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装备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成绩单出炉 589家“硬科技”企业上市
快讯· 2025-07-22 06:00
科创板今天(22日)迎来开市6周年。6年来,科创板以注册制改革为抓手,支持优质科技企业上市, IPO与再融资募集资金合计超1.1万亿元。记者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了解到,截至7月22日,科创板累计支 持589家公司上市,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867亿元,总市值超过7万亿元。开市6年 来,科创板成为国内"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上市公司高度聚集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 业,与 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 比超八成。 (央视新闻) ...
科创板六周年“再出发”:持续制度创新领跑资本市场改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02:43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开市六年,成为全球瞩目的硬科技企业聚集地,上市公司达589家 [1] - 板块定位为服务国家战略、关键核心技术和市场认可度高的硬科技企业,制度设计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高度契合 [2] - 六年累计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再融资1867亿元,合计超1.1万亿元 [2] 企业成长与盈利表现 - 以2019年为基数,近5年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9%和9% [2] - 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中已有22家实现盈利摘U,20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中19家自研45款药品/疫苗获批上市 [2] - 科创板八条发布后新上市16家公司,IPO募集149亿元,其中12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 产业集聚效应 -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 [4] - 集成电路领域约120家上市公司覆盖全产业链,形成完整链条和协同创新格局 [4] - 中芯国际科创板IPO募集532亿元,显著支持创新研发和产能扩张 [5] 研发创新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总额1680亿元,是板块净利润的3倍,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中位数达12.6% [6] - 107家公司连续3年研发强度超20%,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平均每家公司216项 [6] - 35家公司在细分行业全球排名第一,379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 [6] 资本市场机制创新 - 创设多元包容上市标准、第二类限制性股票、询价转让制度等创新机制 [10] - 科创板八条发布后制定修订20项制度规则,提升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包容性 [11] - 形成29条指数体系,境内外跟踪产品161只规模近2600亿元,科创50指数产品规模超1800亿元 [8] 投资者回报与资金引导 - 2024年超6成公司推出现金分红方案,累计分红388亿元,超290家公司分红比例超30% [8] - 2024年470家次公司推出回购增持方案,合计金额上限近380亿元 [8] - 约9成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投资,形成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风气 [7] 人才与创新生态 - 超6成公司创始团队为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3成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 [7] - 近4成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138家次公司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 [6][7] - 3成公司产品具有行业首创性,超380家公司的850余项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6]
科创板“硬科技”迎来“井喷期”
新华社· 2025-07-22 00:24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开市6周年,拥有58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7万亿元 [1] - 超60家公司推出全球首创性产品,3成公司的产品或研发项目具有首创性 [1] - 超6成公司的850多项产品和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 - 35家科创板公司排名全球第一,124家排名全国第一,196家排名全球或全国前五 [1] 科技创新成果 - 科创板公司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216项 [1] - 138家次(81家)公司牵头或参与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 [1] - 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达1681亿元,同比增长6.4%,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6% [1] - 研发投入是当年板块归母净利润的三倍多,研发强度持续保持在10%以上 [1] 资本市场支持 -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包容未盈利企业上市,并推出"科创板八条"等改革措施 [2] - 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募集资金合计超1.1万亿元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8成 [2] - 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形成示范和集聚效应 [2]
科创板迎来6周岁生日 上市公司589家 总市值超7万亿元
深圳商报· 2025-07-21 22:44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于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公司挂牌上市,截至2025年7月21日上市公司达589家,总市值约7.4万亿元 [1] - 6年来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867亿元,合计募集资金超1.1万亿元 [1] - 科创板重点服务战略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公司占比超八成 [2] 上市公司表现 - 以2019年为基数,5年来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9%和9% [2] - 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中已有22家实现盈利,20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中19家自研45款药品/疫苗获批上市 [2] - 16家第五套标准公司营收超1亿元,其中4家营收超10亿元 [2] 研发投入与创新 - 2024年科创板研发投入总额1680亿元,是净利润的3倍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中位数12.6% [2] - 107家公司连续3年研发强度超20%,持续领跑A股各板块 [2] 投资者回报 - 2024年509家公司(占比近九成)披露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2] - 超六成公司推出2024年度现金分红方案,累计分红总额388亿元,29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30% [2] - 2024年中期分红111家创历史纪录 [2] 政策支持与产业覆盖 - "科创板八条"发布后新增上市公司16家,IPO募集资金149亿元,覆盖半导体、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 [1] - 新增上市公司中12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拥抱创新发展大时代 科创板改革再出发
中国证券报· 2025-07-21 20:16
科创板发展成果 -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从"试验田"迈向"示范地","1+6"政策渐次落地,推动改革再出发[1] - 上市公司结构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占比超八成,集成电路、新能源产业链形成示范和集聚效应[1] - 科创板公司年度累计现金分红388亿元,超六成公司推出2024年度分红方案,逾29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2] 制度改革与生态优化 - 试点注册制形成可复制经验,"科创板八条"和"1+6"政策进一步发挥示范效应[1] - 构建由宽基、主题、策略等指数组成的指数体系,丰富长期投资工具[2] -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增强对科创属性及商业前景的判断[3] 服务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 科创板重点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高度契合[2] - 设置科创成长层,精准服务未盈利但技术突破大、商业前景广阔的科技型企业[3] - 建立"科创板后备企业库",细化新兴产业上市标准,提高股债融资便利度[3] 资本市场功能拓展 - 推动再融资储架发行试点,支持有条件公司境外上市[3] - 丰富科创板指数期货期权产品,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多样化工具[3] - 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壮大长期资本与耐心资本力量[3]
链聚科创板
上海证券报· 2025-07-21 19:54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总市值超过7万亿元,涵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 [1] - 589家"硬科技"上市企业累计实现超1.1万亿元直接融资规模 [1] - 累计发明专利超12万项,平均每家公司216项 [12] 集成电路产业 - 120家集成电路上市公司形成完整产业链,平均研发强度22.5%,超行业均值10个百分点 [3] - 中微公司等离子刻蚀设备进入5nm产线,沪硅产业300mm硅片量产打破国际垄断 [3] - 芯原股份三年累计研发投入30.39亿元,重点投向AIGC及智慧出行Chiplet解决方案 [3] 生物医药产业 - 113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聚焦癌症、乙肝、艾滋病等治疗领域 [1] - 20家适用第五套标准企业推出45款获批药品/疫苗,占同期国产创新药12% [4] - 泽璟制药构建小分子靶向药、大分子生物药、重组蛋白药三大产品矩阵 [4] 高端装备制造 - 127家企业覆盖工业母机、激光加工等领域,技术应用于高铁、核电、航天行业 [5] - 中国通号高铁信号控制系统市场占有率65%,护航4.8万公里高铁网 [5] - 中控技术使核电仪控设备国产化率从10%提升至90%以上 [5] 民生影响 - 艾力斯三代EGFR抑制剂价格降幅75%,患者年治疗费用从30万元降至7万元 [6] - 联影医疗研制全球首款5.0T磁共振设备,获NMPA、FDA、CE认证 [7]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促使进口设备价格下调,降低芯片制造成本 [8] 制度创新 - 2024年新规允许"轻资产、高研发"企业再融资补流比例突破30%限制 [10] - 寒武纪三年累计研发投入37.13亿元,实物资产仅占总资产6.74% [10] - 86%科创板公司获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支持 [11] 创新成果 - 379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15家为制造业"单项冠军" [12] - 2024年研发投入1680亿元,为板块净利润三倍多 [12] - 35家企业在细分领域或产品排名全球第一 [12]
科创板开市满六周年,从改革“试验田”迈向科创“新高地”
第一财经· 2025-07-21 14:16
科创板发展成果 - 科创板支持589家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市,总市值超7万亿元,其中超八成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 [1][3] - 科创板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867亿元,合计超1.1万亿元 [1][3] - 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累计超7000亿元,2024年研发投入达1681亿元,同比增长6.4%,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6%,显著高于其他板块 [3] 行业分布与研发突破 - 科创板上市公司主要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八成 [3] - 集成电路上市公司达120家,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等全产业链;生物医药公司110余家,涵盖多个细分领域;高端装备制造公司超120家 [3] - 三成科创板公司产品或在研项目具有行业首创性,超380家公司的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超60家公司推出全球首创性产品 [4] 制度改革与市场表现 - 科创板设置多套上市标准,支持54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上市,其中22家未盈利企业实现盈利并"摘U" [4] - 科创板平均市盈率从2019年底的74.36倍波动至2025年7月21日的52.35倍,2024年以来估值持续提升 [7] - 科创板指数化投资规模近2500亿元,科创50指数跟踪产品规模超1800亿元,成为A股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板块 [8] 投资者参与与资本支持 - 超六成科创板公司推出2024年现金分红方案,合计分红386.82亿元,超29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30% [8] - 2024年至2025年7月15日,470家次公司推出回购、增持方案,合计金额上限近380亿元 [8] - 专业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超六成,基金类投资者持有市值超1.2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境外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超3% [9] 未来改革方向 - 科创板推出"1+6"政策举措,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等,进一步支持未盈利科技型企业 [11][12] - 新政将提升科创板对硬科技企业的包容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加速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进程 [11][12] - 市场期待科创板优化未盈利企业监管机制,拓宽长期资金入市渠道,强化科技企业估值引导 [13]
【广发宏观王丹】7月EPMI淡季同比小幅转正,反内卷下销售价格企稳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7-21 11:21
战略性新兴产业PMI分析 - 7月EPMI环比下降1.1个点至46.8,降幅小于季节性均值(历史7月环比降幅3.9个点),同比由负转正(+0.7个点)[1][5][7] - 中观景气面走弱,7个细分行业中仅新材料处于扩张区间(景气度>50),扩张行业数环比减少1个[1][5][9] - 工业淡季扰动显著,但绝对景气水平(46.8)为历史同期第三低,高于2024年7月的46.1[8] 分项指标表现 - **供需双降**:生产、产品订单、出口订单分别环比下降1.3/1.5/2.2个点,出口订单连续2个月加速下滑[2][9] - **价格企稳**:购进价格下降1.9个点,销售价格逆势上升1.7个点,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价格涨幅显著[2][14] - **融资改善**:贷款难度指标结束两月上行趋势,环比下降1.4个点[2][9] - **产需比稳定**:生产与订单差值2.2,连续5个月在1.5-3.3区间窄幅波动[2][12] 细分行业景气度 - **新材料领跑**:景气度连续3个月>50,环比上升0.4个点,出口订单大幅增长17个点[3][17][19] - **高端装备/节能环保韧性**:景气度高于季节性均值1.3/0.2个点[17][18] - **生物/新能源汽车承压**:景气度<45,出口订单分别骤降17.7/10.1个点[3][17][20][21] 高频数据与政策影响 - 7月地产成交、汽车零售较6月放缓,原油价格高基数效应显现[4][21] - "反内卷"政策初步见效:销售价格回升,工信部将发布十大行业稳增长方案[4][22] - 金融市场影响偏正向:环比放缓符合预期,同比转正显示产业韧性[4][22]
跑出创新“加速度”——从科创板六年看资本市场助力“硬科技”进阶
新华社· 2025-07-21 10:06
科创板六年发展成果 -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 成为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 支持芯片国产化 新能源出海 生物医药突破和AI赋能等行业[1] - 科创板企业年均研发投入占比超10% 跑出科技创新中国加速度[1] - 科创板支持和服务科创企业能力持续提升 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4] 硬科技创新成果 - 百利天恒新药伦康依隆妥单抗完成治疗鼻咽癌Ⅲ期临床试验 迪哲医药新药舒沃哲获美国FDA批准[2] - 这些突破印证科创板硬科技实力 体现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支持[3] - 中微公司累计申请专利2941项 其中80%以上为发明专利 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至两年内[5] - 2024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达1681亿元 是板块归母净利润合计的三倍多[5] - 科创板研发人员约24万人 占员工总数近30%[5] 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 30%科创板公司产品或研发项目具有行业首创性 超80%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6] - 35家公司在细分行业或单项产品排名全球第一 124家排名全国第一[6] - 138家次(81家)公司牵头或参与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6] - 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 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发明专利216项[6] - 科创板提供开放包容高效的资本市场环境 通过政策创新和市场认可帮助企业实现长期高质量发展[6] 新质生产力集群 - 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80%[7] - 一批公司持续推动前沿技术发展 面向人工智能 基因技术 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7] 制度创新与融资支持 - 科创板承担改革试验田使命 以丰富灵活资本工具赋能科创企业做优做强[8] - 百济神州通过科创板募集资金211亿元 创生物医药企业募资最高纪录[9] - 泽布替尼在全球75个市场获批 成为中国创新药出海代表[9] - 589家科创板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募集资金合计超1.1万亿元[9] - 科创板股权激励机制帮助企业留住核心人才 华兴源创研发人员占比约40%[9] 科技-产业-资本循环 - 迪哲医药完成17.96亿元定增融资 成为首单适用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的未盈利企业[11] - 科创板超60%上市公司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 近30%公司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11] - 超70%公司建立博士后工作站 共建实验室等产学研协同机制[11] - 科创板引导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风气 一级市场投资总额约4500亿元 平均每家获投约9.3亿元[12] - 市研率正成为比营收和利润更重要的投资指标[13] 深化改革举措 - 摩尔线程和沐曦集成两家国产GPU企业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14] - 禾元生物成为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的首批受益企业[14] - 科创板推出1+6政策措施 设立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14] - 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 支持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14] - 针对性加强科创成长层风险揭示 强化未盈利企业信息披露要求 压实证券公司责任[15]
中国机械联副会长叶定达赴广西参加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
快讯· 2025-07-21 08:41
7月20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市举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叶定达应 邀出席开幕式,并在当日下午举办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专题对接活动中致辞。叶定达表示,广西作为我 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广西积极落实国家 产业转移战略,已连续三年举办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机械联愿进 一步深化与广西的交流合作,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在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 级、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贡献更大力量。(人民财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