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搜索文档
7月备案私募产品数量创近27个月新高 股票策略产品占主导
贝壳财经· 2025-08-05 03:36
记者从私募排排网获悉,7月共有1298只私募证券产品完成备案,环比增幅18.00%,创27个月以来新 高,同时年内备案私募证券产品达6759只,同比增幅61.39%。具体来看,7月备案股票策略产品887 只,占到当月备案产品总量近七成,同时较上月环比增长24.58%,增幅和占比均在五大策略中居首。 相比之下,求稳的债券策略和组合基金投资者关注相对较低,7月分别备案组合基金和债券策略产品48 只和46只,依次占到当月备案产品总量的3.70%和3.54%。 (文章来源:贝壳财经) ...
去年卖爆的百亿私募遇赎回潮,泓湖投资:股票和商品贡献负收益
凤凰网· 2025-08-05 02:29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代表性产品年度收益逼近90%,产品一度被"卖爆",出现"新上线200个号火速卖光"的情景 [1] - 2024年9月公司公告将直销渠道申购起点上调至500万元 [6] - 2024年公司代表产品泓湖稳健宏观对冲收益达88.23%,在886位"公奔私"基金经理中排名第二 [6] - 2025年7月28日至8月1日,旗下多只产品单周回撤超6%,其中泓湖泓福积极配置1期、2期和泓湖稳健宏观策略6期分别回撤6.61%、6.6%、6.57% [2] - 截至2025年8月1日,公司多数产品年内收益不佳,仅少数产品收益超2%,部分产品已出现小幅亏损 [6] 投资策略 - 公司采用系统化宏观框架,结合量化手段进行交易和风控 [5][6] - 2025年7月公司根据基本面信号平仓空单、开仓多单,但因政策预期落空导致组合回撤 [1][4] - 公司投资组合包含股债商大类资产,上周债券类资产贡献1%以上正收益,但权益和商品类资产均下跌 [5] - 公司表示会关注品种间配对交易机会,并强调积极产品会给主动管理预留空间以把握趋势性机会 [4][5] - 公司创始人梁文涛表示2025年将重点关注商品市场,预计贵金属可能进入高波动阶段 [1][7] 公司发展 - 公司2010年成立,2017年后引入量化手段,发展成为宏观研究与量化交易结合的管理人 [6] - 2024年公司规模突破百亿元 [2] - 公司2018-2024年持续实现正收益,2024年业绩迎来大爆发 [6] - 2024年8月公司公告暂停新增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合作 [6] - 公司创始人梁文涛具有丰富的从业经历,曾任职易方达基金和涌金投资 [5]
百亿级量化私募首超主观私募 平均收益率达10.87%,最优者赚73%
中国经济网· 2025-08-05 01:49
市场表现 - 2025年以来A股结构性行情明显,市场呈现中小盘风格,量化策略私募整体业绩亮眼,最优者赚73% [1] - 截至年中,51家百亿私募上半年平均收益率达10.87%,48家实现正收益,占比94.12% [1] - 48家盈利百亿私募中,21家收益在10%以内,21家收益介于10%-19.99%,6家收益不低于20% [1] - 截至7月底,股票主观多头策略私募平均仓位与6月底持平,90.5%仓位达五成及以上,26.4%处于满仓及加杠杆状态 [1] 产品策略 - 近期更新净值数据的私募基金中,超4500只产品今年以来回报率为正,占比接近91% [1] - 量化多头策略的800余只私募产品中,773只收益为正,占比94% [1] - 量化选股策略私募产品平均收益率近20%,表现最好产品回报率超54%,5只超40%,26只超30% [2] - 量化指增策略私募产品今年以来平均回报率17%,94%实现正收益,表现最好产品收益率超73%,4只超50% [2] 行业格局 - 截至7月14日,百亿级私募数量达89家,其中量化私募增至41家,首次超过主观私募数量 [2] - 业内人士称,中小微盘股表现突出,量化选股策略创造Alpha能力更强,带来超预期超额收益 [2] 策略特征 - 量化投资策略基于历史数据,通过数据挖掘、统计分析、数学建模等方法发现价格规律,系统性特征强,纪律性强 [3] - 与主观策略深度挖掘个股Alpha不同,量化策略依靠研究广度实现概率取胜,策略更为多元 [3] - 量化私募并非小市值主要推手,超额收益不过度依赖小市值风格,资金流入速度或随超额收益回归中性而放缓 [3]
量化私募入市热潮,百亿量化更是备案主力,这一轮因何唱主角?
凤凰网· 2025-08-04 15:08
行业格局重塑 - 量化策略已成为私募行业主流配置力量,前7个月3081只量化产品占全市场备案总量的45.6% [1][3] - 量化产品在股票策略与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备案总量中占比均超五成,分别达到50.6%和59.8% [1][4] - 量化私募以不足主观私募三分之一的机构数量,实现产品备案总量超465只的"以少胜多" [1][6] 头部机构优势 - 百亿私募单家平均备案23.21只,是0-5亿元规模私募(1.76只/家)的13倍 [1][5] - 72家百亿私募贡献24.72%的备案总量,38家量化百亿私募更贡献超八成备案数量 [1][6][7] - 百亿量化私募单家平均备案35.26只,显著高于主观百亿私募的7.07只 [7] 策略分布特征 - 股票策略产品备案4374只占总量64.71%,量化股票策略产品占比达71.79% [3][4] -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中量化CTA产品备案432只,多资产策略中复合策略备案197只 [4] - 量化多头产品(1389只)、股票市场中性产品(709只)构成量化股票策略主力 [4] 头部机构表现 - 宽德私募(110只)、黑翼资产(107只)成为唯二年内备案超百只产品的机构 [2][7] - 明汯投资等6家百亿量化私募备案均超50只,重阳投资是唯一备案超30只的主观私募 [2][7] - 19家备案超30只产品的百亿私募中量化机构占比达86% [7]
中国私募人才流动图谱揭晓!人才变动创新低!梁力、葛陈亮、陈水祥等成立新私募!
私募排排网· 2025-08-04 03:36
行业人才流动概况 - 2024年证券类私募离职人员共409位,较2023年的761位大幅减少46.3%,创近十年新低,反映行业人才流动趋于稳定[2] - 离职人员中244位仍任职于证券类私募行业,占比59.7%,显示行业内部流动为主[4] - 50亿以上规模私募离职13位,全部留在证券私募行业,其中6位选择创业成立0-5亿私募[4][5] 头部私募人才动向(50亿以上) - 宽远资产原副总经理梁力创立云脊私募,管理规模0-5亿,其强调长期跟踪调研和商业模式重要性[5][6] - 天演资本原研究总监葛陈亮成立正合私募,管理规模0-5亿[6] - 金戈量锐原合规风控罗钰瑶跳槽至百亿私募上海睿量私募任风控总监[5] - 一村投资原风控总监崔轶加入百亿私募千衍私募[6] 中小型私募人才流动 - 20-50亿私募离职13位,其中钧富投资原部门负责人陈水祥创立玮博私募,专注固收+策略[7][8] - 10-20亿私募离职13位,钜融资产原合伙人梁国栋加入准百亿私募禅龙资产[11][12] - 5-10亿私募离职14位,宁涌富私创始人周庭佐转任盈怀私募投资总监[15][16] - 0-5亿私募离职153位,其中24位跳槽至更大平台,如集元资产原基金经理朱彦頔加入20-50亿私募南土资产[18][20] 注销私募人员再就业 - 2024年37位从业者因原私募注销而流动,28位加入0-5亿新私募[23] - 上海量安私募原投资经理夏良超创立远和私募,3个月内规模突破20亿,专注量化选股策略[24][25] 行业趋势特征 - 资深从业者创业集中出现在0-5亿规模区间,占比达46.2%(50亿以上离职者)[4][5] - 固收+策略成为新私募主流方向之一,如玮博私募采用债券+可转债组合[8][9] - 量化领域持续吸引人才,远和私募快速成长反映市场对量化策略需求[24][25]
因收用虚开增值税发票,知名量化私募平方和投资被罚16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04 02:29
税务违规处罚 - 平方和投资因收用173份虚开的增值税普通发票被宁波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合计罚款167.61万元 [1] - 2019-2020年期间公司通过支付7%开票费形式虚开发票价税合计1455.16万元导致少计应纳税所得额335.64万元和1119.52万元 [1] - 公司已作纳税调整补充申报2019-2020年度成本费用258.84万元和238.56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76.79万元和880.96万元 [2] - 最终处罚为导致少缴个人所得税的0.5倍罚款合计167.61万元 [2] 公司背景与发展 - 平方和投资成立于2015年8月创始合伙人吕杰勇持股52.5%曾任职于博时基金和中信证券 [3] - 公司管理规模快速增长2018年突破30亿元2019年突破50亿元目前处于50-100亿元区间 [3] - 公司近期引入知名量化人士方壮熙担任投资总监方壮熙曾任职世坤投资高级执行研究总监 [4] - 2025年以来公司新增16名员工多名来自知名公私募机构如华软新动力前合伙人吕雅琼 [5] 行业动态与比较 - 其他知名私募也曾因税务问题被处罚如卓识基金被罚7.2万元上汽颀臻资产被罚4.68万元 [3] - 私募行业竞争激烈负面事件可能影响品牌形象和投资者信任度 [4] - 公司2025年已备案25只新产品远超2024年全年的11只 [5] - 公司历史产品清盘率高达60%(148只提前清算11只正常清算)目前运作产品106只占比40% [5]
知名私募持仓曝光 聚焦多个热门赛道
中国证券报· 2025-08-03 21:12
私募机构持仓动态 - 东方港湾海外基金二季度末持仓总市值增至11.27亿美元,持有13只美股,第一大重仓股为英伟达 [1] - 东方港湾二季度加仓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蒙特利尔银行,新进买入特斯拉、奈飞和Coinbase,同时减持英伟达、亚马逊、苹果 [1] - 高毅资产旗下基金连续19个季度位列海康威视前十大股东,持股数量较2023年高峰减少近1亿股至3.38亿股(占比3.66%) [2] 重点行业投资方向 - 东方港湾长期看好AI产业链,包括算力、应用和云计算方向,认为相关公司估值成长空间显著 [1][2] - 榕树投资聚焦新能源、半导体、人形机器人三大产业,其中人形机器人被视为未来改变生活方式的核心载体 [3] - 康曼德资本强调"长久期科技革命"与"短周期弹性释放"叠加,重点关注大模型开源、AI4S在药物研发的应用 [4] - 中欧瑞博将AI机会分为算力层、模型层和应用层,同时看好高股息品种和创新药的技术突破逻辑 [4] - 淡水泉投资布局AI产业链、新消费、整车高端化及智能化方向 [4] 公司经营数据 - 海康威视2025年上半年营收418.18亿元(同比+1.48%),净利润56.57亿元(同比+11.71%),总市值超2600亿元 [3] 市场整体展望 - 私募机构普遍对后市乐观,认为政策支持、回购力度加大、资金面充裕和经济修复将支撑结构性机会 [5]
加仓!超六成百亿私募满仓
深圳商报· 2025-08-03 17:36
股票私募仓位变化 - 截至7月25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75 85%较前一周上涨0 76% [1] - 百亿私募仓位指数为78 47%较前一周大幅上涨5 69% [1] - 57 23%股票私募处于满仓水平24 84%处于中等水平11 57%处于低仓水平6 36%处于空仓水平 [1] - 62 24%百亿私募处于满仓水平31 12%处于中等水平3 63%处于低仓水平3 00%处于空仓水平 [1] 私募调研活动 - 7月份私募调研总次数突破1700次截至7月24日590家私募管理人参与调研合计1313次 [1] - 调研范围涵盖26个申万一级行业 [1] 行业调研分布 - 计算机行业接受调研频次最高达209次 [2] - 电子行业调研频次为179次 [2] - 生物医药行业调研频次为160次 [2]
产品表现突出带火销售,多家量化私募规模破百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8-03 12:12
量化私募行业表现 - 今年以来量化私募产品业绩突出,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增产品平均收益率分别达22 59%和26 96% [1] - 多家量化私募管理规模大幅增长,微观博易、蒙玺投资、千衍投资等跻身百亿元量化私募行列,千象资产、聚宽投资、锐天投资等重返"百亿元俱乐部" [1][3] - 天演资本管理规模增长约40亿元,大岩资本境内管理规模突破50亿元 [3] 量化策略产品销售情况 - 量化选股、指数增强、市场中性等策略备受关注,指数增强类产品及市场中性类产品均获得投资者关注 [2] - 天演资本新发产品约40只,市场中性策略和量化选股策略较受青睐 [2] - 大岩资本指数增强和量化选股两类策略吸引较多申购资金 [2] - 格上基金研究员指出量化多头类产品仍为最受欢迎的品类 [2] 量化产品超额收益表现 - 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三类主流指数增强产品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1 04%、22 59%、26 96% [4] - 中小盘指数交易活跃,换手率、成交额处于相对高位,有利于量化策略获取超额收益 [2] - 新方程量化研究员指出小市值风格强势且量化超额收益优异带动量化多头、全市场选股策略产品销售火热 [2] 行业未来展望 - 受访私募对后续量化产品超额收益较为乐观,认为市场有望维持交易活跃度,行业风控更严格,策略稳定性更高 [4] - 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指出私募指增超额收益具有周期性,随着市场资金涌入收益会呈现均值回归 [4] - 格上基金研究员认为量化策略超额仍具备一定可持续性,但需关注市场交投变化和策略拥挤程度 [4]
百亿私募加仓 多数大型私募对股市中长期走势保持乐观
快讯· 2025-08-02 23:31
股票私募仓位变化 - 截至2025年7月25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75 85%较前一周上涨0 76% [1] - 百亿私募仓位指数最高达78 47%较前一周大幅上涨5 69% [1] 私募机构市场观点 - 多数大型私募对股市中长期走势保持乐观态度 [1] - 资金面充裕和基本面持续修复对市场形成有力支撑 [1] - 认为短期调整不会改变中长期向好的趋势 [1] 私募机构调研情况 - 截至7月31日共有651家A股公司被机构调研参与机构累计11554家 [1] - 私募机构共调研306家A股公司参与调研私募累计1142家 [1] - 私募持续加强对优质上市公司的调研力度以发掘投资机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