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

搜索文档
观澜亭|餐厅不标注“预制菜”成通病?西贝风波拷问行业透明度
大众日报· 2025-09-12 10:27
公司动态 - 西贝全国门店上线罗永浩套餐 内含13道菜 价格666元 承诺不好吃不要钱 [1]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与罗永浩就预制菜问题爆发公开争议 [3] - 公司回应质疑时强调采用高标准央厨制作与快速冷冻锁鲜工艺 回避消费者知情权问题 [8] 行业现状 - 预制菜在餐饮行业普及率高 广州连锁餐饮使用比例超80% 但普遍存在未明确标识的情况 [6] - 行业存在将预制菜伪装成现炒现做的现象 主要源于经济动机 包括降低人工成本 缩短出菜时间和扩大利润空间 [6] - 消费者对预制菜存在显著信任危机 艾媒数据显示近25%消费者明确表示不放心 超70%希望知晓食材制作方式 [5] 消费者诉求 - 超60%消费者因预制菜信息不透明降低对品牌信任度 [5] - 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出未告知预制菜使用情况严重损害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 [6] 政策监管 - 2024年3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要求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需明示 [10] - 广东省率先发布预制菜术语分类及包装标识标准 要求产品明确标示预制菜 [10] 市场影响 - 广东试点数据显示 标注预制菜后门店消费者投诉率下降约15% 复购率上升近10% [10] - 透明化标注短期内可能淘汰部分依赖隐性预制的商家 长期看有助于重建消费信任和推动产业升级 [10]
罗永浩大战西贝,聊聊预制菜行业
佩妮Penny的世界· 2025-09-12 09:41
西贝预制菜事件与行业背景 - 罗永浩公开批评西贝餐饮引发舆论关注 西贝方面否认并计划采取法律行动[1] - 西贝曾推出"贾国龙功夫菜"预制菜产品 但因定价高于部分餐厅而未获成功 该业务目前已基本停止[2] - 西贝采用中央厨房预处理与门店加工结合模式 但为满足15分钟上菜要求 仍可能使用部分预制食材[4] 国际预制菜市场对比 - 美国和日本预制菜市场渗透率高达60% 其便利店食品 冷冻品和快餐连锁普遍使用预制菜 且价格较低廉[5] - 日本市场以廉价预制碳水产品为主 美国则通过西斯科(Sysco)等大型分销商实现规模化流通[6] - 中国市场预制菜渗透率仅10-15% 但近年来增长迅速 与中国饮食文化强调"食材新鲜"的传统形成对比[6] 中国预制菜发展驱动因素 - 外卖渗透率提升推动预制菜需求 外卖平台对时效性和成本效率要求高 促使餐厅使用机器人炒菜 预制肉类和料理包等解决方案[6] - 餐饮连锁化趋势明显 小吃快餐 奶茶咖啡和休闲餐饮行业连锁化率快速提升 背后是食品工业和物流能力支撑[8] - 成熟案例包括千味央厨供应餐饮连锁企业 安井食品供应KA渠道冷冻面点 以及圣农发展从养殖延伸至预制鸡胸肉生产[8] 餐饮连锁化与预制菜关系 - 正新鸡排 蜜雪冰城 华莱士 黄焖鸡米饭和杨国福等连锁品牌实现全流程控制 从原材料到配料均采用品牌直供[11] - 预制不代表品质差 现代食品工业可实现原产地直接分拣加工处理包装进冷链 保持产品新鲜度[11] - 2024年国家新规将经预处理 加热或熟制后食用的预包装菜肴定义为预制菜 不包括中央厨房预处理模式[13] 预制菜产品与市场现状 - 中国菜系复杂度高 适合电商渠道的预制菜产品较少 主要为宴席大菜如酸菜鱼 佛跳墙和梅菜扣肉[13] - 酸菜鱼是预制菜第一大单品 线上销售额达十亿级别 但成本过高制约发展[13] - 线下渠道主要分布在乡镇红白喜事私厨 酒楼饭店和中小餐饮 但产品口味接受度较低[13] 行业挑战与投资视角 - 湘菜是中餐中预制化程度最高的菜系 近年来湘菜连锁小炒快速发展[14] - 餐饮行业面临人均消费下降与成本高企双重压力 利润水平远低于海外同行[14] - 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节省的成本并未让利消费者 导致消费者对预制菜接受度低[16] - 从投资角度看 2C端预制菜业务难度较大 上游企业向中游发展标准化产品更具优势[16] - 消费类上游公司在当前科技强消费弱的市场环境下资金面不受青睐[16]
海量财经丨罗永浩将预制菜推向风口浪尖!数千亿预制菜市场谁在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9-12 09:14
西贝预制菜争议事件 - 罗永浩2025年9月10日发微博质疑西贝莜面村几乎全是预制菜且价格昂贵 引发舆论关注[1]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迅速回应 称全国370多家门店100%没有预制菜 并对罗永浩采取法律行动[2] - 西贝公布"罗永浩菜单"显示5人13道菜消费800多元 同时宣布自9月12日起开放全国所有门店后厨供消费者参观[2] 预制菜行业定义与标准 - 2024年3月国家六部门联合发布通知 明确预制菜定义为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 加热或熟制后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且不添加防腐剂[3] - 2025年9月《预制菜产品质量评价规范》正式实施 为行业提供详细标准指引[4] - 西贝主张主食类 面点类产品按国家标准不属于预制菜范畴 试图将黄馍馍等产品排除在外[4] 预制菜市场规模与消费结构 - 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850亿元 同比增长33.8% 预计2025年突破6173亿元[6] - 餐饮企业(B端)占预制菜消费量一半以上 是相关上市公司主要客户[6] - C端市场快速增长 上班族和年轻家庭成为主要消费群体[6] - 安井食品2024年上半年速冻调制食品及菜肴业务同比增长13.04% 采用B端为主 BC兼顾的渠道策略[6] 餐饮业使用预制菜的驱动因素 - 成本和效率是主要驱动力 某广式餐厅蒸品类菜目70%改用预制菜后成本显著降低[7] - 预制菜可保证连锁餐饮菜品口味一致性 减少厨师依赖 提高出餐速度并降低食品安全风险[7] - 米村拌饭通过公开使用预制菜并结合独特经营策略 将潜在劣势转化为品牌优势[7] 预制菜行业面临的挑战 - 健康隐患是消费者主要担忧 部分产品钠含量偏高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加工过程导致维生素和蛋白质营养流失[8] - 行业存在同质化风险 可能削弱传统烹饪技艺传承 并加剧餐饮行业集中度[9] - 小型餐饮企业面临更大竞争压力 消费者饮食文化体验和社交功能可能被削弱[9] 预制菜对行业的综合影响 - 提高餐饮业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 同时保证菜品一致性[9] - 为消费者提供便捷选择 适应现代快节奏生活方式[9]
“西贝等企业预制菜占比80%以上”?罗永浩晒《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截图,称此问题早有答案
搜狐财经· 2025-09-12 05:22
极目新闻记者 余渊 市场则提民大 行业原材 化 德约化 ol 下降8% 9月12日上午,罗永浩再次@西贝贾国龙喊话,其晒出一份名为《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的文章,表示 关于"西贝餐厅的菜品是不是预制菜"这一问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早就给出答案。 极目新闻记者检索到了罗永浩晒出的《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原文,文章中写道:"《2022年中国连锁 餐饮行业报告》数据显示,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后,整体成本占比可下降8%。""当前,越来越多的餐 饮企业通过布局中央厨房或与预制菜生产企业合作的方式引入预制菜。其中,头部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 使用率较高。数据显示,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占比达80%以上。伴随我国餐饮行业连锁化率不断 提升,追求标准化、规模化、工业化的B端连锁餐企将不断扩大对预制菜产品的应用,从而推动整个预 制菜行业供应链走向成熟。" 01:20 CC 1 20 1 22 × 关于"西贝餐厅的菜品是不是预制菜"这一问 题,其实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早就给出答案。 领制实行业发展报告 商家的出餐速度和出餐 方式来代替现做观卖。有第三方机构估计2022年全 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是中国连锁经营领域的全国性行 ...
华源晨会精粹20250911-20250911
华源证券· 2025-09-11 14:11
核心观点 - 8月物价指数边际承压,CPI同比下降0.4%,PPI同比降幅收窄至2.9%,核心CPI同比连续第四个月扩大至0.9%反映内需改善趋势 [8] - 医药行业2024年及2025H1业绩承压但分化显著,创新药、原料药及CXO板块表现较好,下半年业绩有望企稳回升 [13] - 房地产政策持续优化,深圳调整购房政策、多地提升公积金支持力度,新房及二手房成交数据环比下降但政策托底意图明显 [23][24] - 华电国际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15%至39.04亿元,受益于煤价下跌及集团资产整合 [26][27] - 中国船舶租赁受税制调整影响短期业绩,但航运环保政策及降息周期有望推动中长期增长 [31][32] - 世运电路切入AI服务器供应链,汽车电子与储能业务持续放量,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6.17% [36][38] - 预制菜行业规模持续扩张,盖世食品作为预制凉菜领军企业国内外产能逐步释放 [40][42] 市场表现 - 主要指数普遍上涨,创业板指涨幅5.15%领跑,北证50年初至今涨幅60.36%表现最佳 [2] 宏观经济与物价 - 8月CPI同比下降0.4%,环比持平,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3%拖累整体CPI,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5% [8][9] - PPI同比降幅收窄至2.9%,环比由降转平,结束连续8个月下行态势,生产资料价格回升为主要驱动 [8][10] - 核心CPI同比涨幅扩大至0.9%,反映内需改善趋势 [8] 医药行业 - 2024年行业营收2.46万亿元同比下滑0.55%,归母净利润1486.5亿元同比下降8.8%;2025H1营收1.22万亿元同比下降2.5%,净利润1020亿元同比下降2.1% [13] - 创新药板块2025H1营收269.64亿元同比增长11.78%,出海授权成为业绩第二增长曲线 [14] - 原料药板块2025H1归母净利润81.0亿元同比增长20.61%,多肽链等高景气赛道表现亮眼 [17] - CXO及科研服务板块2025H1归母净利润119.1亿元同比增长60.6%,龙头公司韧性较强 [20] 房地产行业 - 本周42城新房成交170万平米环比下降15.3%,21城二手房成交171万平米环比下降9.1% [23] - 深圳优化购房政策不再区分首套和二套住房,上海下调二套房贷利率至3.36% [24] - 多地提升公积金支持力度,南昌贷款额度升至100万元,福州放宽购房提取时限 [24] 公用环保行业 - 华电国际2025H1营收600亿元同比下降8.98%,归母净利润39.04亿元同比增长13.15%,拟每股派现0.09元 [26] - 上半年入炉标煤单价同比下降12.98%至850.74元/吨,上网电价同比微降1.44%至516.8元/兆瓦时 [27] - 完成集团16GW火电资产收购,控股装机达7744万千瓦,拟增资华电金上参与水风光一体化项目 [28][29] 交运行业 - 中国船舶租赁2025H1营收20.18亿港元同比增长2.7%,归母净利润11.06亿港元同比下降16.7%,主要受税制调整影响 [31][32] - 半年度分红率28.03%同比提升14.1个百分点,航运环保政策推动老船出清,清洁能源船舶需求可观 [31][33] 电子行业 - 世运电路2024年营收50.22亿元同比增长11.13%,归母净利润6.75亿元同比增长36.17%,毛利率提升至23.09% [36] - 具备AI服务器用28层PCB量产能力,泰国工厂100万平米产能预计2025年底投产,已切入NVIDIA和AMD供应链 [37] - 与特斯拉合作超十年,汽车电子业务持续放量,储能产品随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快速增长 [38] 北交所公司 - 盖世食品2024年营收5.34亿元同比增长9.04%,归母净利润4107.57万元同比增长17.79%,国外业务占比52% [42] - 藻类产品占营收41%,毛利率较高,泰国工厂设计产能6000吨,拟发行可转债加码水产预制菜产能 [42][43] - 预制菜行业2023年市场规模3616亿元同比增长23%,2025年有望突破6000亿元,水产类增速超35% [40][41]
科技股回调释放短期压力 锚定业绩方能成就“慢牛”底色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00:22
市场表现 - 9月4日A股科技板块大幅调整 科创50指数下跌6.09% 创业板指下跌4.25% 个股寒武纪跌幅超14% 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跌幅均突破13% [1] - 科技股调整拖累主要指数 沪指下跌1.25% 深成指下跌2.83% [1] - 消费板块展现抗跌性 乳业、预制菜、水产、宠物经济等细分领域涨幅均超2% 红利指数逆势上涨0.5% 农业银行股价大涨5.17% [1] 调整原因 - 科技股调整源于交易层面短期博弈 8月12日至9月初科技股连续大幅拉升 科创50和创业板指累计涨幅均超20% [2] - 资金集中导致交易拥挤 科创50指数成交额占比从8月11日的1.64%(303.4亿元/1.85万亿元)攀升至8月27日的4.5% [2] - 前期获利丰厚投资者落袋为安操作触发调整 类似2020年末至2021年初白酒板块调整案例 [2] 科技股前期表现 - 科技股曾出现多项标志性事件 寒武纪股价一度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 [2] - 电子板块市值反超银行板块 跃升为A股市值第一大板块 [2] - 中际旭创总市值超越东方财富 刷新市场对科技板块估值认知 [2] 业绩基本面 - 2025年上半年科创50成分股中36家公司实现营收增长 其中15家营收增幅超30% [3] - 17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30% 中芯国际、寒武纪等芯片企业业绩大幅增长 [3] - 股价增长与业绩增长的匹配是科技牛可持续的核心前提 [3] 寒武纪案例 - 寒武纪8月29日发布风险提示公告 指出股价存在脱离基本面风险 [4] - 科创50指数样本调整方案公布 寒武纪权重约15%超10%上限 被动指数基金需卖出约100亿元 [4] - 寒武纪作为科技板块风向标 其调整逻辑适用于整个芯片产业链和科技板块 [4]
每经热评丨科技股回调释放短期压力 锚定业绩方能成就“慢牛”底色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15:52
市场表现 - 9月4日A股科技板块大幅调整 科创50指数下跌6.09% 创业板指下跌4.25% 寒武纪跌幅超14% 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跌幅均突破13% [1] - 科技股调整拖累主要指数 沪指下跌1.25% 深成指下跌2.83% 但市场未出现全面抛售 跌幅超5%个股仅467只 占比约10% [1] - 消费板块展现抗跌性 乳业、预制菜、水产、宠物经济等细分领域涨幅均超2% 红利指数逆势上涨0.5% 农业银行大涨5.17% [1] 调整动因 - 科技股调整源于交易层面短期博弈 8月12日至9月初科技板块累计涨幅超20% 寒武纪股价曾超越贵州茅台 电子板块市值反超银行成为A股第一 [2] - 资金集中度显著提升 科创50成交额占比从8月11日1.64%(303.4亿元/1.85万亿元)升至8月27日4.5% 交易拥挤加剧调整压力 [2] - 调整属交易驱动型 类似2020年末至2021年初白酒板块调整 获利了结需求释放引发股价震荡 [2] 业绩基本面 - 科技股行情需锚定业绩增长 2025年上半年科创50成分股中36家营收增长 15家营收增幅超30% 17家净利润增幅超30% [3] - 中芯国际、寒武纪等芯片企业业绩大幅增长 但股价脱离基本面将导致调整不可避免 [3] - 寒武纪8月29日发布风险提示 明确股价存在脱离基本面风险 同时因指数权重约束(超15% vs 10%上限) 被动基金需卖出约100亿元 [4] 调整性质 - 此次调整为股价向业绩回归的正常环节 寒武纪作为风向标其调整逻辑适用于整个芯片产业链及科技板块 [4] - 市场整体向好走势未根本改变 调整具结构性特征 科技股与消费板块表现分化明显 [1][4] - 股价与业绩重新匹配后 科技牛行情将具备更坚实运行基础 [3][4]
预制菜深度调整 味知香、千味央厨业绩踩刹车
北京商报· 2025-09-04 14:51
核心观点 - 预制菜行业正从高速增长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 多家龙头企业出现营收增速放缓或净利润下滑 主要受原材料成本上涨和行业竞争加剧影响 [1][2][3] - 行业规模持续扩张 2024年市场规模达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 但企业面临B端客户压价和C端转化率低的双重挑战 [4][5][6] - 监管政策趋严 新规明确预制菜定义并禁止添加防腐剂 推动行业向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6][7] 企业财务表现 - 味知香上半年营收3.43亿元同比增长4.7% 归母净利润3195万元同比下降24.5% 毛利率减少4.02个百分点至20.83% [1] - 千味央厨上半年营收8.86亿元同比下降0.7% 归母净利润3579万元同比下降39.7% [1] - 安井食品上半年营收76.04亿元微增0.80% 归母净利润6.76亿元同比下降15.79% 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中期净利下降 预制菜业务增速放缓至9.4% [1] 成本与竞争压力 - 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 鱼糜、小龙虾等原料价格攀升直接压缩利润空间 [1]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促销力度加大 进一步挤压企业盈利水平 [1] - 连锁餐饮企业向上游压缩采购成本 加大供应链企业经营压力 [4] 渠道变化 - 千味央厨经销商数量从1953家减少至1591家 净减少362家 [4] - 味知香经销商数量净减少160家至2917家 [4] - 企业积极拓展新型零售渠道 味知香商超渠道营收同比增长155.55% 千味央厨与盒马、沃尔玛等KA卖场达成合作 [4] 消费端表现 - 85%以上预制菜产品销售至B端 主要买家为连锁餐厅、酒店等企业 [4] - C端消费者对预制菜存在"简便但难吃"的刻板印象 品牌溢价与消费者信任构建尚未突破 [5] - 行业在消费端尚未形成正确认知和充分认可 政策端推动、资本端赋能与产业端加码存在错位 [5] 行业规模与监管 - 2024年预制菜市场规模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 预计2026年达7490亿元 [6] - 国内预制菜相关企业超2.8万家 过去一年新注册约1.3万家 [6] - 2024年3月国家层面首次明确预制菜范围 要求不含防腐剂且加热即可食用 [6] - 2025年2月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实施 对添加剂使用范围和限量作出更严格规范 [7]
预制菜深度调整,味知香、千味央厨业绩踩刹车
北京商报· 2025-09-04 14:40
行业业绩表现 - 味知香上半年营收3.43亿元同比增长4.7% 归母净利润3195万元同比下降24.5% 毛利率减少4.02个百分点至20.83% [3] - 千味央厨上半年营收8.86亿元同比下降0.7% 归母净利润3579万元同比下降39.7% [3] - 安井食品上半年营收76.04亿元微增0.80% 归母净利润6.76亿元同比下降15.79% 预制菜业务增速降至9.4% 较2023-2024年29.84%和10.76%明显放缓 [3] 业绩承压原因 - 原材料成本上涨压缩利润空间 鱼糜和小龙虾价格攀升导致促销力度加大 [3]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客户压价 千味央厨2024年归母净利润下滑37.67% [4] - 经销网络收缩 千味央厨经销商数量减少362家至1591家 味知香经销商减少160家至2917家 [6] 行业结构调整 - B端销售占比超85% 主要买家为连锁餐厅和酒店 [6] - 行业从高速增长进入调整期 企业重心转向新业务与新渠道拓展 [4] - 2024年市场规模达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 预计2026年达7490亿元 [10] 渠道转型举措 - 千味央厨与盒马、沃尔玛等大型KA卖场合作拓展新型零售渠道 [6] - 味知香产品入驻胖东来商超并覆盖线上平台 商超渠道营收同比增长155.55% [6] 消费端挑战 - C端转化率较低 消费者对预制菜存在"简便难吃"的刻板印象 [7] - 品牌溢价与消费者信任构建尚未突破 消费端认可度不足 [8] 政策与监管 - 2024年新增注册企业1.3万家 相关企业总数超2.8万家 [10] - 市场监管总局明确预制菜范围 要求不含防腐剂且经工业化生产 [10] - 2025年2月实施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规范添加剂使用量 [10]
每经热评︱科技股回调释放短期压力 锚定业绩方能成就“慢牛”底色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13:45
市场表现 - 9月4日A股科技板块显著调整 科创50指数下跌6.09% 创业板指下跌4.25% 个股寒武纪跌幅超14% 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跌幅均突破13% [1] - 沪指与深成指分别下跌1.25%和2.83% 消费板块逆势上涨 乳业、预制菜、水产、宠物经济等细分领域涨幅均超2% 红利指数上涨0.5% 农业银行股价大涨5.17% [1] - 当日跌幅达5%及以上个股仅467只 约占全市场个股总数10% 未出现全市场非理性抛售 调整呈现结构性特征 [1] 调整动因 - 科技股调整核心动因为交易层面短期博弈 8月12日至9月初科技股连续大幅拉升 科创50和创业板指累计涨幅均超20% [2] - 科技股交易异常拥挤 科创50指数成交额占比从8月11日1.64%(303.4亿元/1.85万亿元)攀升至8月27日4.5% 资金集中度显著提升 [2] - 寒武纪发布风险提示公告 明确指出股价存在脱离基本面风险 同时科创50指数样本调整将导致跟踪基金需卖出寒武纪约100亿元 [4] 行业标杆事件 - 科技股上涨期间出现多项标志性事件 寒武纪股价一度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 电子板块市值反超银行板块成为A股市值第一大板块 中际旭创总市值超越东方财富 [2] - 2025年上半年科创50成分股业绩表现亮眼 36家公司实现营收增长 其中15家营收增幅超30% 17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30% 中芯国际、寒武纪等芯片企业业绩大幅增长 [3] 可持续性逻辑 - 科技牛行情需锚定业绩牛 股价增长与业绩增长匹配是可持续核心前提 若股价脱离基本面独自冲高则调整难以避免 [3] - 此次调整为资本市场运行过程中股价向业绩回归的正常环节 当股价与业绩重新匹配后科技牛才能拥有更坚实运行基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