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及零部件
icon
搜索文档
聊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上半年完成产值161亿元
大众日报· 2025-08-26 04:10
行业产值表现 - 上半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完成产值161亿元 同比增长14.9% [1] - 产业链增速居全市12条产业链首位 [1] 产业体系构成 - 拥有71家规上企业 包括2家小巨人企业、4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12家瞪羚企业 [1] - 形成3家整车制造龙头企业:中通客车、中通新能源和时风集团 [1] - 配套企业覆盖车身铝合金材料、电池部件、空调及线束生产领域 [1] - 已培育56家高新技术企业和3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1] 创新协同发展 - 实施"一链一院"行动 推动中通客车与山东交通学院共建低碳智能车辆技术产业学院 [1] - 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抓手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1] 未来发展方向 -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推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1] - 聚焦企业发展需求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链提质升级 [1]
【财经分析】美关税政策拖累日本多行业
新华社· 2025-08-26 03:16
美国关税政策对日本出口的影响 - 日本7月对美出口额同比下降10.1%至1.73万亿日元 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1] - 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同比下降28.4%至4220亿日元 出口量同比减少3.2%至12.35万辆[1] - 日本输美汽车面临27.5%关税 贸易协议中关税下调至15%的内容尚未实施[1] 日本企业整体利润表现 - 1069家东京主板企业第二季度合计净利润同比下降12%至12.3万亿日元 时隔3年出现下降[1] - 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二季度利润下滑约9800亿日元 降幅达45%[1] - 本田公司因关税成本大幅增加 净利润下降50%[1] 重点行业受冲击情况 - 钢铁行业二季度陷入亏损 东京制铁公司下调2025-2026财年业绩预期[2] - 化工行业二季度利润下降25% 三菱化学集团业绩明显承压[2] - 三菱化学首席财务官表示关税政策导致客户信心下降 负面影响超出预期[2] 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 - 11%中小企业表示已受关税政策影响 50%担忧订单减少[3] - 大阪钢铁企业担忧汽车及钢铁巨头转向海外供应商导致订单减少[2] - 玉乃光酒造公司二季度对美销售额减少30% 因进口商担心关税上调削减订单[2] 企业应对策略调整 - 玉乃光酒造公司正拓展替代市场以减少对美国市场依赖[2] - 分析人士建议日本中小企业加强预判和提前布局应对风险[3] - 行业人士指出大型企业可能推迟设备投资 导致中小供应商订单大幅萎缩[2]
别让“特殊特性”成为质量黑洞
36氪· 2025-08-26 02:58
在大量走访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咨询项目中,我们发现一个普遍现象:质量事故并非总是源于生产线上 的"明显失误",而往往是对那些影响安全、法规及装配的关键控制点——即"特殊特性"——缺乏系统识 别与管理。 这些隐藏在图纸、工艺和供应链深处的特性,一旦失控,代价极其惨痛:从大规模召回、品牌声誉受 损,到巨额索赔甚至法律责任,几乎每一家制造企业都曾因其付出过惨痛学费。更令人警醒的是,许多 企业并非完全不了解"特殊特性",而是缺乏一套端到端、跨部门、可落地的管理机制。 例如: *设计部门未能在早期识别高风险特性,导致下游被动救火; *供应链对客户图纸中的符号缺乏解析,结果控制计划形同虚设; *生产现场缺少统计控制手段,无法实时监控关键尺寸波动。 在竞争日趋激烈、法规日益严格的今天,如何科学设定、有效管理"特殊特性",已成为决定企业能否稳 健发展的关键门槛。基于多年的行业咨询与最佳实践总结,我们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系统解读这一概 念,从定义、识别、到管理方法,帮助您在企业内部建立可复制、可审计、可持续的特殊特性管理体 系。 什么是"特殊特性"? "什么叫特殊特性?到底'特殊'在哪里,'特性'又是什么意思?" 如果用简单、日 ...
综述|美关税政策拖累日本多行业
新华社· 2025-08-26 02:49
美国关税政策对日本出口的影响 - 日本7月对美出口额同比下降10.1%至1.73万亿日元 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 [1] - 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同比下降28.4%至4220亿日元 出口量同比减少3.2%至12.35万辆 [1] - 日本输美汽车面临27.5%关税 汽车零部件关税下调至15%的内容尚未实施 [1] 日本企业整体盈利状况 - 1069家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企业第二季度合计净利润同比下降12%至12.3万亿日元 时隔3年出现下降 [1] - 美国加征关税导致多个行业利润严重缩水 中小企业普遍担忧减产等连锁反应 [1] 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受损情况 - 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二季度利润下滑约9800亿日元 降幅达45% [1] - 本田公司因关税成本大幅增加 净利润下降50% [1] 钢铁行业经营困境 - 钢铁行业二季度陷入亏损 受美国关税政策和市场疲软双重冲击 [2] - 东京制铁公司被迫下调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财年业绩预期 [2] 化工行业业绩压力 - 化工行业二季度利润下降25% [2] - 三菱化学集团业绩明显承压 客户信心下降负面影响超出预期 [2] 中小企业面临的风险 - 大阪商工会议所调查显示11%中小企业已受关税影响 50%担忧订单减少 [3] - 汽车及钢铁巨头可能转向海外供应商 导致中小企业面临订单减少与就业岗位压缩风险 [2] - 大型企业若推迟设备投资 中小供应商订单量将大幅萎缩 [2] 食品行业出口受挫 - 玉乃光酒造股份有限公司二季度对美销售额同比减少30% [2] - 美国进口商因担心关税上调和市场不确定性削减订单 该公司海外销售额占总收入10% [2] - 公司正拓展替代市场以减少对美国市场依赖 [2]
聊城|聊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上半年完成产值161亿元
大众日报· 2025-08-26 01:33
行业产值表现 -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上半年完成产值161亿元 同比增长14.9% [1] - 产业链增速居全市12条产业链首位 [1] 产业体系构成 - 拥有71家规上企业 包括3家整车制造龙头企业(中通客车、中通新能源、时风集团) [1] - 配套企业涵盖车身铝合金材料(友升铝业)、电池部件(博源精密)、空调及线束(通盛汽车、端子电器)等领域 [1] - 形成集整车和零部件研发、生产、贸易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 [1] 企业培育成果 - 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8家 瞪羚企业12家 小巨人企业2家 [1] - 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6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 [1] 创新发展举措 - 实施"一链一院"行动 中通客车与山东交通学院共建低碳智能车辆技术学院 [1] -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1]
特朗普关税战,印度股市成了最大输家?
华尔街见闻· 2025-08-21 07:47
贸易摩擦对印度经济的影响 - 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关税至50% 印度企业面临亚洲最严重的盈利预测下调 过去两周印度大中型企业未来12个月盈利预测被下调1.2% [1] - 若美国持续征收50%关税 可能使印度GDP增长率下降1个百分点 纺织业等就业密集型行业首当其冲 [2] - 印度股市地位发生戏剧性逆转 从最受青睐的亚洲股市沦为最不受欢迎的市场 [1] 企业盈利状况 - 印度企业盈利增长连续五个季度保持个位数增长 远低于2020-21年至2023-24年间15%-25%的增长水平 [3] - 汽车及零部件 资本货物 食品饮料和耐用消费品行业12个月净利润预测降幅最大 均下调1%或更多 [4] - 2024年盈利增长仅6% 2025年复苏步伐缓慢 经济增长参数和企业盈利均证实疲软态势 [4] 政府政策应对 - 印度总理莫迪宣布大规模税制改革计划 拟将商品及服务税从四档(5%/12%/18%/28%)简化为两档(5%/18%) [1][4] - 税制改革预计在2027财年为GDP增长贡献0.35-0.45个百分点 [5] - 印度2022-2024财年实际GDP平均增长8.8% 为亚太地区最高 预计未来三年年均增长率达6.8% [5] 行业受影响情况 - Nifty 50指数成分股公司仅9%收入来自美国市场 但关税威胁仍对经济增长构成重大风险 [1] - 纺织业作为就业密集型行业 在关税冲击中将首当其冲 [2] - 尽管估值仍然偏高 关税可能触发广泛的估值重新评级 [2]
宏观经济专题:对等关税2.0后,行业关税或将成关键新变量
开源证券· 2025-08-20 11:44
已达成贸易协定概况 - 截至8月18日,特朗普政府与英国、欧盟、日本等10个国家和地区达成贸易协定,占美国2024年商品总进口的38.6%和商品逆差的49.8%(不含英国)[3][13] - 除美英协定较具体外,其他协定多为临时框架,缺乏实质内容且存在明显关税不对等现象[3][13] 主要贸易协定细节 - 美英协定:保留10%基础关税,对汽车等特定行业实行配额豁免(如汽车10万辆配额,税率从27.5%降至10%)[4][17] - 美越协定:对越南出口征收20%基础关税和40%转口关税,越南对美国商品实行零关税准入[4][24] - 美日/美欧协定:征收15%基础关税,要求日本投资5500亿美元,欧盟投资6000亿美元并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4][36][54] 关税政策核心目标 - 2025年4-7月美国关税收入达947.19亿美元,占财政收入的8.4%,部分实现补充财政目标[64] - 政策核心诉求为减少贸易逆差和促进制造业回流,而非单纯增加财政收入[64][68] 行业关税新趋势 - 钢铁、铝、铜行业已征收25%-50%关税,2024年涉及进口金额约707亿美元,衍生品达718亿美元[68][72] - 汽车及零部件(3856亿美元)、药品(2118亿美元)、半导体(627亿美元)可能成为下一批重点征税领域[74] - 2025年4月以来美国制造业就业持续负增长,可能促使进一步扩大行业关税范围或提高税率[84][87]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锚定高端智能发展
齐鲁晚报· 2025-08-19 21:49
产业链规模与产值 - 聊城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上半年完成产值161亿元 同比增长14.9% 增速居12条产业链首位 [1] - 产业链拥有规上企业71家 包括2家"小巨人"企业 4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2家瞪羚企业 [1] - 拥有3家整车制造龙头企业 包括中通客车 中通新能源和时风集团 [1] 生产能力与产业体系 - 具备年产客车3万辆 专用车2万辆 农用汽车130万辆 轻卡8万辆的能力 [2] - 零部件生产能力包括年产500万台套单缸泵 1000万支喷油器 310万台汽车散热器 350万只汽车轮毂 55万台冷凝器 [2] - 形成集整车和零部件研发 生产 贸易为一体的汽车产业体系 [2]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产业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6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 [1] - 实施省级技术攻关项目10项 57家企业获得省级研发补助300余万元 [1] - 中通客车与山东交通学院共建"聊城市低碳智能车辆技术及应用现代产业学院" [1] 政府支持与发展策略 - 市科技局将聚焦企业发展需求 推动产业向高端 智能 绿色方向转型升级 [2] - 坚持招引聚链策略 制定重点企业图谱 开展供应链对接活动 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 [2] - 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如中通客车打造国际知名企业 时风集团发展新能源轻卡产业 [3] 产业协同与金融服务 - 强化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共同开展产品研发与市场开拓 [3] - 创新金融服务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 推广成果转化贷款等产品 [3] - 开展巡链诊链活动 邀请专家深入企业解决发展难题 [3]
南京银行泰州分行全力赋能汽车新势力“成龙”“成群”
江南时报· 2025-08-18 08:42
泰州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 2024年泰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20.9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5.9%,汽车产业为核心引擎 [1] -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四年规模翻番,产品涵盖约300个品种,形成"一核四基地"产业格局(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为核心+四大省级基地) [2] - 拥有规上企业超300家,近40个零部件品种市场占有率超30%,覆盖传统燃油车配件至新能源"三电"系统 [3] 产业集群与创新资源 - 集聚国家级技术中心、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及省级以上绿色工厂等优质科创资源 [3] - 培育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省瞪羚企业及潜在独角兽企业 [3] - 新能源汽车与高端装备制造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2] 金融支持与创新服务 - 南京银行泰州分行推出"投贷联动"服务,以30万股权撬动3000万元授信(案例:江苏海龙电器授信从450万增至5000万) [4] - "鑫e小微"线上融资产品累计预授信38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服务企业超1100家 [5]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计发放贷款18亿元,组建"1+4"特色产业服务团队提供全周期服务 [5][6] 产融结合与企业成长案例 - 通过"投贷联动"评选活动七年吸引超1000家企业参与,助推6家企业上市、13家新三板挂牌 [7] - 近4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获授信超2.5亿元 [7] - 江苏锐美汽车年销售额从2019年3000万元增长至2024年1.7亿元(5倍增长),并与盛德鑫泰达成战略并购 [7] 新能源基础设施布局 - 创新推出"绿色智慧城市"综合服务方案,提供7.09亿元贷款支持智能停车场和充电桩建设 [8] - 项目建成后将新增智能停车位1.2万个、充电桩3000个 [8] 产业发展目标与战略 -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2024年产值目标850亿元,2027年目标1050亿元 [9] - 重点支持"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及智能驾驶领域创新企业,实施"链主企业培育工程" [9] - 围绕"8+13+X"产业链群提供系统性金融解决方案,建立差异化授信评审机制 [10]
德国经济:“火车头”艰难寻路
尽管欧洲能源危机高峰已过,德国工业电价仍显著高于危机前水平并居于欧洲首位。这对于能源密集型 产业如化工、钢铁、玻璃制造的竞争力构成挑战。据环球网援引德国《明镜》周刊报道,持续的经济危 机导致德国工业在一年内损失了超过10万个工作岗位。为了增强上述行业的竞争力,德国政府拟增加电 力补贴,以缓解成本压力。但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德国在向绿色经济和碳中和目标迈进的过程中,要求企业和政府投入天文数字的资金进行技术更新、基 础设施改造和生产流程再造,短期内加剧了成本压力。据环球网报道,德国工业已在生存线上挣扎,但 未来数年的碳排放成本还将持续攀升。本届德国政府近期重启了上届政府未完成的碳捕集封存合法化草 案。但囿于巨大的财政压力,清洁工业计划的资金将从245亿欧元大幅削减至18亿欧元。 外部环境阴晴不定 德国联邦统计局初步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萎缩0.1%。这一负增 长符合经济学家此前预期。近年来,工业引擎的疲软、能源转型的阵痛以及外部需求的波动,暴露了德 国这一欧洲最大经济体修复动能的不足,亦有负重"转向"的艰难。 工业疲软拖累命脉 被视为德国经济命脉的制造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