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

搜索文档
小票根”撬动文旅“大消费” 优秀文化产品成激发文旅消费重要“引擎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8 00:08
民间体育赛事带动文旅消费 - 苏超赛事带动江苏多座城市成为热门打卡地 将文旅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1] - 南京设置87处苏超第二现场观看点 直接带动总客流超714万人次 [1] - 盐城某商场营业额同比增长21% 未来将持续打造赛事+商业IP [1] - 苏超带动江苏省暑期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近200% [1] - 贵州村超总决赛吸引省内外游客超18万人次 其中过夜游客超4万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8亿元 [1] 文体商旅成为消费黄金组合 - 上海演唱会形成顶流明星IP持续火爆态势 做强票根经济 [2] - 上海前5个月举办营业性演出超21000场 接待观众超1000万人次 票房达16.3亿元 [2] - 热门影视带动旅游消费 暑期档电影使前往西安广州南京旅游人次分别上涨12% 10% 16% [2] - 上半年7地监测511场重点赛事活动 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 [2]
(经济观察)小“票根”解锁中国暑期旅游消费密码
中国新闻网· 2025-08-26 03:44
票根经济模式兴起 - 票根经济定义为消费者凭借演出、赛事、旅游等票务凭证在后续消费场景享受优惠 将单一购票升级为链式消费[1] - 暑期多地通过音乐节、体育赛事、文艺演出推出凭票优惠措施 激活跨场景消费[1] - 该模式契合年轻消费者追求仪式感与价值感的心理需求 构建文旅IP与地方商业联动的消费新场景[5] 城市实践案例与成效 - 刀郎临沂演唱会带动全市重点A级以上景区游客量增长25% 持任意场次演唱会门票可免费畅游10家景区且24家景区推出折扣[1] - 江苏"苏超"足球联赛单场上座人数超6万 撬动多场景消费规模达380亿元[3] - 浙江衢州借"浙BA"篮球赛发放500万元消费券 直接拉动本地餐饮、住宿、零售消费[3] 经济影响机制 - 票根经济将一次消费变为消费链 关联交通、餐饮、住宿、旅游、文化周边等多元消费场景[3] - 优质文化产品成为优秀旅游产品的"芯片" 反映消费者对旅游产品文化含量要求提升[5] - 形成"一场活动带火一座城"的乘数效应 为本地多元业态提供低成本高效精准引流路径[5] 发展挑战与升级方向 - 若仅停留在折扣兑换等浅层激励 模式可能随活动热度消退而降温[5] - 需推动票根价值内涵式增长 通过与在地文化、独家产品和定制化服务深度绑定实现情感连接[6] - 应构建数字化票根经济活动平台 利用数据洞察实现个性化推荐与长效用户运营[6]
线下演出旺季,撑起八大衍生消费场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08:58
线下演出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7月演出市场总票房超34亿元 同比增长近60% 直追电影市场规模 [4] - 线下演出市场持续火爆 演唱会、音乐节、话剧等各类演出数量呈井喷态势 衍生消费场景不断丰富 [2] - 观演人群对线下演出体验的需求升级解锁了越来越多的细分消费市场 成为激活消费的新动能 [2] 摆摊经济 - 热门演出吸引数万人参与 在入场前等待和散场后疏导过程中形成两个明显消费高峰时段 [4] - 摊主聚焦观众即时需求:冰镇饮品、便携小吃、折叠坐垫、便携雨衣、手机支架等实用物品 [5] - 结合演出主题设计特色商品如应援扇、迷你手幅等低成本纪念物 增强参与感和仪式感 [5] - 摆摊启动成本低 回报周期极短 单场演出就能看到实际收益 社交媒体分享日入四位数经历 [4][7] 商场歌友会 - 商圈通过策划艺人歌友会、专辑签售会、粉丝见面会等活动 将偶像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客流与销售额 [9] - 采取低门槛策略联动场内商户推出粉丝专属套餐或折扣 通过赠送明星小型周边礼增加会员转化 [12] - 粉丝活动能在短时间内为商业体带来大量精准客流 增强商业体年轻化与时尚感标签 [12] 约妆服务 - 粉丝对演唱会的期待演变成包含情感表达的综合体验 妆容成为粉丝群体内的"社交货币" [15] - 消费需求高度集中在演出前2-3小时 化妆师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密度服务 [15] - 线上预约模式打破传统服务业地域局限 实现供需两端高效匹配 [15] 约拍跟拍 - 专业摄影器材价格高昂且日常使用率低 手机拍摄难以应对复杂光线变化和远距离拍摄问题 [19] - 跟拍约拍服务与专业设备租赁市场兴起 花几百元就能得到远超手机拍摄的效果 [19] - 轻资产模式吸引不少人试水 有摄影基础的人买一套二手专业设备就能接单 [21] 住宿市场 - 观众参与演唱会产生的额外消费有61.3%集中在住宿上 [24] - 演唱会期间周边3公里范围内酒店出现3-5倍价格上浮 基础房型在演出前一个半月就会被预订一空 [26] - 酒店通过精准运营突出区位优势 打造演唱会主题场景、提供穿梭巴士和应援礼品等特色服务 [24] 餐饮消费 - 演出开始时间固定导致吃饭时间集中在散场前后几个小时 场馆周边餐饮店铺用餐人数比平时多好几倍 [29] - 餐饮商家优化流程推出线上点单、精简菜单 或直接在场馆外设点招揽客人 [29] - 演出后的"宵夜"环节满足情感需求 餐厅成为延续看演出仪式感的场所 [31] 明星周边 - 周边产品从单一纪念意义升级为消费+体验双重载体 重塑演唱会经济的盈利结构与情感连接方式 [33] - 实体快闪店精心设计互动场景 将艺人等身立牌、主题打卡墙、沉浸式音效装置等元素加入 [33] - "限时限量"策略强化稀缺感 刺激粉丝在短时间内做出消费决策 [33] 演出+文旅 - "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成为新的旅行动机 演出门票比景点门票更能决定目的地选择 [40] - 多地政府通过筹办大型演艺活动吸引游客 打造城市品牌 带动文旅消费 [41] - 刀郎武汉演唱会带动武汉体育中心周边酒店预订环比增长4倍 周杰伦三亚演唱会带动综合消费超11亿元 [41]
线下演出旺季,撑起八大衍生消费场景
36氪· 2025-08-25 04:07
线下演出市场总体表现 - 线下演出市场持续火爆 演唱会、音乐节、话剧等各类演出数量呈井喷态势[1] - 2025年7月演出市场总票房超34亿元 同比增长近60% 直追电影市场规模[2] - 观演人群对线下演出体验的需求升级解锁了越来越多细分消费市场 成为激活消费的新动能[1] 摆摊经济 - 演唱会期间场馆周边形成摆摊经济 单场热门演出可吸引数万人参与 创造两个明显消费高峰时段[2] - 摆摊启动成本较低 回报周期极短 单场演出就能看到实际收益[2] - 摊主聚焦观众即时需求 夏季提供冰镇饮品、便携小吃、折叠坐垫等实用物品[4] - 结合演出主题设计应援扇、迷你手幅等特色商品 增强参与感和仪式感 社交媒体分享日入四位数的摆摊经历[4] 商场歌友会 - 商圈通过策划歌友会、签售会等粉丝活动将偶像流量转化为实际客流与销售额[6] - 采取低门槛策略联动商户推出粉丝专属套餐或折扣 通过赠送明星周边礼增加会员转化[9] - 粉丝活动能在短时间内带来大量精准客流 增强商业体年轻化与时尚感标签[9] 约妆服务 - 演唱会约妆服务成为粉丝情感表达的综合体验 用应援色打造眼妆、脸部贴纸等形成"社交货币"[11] - 需求高度集中在演出前2-3小时 化妆师需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密度服务[13] - 线上平台展示妆容案例、标注价格、预留预约通道 实现供需高效匹配[11] 约拍跟拍 - 催生专业摄影器材租赁市场 花几百元租赁设备可获得远超手机拍摄的效果[14] - 启动门槛较低 有摄影基础者购买二手设备即可接单 时间灵活成本压力小[16] - 服务改变观演方式 让记录演出现场成为难忘经历 提升观演体验[16] 住宿市场 - 跨区域观演人群集中涌入 61.3%的额外消费集中在住宿上[17] - 演唱会期间场馆周边3公里内酒店出现3-5倍价格上浮 基础房型在演出前一个半月被订空[19] - 酒店通过打造演唱会主题场景、提供穿梭巴士和应援礼品等特色服务提升吸引力[17] 餐饮消费 - 演出散场前后几小时形成用餐高峰 场馆周边餐饮店铺用餐人数比平时多好几倍[21] - 餐饮商家优化流程推出线上点单、精简菜单 或直接在场馆外设点招揽客人[21] - 演出后"宵夜"环节满足情感需求 餐厅加入艺人形象产品、应援主题装修等元素[23] 明星周边 - 周边产品从单一纪念意义升级为消费+体验双重载体 重塑演唱会盈利结构[24] - 实体快闪店加入等身立牌、主题打卡墙等互动场景 将购物过程变成粉丝聚会[24] - "限时限量"策略强化稀缺感 刺激粉丝集中消费 通过社交平台扩散热度[24] 演出+文旅融合 - "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成为新旅行动机 演出门票比景点门票更能决定目的地选择[27] - 多地政府通过演艺活动吸引游客 如包头演唱会凭票根可免费游览四大景点[29] - 刀郎武汉演唱会带动武汉体育中心周边酒店预订环比增长4倍 周杰伦三亚演唱会带动综合消费超11亿元[29]
成都:1-7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26.2%|首席资讯日报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23 04:48
新能源汽车与制造业增长 - 成都1-7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幅增长326.2%,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9% [2]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2%,智能手表产量增长135.2% [2] - 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4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整体同比增长8.0% [2] 科技行业动态与收购事件 - 马斯克曾邀请扎克伯格参与对OpenAI的非正式收购要约,但未获签署意向书 [3] - OpenAI董事会于2月正式拒绝马斯克收购要约 [3] 消费市场与监管成效 - "十四五"期间市场监管部门处理投诉举报8902.8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17.1亿元 [4] - 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574.9万件,挽回经济损失57.8亿元 [4] - 暑期档电影票房突破105亿元,显示文化消费市场强劲复苏 [5] 金融市场与资产配置 - 中信证券预计2025年约90万亿元存款到期,其中4.5-9万亿元可能寻求更高收益 [6] - 流出资金或倾向于通过"固收+"等资管产品间接入市,而非集中进入权益市场 [6] 低空经济与新兴业态 - 深圳低空观光游订单量同比增长30%,亲子订单占比60% [7] - 低空经济研学游呈现井喷式增长,成为政策与体验驱动的新风口 [7] 市场主体增长与区域经济 - "十四五"以来中国企业净增1999.9万户,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 [8] - 非洲智能手机市场第二季度出货量1920万部,同比增长7% [9] - 埃及、尼日利亚和南非等关键市场因通胀缓解及货币稳定推动增长 [9] 能源与电力市场 - 天风证券预期2026年广东省煤电机组电价水平相对平稳,容量电价提升支撑盈利 [10] - 广东省中长期交易电价已近底部,下跌空间有限 [10] 土地市场与规划调整 - 多城通过调整土地规划增加居住用地占比,降低容积率和商业比例 [13][14] - 上海、深圳、广州等一二线城市地块重新入市,房企拿地积极性提高 [13] 人工智能技术透明度 - 谷歌披露Gemini每次回答消耗0.24瓦时能量,相当于微波炉运行一秒钟 [12] - 每次查询排放0.03克二氧化碳,为AI行业能效透明度设立新基准 [12]
“演唱会+城市” 叠加效应激发粉丝经济新活力
消费日报网· 2025-08-22 03:39
演唱会带动城市消费模式 - 五月天北京演唱会连开13场吸引数十万观众 多区同步推出快闪活动 夜游线路和主题艺术展 形成跨城区粉丝打卡路线和音乐热潮带动城市发展的独特景观 [2] - 文旅部门探索演唱会+文旅融合新模式 推动粉丝经济与城市消费深度融合 [2] 演唱会经济规模与带动效应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演唱会票房同比增长约四成 演出经济深度撬动城市消费链包括交通出行 酒店住宿 美食餐饮和周边购物 [3] - 五月天北京演唱会带动周边住宿订单同比增长240% 演出期间酒店出租率逼近90% [3]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达796.29亿元同比增长7.61% 票房收入达579.54亿元 大型演唱会覆盖30个省份180座城市 跨城观演率超过60% 衍生综合消费总量突破2000亿元 [3] - 每1元演唱会门票消费可带动周边至少4.8元的餐饮 交通 零售和住宿等综合消费 [4] 城市文旅政策与消费激励 - 多地文旅局出台票根经济优惠政策 凭演出门票可在部分景点和酒店享受专属福利 [4] - 观演+旅游融合模式丰富观众体验 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4] - 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对大型演出项目分梯次给予最高300万元支持 [8] - 推进大型营业性演出一件事集成办理模式显著提升行政效率 [8] IP沉浸式体验与空间转化 - 多区域联动围绕IP打造沉浸式文旅路线与商业场景 包括亮马河夜游船播放金曲 朝阳公园矗立巨型五色球 蓝色港湾上演歌词光影秀和THE BOX展出歌词主题艺术展 [5] - 首钢园六工汇将快闪商店 艺术装置与粉丝共创活动融入旧工业空间 [5] - 城市从演出承载地向沉浸式IP空间转变 联名产品 歌词地标和社交打卡将商业与情绪打通 推动粉丝从消费者变为共创者 [5] - 传统小店因明星到访切入文旅产业链 获得前所未有的曝光与流量 [5] 粉丝经济特征与转化策略 - 粉丝以48小时极限行程在短时间内完成吃住行娱一体化消费 对城市局部区域形成显著经济拉动 [7] - 粉丝带来流量和情绪与文化资产 城市应围绕演出IP进行资产化开发与品牌共建 打造常态化打卡地标与叙事空间 [7] - 通过社群活动强化城市认同感 实现从一次性热度向文化软实力的跃升 [7] 城市管理机制与保障措施 - 北京市制定《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综合服务保障协调机制》联合公安 交通和卫健等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 [8] - 推出十余项服务与监管措施 优化审批流程 完善安保方案和提供通关便利 [8] - 制度化举措保障演出顺利进行 为城市在高强度文化活动中实现有序管理提供可借鉴经验 [8]
把退票权还给消费者
经济日报· 2025-08-21 22:11
演出市场投诉情况分析 - 2025年上半年演唱会相关投诉量同比翻倍增长 其中退票诉求占比超过90% [1] - 现有实名购票制度下门票不可转让或赠予 退票成为消费者挽回损失唯一途径 [1] - 退票条款存在多重限制:不可退票 整单整退 提前30天关闭退票通道 手续费高达80% [1] 行业退票政策对比 - 演出票以特殊商品为由普遍执行不可退不可改政策 将风险转嫁消费者 [1] - 航空票 高铁票 电影票等时效性商品已普遍实行阶梯退票机制 [1] - 平台常将关键限制隐藏在冗长协议或灰色小字中 消费者难以察觉 [1] 退票机制改革建议 - 应建立全行业阶梯退票统一标准 参考铁路航空按时间远近设置递增手续费 [2] - 需改变现行一刀切30天前禁止退票规则 改为越接近演出时间手续费越高 [2] - 建议多部门联合监管 重点治理黄牛乱象 营造有序市场环境 [2] 行业运营管理现状 - 高退票门槛和手续费设计初衷为防范黄牛大量囤票后退票 [1] - 现行防黄牛措施不应成为限制普通消费者退票权益的挡箭牌 [1] - 优化退票机制有望激发消费热情 促进演出市场长远发展 [2]
现场直击时代少年团上海演唱会,拉动这些消费
第一财经· 2025-08-21 09:09
演唱会经济拉动消费 - 演唱会拉动了上海演出、住宿、餐饮和购物领域的消费 [5] - 商家以"票根经济"联动演唱会与其他消费 [5] 明星热潮背后的商业模式 - 经纪公司资本打造"偶像养成系"商业模式 [5] - 依靠数据和流量获取更多商机 [5]
游客脚步慢下来 服务业态多起来 消费链条长起来
杭州日报· 2025-08-20 10:05
ITSHA 25 The Bear C- 故事 傍晚的奥体中心体育馆,热浪未消,人潮已至。"孩子买的票,我们也来赶赶时髦。"两位"妈妈 级"观众正在互相拍照留念,言语间流露出兴奋之情。她们看的是伍佰演唱会,这场演出吸引了从"60 后"到"00后"的各年龄段观众。 场外,海宁的李女士带着孩子,指着手机直播画面说:"看,这就是伍佰。"顺路而来的她,觉得在 场馆外感受氛围也是特别的体验,"地铁2小时就到了杭州市区,我们常来玩。" 另一边,两位从温州专程赶来的"90后"姑娘静静守候,虽未抢到票,但她们说,"就想在场外听听 歌声,感受这份情怀。"她们的行程并未结束,"明天逛逛西湖,也算不虚此行。" 一张演出票,无形中延长了游客的驻足时间,链接着城市更广阔的风景。 对杭州大学生陶陶而言,追随偶像的巡演足迹,是青春珍贵的注脚。"去年追了11场,每次演唱会 前都很期待,很有盼头,感觉特别开心。"当演出落地陌生城市,她便开启"观演+旅行"模式,"让行程 更充实,也体验了不同城市的风土人情。"这是她内心的真实感受。 演唱会的辐射力,远不止于场馆。社交媒体上,粉丝团应援妆容教程刷屏,美甲店"偶像同款"档期 爆满;应援扇、明星专辑小 ...
文化执法护航演出市场繁荣
搜狐财经· 2025-08-18 14:06
演出市场繁荣 - 大连市通过海来阿木演唱会、开心麻花剧场演出及《老酒馆》沉浸式戏剧等活动推动夏季演出市场繁荣,形成"文化味"与"烟火气"交织的消费生态 [4] - 刀郎、时代少年团、孙楠等艺人演唱会密集举办,朗朗钢琴演奏会、话剧、马戏及脱口秀等多样化演出为市民提供视听盛宴 [9] - 啤酒节演出活动丰富多彩,进一步强化文旅消费新生态的构建 [9] 监管与服务措施 - 文化执法队通过召开旅游旺季部署会议提前研判演出活动安全与秩序,实施"事前指导、事中监管、事后总结"全链条监管模式 [6][9] - 对大型演出场次派遣执法人员全程护航,对小型剧场演出加强抽查力度,重点检查违规内容及演出报批一致性 [9] - 开展网络巡查491次,出动执法人员348人次,累计监管91场演出活动,保障意识形态安全 [12] 文旅产业协同发展 - 以大型演唱会带动中小型演出活动,打造"跟着演唱会游大连"城市IP,通过"票根福利"促进游客留驻体验 [6] - 执法队协助演出举办单位对接行政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并通过现场政策讲解与风险提示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12] - 通过监管服务吸引更多演艺项目落地,推动"以演带游、以游促消"的文旅消费生态持续发展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