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

搜索文档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推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修法决定、讨论重大事项报告
解放日报· 2025-04-30 01:58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核心内容 - 会议表决通过修改《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规定》等2件地方性法规 修改后的规定将更好落实国家改革举措 提升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助力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创新高地建设 [1] 基础研究工作情况 - 常委会组成人员肯定本市深化推进基础研究改革创新成效 建议完善多元投入机制 加强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组织跨学科研究 为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科技支撑 [1] "双一流"建设情况 - 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本市"双一流"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建议深化学科结构调整 创新科研组织方式 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育 持续提升建设水平 [1] 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 - 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加强部门协同和数据共享 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合作机制 推动社会保障卡在更多领域互联互通和便捷应用 [2] 人事任免事项 - 会议审议通过多项人事任免 包括免去华源的上海市副市长职务 任命常江为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任命马颖慧为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等 [4]
首次!四大直辖市,人口无一增长!
城市财经· 2025-04-02 03:42
四大直辖市人口变化 - 2024年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常住人口无一增长,呈现三减一平格局:北京减少2.6万人至2183.2万人[3],上海减少7.19万人至2480.26万人[4],重庆减少0.96万人至3190.47万人[5],天津持平于1364万人[6][7] - 历史对比显示,2021-2024年四大直辖市合计人口减少:天津(-22.6万)、重庆(-18.46万)、北京(-5.8万)、上海(-8.17万)[15],与七普时期(2010-2020)形成显著反差[11] 城市人口增长分化 - 广深保持人口正增长:深圳当前年增量不足20万人,远低于七普时期年均70万的水平[12];广州七普期间年均增长60万人[11] - 重点城市整体增速放缓:成都增量从年均58万降至不足10万[11][12],西安、郑州等城市增长动能减弱[11] 京沪人口调控机制 - 主动设定人口天花板:北京通过纾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企业/高校外迁[20],上海同步控制规模[19] - 资源禀赋支撑力:京沪教育/产业资源本可维持顶端人口竞争力[22] 天津产业结构困境 - 传统产业占比过高:石油化工利润占规上工业50%[32],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合计利润占比不足20%[33] - 高新技术产业薄弱:2018-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仅13.4%-15.5%[35],远低于深圳(58.4%)/苏州(37.4%)[35][36] - 人口自然负增长:2023年自然增长率-2.57‰[39],2024年略改善至-1.97‰[40] 重庆人口流失特征 - 城乡结构失衡:2022-2024年乡村人口减少44.04万,城镇仅增21.17万[55],农村人口占比仍达27.9%[54] - 收入水平制约: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5,666元,仅为广州50%[60] - 区域竞争压力:成都虹吸效应显著,七普显示31.99万重庆人口流入成都[66] 产业转型应对措施 - 天津实施"海河英才"计划:累计引进50万人才[42],配套财政补贴/创业支持等政策[23] - 重庆汽车产业突破:2024年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26.7%,新能源汽车产量增90.5%[71],拉动GDP增速达5.7%[72] - 人口净流入逆转:2024年外省净流入8.24万人,抵消自然减少9.2万的影响[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