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

搜索文档
海天味业: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9.14亿元,同比增长13.35%
新浪财经· 2025-08-28 14:05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2.30亿元,同比增长7.5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14亿元,同比增长13.35% [1]
海天味业: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35% 拟每10股派2.6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3:5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2.3亿元,同比增长7.5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14亿元,同比增长13.35% [1] - 基本每股收益0.7元 [1] 股东回报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6元(含税) [1]
千禾味业2025年上半年盈利1.73亿元,健康调味品被“胖东来们”卖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13:51
财务表现 - 2025年1月至6月实现营收13.1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73亿元 [1] - 五、六月份线上线下渠道同步回暖,线下商超在"胖东来式"调改和零添加产品需求释放推动下实现显著增长 [1] 销量与渠道 - 2025年5月销量环比增长约20%,大润发华东、沃尔玛、红旗等环比大幅增长,永辉、物美、中百通过营销活动实现单日销量增长18%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经销商总数较去年一季度末增加至3307家,线下渠道新增经销商171家,覆盖全国370多座城市 [4] - 持续推进全渠道深耕与拓展战略,布局内容电商与社交营销阵地,优化自播体系,加强达人合作与内容创新 [4] 产品与技术 - 千禾0系列酱油酿造使用4种或5种天然原料,不含食品添加剂,平均发酵时间是行业普通产品的2倍以上 [2][6]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约4120.3万元,新增购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等设备,成立先进基础研究实验室 [5] - 自上市以来累计研发投入超4亿元,共计获得129项专利授权 [5] - 与四川大学合作利用合成菌群调控技术优化酱油发酵工艺,显著提高蛋白利用率和风味丰富度 [6] - 与大连工业大学合作开发微生物发酵菌剂,提升酱油风味协调性及挥发性、特异性风味物质含量 [6] 供应链与品质管控 - 与核心大豆、食盐等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原料质量可控、可追溯 [7] - 与四川久大制盐合作建成专用食盐生产线,保障食盐质量可控与可追溯 [7] - 与商品粮基地共建高标大豆供应链,确保高品质非转基因大豆稳定供应 [7] - 2014年至今产品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合格率为100% [2] 行业趋势与政策 - 国务院食安办等六部门印发《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推动添加剂"双减"政策落地 [9]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25)将于2027年3月实施,明确规定不得使用"零添加"等用语 [9] - 调味品"极简配方"日益盛行,千禾味业自2008年推出千禾0系列酱油,坚持零添加、足期发酵 [9] 产能与未来展望 - 年产60万吨调味品智能制造项目二期已于2025年6月正式投产 [10] - 计划在2025年第三季度加大营销推广,持续引领配料干净健康调味品的行业趋势 [9] - 将于2025年9月率先完成0系列产品包装焕新,将配料表清晰展示于包装正面 [9]
海天味业: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35%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13:4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2.30亿元,同比增长7.5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14亿元,同比增长13.35% [1]
海天味业:上半年净利润39.14亿元 同比增长13.35%
新浪财经· 2025-08-28 13:3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39.14亿元人民币 [1] - 净利润同比增长13.35% [1]
海天味业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7.6%,归母净利增长13.3%
华尔街见闻· 2025-08-28 13:35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52.3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调味品业务收入145.6亿元,同比增长10.4% [2] - 归母净利润39.1亿元,同比增长13.3% [2] - 毛利率39.3%,较上年同期提升3.2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降和生产效率提升 [1][2] - 净利率25.8%,较上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 [2] - 销售成本92.5亿元,仅增长2.2%,远低于收入增速 [3] 核心业务进展 - 酱油收入79.3亿元,增长9.1%,健康系列产品(有机、薄盐)增长明显 [1][2][3] - 蠔油收入25.0亿元,增长7.7%,有机、薄盐产品表现突出 [2][3] - 调味酱收入16.3亿元,增长12.0%,特色风味产品满足区域需求 [2][3] - 特色调味品收入25.1亿元,增长16.7%,复合调料等新品贡献增长 [1][2][3] 费用结构 - 销售及营销费用9.7亿元,增长14.4%,主要由于销售团队扩张和广告投入增加 [3] - 行政费用3.2亿元,增长19.6%,反映公司在组织建设上的投入 [3] - 研发费用4.1亿元,增长8.2%,体现公司对创新的重视 [3][4] 现金流与资金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15.0亿元 [5] - 现金及银行存款近300亿元,H股上市后更加庞大 [5] - 募集资金用于产品研发、产能扩张、国际化等方向 [5] 行业趋势 - 复合调料、醋、料酒等延展品类快速增长,暗示消费者需求多元化趋势 [3] - 产品升级和渠道渗透持续推进 [3] - 消费者对多元化、健康化调味需求增长 [3]
千禾味业的“招牌”遇到了挑战
经济观察网· 2025-08-28 13:30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3.18亿元同比下降17.07% 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下降30.81% [1] - 营收和净利润下滑幅度较去年同期的4.16%和3.07%进一步扩大 [1] - 3-4月销量受舆情影响波动 5-6月销量环比快速回升 线上电商与线下商超渠道5月、6月销量环比分别增长约15%和2% [2] 负面舆情影响 - 3月陷入"零添加"酱油检出镉及产品标注"千禾0"不等于"零添加"的争议 [1] - 公司回应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镉来自原料 "千禾0"商标用于区分零添加与非零添加产品 [1] - 头部企业品牌受舆情影响后恢复期通常在10至12个月之间 [2] 行业竞争格局 - 零添加先发优势减弱 头部调味品企业均已涉足零添加赛道 [2] - 头部企业凭借品牌、渠道、资本和研发优势加速整合市场份额 [2] - 缺乏特色的小微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2] 消费趋势变化 - 消费者出现二元分化 追求健康有机与追求高性价比需求并存 [3] - 要求企业具备精准的目标客群定位和产品定义能力 [3] - 传统渠道流量分化 线上渠道增长强劲但增速放缓 [3] 渠道结构演变 -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前置仓和社区店为代表的近场零售成为重要增长极 [3] - 渠道碎片化要求企业营销策略更加精准和灵活 [3] 政策监管变化 - 2027年3月16日起预包装食品不得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 [4] - 新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25)明确禁止相关表述 [4] - 公司计划年内完成产品新包装、新标签、新宣传的确定工作以符合新规 [4]
“减盐战略”出成效,加加食品半年业绩大增128.64%
长沙晚报· 2025-08-28 13:2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33亿元 利润总额1238.62万元同比增长142.35% 归母净利润835.18万元实现扭亏为盈同比增长128.64% [1] - 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4.26个百分点至29.31% 其中酱油类毛利率增5.35个百分点至35.85% 食用油毛利率增2.14个百分点至9.76% 味精类毛利率大增22.65个百分点至38.38% [1] - 业绩增长主因聚焦主业推广高毛利产品 加强减盐等中高端系列销售 推动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优化产品结构 [1] 产品战略与技术优势 - 2018年国内调味品行业率先提出减盐理念 2019年3月推出首款减盐生抽 后续推出减盐味极鲜/特级减盐金标生抽等系列产品 [1] - 2025年持续升级开发减盐/减盐纯酿酱油/减盐有机等新品系列 [1] - 已通过4项国家发明专利 构建覆盖菌种选育/工艺创新/制备方法到品质风味的全链路技术护城河 [2] 渠道拓展与行业趋势 - 线上渠道实现收入2597.17万元同比增长37.32% 完成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传统电商及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内容电商全布局 [3] - 稳固传统经销渠道同时通过多元渠道拓展推动增长 [3] - 健康中国2030战略推动"三减"纳入国民营养计划核心指标 调味品行业营养健康化转型从企业自发升级为国家战略需求 [3]
海天味业上半年线下渠道实现收入137.2亿元 同比增加9.07%
智通财经· 2025-08-28 13:25
财务表现 - 酱油产品2025年半年度实现收入79.28亿元 同比增长9.14% [1] - 线下渠道2025年半年度实现收入137.2亿元 同比增长9.07% [1]
老恒和酿造发布中期业绩,净亏损2.52亿元,同比扩大1.6%
智通财经· 2025-08-28 13:1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收入1.4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0.1% [1] - 净亏损2.52亿元人民币 同比扩大1.6% [1] - 每股基本亏损0.43元人民币 [1] - 毛利同比下降10.7%至4210万元人民币 [1] - 毛利率从32.7%降至29.1% 减少3.6个百分点 [1] 经营策略 - 公司针对旧产品加大促销力度以应对市场竞争 [1] - 产品结构调整使中端产品销量占比提升 [1] - 中端产品具有更大众化特性且毛利率相对较低 [1] 行业环境 - 消费者消费行为发生显著转变 [1] - 市场价格竞争加剧导致行业承压严重 [1] - 行业整体面临价格内卷化趋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