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VD仪器
icon
搜索文档
医药生物行业2025H1财报总结:Q2环比改善,创新药迎发展机遇
东方财富证券· 2025-09-18 06:2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4] 报告核心观点 - 医药生物行业2025H1整体营收同比降低3.21%至11939.5亿元,归母净利同比降低8.55%至1016.2亿元,但Q2单季度环比改善明显,营收同比降幅收窄至1.62%,归母净利同比降幅收窄至2.34%[8][24][30] - 创新药领域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政策支持、研发落地及国际化加速推动行业增长,2025H1国内43款创新药获批(同比+59%),对外授权交易金额达647亿美元[48][49] - 医疗服务板块表现亮眼,2025H1营收同比增长3.92%至890.2亿元,归母净利同比大幅增长40.22%至144.4亿元[8][24] - 医疗设备更新需求释放带动医疗器械板块修复,2025H1招投标市场规模超800亿元(同比+62.75%),三级医院采购增速达74.65%[87][92] 细分板块总结 行情回顾 - 2025H1医药生物指数上涨7.36%,跑赢沪深300指数7.33个百分点,化学制药子板块涨幅最大(20.09%),中药子板块跌幅最大(-4.83%)[15][21] - 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2025年6月30日PE-TTM为27.96倍(近10年平均为34倍)[17][19] 原料药板块 - 2025H1营收同比降低6.74%至459.1亿元,归母净利同比降低2.71%至45.4亿元,毛利率34.26%(同比-0.23pct)[8][24][33] - 中长期看好发展,带量采购催生需求增长,2024年原料药出口额达429.8亿美元(同比+5.1%)[38][39] - 植物胶囊需求稳步增长,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11.84亿美元增至2026年15.85亿美元(CAGR 7.6%)[40][42] 化学制剂与创新药 - 2025H1营收同比降低5.77%至2044.3亿元,归母净利同比降低22.92%至223.1亿元,研发费用率提升至14.46%(同比+6.03pct)[8][24][44] - 创新药企进入管线收获期,百济神州2025H1创新药收入175亿元(同比+46%),研发投入73亿元[50][51] - 集采规则优化,从"唯低价是取"转向"多重目标平衡",利好行业长期发展[48] 中药板块 - 2025H1营收同比降低5%至1732亿元,归母净利同比增长0.24%至221.1亿元,销售净利率7.04%(同比+0.84pct)[8][24][53] - 行业结构性机遇凸显,2025H1获批14款中药新药,健康养生需求增长,25-34岁人群消费占比超六成[57] 生物制品板块 - 2025H1营收同比降低19.42%至516.5亿元,归母净利同比降低32.19%至78.9亿元,短期承压明显[8][24][58] - 血液制品需求稳定,但疫苗行业因"疫苗犹豫"导致批签发量下降[65] 医药商业板块 - 2025H1营收同比微降0.03%至5141.8亿元,归母净利同比增长7.75%至120.4亿元,Q2归母净利同比增长19.47%[8][24][66] - 药店集中度提升,2024年零售药店销售占比达30.8%(2014年为22.7%),追溯码政策推动合规经营[72][73] 医疗服务板块 - 2025H1营收同比增长3.92%至890.2亿元,归母净利同比增长40.22%至144.4亿元,CXO龙头企业药明康德预计2025年收入增长13-17%[8][24][80] - 全球药物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全流程一体化服务模式提升效率[80] 医疗器械板块 - 2025H1营收同比降低4.47%至1155.6亿元,归母净利同比降低18.12%至182.9亿元,Q2归母净利同比降低23.74%[8][24][81] - 出口额稳步增长,2025H1达1793.33亿元(同比+8.55%),IVD仪器出口增速达33.42%[93] - 国产替代加速,联影医疗在高端MR市场市占率提升超20个百分点[92] 配置建议 - 原料药:关注天宇股份、山东赫达[8][97] - 化学制剂:关注百济神州、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8][97] - 中药:关注达仁堂[8][97] - 医药商业:关注益丰药房、大参林[8][97] - 医疗服务:关注药明康德[8][97] - 医疗器械:关注联影医疗、惠泰医疗、迈瑞医疗、开立医疗[8][97]
关税摩擦下体外诊断行业震荡,上游原料迎来国产化窗口期
新浪财经· 2025-04-23 10:04
行业背景与贸易影响 -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延伸至体外诊断行业 IVD产业链高度依赖全球化分工 是受进出口影响最大的医疗器械细分领域之一 也是唯一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医疗细分领域[1] - 2024年IVD试剂进口额416.79亿元 占医疗器械进口总额17% IVD仪器进口额154.08亿元 占比6.28%[1] - 关税摩擦为国产IVD行业上游原料发展提供窗口期[2] 国产化进展与市场结构 - 生化诊断 血细胞分析 分子PCR检测 NGS和POCT领域国产替代比例达60%-70%[3] - 传染病相关抗体研发与产业化具备较高成熟度 胶体金检测技术实现完全自主[3] - 免疫诊断 生化诊断与分子诊断占据国内IVD市场超70%份额[3] - 2023年免疫诊断市场规模503亿元占42.45% 生化诊断190亿元占16.03% POCT市场160.7亿元占13.67% 分子诊断148亿元占12.49%[4] - 化学发光 POCT和高通量测序成为技术创新与市场扩张主力[4] 市场竞争格局 - 免疫诊断市场超半数份额被国外企业占据 罗氏占25.4% 雅培占13.5% 西门子占5.3% 贝克曼占5.2%[4] - 国内企业迈瑞医疗占7%市场份额 万孚生物在单人份定量检测市场占22% 明德生物占17% 基蛋生物占13%[5] - 化学发光国产化率从2018年16%提升至2022年28% 预计2024年达30%以上[6] - 传染病 心脏标志物检测国产比例约50% 肿瘤检测进口品牌占60-70% 激素类进口占比90%[6] 技术发展与细分领域 - 分子诊断处于快速成长期 中端产品如核酸提取仪 PCR扩增仪实现基本国产替代[7] - 国产PCR仪器在分仓设计 操作灵活性与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具备优势[7] - 基因测序仪主要由国外品牌主导 华大智造实现自主产品规模化量产[7] - 华大智造在中国市场新增装机量位居第一 2024年前三季招投标设备占比超50% 2023年新增装机市场份额达47.3%[8] 核心原材料挑战 - 抗原抗体 酶 磁珠 胶乳微球 NC膜等关键原料仍依赖进口[9] - 2019年进口IVD原料市场规模73亿元占88% 国产产品10亿元但2015-2019年复合增长率达30.6%[9] - 化学发光领域传统抗体和常用酶国产率超70% 但高性能抗体和高端诊断酶仍依赖进口[10] - 进口高性能抗体成本高昂 加上对等关税导致企业调整检测项目或价格[11] - 分子诊断引物 探针 标记核苷酸多数实现国产化 但测序关键建库酶存在差距[11] 国产替代机遇与挑战 - 对等关税政策加剧进口成本压力 为国产IVD原料提供发展机遇[12] - NC膜在疫情期间实现国产替代案例 价格曾炒高3-5倍[12] - 国产原材料厂商需突破批次一致性 纯度稳定性 长期交付能力与成本控制等核心壁垒[12] - 国内企业存在产品布局"大而全"导致同质化问题 国外供应商则专而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