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润滑油
icon
搜索文档
“苏超”赞助商数量激增!现场直击淮安“小龙虾”VS南京“盐水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08:05
赛事规模与观众增长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第四轮淮安主场对阵南京的比赛以1:1结束 [1] - 这是淮安举办过的最大规模体育赛事活动 [1] - 观赛人数从上一场的一万多人增长到两万六千余人 [1] 赛事热度与商业价值 - 比赛当天烈日暴晒但观众热情高涨 座无虚席 [1] - 赞助商数量显著增加 包括江苏银行 国缘V3 海澜之家 龙蟠科技等本土企业 [1] - 后期还吸引了京东 理想 喜力 佳得乐等外地品牌加入 [1] 文旅联动效应 - 赛事与盱眙县龙虾节同期举办 形成"苏超+小龙虾"组合 [2] - 淮安东高铁站随处可见"盐水鸭 小龙虾请你游淮安"的苏超广告 [2]
重磅!2025年中国及31省市润滑油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打造高端润滑油和绿色清洁能源”
前瞻网· 2025-06-16 04:50
中国润滑油行业政策分析 政策历程 - 行业政策持续引导高端化、规模化发展:"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合成基础油及航空润滑油技术[1] - "十三五"时期鼓励高温/低温费托合成技术工业化示范[1] - "十四五"明确推进石化化工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高端润滑油[1] 国家层面政策 产业支持方向 - 2024年《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将专用润滑油脂制造列入鼓励类高端化学品[5] - 2023年《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新增11个领域,石化化工行业覆盖80%能耗领域[9] - 2022年《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废润滑油与原油耦合加工[5] - 2021年《"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要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能耗降低13.5%[10][11] 技术升级路径 - 2023年能效新规对低于基准水平项目设改造期限(新增领域2026年前,原有领域2025年前)[9] - 2021年《石化化工重点行业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要求标杆产能比例超30%[6] - 2021年《石化化工行业鼓励推广应用技术和产品目录》遴选32项技术[6] 地方政策重点 区域发展特色 - 内蒙古:打造现代煤化工集群,重点发展高档润滑油等产品,目标2025年产值超2000亿元[17] - 陕西:推动煤化工低碳化,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石化化工产值年均增长目标3%[15] - 山西:要求40%烧碱、30%煤制乙二醇产能2025年前达能效标杆[15] - 福建:实施"减油增化"战略,目标2025年石化产业规模达1万亿元[18] 绿色转型措施 - 浙江:建设炼化一体化基地,推广绿色制造技术[18] - 广东:研发高性能润滑油等制冷关键技术(2023-2025行动计划)[18] - 河北:构建"油头化尾"产业链,打造曹妃甸世界级石化基地[18]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高端化:合成基础油、生物基材料等被列入优先发展领域[8] - 产业集群化:多地规划化工园区集中发展(内蒙古、河北等)[17][18] - 循环经济:废润滑油再生技术成为政策重点支持方向[5][12] - 能效提升:全国范围实施能效分级管理(标杆/基准/淘汰三档)[9]
2025年中国润滑油配套产业分析:基础油产能扩张期结束,润滑油添加剂产量持续增长
前瞻网· 2025-06-11 07:38
润滑油基本成分结构 - 润滑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 基础油决定润滑油基本性质 添加剂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不足并赋予新性能 [1] 中国基础油总产能变化 - 2020-2024年中国基础油产能稳步发展 2024年底总产能达2182万吨/年 复合增长率1% [3] - 新增产能趋向大型化 工艺转向二类基础油或二类+基础油以及三类基础油 [3] - 2024年基础油产能增速下降 主要因剔除无效产能 如漯河市牛润能源有限公司、哈密绿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长期未开工的再生油装置 [3] 中国基础油产能区域分布 - 2024年华东地区基础油产能883万吨 占比40% 是国内基础油主要消费地和分布区域 [5] - 华东地区具备良好水运及陆运条件 便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 上下游产业链多数选址华东 [5] 中国润滑油添加剂供需情况 - 国内润滑油添加剂产量从2015年58.3万吨增长至2022年87.8万吨 复合年均增长率6.02% [8] - 2022年润滑油添加剂表观消费量约95.04万吨 2015-2022年年均复合增速2.24% [8] - 2024年润滑油添加剂产量和消费量预计分别为98.7万吨和99.35万吨 [8] 配套产业布局对润滑油行业发展影响 - 基础油质量与供应稳定性直接影响润滑油性能和成本 近年来国内基础油产量增长 进口依赖度降低 有助于稳定成本和保障生产 [10] - 润滑油添加剂通过改善性能提高附加值 是差异化竞争关键 国内添加剂行业技术突破加快国产替代进程 降低对外资品牌依赖 [10]
【行业深度】洞察2025:中国润滑油行业竞争格局(附竞争梯队、市场份额等)
前瞻网· 2025-06-06 03:11
中国润滑油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企业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壳牌、美孚等国际品牌,技术及市场认可度高 [1] - 第二梯队为中石油、中石化旗下昆仑和长城润滑油,占据近50%市场份额 [1][3] - 第三梯队为康普顿、统一、龙蟠等上市企业品牌 [1] 市场竞争态势 - 国际品牌(壳牌、美孚、嘉实多等)合计市占率约25% [3] - 中石油、中石化旗下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市占率近50% [3] - 剩余市场份额由地方民营企业瓜分,行业集中度高 [3] 品牌建设与行业认可 - 自主品牌通过技术研发强化品牌力,以"新审美、新技术、新连接"提升影响力 [4] - LubTop2023十大品牌包括美孚、壳牌、嘉实多、统一、龙蟠等 [4] 企业产品布局与收入 - 中石油润滑油业务覆盖车用/工业/船舶用油等,炼油产品+原油收入达3.5万亿元 [6] - 中石化拥有长城等品牌,炼油业务收入1.48万亿元 [6] - 龙蟠科技2024年前三季度润滑油收入5.32亿元,产品品类超400种 [6] - 统一股份2023年润滑油业务收入21.43亿元,覆盖多领域用油 [6] 行业竞争状态量化分析 - 下游需求旺盛且议价能力弱(评分5) [8] - 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受原油价格波动影响(评分0-5) [8] - 高端产品替代中低端趋势明显,潜在进入者威胁较小(评分0) [8]
2025年中国润滑油产业价值链分析:车用润滑油毛利率相对较高
前瞻网· 2025-05-30 08:18
润滑油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石油/原油的开采、润滑油基础油的提炼及添加剂供应 [1] - 中游主要为润滑油的生产,按用途可分为内燃机油、齿轮油、液压油、压缩机油等 [1] -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工程机械、汽车、船舶运输、轨道交通等 [1] 润滑油生产成本结构 - 直接材料成本占比最高,统一股份2024年报显示占比87.6%,龙蟠科技占比80.8% [3] - 运输费成本占比差异较大,统一股份为2.1%,龙蟠科技为6.5% [3] - 直接人工成本占比较低,统一股份为1.3% [3] 润滑油价格传导机制 - 价格由供应端、制造端和应用端共同作用形成 [4] - 供应端成本包括原材料及辅料价格、人力价格、设备厂房价格等 [4] - 制造端综合供需溢价、研发成本和企业利润形成制造端价格 [4] - 应用端市场需求弹性反作用于供应端和制造端 [4] 润滑油产品毛利率 - 车用润滑油毛利率较高,约30%-45% [6] - 内燃机油毛利率在25%-40%区间 [6] - 汽车领域润滑油产品毛利率相对较高 [6] 润滑油企业盈利能力 - 2019-2024年代表上市公司平均销售毛利率整体下降 [9] - 2023年下降至11%左右,2024年前三季度为15.60% [9] - 龙蟠科技销售毛利率从2019年35%下降至2023年负毛利率水平 [9] - 康普顿、德联集团等企业同样呈现下降趋势 [9]
【干货】2025年润滑油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5-26 06:27
润滑油产业链全景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石油/原油开采、润滑油基础油提炼及添加剂供应,代表企业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炼油企业,以及瑞丰新材、康泰股份等添加剂制造商[1][3] - 中游主要为润滑油生产,按用途可分为内燃机油、齿轮油、液压油等,代表企业有龙蟠科技、康普顿、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1][3] -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工程机械、汽车、船舶运输、轨道交通等,代表企业有广汽集团、潍柴动力、中国船舶等[1][3] 区域分布情况 - 代表性企业主要分布在江、浙、粤等东部沿海地区和北京地区,其中北京拥有最多代表性企业如中国石化、中国石油[5] - 截至2025年4月11日,中国润滑油相关企业共4315家,主要分布在山东省(581家)、辽宁省(432家)、河北省(418家),广东省也有398家[6] 企业产能情况 - 中国石化润滑油产能最大达146万吨/年,中国石油130万吨/年,统一润滑油60万吨/年,东昊润滑油50万吨/年[9][10] - 其他企业产能:BP嘉实多44.3万吨/年,埃克森美孚28.4万吨/年,龙蟠科技30万吨/年,康普顿10万吨/年[10] 企业投资动向 - 中国石化2024年炼油板块资本支出293亿元,主要用于镇海炼化扩建等项目,2025年计划支出223亿元用于广州石化技术改造等[13] - 中国石油2024年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部资本支出334.89亿元,主要用于吉林石化、广西石化等转型升级项目[13] - 海直科技2025年投资6亿元建设高端润滑油项目,预计年产5万吨润滑油、3万吨金属加工液,年销售8亿元[13] - 咸尔药业2025年投资超10亿元建设年产12万吨特种表面活性剂和全合成润滑油基础油项目[13]
山东港口国际贸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晋一行莅临源根石化参访
搜狐财经· 2025-05-25 07:51
公司访问与合作交流 - 山东省港口集团高层领导刘晋率队访问源根石化 双方就生产经营 经济效益 未来战略规划等核心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1][3] - 访问期间参观了企业展厅 国家级实验室 智能化生产现场 深入了解公司创新实力与生产规模 [3] 山东港口国际贸易集团战略布局 - 山东港口国际贸易集团为山东港口集团全资子公司 以油品 矿石等大宗商品贸易为核心 打造集贸易 金融 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5] - 公司致力于建设"国际领先金融贸易港" 推动供应链 产业链协同发展 [5] - 认为源根石化与自身战略布局高度契合 期待通过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加速合作项目落地 [5] 源根石化企业概况 - 公司为国内润滑油行业领军企业 拥有国家级实验室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 [7] - 产品覆盖车用润滑油 工业润滑油 船舶用油等全品类 应用于汽车制造 能源 工程机械 船舶等领域 [7] -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产品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7] - 在国内外市场树立了良好口碑 未来计划与山东港口国贸拓展合作领域 [7]
行业首发 | 壳牌浸没式冷却液获全球首个英特尔官方认证
行业趋势 - AI算力需求翻倍增长导致数据中心面临"散热焦虑"问题 [2] - 数据中心能耗占全球电力需求的1.5%,预计从2024年415太瓦时激增至2030年945太瓦时 [6] - 传统冷却系统消耗数据中心30~40%的能源 [6] 技术创新 - 壳牌浸没式冷却液是全球首个获得英特尔认证的同类产品,兼容第4代和第5代英特尔处理器 [2] - 热传导效率是风冷系统的千倍以上 [4] - 采用浸没式液冷替代传统风冷系统可降低能耗最高48%,减少运营成本最多33% [4] - 无需传统散热设备,使数据中心占地面积缩减80% [4] 战略合作 - 壳牌与英特尔历时两年联合测试验证技术可靠性 [4] - 该创新为下一代高性能、环保型计算奠定基础 [6] - 解决方案适用于现有数据中心改造和新建液冷数据中心 [6] 公司布局 - 壳牌持续投入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及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的高端产品研发 [8] - 作为全球领先润滑油供应商,协助工业客户实现节能减碳目标 [8]
2025年中国润滑油细分市场分析:交通用润滑油是我国润滑油主要消费领域
前瞻网· 2025-05-21 08:16
中国润滑油消费结构 - 润滑油按终端需求分为交通用油(占比55%)和工业用油(占比30%),交通用油以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为主,工业用油以液压油为主[1] - 交通用润滑油包含摩托车用油、船用油、铁路用油等,工业用润滑油包含齿轮油、压缩机油等十几大类[1] 中国交通用润滑油需求结构 - 2024年汽油机油占交通用润滑油总消费量36%,柴油机油占39%,车辆齿轮油占9%[2] - 交通用润滑油消费量主要源于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其他品类需求变化较小[2] 中国内燃机油需求结构 - 内燃机油用于润滑发动机曲轴箱,兼具冷却和清洗功能,覆盖汽油机油、柴油机油等类型[5] - 2024年汽轮机油占内燃机油总消费量16%,柴轮机油占24%[8] 主要品牌产品布局 - 昆仑润滑油提供全合成汽油机油、重载型柴油机油及农用专用油[6] - 长城润滑油产品线涵盖汽油机油、柴油机油、铁路内燃机油等[6] - 康普顿、龙蟠科技、德联等公司均布局汽机油和柴机油细分市场[6] 交通用润滑油细分市场战略地位 - 汽车领域润滑油因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地位突出,战略地位最高[10] - 工程机械行业润滑油因增速平缓,战略地位相对较低[10]
专访摩特中国董事总经理王远博:百年法国润滑油企业何以此时加码混动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11:58
混动车型市场机遇 - 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市场2024年同比增长65%,增速显著[1] - 2025年4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和批发渗透率分别达51.5%和51.7%,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2024年为19.2%[2] -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2025年一季度全球份额达67.7%,同比增长5.4个百分点[2] 摩特产品战略 - 公司2016年推出首款混动专用润滑油,近十年未升级因早期市场需求不足[2] - 2024年混动市场需求显著增长,公司认为技术需领先市场节奏[2][3] - 新产品发布基于赛事赞助策略,通过严苛场景验证后推向民用市场[5] 消费者行为与环保趋势 - 跨国调研显示60%用户重视润滑油环保属性,34%愿为环保产品支付溢价[3] - 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2023年有5个月持续超50%,推动混动需求加速[3] 中国市场独特性 - 中国乘用车市场拥有全球最高新能源渗透率及完整供应链,出口量增长重塑全球格局[6] - 公司计划加大中国研发投入,强调本地化需求响应以保持竞争力[6]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乘用车润滑油市场前五大企业份额超70%,中外品牌主导[5] - 公司采取"小而美"差异化策略,避免产品线盲目扩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