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航运

搜索文档
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向前向海 生机勃勃
经济日报· 2025-08-04 01:25
海洋产业创新 - 深港联合研发的首艘AI无人船"海擎一号"在前海湾启动运营测试 推动AI无人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真实环境应用 [3] - 深圳中远海运数字科技在船舶智能航行领域取得多项突破 包括开发支持S-100标准体系的电子海图引擎和"自由度"气象导航系统 [4] - 前海已拥有涉海经营主体9000余家和13个海洋科技创新载体 集聚招商工业、中集海工、亚太星通等龙头企业及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5] 港口航运发展 - 大铲湾码头近80%拖车设备完成新能源置换 预计今年8月全部完成 同时通过AI技术和智慧化预约平台提升港口管理效能 [7] - 大铲湾口岸今年1-6月锂离子电池储能柜出口额22.41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642.05% 深圳西部港区集装箱进出口858.92万标箱 同比增长12.9% [8] - "中国前海"籍国际船舶累计登记达10艘 全球20强航运公司已有3家落地前海 累计落地39个船舶租赁项目且租赁资产突破160亿元 [9] 海洋文旅建设 - "海上看湾区"项目开通香港维港、港珠澳大桥等海上游航线 深圳湾帆船运动中心成为湾区休闲水上运动新地标 [11] - 港澳游艇出入境申报材料从24项精简至12项 平均申报耗时从90分钟降至15分钟 已有261艘次港澳游艇通过自由行往来前海 [11] - 深港双城海上文旅项目"香港维港海上游"截至6月底已运行28航次 深圳国际邮轮母港2024年进出境邮轮36艘次 同比增长38% [12] 政策与规划支持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 提出加快发展港口航运、现代海洋服务等六大海洋产业 [1] - 前海合作区拥有6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和68公里海岸带 规划布局海洋新城、蛇口国际海洋城等重点片区 [3] - 发布《深港甲醇加注作业安全核查指引》推进绿色船用燃料加注区域合作 深港两地甲醇加注采用同一标准与流程 [8]
潮起钱凯港——“新时代的印加古道”铺就繁荣幸福路
新华社· 2025-08-03 11:20
钱凯港项目概况 - 南美首个智慧绿色港口钱凯港于2024年11月正式开港,标志着中秘共建"一带一路"新成果 [1] - 港口位于秘鲁利马以北80公里,历史可追溯至公元1100-1400年的钱凯文化 [1] - 2024年前5个月进出口总额突破7.77亿美元,一期工程预计每年为秘鲁创造45亿美元收入和8000+直接岗位 [1] 物流与贸易效益 - 将秘鲁至中国海运时间从33天缩短至23天,形成覆盖中国主要港口及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智利/巴拿马的6条航线 [3] - 某家电进口企业月集装箱量达400个,物流成本下降带动销量提升50% [3] - 厄瓜多尔对华香蕉出口前5个月同比增长45.56%,受益于2024年2月开通的瓜亚基尔-上海新航线 [3] - 前5个月集装箱吞吐量9.44万标准箱,散杂滚装货物62.69万吨 [3] 技术与运营创新 - 采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物联网技术实现24小时自动化作业,装卸设备100%绿电驱动 [5] - 应用自动化轨道吊/智能驾驶集卡/远程操控机械臂等设备,作业流程可视化 [4] - 未来重点提升设备运行效率与应急能力,强化可持续发展 [5] 区域经济联动 - 形成连接亚太与拉美的"双向通道",被经济学家评价为"互利共赢的繁荣之路" [3] - 港口50%以上员工本地化,培养智能设备操作员等新型技术岗位 [6] - 促进中秘文化交流,2024年库斯科印加博物馆文明互鉴展吸引8000名观众 [6]
601088,拟一次性收购13家公司!7000亿市值央企巨头大规模重组
华夏时报· 2025-08-03 00:33
央企资产重组 - 中国神华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控股股东国家能源集团旗下13家企业 涉及煤炭、坑口煤电、煤化工、港口航运等资产 [1] - 交易金额有望跻身当前并购交易前列 公司A股股票自8月4日起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 [1] - 标的资产包括国源电力、神华煤制油化工、新疆能源化工等13家子公司 涵盖煤炭生产、煤化工、港口航运全产业链 [1] 核心资产亮点 - 神华煤制油化工公司拥有世界唯一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装置 以及60万吨/年煤制烯烃等多项世界级示范工程 [1] - 国家能源集团港口公司整合了黄骅港、天津港、珠海港等资源 2024年成立泰州港务构建长江中下游"五港一体"联运中心 [2] - 航运资产包括国家能源集团航运公司和电子商务公司 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体系 [1][2] 政策背景与行业趋势 - 2022年5月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 为央企解决同业竞争提供政策支持 [2] - 2024年9月以来中国动力、中化装备等多家央企发布重大收购方案 产业整合升级成为主流趋势 [3] - 并购六条政策出台成为央企加速资产整合的关键推动力 [2] 公司经营数据 - 中国神华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236-256亿元 同比减少24-44亿元(下降8 6%-15 7%) [3] - 业绩下滑主要受煤炭销售量及销售价格下降影响 [3] - 截至8月1日公司A股收盘价37 56元/股 总市值7225亿元 [3]
向前向海 生机勃勃
经济日报· 2025-08-02 21:53
海洋经济发展 - 前海合作区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已形成生产、生活与生态交融型活力海岸带,包括深港联合研发的首艘AI无人船"海擎一号"启动运营测试、"湾区海上游"深港游航线开通等成果 [2] - 前海合作区海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拥有68公里活力海岸带、28条入海河道、4处红树林湿地、12个海岛,规划布局了海洋新城、蛇口国际海洋城等重点片区 [3] - 前海已拥有涉海经营主体9000余家和13个海洋科技创新载体,招商工业、中集海工、亚太星通等龙头企业齐聚 [4] 海洋产业创新 - 深港联合研发的AI无人船"海擎一号"在前海湾启动运营测试,香港大学前海智慧交通研究院将开放联合测试,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真实环境应用 [3] - 深圳中远海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在船舶智能航行领域取得突破,包括支持S-100标准体系的电子海图引擎产品和"自由度"气象导航系统 [4] - 前海引进魏桥佳达、欧卡智舶、天津昊野、光启星河、中欣新能等一批智能船舶企业,瞄准新能源智能船舶新赛道 [4] 港口航运升级 - 深圳妈湾港于2021年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5G绿色低碳智慧港口,大铲湾码头已有近80%的拖车设备完成新能源置换 [5] - 大铲湾码头航线覆盖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多个地区,大力发展储能柜、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产品的进出口业务 [5] - 今年1月至6月,大铲湾口岸锂离子电池储能柜出口额22.41亿元,同比增长642.05%,深圳西部港区集装箱进出口858.92万标箱,同比增长12.9% [6] 航运国际化发展 - "中国前海"籍国际船舶累计登记数量达10艘,全球20强航运公司已有3家落地前海,全球十大船舶管理公司有2家落地前海 [7] - 前海累计落地39个船舶租赁项目,租赁资产突破160亿元 [7] - 《深港甲醇加注作业安全核查指引》发布,推进绿色船用燃料加注区域合作,深港两地甲醇加注采用同一标准与流程 [6] 海洋文旅发展 - "海上看湾区"项目开通香港维港、港珠澳大桥、深圳湾大桥、深中大桥海上游,推出各类"海洋文旅+"主题航次 [8] - 深圳湾帆船运动中心启用,作为深圳首个中美双认证帆船基地,成为湾区休闲水上运动新地标 [8] - 深圳国际邮轮母港2024年进出境邮轮36艘次、进出境国际邮轮旅客8万余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8%、323% [10] 海洋科技与政策支持 - 深圳海关实施空港智慧物流改革,空运国际货站年设计保障能力提升63%,深圳机场外贸货运吞吐量达50.0万吨,同比增长16.2% [6] - 前海将凭借深海科技、智能船舶、绿色港口航运等优势,探索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加速推进海洋领域制度型开放 [10]
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向前向海 生机勃勃
经济日报· 2025-08-02 21:52
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包括AI无人船测试、深港游航线开通、甲醇加注指引发布、金枪鱼交易平台交易额超16亿元、"中国前海"籍国际船舶登记达10艘等 [1] - 前海提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重点布局港口航运、现代海洋服务、海洋电子信息、海洋资源与海工装备、海洋文体旅游、海洋生命健康等产业 [1] 海洋产业创新 - 前海合作区海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拥有68公里海岸带、28条入海河道、4处红树林湿地、12个海岛,布局海洋新城、蛇口国际海洋城等重点片区 [2] - 深港联合研发的首艘AI无人船"海擎一号"在前海湾启动运营测试,香港大学前海智慧交通研究院将开放联合测试,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落地 [2] - 深圳中远海运数字科技在船舶智能航行领域取得突破,开发支持S-100标准的电子海图引擎和"自由度"气象导航系统 [3] - 前海已集聚招商工业、中集海工、亚太星通等龙头企业,引进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拥有涉海经营主体9000余家和13个海洋科技创新载体 [4] 港口航运升级 - 大铲湾码头近80%拖车设备完成新能源置换,预计2024年8月全部完成,并引入AI技术提升港口管理效能 [5] - 大铲湾码头航线覆盖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大力发展储能柜、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产品进出口业务 [5] - 2024年1-6月,大铲湾口岸锂离子电池储能柜出口额22.41亿元,同比增长642.05%,深圳西部港区集装箱进出口858.92万标箱,同比增长12.9% [6] 航运国际化与绿色化 - 深圳海关实施空港智慧物流改革,空运国际货站年设计保障能力提升63%,2024年上半年深圳机场外贸货运吞吐量50.0万吨,同比增长16.2% [6] - 前海发布《深港甲醇加注作业安全核查指引》,推进绿色船用燃料加注区域合作 [6] - "中国前海"籍国际船舶累计登记达10艘,全球20强航运公司已有3家落地前海,累计落地39个船舶租赁项目,租赁资产突破160亿元 [7] 海洋文旅发展 - "海上看湾区"项目开通多条海上游航线,深圳湾帆船运动中心成为湾区休闲水上运动新地标 [7] - 大湾区首个香港游艇驾驶培训机构在深圳湾游艇会成立,港澳游艇申报材料从24项精简至12项,申报耗时从90分钟降至15分钟 [8] - 深圳国际邮轮母港2024年进出境邮轮36艘次、旅客8万余人次,同比增长38%、323%,开通多条国际航线 [9]
李嘉诚服软了,主动邀请大陆介入,巴拿马运河港口中美联合收购?
搜狐财经· 2025-08-02 10:56
交易背景 - 长江和记实业计划出售旗下43个海外港口,分布于欧洲、中东、东南亚,最敏感的是巴拿马运河的两个码头 [3] - 交易买方最初由美国贝莱德和瑞士-意大利航运巨头MSC牵头的财团组成 [3] - 巴拿马运河港口是全球最敏感的战略资产之一,控制这些港口等于掌握全球航运咽喉 [3] 交易转折点 - 中国政府明确反对将巴拿马运河港口交由美资主导,要求交易不得绕开中国反垄断审查 [7] - 长江和记宣布延长与贝莱德财团的谈判窗口期,同时决定邀请中国大陆主要战略投资者加入财团 [9] - 中国大陆投资者基本确认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中远集团) [9] 交易各方立场 - 李嘉诚最初试图保持"中立"甚至"脱钩",但最终必须面对中国监管的现实 [12] - 长和系在中国内地有大量业务,坚持只卖给美国人将面临全面封杀风险 [12] - 港口业务高度依赖中国出口,交易必须考虑中方战略利益 [12] - 最终方案为三方妥协:贝莱德和MSC仍为大股东,中远集团入局共管 [14] 战略意义 - 交易涉及全球航运咽喉要道控制权,具有重大地缘政治意义 [3] - 美国曾试图"收回"巴拿马运河,但最终必须接受中国国企共管 [14] - 交易结果体现中美在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博弈平衡 [14]
7000亿央企巨头,重组大消息!拟一次性收购13家公司,下周一停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04:55
央企重组 - 中国神华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国家能源集团持有的煤炭、坑口煤电、煤制油煤制气煤化工等相关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 [1] -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 预计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 [3] - 重组将显著提升公司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和一体化运营能力 改善业务重叠问题 对构建新型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3] 收购标的 - 拟收购13家标的公司 涵盖电力、煤化工、煤炭、运销、港口、航运、电商等多个领域 [5] - 标的中包含"明星"资产: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公司拥有多项世界级示范工程 包括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60万吨/年煤制烯烃等 [6] - 港口资产为国家能源集团专业化整合成果 包括黄骅港、天津港、珠海港及新成立的泰州港务 [6] 交易规模 - 业内推测此次交易金额有望跻身当前并购交易前列 [6] - 沪市近期已出现3单千亿级并购 包括国泰君安合并海通证券(976亿元)、中国船舶合并中国重工(1152亿元)等 [7] 公司业绩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236-256亿元 同比下降13 2%-20 0% 主因煤炭销售量价齐跌 [9] - 截至8月1日A股市值7225亿元 股价报37 56元/股 [9] - 2024年现金分红近450亿元 分红规模位居A股上市公司前列 [10]
李嘉诚还是要卖港口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02 04:14
李嘉诚港口资产出售交易 - 长江和记拟出售旗下和记港口集团80%资产及和记港口旗下巴拿马港口公司90%股权,交易金额达190亿美元[6] - 交易最初由贝莱德牵头的财团参与,后引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作为策略投资者[4][6] - 出售资产涵盖全球23国43个港口199个泊位,包括巴拿马运河关键节点及欧洲最大鹿特丹港等战略资产[7] - 交易完成后将为长江和记带来相当于公司总市值(1480亿港元)的现金储备[7] 交易各方战略考量 - 中远海运作为全球最大航运企业(1.3亿载重吨船队、1535艘船舶)可增强对战略资产控制权[4] - 贝莱德通过交易获取全球优质港口资产,实现资本回报最大化[7] - 长江和记通过交易优化资产结构,港口业务收入占比仅9%但资产占比达17.1%[17] 李嘉诚商业发展历程 - 1950年代通过塑料花制造业起家,1960年代转型房地产[10] -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代码0001.HK),1979年收购和记黄埔进入港口业[11][12] - 1991年起全球扩张港口业务,目前在全球24国运营53个港口295个泊位[14][15] - 典型商业模式为低价收购地皮后"捂地"待升值开发[11] 长江和记业务现状 - 2024年总资产净值831.37亿美元,港口业务净值142.12亿美元[17] - 旗下主要上市公司包括长江和记(258.6亿美元)、长江基建(178.2亿美元)等[16] - 核心业务板块为港口、零售、基建和电信四大领域[16] 香港港口业发展背景 - 港口业务是香港经济根基,国际货柜码头公司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码头运营商[14] - 黄埔船坞等港口用地转型为黄埔花园等房地产项目,体现香港土地开发特点[14]
上半年我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高位运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1 22:32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 - 上半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高位运行达16474亿元 [1] - 重大交通工程项目加快建设促进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 [1] 人员流动与货运量 - 上半年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337.6亿人次同比增长4.2% [1] - 营业性货运量完成280.3亿吨同比增长3.9% [1] 港口运营情况 - 港口货物吞吐量达89亿吨同比增长4% [1] - 集装箱吞吐量达1.7亿标箱同比增长6.9% [1] - 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8.9%内贸吞吐量同比增长4% [1]
巴拿马运河有变?李嘉诚邀请内地投资人加入,央企要上场介入?
搜狐财经· 2025-08-01 09:40
关于李嘉诚集团出售巴拿马运河港口一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在一开始被国家叫停后李嘉诚又想通过擦边球的方式将其 出售,在被约谈过后李嘉诚又表示绝不可能在不合法情况下出售港口,现在的港口出售一事李嘉诚更是邀请中国内地投 资人加入,另有消息显示央企将加入到这场港口出售的谈判中,这是否意味着李嘉诚会将巴拿马运河港口出售给国家? 01 央企将收购巴拿马运河港口 3月份的时候,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集团突然发布消息,打算将旗下的43个港口出售给贝莱德公司,看似正常的一场商业行 为却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因为这43个港口包括巴拿马运河的2个港口,而贝莱德公司的CEO和特朗普的关系也十分 密切,可以说该财团背后有着美国政府的影子。 特朗普对巴拿马运河的野心很大 在这时问题就来了,特朗普多次扬言要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甚至是不惜动用军队,并对中国在巴拿马运河的影响力表 示不满。在这种情况下长和集团将巴拿马运河交给有着美国政府身影的贝莱德财团等于说是羊入虎口,特别是该运河是 中国海上货物出口贸易的主要通道,一旦被美国掌控,那么特朗普就又多了对付中国的一张底牌。 也正是这样对于长和集团的港口出售一事公布后,中方多次对李嘉诚集团进行约谈,并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