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

搜索文档
既是创新成果“产出地”,也是创新要素“连接器” 从世界制造业大会看安徽
上海证券报· 2025-09-25 00:36
大会概况与成果 -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于9月20日至23日在合肥成功举行 签约项目932个 总投资额4246亿元 [1] - 大会聚焦工业软件 新型显示 工业大模型 智能算力等前沿领域 吸引全球40多个国家1000多位嘉宾参会 [1] 展览展示与技术亮点 - 综合主展馆面积超2万平方米 设10大展区包括首次开设的智能机器人展 并开展无人机 无人船等动态演示 [2] - 安徽展示量子信息 聚变能源 深空探测三大领域成果 包括聚变能实验装置 超导量子计算机 运载火箭等 [2] - 国盾量子冷原子重力仪实现国际首次量子绝对重力仪组网观测 应用于地质勘测 巨灾防范等领域 [2] - 维信诺ViP技术突破传统金属掩模版工艺 首条G8.6 AMOLED生产线在合肥封顶 即将大规模量产 [3] 量子科技与应用生态 - 大会展示量子+金融 量子+AI 量子+车联网等多场景应用 安徽召开量子科技应用场景对接会推动"千家场景"落地 [3]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中国制造业500强总体研发强度达2.45% 拥有有效专利166.32万件 [4] - 全国77.4%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 江苏 山东 安徽等9省比例超80% [4] - 铜陵有色推进智能制造 数据工厂等数字化升级 其5G+工业互联网国家级项目通过验收 [4][5] 安徽制造业发展成就 - 安徽发布月球原位资源制造系统 计算光刻平台等十大新技术新产品 [6] - 安徽形成智能语音 大飞机等国家级制造业集群 建设20多个省级集群中5个规模破千亿元 [6] - 全球近10%显示面板 全国8%工业机器人 10%汽车 11%新能源汽车在安徽研发制造 [6] 产业合作与生态建设 - 大会设立上市公司产业对接座谈会 日联科技等企业期待与安徽在汽车制造 高端装备 新能源领域深度合作 [7] - 安徽通过"科创+产业""龙头+配套"模式推动产业聚链成群 构建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产业生态 [7]
从“招商内卷”到“育商竞合”: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搜狐财经· 2025-09-24 15:21
当年,合肥市政府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政府平台公司直接出资,成为项目的战略投资者,与企业共担风险。"我们如何一起把这件事做成,填补国家的 产业空白。" 这种"合伙人"心态,彻底改变了政企关系。政府不再是坐在谈判桌对面的甲方,而是与企业坐在同一边,思考如何解决技术、资金、产业链配套等核心问 题。 从"招商内卷"到"育商竞合":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文 | 刘雨菲 导 语 当东西部数个省份的招商规划上出现近乎相同的"商业航天产业园"效果图时,一种深刻的忧虑悄然浮现。这种"一哄而上"的背后,是招商内卷化导致的资 源畸配。安徽合肥的崛起路径为我们提供了破解局的重要思路:中国的区域竞争必须告别"招商内卷"的旧剧本。然而,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被招商的客体 ——尤其是像商业航天这样的新兴产业——自身是否做好了迎接这场变革的准备? 安徽合肥,这个低调的江淮之城,以其反直觉的崛起路径,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启示。 01 盛宴与隐忧: 一张令人忧虑的产业地图 审视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存在一个触目惊心的"合成谬误":每个地方政府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作出的"理性"决策——追逐国家战略明确、政绩显示度 高的热门产业——叠加起来,却导 ...
和辉光电-U现2笔大宗交易 总成交金额261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13:57
大宗交易情况 - 9月24日大宗交易平台发生2笔成交 合计成交量900.00万股 成交金额2610.00万元 成交价格均为2.90元 相对当日收盘价折价0.68% [2] - 近3个月内累计发生5笔大宗交易 合计成交金额达1.09亿元 [2] - 两笔交易买方分别为中信证券总部(非营业场所)和方正证券总部 卖方均为国泰君安证券上海静安区北京西路营业部 [3] 股价及资金表现 - 当日收盘价2.92元 单日上涨8.15% 日换手率6.84% 成交额11.48亿元 [2] - 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入2933.98万元 近5日累计上涨2.82% 但近5日资金合计净流出7477.08万元 [2] - 融资余额3.86亿元 近5日减少234.50万元 降幅0.60% [3] 公司基本信息 -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29日 注册资本138.09亿元人民币 [3]
TCL在广州投下全球首创项目 “世界显示之都”诞生“新物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2:21
全球OLED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显示面板厂商在全球OLED市场出货量占比接近50%创历史新高 [2] - 京东方、维信诺、TCL华星等中国企业加速拓展IT设备OLED市场(包括平板、笔记本及电竞显示器) [2] - 三星显示和LG Display已陆续关闭LCD工厂将未来押注在OLED技术 [4] 中国OLED产业投资布局 - 2023年至今京东方在成都投建8.6代OLED产线总投资630亿元 [6] - 维信诺在合肥投建8.6代OLED产线总投资550亿元 [6] - 上半年MLED、硅基OLED等新兴领域整体投资额超过500亿元 [5] - TCL华星武汉G5.5印刷OLED生产线于去年11月实现量产产能正从3k/月提升至9k/月 [6] 印刷OLED技术突破 - TCL在广州投资全球首条8.6代印刷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T8项目)总投资295亿元 [3] - T8项目月加工玻璃基板能力约2.25万片 [8] - 印刷OLED技术是唯一由国内面板厂先发主导的技术路线 [4] - 项目预计2027-2028年间实现量产恰逢中尺寸OLED需求爆发期 [12] 广州新型显示产业生态 - 去年新型显示产值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近8% [10] - 已培育十余家百亿级龙头企业和十余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10] - 构建覆盖上游显示材料、装备中游面板、模组制造及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10] - 通过T8项目补全从LCD面板、OLED面板到终端产品制造的产业链 [8] 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拓展 - OLED面板凭借色彩还原度、技术成熟度及柔性轻薄设计优势成为IT产品理想选择 [4] - 未来显示将向柔性与可折叠、透明显示、屏幕传感器集成等方向发展 [13] - 显示产业价值体现在与半导体、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眼镜等行业的结合上 [14] - 中微半导体华南总部基地将聚焦大平板显示设备领域实现芯屏并举 [14] 区域产业竞争态势 - 合肥、深圳、成都位居新型显示产业十大城市前三位 [10] - 合肥在印刷OLED试验线、硅基OLED小尺寸线、柔性AMOLED 6代线和8.6代线均已投产 [11] - 北京正推动新型显示与元宇宙融合发展打造全球影响力产业生态 [11] - 广州在超高清面板、显示模组及偏光片等领域产能稳居全国前列 [8]
千亿资金“竞逐”中尺寸IT面板
经济观察报· 2025-09-24 12:20
行业投资概况 - 中国显示面板行业在不到两年内对第8.6代OLED生产线的公开投资总额达约1500亿元 [1][2] - 主要投资方包括京东方(630亿元)、维信诺(550亿元)和TCL华星(295亿元) [2] - 投资目标为争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中尺寸高端显示屏的市场主导权 [2] 技术路线分化 - 京东方与三星显示采用成熟的"蒸镀"工艺技术路线 [3][15] - TCL华星选择"印刷"工艺路线,投资295亿元 [3][18] - 维信诺押注自主研发的"ViP"技术,投资550亿元 [3][20] - LG Display出于市场不确定性考虑推迟8.6代OLED投资计划 [2][21] 8.6代线技术优势 - 8.6代线玻璃基板尺寸为2290mm x 2620mm,专为中尺寸IT面板优化设计 [5] - 一块8.6代基板切割13.3英寸面板数量是6代线的两倍多 [5] - 材料利用率方面,印刷OLED可达90%,而蒸镀工艺仅30%左右 [18] - 6代线改造转产中尺寸产品的经济性不如专门8.6代IT产线 [6][11] 市场驱动因素 - 2024年5月苹果发布OLED iPad Pro,开启高端IT市场从LCD向OLED的技术换代 [7] - 预计到2030年笔记本电脑AMOLED面板年复合增长率达33% [10] - 车载显示器年复合增长率在27%至30.6%之间 [10] - 桌上型显示器年复合增长率为19% [10] - 智能手机AMOLED面板渗透率已超60%,厂商急需寻找新增长点 [10] 厂商业绩表现 - 京东方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12.78亿元(同比增长8.45%),归母净利润32.47亿元(同比增长42.15%) [13] - TCL科技上半年营业收入855.6亿元(同比增长6.65%),归母净利润18.83亿元(同比增长89.26%) [19] - TCL华星营业收入504.3亿元(同比增长14.4%),净利润43.2亿元(同比增长74.0%) [19] - 维信诺营业收入41.21亿元(同比增长4.79%),OLED产品毛利率增加10.98个百分点 [13] - 深天马实现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2.06亿元,营收174.75亿元(同比增长9.93%) [13] 产能建设进度 - 京东方成都8.6代线2025年5月搬入设备,计划2026年第四季度量产出货 [15] - 三星显示牙山产线计划2025年年底试运行,2026年第二季度全面量产 [15] - 维信诺合肥产线2025年8月完成主厂房封顶 [20] - 蒸镀机产能已被三星显示和京东方预订至2026年 [16] 战略路径选择 - 京东方和三星显示选择技术确定性路径,追求先发优势 [15][22] - TCL华星和维信诺通过技术革新寻求成本优势 [18][20][22] - 深天马和LG Display采取稳健策略,暂不参与8.6代OLED投资 [21][22] - 深天马投资330亿元建设8.6代LCD产线巩固中尺寸领域优势 [21]
千亿资金“竞逐”中尺寸IT面板
经济观察网· 2025-09-24 11:48
行业投资动态 - 中国显示面板行业在8.6代OLED生产线总投资约1500亿元 其中京东方投资630亿元 维信诺投资550亿元 TCL华星投资295亿元 [1] - 投资集中于中尺寸IT面板领域 包括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高端显示屏市场 [1] - TCL华星于2025年9月宣布投资295亿元建设8.6代印刷OLED产线 此前于2024年5月曾否认新建计划 [1] - 三星显示计划2025年年底试运行8.6代线 2026年第二季度量产 LG Display则推迟投资至2026年 [1][4] 技术路线分化 - 京东方和三星显示采用成熟蒸镀工艺 京东方投资630亿元 三星显示投资超200亿元 [2][9] - TCL华星选择印刷OLED工艺 投资295亿元 材料利用率达90% 高于蒸镀工艺的30% [2][12][13] - 维信诺采用自主研发的ViP技术 投资550亿元 通过半导体光刻工艺替代传统精细金属掩模版 [2][15] - 蒸镀工艺核心设备由Canon Tokki和Sunic System供应 产能已被三星显示和京东方预订至2026年 [11] 市场驱动因素 - 苹果2024年5月发布OLED iPad Pro 推动高端IT市场从LCD向OLED技术换代 [4] - 苹果OLED iPad Pro初期预期年出货量1000万台 后因定价和需求疲软下调至650万台 [4] - Omdia预计到2030年笔记本电脑AMOLED面板年复合增长率33% 车载显示器增长27%-30.6% 桌上型显示器增长19% [5] - 智能手机AMOLED面板2025年渗透率超60% 市场趋于饱和 中尺寸IT领域成为新增长点 [6] 产能效率与成本 - 8.6代线玻璃基板尺寸2290mm x 2620mm 专为高效切割中尺寸IT面板优化 [3] - 一块8.6代基板切割13.3英寸面板数量是6代线的两倍以上 [3] - 现有6代线改造后生产中尺寸产品经济性不如专用8.6代产线 [3][6] - 建设专用8.6代产线是应对中尺寸OLED需求的首选方案 [6] 公司业绩与战略 - 京东方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12.78亿元 同比增长8.45% 归母净利润32.47亿元 同比增长42.15% [9] - TCL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55.6亿元 同比增长6.65% 归母净利润18.83亿元 同比增长89.26% [13] - TCL华星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04.3亿元 同比增长14.4% 净利润43.2亿元 同比增长74.0% [13] - 维信诺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1.21亿元 同比增长4.79% OLED产品毛利率增加10.98个百分点 [9] - 深天马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4.75亿元 同比增长9.93% 归母净利润2.06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 [9][16] - LG Display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降3% 亏损收窄85% 第二季度再现营业亏损 [9][16] 产能规划与进度 - 京东方成都8.6代线2025年5月设备搬入 计划2026年第四季度量产出货 [10] - 三星显示牙山产线计划2025年年底试运行 2026年第二季度全面量产 目标苹果下一代高端IT产品 [10] - 维信诺合肥产线2025年8月完成主厂房封顶 [15] - TCL华星8.6代线月产能规划2.25万片 京东方月产能规划3.2万片 [13] 战略路径选择 - 京东方和三星显示追求技术确定性和先发优势 采用成熟蒸镀工艺 [9][11][18] - TCL华星和维信诺通过技术变革寻求成本优势 分别选择印刷OLED和ViP技术 [12][15][18] - 深天马和LG Display注重经营稳健和风险可控 暂不投资8.6代OLED 深天马投资330亿元建设8.6代LCD产线 LG Display推迟投资至2026年 [16][18]
多种技术路线G8.6 IT OLED产线相继落地,IT市场成重要增长点
CINNO Research· 2025-09-24 07:36
全球高世代IT OLED产线投建动态 - TCL华星公告投建G8.6印刷OLED生产线 [2] - 全球多家面板企业相继布局高世代IT OLED产线 [2] 技术路线发展现状 - 高世代IT OLED显示技术呈现三路并进格局:RGB蒸镀Tandem OLED、光刻OLED和印刷OLED [2] - RGB蒸镀Tandem OLED技术采用双层发光层结构提升亮度和寿命 [2] - 光刻OLED技术通过图案化工艺实现高分辨率 [2] - 印刷OLED技术采用溶液加工工艺,具有材料利用率和成本优势 [2] - 不同OLED技术路线在性能、成本和量产成熟度方面存在差异 [2] 市场需求与渗透趋势 - 苹果IT OLED产品已制定明确发布进度表 [2] - OLED面板在主要应用领域的渗透率呈现持续提升趋势 [2] - 未来几年OLED IT/车载中尺寸显示面板需求保持增长 [2] - 中尺寸OLED显示面板出货面积预计将显著增长 [2] 产业定位与发展前景 - IT市场成为OLED显示面板行业重要增长点 [2] - 全球显示面板产业重点关注高世代IT OLED产线建设 [2]
8.18亿,维信诺联合工银系机构设立股权投资基金 以债转股优化子公司债务结构
新浪财经· 2025-09-24 07:35
基金设立与架构 - 维信诺与工银资本及新兴基金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8.18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1] - 基金采用有限合伙形式 工银资本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及基金管理人[2] - 出资结构中新兴基金认缴6.13亿元占比74.94% 维信诺认缴2.04亿元占比24.94% 工银资本认缴100万元占比0.12%[2] - 采用分期实缴模式 首期出资2100万元 其中工银资本100万元 新兴基金1200万元 维信诺800万元[2] - 基金存续期6年 含3年投资期与3年退出期 可每年自动顺延直至项目退出完成[2] 投资运作模式 - 基金通过债转股方式投资于维信诺控股子公司国显光电[1] - 资金专项用于偿还国显光电合并口径内或维信诺本部的存量金融机构债务[3] - 设立投资决策委员会 工银资本委派2名委员 维信诺委派1名委员[3] - 收益分配优先保障有限合伙人本金回收及基准收益 超额收益由新兴基金与维信诺按权益比例共享80% 管理人获20%[3] 战略意义与影响 - 债转股安排符合国家降低企业杠杆率政策导向 是优化资本结构的关键举措[3] - 通过为子公司注入资金可扩大资产规模 提高权益融资比重 降低整体资产负债率[4] - 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且在保障营运资金前提下实施 不会对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4] - 与工银系专业机构合作是借助资本市场工具化解债务压力的重要尝试[4] 实施进展与关注点 - 基金尚未完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 实施进度存在不确定性[4] - 针对国显光电的具体投资安排仍需进一步协商确认[4] - 市场将持续关注基金备案进程及后续投资落地情况[4]
京东方、TCL华星、惠科等10月稼动率将降至79%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9-24 06:10
LCD电视面板行业动态 - 主要面板厂商BOE、CSOT、HKC计划在十一长假期间对电视面板主力生产基地执行休假 以调节生产[2] - 十月LCD电视面板整体产线稼动率预计较八月规划下降6个百分点至79%[2] - 10.5代线电视面板生产稼动率预计降至74% 因BOE、CSOT及Sharp均计划执行5-7天假期[2] - 8.6代线电视面板产线稼动率预计约77.5% HKC对重庆H1、滁州H2及长沙H5厂实施5天假期 京东方成都B19厂同样放假5天[2] - 8.5代线稼动率较前一版预估减少4个百分点至81.3% CSOT T1及T2厂区计划放假5天[2] 供需与价格影响 - 十月电视面板需求较九月有4.8%月减幅度 但双11备货动能仍提供一定支撑[3] - 面板厂选择十月控产不仅有助于维持10月底前低水位库存 还可降低运营成本[2] - 生产调节策略对缓解电视市场潜在供需压力有效 且有助于十月电视面板报价维持稳定趋势[4] 显示技术行业会议议程 - 会议涵盖玻璃与硅基Micro LED商用化进程、MiP与COB技术解析、玻璃基Micro LED创新路径等议题[6][7] - 参与厂商包括雷曼光电、国星光电、晶芯科技、时代华影、TCL车营、晶能光电、诺瓦星云、鸿石智能等[6][7] - 议题延伸至近眼显示技术趋势、uLED外延量产挑战、AI助力AR眼镜及全球LED显示屏市场分析[7]
维信诺:拟合作投资50亿元建设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项目
贝壳财经· 2025-09-24 03:15
项目投资 - 维信诺与昆山唯信联合投资有限公司签署昆山全球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双方将合作投资建设该项目 投资总额预计约50亿元[1] - 项目公司注册资本金20亿元 维信诺及其指定主体出资10.02亿元 占比50.1% 昆山唯信及其指定主体出资9.98亿元 占比49.9%[1] - 本次增资完成后 苏州国显仍为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控股子公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