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推动海工装备走向深远海(弘扬科学家精神·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8-10 23:18
海洋工程技术发展现状与价值 - 海洋工程是建设海洋强国的"硬支撑"和"加速器",直接服务于国家战略资源与能源安全保障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 [2] - 海洋工程技术在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获取海洋资源过程中至关重要,需确保人员和设施在海洋中的安全 [3] - 发展海洋工程牵引着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智能控制等产业链升级,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以及海洋治理能力方面作用日趋显现 [4] 海洋工程技术研究重点与突破 - 我国在近浅海工程领域技术日趋成熟,但在深远海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 [5] - 深海油气矿产勘探开发、深远海大型漂浮式风电、深远海养殖产业等深远海开发日渐提速,海洋工程需支撑深远海探索 [5] - 团队研发的海底管缆挖铺埋一体化施工作业装备可在千米级深海环境中执行任务,全装配化深水建筑物一体化施工装备可实现深远海施工作业 [5] 海洋工程技术应用与成果 - "近浅海新型构筑物设计、施工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突破复杂海况下海工结构施工安全技术瓶颈,已应用于国内外30余项重大工程 [4] - 团队研发形成新型海洋工程结构设计、安装、检测及修复加固成套技术,大幅提升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水平,相关成果于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8] - 科学家与企业家精神相结合,协同构建"需求牵引研发—市场反哺科研"的闭环,推动海洋工程装备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服务重大工程 [9] 海洋工程人才培养 - 青年科研工作者需心怀家国,将个人理想融入海洋强国建设事业,并具备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9] - 人才培养需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设置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模块,强化"现场即课堂"理念,将学生培养放到工程一线 [10] - 需开展国际科研合作,保持与国内外海洋工程领域专家学者的沟通交流,开阔研究视野 [10]
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工程专家李华军—— 推动海工装备走向深远海(弘扬科学家精神·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8-10 21:54
海洋工程技术的战略价值 - 海洋工程是建设海洋强国的"硬支撑"和"加速器",直接服务于国家战略资源与能源安全保障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 [1] - 在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获取海洋资源过程中需要建造大量设施,这些设施常受到海浪、台风、洋流的拍打和冲刷,海洋工程要确保人员和设施在海洋中的安全 [2] - 发展海洋工程牵引着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智能控制等产业链升级,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以及海洋治理能力方面作用日趋显现 [2] 我国海洋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 我国在近浅海工程领域的技术日趋成熟,但在深远海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 [3] - 团队研发的"近浅海新型构筑物设计、施工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突破复杂海况下海工结构施工安全技术瓶颈,已应用于国内外30余项重大工程 [2] - 深海油气矿产勘探开发、深远海大型漂浮式风电、深远海养殖产业等深远海开发日渐提速,探索深远海离不开海洋工程的支撑 [3] 深远海开发的技术挑战与突破 - 深远海开发需应对极端环境、技术空白和系统集成等挑战,需攻克超高压、低温、极端环境下装备可靠性及能源供给等难题 [4] - 团队研发海底管缆挖铺埋一体化施工作业装备,可在千米级深海环境中执行海底光缆、电缆及管道铺设任务 [4] - 全装配化深水建筑物一体化施工装备可以实现深远海施工作业,为加快走向深远海打下扎实基础 [4] 海洋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 - 科学家要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与企业家精神相结合,协同构建"需求牵引研发—市场反哺科研"的闭环 [8] - 团队与中交二航局合作推动海洋工程装备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服务重大工程,成果在国内外30余项重大工程中应用 [8] - 历经10余年攻关研发形成新型海洋工程结构设计、安装、检测及修复加固成套技术,大幅提升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水平 [7] 海洋工程人才培养 - 青年科研工作者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尊重科学规律,脚踏实地、不怕失败 [9] - 人才培养要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设置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模块 [9] - 实践能力培养须突破实验室边界,强化"现场即课堂"理念,把学生培养放到工程一线 [9][10]
上半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超5万亿元,多地布局海洋新经济
华夏时报· 2025-08-08 13:27
海洋经济整体发展 -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 1万亿元 同比增长5 8% [2]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达到105438亿元 同比增长5 9% 增速高于GDP 0 9个百分点 [3] - 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35%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全球首位 [3] 政策支持与战略定位 - 中央多次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包括二十届三中全会 202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及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 [2] - 自然资源部提出将持续深化科技创新 优化产业布局 激发市场活力 推动海洋经济质与量双提升 [2] 细分产业表现 海洋资源与能源 - 上半年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 8% 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增长5 6% [3] - 海洋原油 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 3% 16 9% 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 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99 4% 2 2% [3] 海洋旅游业 - 上半年海洋旅游业增加值7718亿元 同比增长8% [4] - 邮轮港口进出港旅客总数和邮轮艘次分别同比增长40 1% 33 7% 天津港"五一"单日过境免签旅客超400人创复航新高 [4] 海洋交通运输与工业 - 上半年海洋货运量 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5 2% 6 9% [5] - 海洋船舶工业新承接订单量 完工量 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64 0% 47 2% 57 6% 海工装备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达64 6% 43 3% 62 6% [5] - 船舶和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0 0% 13 7% [5] 新兴产业与转型升级 - 海洋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但传统产业占比仍近90% 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足10% [5] - 专家建议重点发展海上清洁能源 海工装备 海洋生物医药等 打造现代化海洋产业集群 [6] - 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技术将推动海洋新能源 生物医药 高精度探测设备等高科技产业发展 [6] 区域发展动态 - 海南计划到2027年三亚海棠湾旅游集群营收突破500亿元 洋浦港航集群营收达800亿元 集装箱吞吐量600万标箱 [7] - 上海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11387亿元 占全市GDP 21 1% 规划2030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 [8] - 福建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超1 25万亿元 海水养殖产量占全国1/4 水产品出口额67 1亿美元全国第一 [8]
山东青岛:新一代浅吃水自升式海上作业支持平台顺利起航
人民网· 2025-08-07 02:01
由于提供的文档内容仅为标题重复且无具体正文信息,无法提取实质性行业或公司研究要点。建议补充完整新闻原文后再进行结构化分析。当前文档仅显示青岛某新型海上作业平台起航事件,但缺乏技术参数、参与企业、应用场景等关键数据[1][2][3][4][5]
武汉造“海上高脚屋”走俏,半数订单来自中东
长江日报· 2025-08-04 02:26
编辑:熊展平 2012年,武汉船机首次涉足海上作业支持平台领域,13年来陆续建造40余座,其中交付 中东地区23座。 "2014年首次出口中东,客户对武汉船机产品很满意。"武汉船机技术中心海洋工程装备 所所长赵彬说,武汉船机可独立完成基本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和总包建造,建造周期 可控;同时,在中东、东南亚等地设立了售后服务站点,可确保客户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武汉船机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武汉船机加大海外市场拓展 力度,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从核心智能化、全面数字化、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等方向发展 新质生产力,着力于海工平台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产品建设,持续提升船海工程装备技 术水平及海工平台工程总包和设计建造能力,开展外贸出口和提升国产装备竞争力双向融 合,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贡献力量。 8月3日,中船集团武汉船机总包建造的JANA506、JANA507两座新一代浅吃水自升式 海上作业支持平台,从青岛起航发往沙特。 因为有4条"大长腿"深深"扎"进海里,这种自升式支持平台也被形象地称为"海上高脚 屋"。它能在复杂海洋环境下完成平台起升、起重货物、平台自航等任务。平台面积约为5个 标 ...
学习笔记|向海图强,广东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15:42
政策导向与战略定位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及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1] - 广东省作为全国海洋经济第一大省 拥有大陆海岸线4084.5公里及近2000座海岛 具备向深远海发展的地理与经济优势[1] - 广东省发布《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并于7月1日施行 通过法治手段落实海洋强国战略[2] 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 - 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升级 重点发展深远海渔业工程装备 海洋油气探采装备及海洋新能源装备[2] - 支持新型海洋装备研发 包括深潜器 无人船艇和水下机器人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2] - 引导电子信息企业向海洋领域拓展 加强物联网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海洋场景的融合应用[3] 能源与基础设施布局 - 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与产业基地建设 完善全产业链并支持运维产业发展[3] - 优化港口资源整合 推动区域港口群协同发展 科学布局临港产业项目[3] - 支持广州 深圳与港澳共建世界一流港口群 培育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及国际船舶登记中心[3] 资金支持与区域优势 - 广东省连续7年投入近20亿元专项资金 支持六大海洋产业315个创新项目[4] - 广州和深圳凭借资本实力与金融资源配置能力 为海洋科创企业融资及成果转化提供支撑[4] - 广东需加快传统海洋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发展 释放海洋经济新增长空间[4]
学习笔记|向海图强 广东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15:35
全国统一大市场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同时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广东作为全国海洋经济第一大省,拥有4084.5公里大陆海岸线、近2000座海岛,具备向深远海发展的便利条件 [1] 广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 - 《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已于7月1日施行,强调推动海洋产业向非沿海地区延伸,探索建设海洋产业园区 [2] - 条例要求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巩固提升,支持深远海渔业工程装备、海洋油气探采装备、海洋新能源装备等领域关键技术突破 [2] - 鼓励发展深潜器、无人船艇、水下机器人等新型海洋装备 [2] 新技术与海洋产业融合 - 广东省要求提升高端海洋电子装备研发能力,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应用 [3] - 推动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完善产业链,支持海上风电运维产业发展 [3] 港口与临港经济发展 - 广东将推动港口资源整合优化,促进区域港口群协同发展,科学布局临港产业项目 [3] - 支持广州、深圳等沿海港口城市与香港、澳门共同推进世界一流港口群建设 [3] 国际航运建设 - 广东计划培育现代航运服务机构、建设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推动国际船舶登记中心和国际船舶锚地服务基地建设 [3] 广东海洋经济基础与投入 -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连续7年累计投入近20亿元,推动315个海洋项目创新发展 [4] - 广州和深圳拥有雄厚资本实力,深圳是国内资本配置中心之一,有利于海洋科创企业融资 [4]
东营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召开
齐鲁晚报网· 2025-07-31 08:26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 同比增长7.1% 增速居全省首位 [3] - 2024年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610.72亿元 其中13个海洋主要产业增加值462亿元 同比增长7.6% [3]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28.2亿元 同比增长9.8% 占比提高0.2个百分点 [3]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 水产品总产量24.3万吨 同比增长4.6% 水产养殖总面积163万亩 工厂化养殖面积150万平方米 [4] - 水产苗种繁育能力突破500亿单位 建成全国重要南美白对虾和海参苗种生产基地 [4] - 胜利油田海上原油产量179.6万吨/年 中海油东营上岸原油量达464万方 [4] - 烧碱产能195万吨 占全省16.6% [4] - 规模以上海洋装备制造企业超140家 涵盖油田勘探钻井全产业链 [4] - 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引进15家头部企业 签约37个产业链项目 投产21个 [4] -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988万千瓦 占全市总装机67% 含渤中海上风电项目及全国首個吉瓦级海上光伏项目 [4] - 海水淡化能力达5.8万吨/日 东营港项目为全省最大海水淡化制备脱盐水工程 [4] 港口建设与物流 - 上半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595万吨 同比增长17.64% [6] - 东营港区建成生产性泊位63个 25万吨级单点系泊工程主体落成 [6] - 广利港区建成6个5000吨级和2个1万吨级通用泊位 配备全省首个风电设备专用码头 [6] - 建成公共管廊49公里 铺设原油及成品油管道近300公里 配套库区2200万立方米 [6] 科技创新能力 - 海洋领域高新技术企业38家 建成省级以上涉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 技术创新中心2家 重点实验室4家 [7] - 威飞海洋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五家水下油气生产系统研发制造企业 [7] - 胜鑫公司突破海洋高含硫环境油管防腐技术 [7] - 培育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4个 涉海领域黄河三角洲系列人才8人 [7] 生态保护与修复 - 黄河口湾区入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创新高 [8] - "十四五"以来修复滨海湿地4537公顷 退养还滩678.57公顷 [8] - 治理互花米草13.1万亩 综合治理率超95% [8] - "十四五"期间累计放流水产苗种60亿单位 [8] 品牌与试点建设 - 黄河口大闸蟹品牌价值达32亿元 蝉联"中国十大名蟹" [4] - 垦利区、河口区获批国家级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 [4] - 东营市入选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对虾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城市 [4]
獐子岛:出资337.5万元参与设立合资公司
北京商报· 2025-07-30 13:17
合资公司设立 - 獐子岛与海发集团 海大投管 海发智创科技共同投资设立大连海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3750万元[1] - 海发集团出资1912.5万元持股51% 獐子岛出资337.5万元持股9% 海大投管出资300万元持股8% 海发智创科技出资1200万元持股32%[1] - 合资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水下系统装备制造与销售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与销售 潜水救捞装备制造与销售 海洋工程关键配套系统开发与研发[1] 关联交易 - 海发集团为獐子岛间接控股股东 本次投资构成关联交易[1]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 装备制造业营收、利润快速增长
央广网· 2025-07-28 01:27
工业企业整体表现 -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155.8亿元 [1] - 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 [1] -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 [1] 装备制造业表现 - 6月份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较5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 [1] - 装备制造业8个行业中4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 [1] - 汽车行业利润同比增长96.8%,主要因车企促销带动销量增长及重点企业投资收益增长 [1] 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中电子专用材料制造、飞机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利润同比分别增长68.1%、19.0%、17.8% [1] -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计算机整机制造、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家用通风电器具制造利润分别增长160.0%、97.2%、21.0%、9.7% [2]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影响 - 电子、家电、厨卫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