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

搜索文档
从弹性供地到精准服务,长沙经开区打造营商“强磁场”
搜狐财经· 2025-08-15 09:20
今年以来,长沙经开区直面"痛点",破解难题,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破除发展壁垒,激发内生动力。 年初,长沙经开区召开2025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一组亮眼数据引人注目:2024年共兑现惠企资金17.28 亿元,惠及企业995家。其中,项目招引与开放发展10.14亿元(占比90%),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0.88 亿元,资金涵盖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方面的大中小企业。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区域竞争的关键"软实力"。近年来,长沙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 及省市部署,聚焦"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推出新举措、打出一套"组合拳",以更实举措打造市场化、 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制度筑基,改革攻坚构建发展新生态 土地改革破瓶颈。面对土地日益资源趋紧,长沙经开区通过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提高用地利用效率,长 沙经开区创新出台《工业用地弹性供应管理办法(试行)》,全面推行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及长期 租赁三维模式。 "这次项目用地弹性供应,为我们直接节约了4300万元的土地成本支出,大大缓解了项目建设资金压 力。"一位新材料公司项目负责人表示。该公司2024年落户长沙经开区,在面临购地、工程建设、设 ...
工业豪劲!黄山经济的“新月梁”
新浪财经· 2025-08-15 05:12
黄山工业发展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增幅全省第二 [3] - 新开工制造业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4.2%,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6%,均居全省第二 [3] - 工业入库税收占全部税收33.6%,重点产业(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等)规上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1.5%,拉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9.3个百分点 [3] 核心产业与龙头企业 - **汽车零部件**:昌辉汽车电器1-6月实现产值7.73亿元,销售收入7.87亿元,预计全年产值突破18亿元 [7] - **新材料**:永新股份年产彩印软包装材料85000吨、真空镀铝膜28000吨,产销量全国第一,带动7家关联企业形成全产业链 [28][32] - **绿色食品**:华绿园生物科技年消耗本地茶叶600余吨,产品供应雀巢、伊利等头部品牌 [41][43] 产业升级与创新 -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居全省前列,建成全球最大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生产基地 [12] - 推行"亩均论英雄"机制,徽州经开区、休宁经开区获评"全省亩均效益领跑省级开发区" [12] - 2025年上半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3户,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5户,省级特色产业集群3个 [24] 重点项目与投资 - 2025年1-6月新签工业项目96个(含3个10亿元以上项目),拟投资额157.51亿元 [24] - 浩万新能源年产4万台高端新能源智能电摩项目落地,黄山旅游集团注资5000万支持 [23] - 农夫山泉黄山水厂2025年上半年产值5.2亿元,预计全年达8亿元,融合工业旅游模式 [39] 区域特色发展 - **徽州区**:新材料产业集群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9.1%,实施"3139"行动打造百亿级产业 [34] - **高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同比增长86.6%,瑞兴电子供应比亚迪等头部车企 [34] - **黄山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7%,绿色食品企业130余家形成完整产业链 [44] 未来布局 - 生物制造领域引进同兮生物科技,突破母乳低聚糖合成技术垄断,合作伊利等乳企 [48] - 定位长三角生态型国际化窗口城市,主导产业聚焦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 [48]
万联晨会-20250815
万联证券· 2025-08-15 00:35
市场表现 - A股市场冲高回落,上证指数跌0.46%至3666.44点,深证成指跌0.87%,创业板指跌1.08%,沪深两市成交额约2.28万亿元人民币,超4400股下跌 [2][7] - 申万行业中仅非银金融上涨,通信行业领跌,电子身份证、芬太尼概念板块涨幅居前 [2][7] - 港股恒生指数跌0.37%,恒生科技指数跌0.97%,美股三大股指涨跌不一(道指-0.02%,标普500+0.03%,纳指-0.01%),欧洲股市全线上涨 [2][7] 数字中国建设进展 - "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基础设施规模全球领先,截至2025年6月底5G基站达45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2.26亿户,算力规模全球第二 [3][8] - 集成电路产业链布局完善,鸿蒙系统生态设备总量突破11.9亿台,覆盖1200多类产品,人工智能专利占全球总量60% [3][8] - 2024年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17%,软件收入规模较2020年增长80%,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70% [3][8] 金融数据动态 - 7月社融新增1.16万亿元(同比多增0.39万亿元),存量增速9.0%较6月上升0.1%,政府债净融资1.24万亿元(同比多增0.56万亿元)支撑增长 [10][11] - 1-7月政府债净融资额累计8.9万亿元(同比多增4.87万亿元),信贷数据受季节性因素拖累,居民端加杠杆意愿不足 [10][11] - 银行板块业绩有望修复,存款重定价贡献息差改善,保险资金及公募基金增配方向明确,当前股息率具备吸引力 [12]
暑期技能大培训产教融合供需对接会举行 8万人次劳动者“缺啥练啥”
苏州日报· 2025-08-15 00:29
产教融合供需对接会 - 苏州市人社局联合教育局、工商联举办产教融合供需对接会,15所高校和职业院校代表、18家商会和行业协会代表参与交流 [1] - 会议聚焦释放院校培训资源、发挥商会协会桥梁作用、深化产教融合及提升培训供给质量 [1] - 江苏省苏州技师学院已提前联系企业及行业协会开展技能培训服务对接 [1] - 苏州市江西商会覆盖300多家会员企业,涉及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20多个领域,计划建立长效机制助力技能人才培养 [1] 暑期技能大培训活动 - 苏州暑期技能大培训活动自6月启动,20余个部门联动,针对"1030"产业急需及用工紧缺方向 [2] - 活动已发布7万个培训供给名额,累计培训劳动者超8万人次 [2] 商会与行业协会覆盖领域 - 参会的18家商会、行业协会涵盖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品质生活等多个领域 [2]
成都双流区召开工业智能化与量子可信计算应用大会 校企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落地揭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4 14:56
大会概况 - 大会主题为"AI赋能工业、强化量子可信计算、突出应用导向",汇聚全国90余家企业、3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共190余名代表 [1] - 大会在成都双流区举办,旨在探讨技术融合新路径,共建安全、可信、高效的产业生态 [1] 双流区战略布局 - 双流区正融入成都"三中心一基地"战略布局,规划工业智能化与量子可信计算产业以优化营商环境 [1] - 通过产业布局聚力营造特定城市意象,推进"立园满园"计划 [1] 技术研讨与合作 -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强调可信计算是工业智能化安全基石,并详解工业可信体系实践路径 [1] - 四川星问数智科技分享技术探索历程,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展示工业智能领域科研成果与产业合作案例 [1] - 四川星问数智科技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并与上海图灵智算量子科技签署战略协议推动量子可信计算工业应用 [1] 成都芯谷产业基础 - 大会落地成都芯谷,依托其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推动技术交流与合作 [2] - 园区已形成芯片设计到智能终端的完整产业链,落地重点项目28个、协议投资260亿元,培育电子信息规上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 [2] - 园区计划以"智造为基、服务赋能"双轮驱动,打造"科技服务超市"和"总部研发走廊",构建全链条生态提升智造产值与服务能级 [2]
佛茂协作新速度:项目每周一签约、两周一落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4 09:29
对口帮扶协作成果 - 佛山市-茂名市对口帮扶协作指挥部累计推进签约项目127个,计划总投资498 68亿元,其中落地项目74个总投资179 80亿元,已投产项目28个预计达产年产值120 56亿元 [1] - 高州申菱特种空调数字化智造基地占地130多亩,建筑面积超6 5万平方米,是佛茂合作园首个重大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 [1] - 蒲康工业园盘活低效用地后吸引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等产业,总投资额约7 2亿元,预计年财政贡献6000万元,解决就业2000人 [2][3] 产业协同发展机制 - 建立"佛茂指挥部+商务部门+小分队"联合招商机制,提供厂房新建/购买、设备购置、固投贷款等全方位政策支持 [2] - 合作园区项目可叠加享受省主平台、合作园区及茂名当地三重优惠政策 [2] - 装备智造、电子轻工片区已形成"龙头项目+配套企业集聚"的现代化园区雏形,规划总面积18200亩中已完成土地整备4600亩 [3] 重点产业项目进展 - 申菱集团高州基地聚焦核电空调、医院净化设备,计划2027年收入超10亿元,2030年突破20亿元,带动本地产业链协同发展 [2] - 广东长鸿艾凯茵丙烯酸产业园项目瞄准高吸水性树脂(SAP)领域,推动县域精细化工产业链强链补链 [3] - 园区以"每周签约1项目、每两周落地1项目"的速度推进,已建成标准厂房36万平方米,在建20万平方米 [3][4] 未来发展规划 - 强化要素供给保障,提升专业化配套和产业链支撑能力,降低企业用能成本 [4] - 优化政务服务线上中心,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4] - 通过存量盘活与新项目开拓双轨并行,加强省内外联动招商 [4]
中国长城上涨5.43%,报18.45元/股
金融界· 2025-08-14 02:46
股价表现 - 8月14日盘中上涨5.43%至18.45元/股 [1] - 成交额达58.7亿元 换手率10.08% [1] - 总市值595.16亿元 [1]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35.96万户 [1] - 人均流通股8968股 [1] 财务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8.58亿元 同比增长7.32% [1] - 归属净利润亏损1.6亿元 但亏损幅度收窄36.15% [1] 公司业务 - 隶属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1] - 专注自主计算产业和系统装备核心主业 [1] - 研发高端通用芯片(CPU)及固件等关键核心技术 [1] - 构建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谱系 涵盖芯片到应用系统 [1] 研发实力 - 拥有4个国家级研发机构 [1] - 建立13个省部级平台和4个市级创新平台 [1] - 设有3个院士工作站和3个博士后工作站 [1] - 致力于打造安全先进绿色的自主计算底座 [1]
清华大学汪玉教授:当AI重塑产业,新时代的育人思考
36氪· 2025-08-13 09:37
1950年,艾伦・图灵在《心》杂志上发表《计算机与智能》时,或许不会想到,他提出的"图灵测试", 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的起源。这位数学家的设想,在沉寂了半个多世纪后,终于迎来了爆发。 2022年,ChatGPT横空出世;2024年,DeepSeek惊艳亮相。AI的技术曲线在这两年突然陡峭,图灵70多 年前的设想有了更丰富多元的载体。 现在,人工智能的浪潮奔涌而来,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 在这个技术与产业加速融合的时代,AI在时代的洪流的裹挟下,滚滚向前。近日,研电赛组委会秘书 长、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汪玉接受了半导体产业纵横的采访,从产业变革、教育转型、人才培养到 创新实践,系统阐述了他对新时代育人之道的思考。 01产业变革:如何实现从并跑转变为领跑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就像一条蜿蜒向前的长河。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建设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为例,其前身为1952年从 电机系分离出的无线电专业,这是中国系统培养电子工程人才的起点。此后,清华大学在晶体管制造、 雷达研发等相关领域持续深耕。 回顾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汪玉提到了三个重要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2000年 ...
携手奔跑 成德眉资交出高含金量半年“答卷”
四川日报· 2025-08-13 06:45
经济总量与增长 - 成都都市圈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5171.8亿元 同比增长6.1% 增速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 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47.5% [4][6] - 四市GDP较去年同期1.39万亿元实现显著提升 以全省6.8%的土地面积贡献近半经济产出 [6] - 成都GDP同比增速5.8% 位居全国9座"GDP两万亿城市"前列 德阳与眉山增速并列全省第一 资阳以7.0%增速排名全省第四 [8] 工业与投资表现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 显著高于全省7.3%的增速 创3年多来月度累计增速高点 [6]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4% 增速高于全省3.7个百分点 [6] - 德眉资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眉山以17.7%增速居全省首位 德阳产品销售率达94.4% 资阳31个行业大类中18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8] 重点产业链发展 - 9条重点产业链(含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值总规模突破1.2万亿元 [10] - 细分领域产量高速增长:成都新能源汽车增352.2% 德阳燃气轮机增101.6% 眉山太阳能电池增179.8% 资阳铁路机车增130.8% [10] - 跨市合作企业超2860家 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圈内供应商占比超40% 绿色食品、航空装备等领域占比提升显著 [11] 新兴产业布局 - 低空经济领域签约14个产业项目 涵盖应用场景、研发制造和商业运营三大类 [6] - 德阳战略性新兴产业222户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7.7亿元 利润总额17.9亿元 [11] - 眉山集聚43家低空制造企业形成"材料—器件—整机"生态 中创新航、杉杉科技进入头部企业产业链 [11] 文旅与服务产业 -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突出 成都第三产业增加值8654.2亿元 占经济总量71.5% [14] - 成都举办营业性演出1.4万余场 大型演唱会55场 带动综合消费31.5亿元 体育消费总规模达410亿元 同比增长9% [14]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72.4亿元 同比增长6.1% 增速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 占全省比重47.8% [15] 协同发展举措 - 发布首部成都都市圈投资指南 建立合作招商长效机制 实施营商环境优化专项行动 [7] - 年度投资超370亿元推进51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 涵盖9条重点产业链 [11] - 交通同城化成效显著:市域铁路成资S3线累计客运量835万人次 日均客流量超3万人次 [15]
山东青年科技人才有了托举服务平台
大众日报· 2025-08-13 00:56
平台建设与人才服务 - 山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打造青年科技人才托举服务平台 整合人才库 供需对接 成果发布 政策资讯 活动服务等板块 提供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匹配 政策动态 学术交流 路演洽谈 线上论坛 导师辅导等一站式服务 [1] - 平台重点托举从全省遴选的山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人才 [1] - 山东省青年科学家百人团征集100余项技术成果和合作意向 向企业推介 为人才找学科落地方向 为企业对接科研项目 [3] 人才工程与支持政策 - 山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自2018年启动 遴选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 支持其在科研黄金期潜心研究 已遴选四批共342名人才 [2] - 济南市构建"天下泉城 人来无忧"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 每年动态优化人才政策"双30条" 提供发展无忧服务 [3] - 济南打造以齐鲁科技金融大厦为核心的"1+N"项目孵化矩阵 提供免费工位 创业指导 培育孵化等全链条创业无忧服务 [3] - 济南为高层次人才提供20项绿色通道生活无忧服务 设立海右人才日 连续3年举办海右人才节 [3] 产学研对接需求 - 青年科学家需要平台联系企业 共同探讨需求 实现技术与需求对接 [1] - 高校与企业不能脱节 青年科学家需深入企业了解真实需求 针对性开展科研 促进成果转化 [1] - 科研成果应用领域需从精深拓展至广泛 需要更多时间精力及平台政策支持 [2] - 许多成果无法走出实验室 根源在于缺乏与企业同频共振的渠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