疫疾病检测产品利用流式荧光技术开发,可实现自身免疫抗体多重检测,截止报告期末有 10 个 II 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11][12] - 甲基化突变检测产品开发了肺癌和结直肠癌甲基化检测试剂盒,分别用于肺癌和结直肠肿瘤的辅助诊断 [14][15] 经营模式 - 采购模式:物流部根据《采购控制程序》负责采购,关键环节包括物料分类、供应商管理、计划制定和质量控制等 [16] - 生产模式:分三个层次组织生产,根据库存量确定计划,按相关规定建造厂房、制定程序,产品由子公司生产,质量体系符合要求 [17][18] - 营销模式:采用“经销与直销相结合、经销为主”、“仪器 + 试剂”联动销售结合仪器销售带动试剂销售的方式,由营销中心负责销售 [20] 业绩驱动因素 - 健康理念提升等因素推动体外诊断行业发展,医疗消费需求增长,大众检测需求提升 [24] - 加快公司在研项目落地转化,近 2 年研发投入占比 15% 左右,专利成果落地,增强市场竞争力 [25] 所属行业发展概述 - 2024 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达 1092 亿美元,预计 2029 年达 1351 亿美元,年均增长约 4.3%,免疫和分子诊断是最大子行业之一,经济发达地区市场成熟,发展中国家增速略高 [26] - 国内体外诊断行业起步晚,产业发展滞后,2024 年市场规模约 61 亿美元,预计 2029 年达 89 亿美元,年均增长 8.0%,国内企业凭借优势扩大市场份额,部分企业实现技术突破 [27] - 体外诊断行业周期性不明显,抗风险能力较强,十四五期间预计保持高景气度,向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国家集采政策短期内影响行业格局,长期有利于国产替代 [28][30] 重要事项 - 集采对行业冲击大,公司 HPV 和肿瘤标志物产品入选集采,降价后出库量和收入下降,降本增效措施未能弥补利润下跌 [32]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 43678.14 万元,下降 19.53%,试剂收入是主要下降原因,HPV 产品、第三方检测客户和直销模式收入降幅较大 [33] -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投入 6572.24 万元,占比 15.05%,开展多领域项目研发,完成部分临床研究并提交申请,开发非集采类产品和配套仪器,获 12 个 II 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34] - 公司加大投资并购力度,开展首个投资并购项目,参与干眼症和 AI 领域投资,还进行股份回购和权益分派 [35]
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18 22:2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代理业务,并提供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坚持"以体外诊断仪器为引擎,体外诊断产品为核心,体外诊断产品+诊断服务协同发展"的战略 [4]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体外诊断试剂、体外诊断仪器及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已完成从生物原材料到专业化检测服务的上下游产业链布局 [5][6] - 公司已取得459项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注册证和49项体外诊断仪器产品注册证,产品线涵盖生化、化学发光、质谱等多个领域 [7] - 公司旗下10余家医学检验所可提供包括生化、免疫、质谱等检验服务,聚焦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检验中心态势 [7] - 公司推出基于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的智慧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包含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和实验室智慧管理平台两大系统 [8]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4,242.45万元,同比减少7.61%,主要系代理产品及检测服务收入下降所致 [9] - 自产产品实现收入83,715.67万元,与上年同期持平 [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799.72万元,同比增长0.56% [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2,040.6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67% [9] 公司治理与股东情况 - 公司2024年利润分配预案为:以总股本383,949,815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5元(含税) [3] - 公司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向8名激励对象授予95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6.13元/股 [15] - 2024年向11名激励对象授予40.00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6.00元/股 [16] 重要事项 - 公司与杭州倚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原股东就股权交易对价调整事项达成协议,截至报告期末已收回相关款项32,202.82万元 [12][13] - 公司已就杭州倚天事项提起诉讼并收到执行款3,080.71万元,案件已结案并执行完毕 [13][14]
美康生物2024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近13% 加码研发质谱等精准诊断产品打造业绩新增长点
证券时报网· 2025-04-18 14:00
公司业绩与战略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7424245万元,同比减少761%,主要因代理产品及检测服务收入下降[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579972万元、2204061万元,同比增长056%、1267%[2] - 坚持"以体外诊断仪器为引擎,体外诊断产品为核心,体外诊断产品+诊断服务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2] - 通过质谱、精准血脂等精准诊断产品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2][5] 行业分析 - IVD行业作为医疗器械市场中规模大、增速高的优质赛道,未来仍将是医疗器械细分领域中最具潜力的领域[2] - 国内市场细分由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等构成,未来份额将集中在头部企业[3] - 生化诊断覆盖人群规模大,拥有自动化、智能化、高通量仪器的国内企业将占据更大份额[3] - 化学发光免疫诊断行业增长迅速,高性价比国产产品将加速渗透[3] - 临床质谱凭借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优势成为医学检验核心技术[3] - 全球市场集中度高,Roche、Abbott等国际巨头占据主要份额[3]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4年研发投入146467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841%[4] - 生化领域推出8款试剂产品,包括肝纤检测新套餐[4] - 化学发光领域推出13款试剂产品,取得92款化学发光检测项目注册证[4] - 质谱领域布局三大平台,取得18个二类试剂注册证[5] - 牵头申报项目入选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和长三角联合攻关计划[6] 产品与技术进展 - 推出脂溶性维生素检测试剂盒、氯氮平等检测试剂盒及配套质控品[5] - 取得VAP血脂亚组分检测仪、VLP血脂颗粒检测仪及配套试剂注册证[7] - 开展维生素、药物浓度、胆汁酸谱、儿茶酚胺等临床质谱检测服务[7] 质量认证与市场拓展 - 杭州医检所通过ISO 15189评审[6] - 盛德医检所满分通过三项NCCL肿瘤测序室间质评[6] - 坚持仪器带动试剂的销售策略,提供临床整体解决方案[7]
达安基因近20年首亏
中国经营报· 2025-04-18 12:57
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8.53亿元,同比下降27.27%,净利润-9.25亿元,同比下降983.98%,为近20年首次亏损 [2] - 2020-2022年三年净利润合计114.8亿元,占上市20年总盈利的90%,主要依赖新冠检测试剂 [2] - 2023年扣非净利润从2022年的51.76亿元骤降至-3.64亿元,2024年营业总成本10.58亿元,利润总额-10.71亿元 [2][3] - 2022年营收120.46亿元,净利润54.12亿元,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90.2%,净利润同比下降98.07% [3] 业务结构 - 2024年生物制品收入8.21亿元(占比96.2%),同比下降28.57%,金融服务收入3242.91万元(占比3.8%),同比增长1.2% [4] - 生物制品中销售商品收入7.12亿元(占比83.49%),同比下降32.06%,提供劳务收入9915.51万元(占比11.62%),同比增长7.03% [4] - 销售商品毛利率36.43%,同比下降15.26%,试剂类产品销量288.21万盒,同比下降81.62%,库存量586.58万盒,同比增长8.08% [4] 市场与价格因素 - 新冠检测试剂盒2020-2022年毛利率超70%,其中核酸检测试剂盒毛利率超80%,2022年销量同比增长314.26% [5] - 2022年11月体外诊断试剂价格大幅下调,39款产品降幅中位数76.85%,4款降价超90%,终端价降至10元/人份 [6] - 2023年计提应收账款减值损失1.54亿元(占净利润147.33%),2024年计提4.08亿元(占净利润44.12%),坏账准备余额10.2亿元 [6] 成本与人员变动 - 2023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同比下降81.6%、58.18%,2024年同比增20.43%、6.32%至2.08亿元、1.47亿元 [7] - 研发费用2023年降56.96%至3.02亿元,2024年降25.36%至2.26亿元(2022年为7.02亿元) [8] - 员工总数从2022年3580人减至2024年1730人,技术人员从1888人减至909人,生产人员减503人,销售人员减303人 [8] - 高管薪酬大幅下降,总经理黄珞薪酬从2022年596.72万元降至2024年67.5万元 [8] 研发与战略 - 2024年研发投入3.87亿元(占营收45.37%),同比下降26.91%,未来投入聚焦重点项目 [9] - 公司称将聚焦PCR及分子诊断技术,发展免疫、生化、分析仪器等全诊断技术平台 [10]
睿昂基因收盘下跌2.14%,最新市净率1.24,总市值11.51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4-16 12:27
公司股价与市值 - 4月16日收盘价20.61元,下跌2.14%,市净率1.24,总市值11.51亿元 [1] - 股东户数4658户,较上次增加641户,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户均持股2.76万股 [1] 主营业务与产品 - 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科研服务,核心产品为分子诊断试剂 [1] - 佰睿达是国内白血病检测试剂盒中覆盖融合基因种类最多的产品,领跑国内白血病分子诊断行业 [1] - 获得"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奉贤区科技小巨人企业"等荣誉,承担多项国家级及市级科研项目 [1] 财务表现 - 2024年三季报营业收入1.90亿元,同比下滑4.62%,净利润572.73万元,同比下滑69.58% [1] - 销售毛利率76.08%,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 行业对比 - 公司PE(TTM)为-79.59,静态PE-79.59,低于行业平均PE45.94及中值29.64 [2] - 市净率1.24,低于行业平均4.71及中值2.35 [2] - 总市值11.51亿元,显著低于行业平均101.41亿及中值45.52亿 [2] - 可比公司中,华大智造市净率最高达3.96,总市值315.97亿;天益医疗PE(TTM)最低为-2672.5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