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

搜索文档
南农晨读丨稻浪翻滚
南方农村报· 2025-07-31 01:33
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 - 广东开展千名"乡村网红"培训,覆盖全省21个地市1000名学员,培养具备账号运营、直播带货、短视频创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4][5][6] - 广东推进"百千万工程",计划打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但面临特色产业资源发掘不足、经营主体实力待加强等问题 [7][8][9][10] - 茂名市在上海举办龙眼、菠萝蜜品鉴活动,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深化粤沪农业合作 [28][29][30][31] - 怀集县节水抗旱稻示范田1560亩开镰收割,亩产超600公斤,展现抗洪涝能力 [32][33][34] - 云浮新兴成立全省首个"媒体+"联盟,将主流媒体纳入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36][37][38][39][40][41][42] 基因编辑技术应用 - 我国2023年4月颁发首个农业用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高油酸大豆),2024年5月获批首个主粮作物基因编辑证书 [14][15][16] - 基因编辑技术可精准修饰基因组,近十年我国在水产领域取得十多个品种的重要研究成果 [16][17][18] 新能源产业发展 - 广东新能源产业产值规模已达1.1万亿元,政策体系持续完善,推动新型能源与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 [20][21][22][23][24][25][26] - 绿色低碳产业被定位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重点领域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20][21][24] 天气影响 - 广东未来几天多雷阵雨,部分市县有7-9级短时大风,高温缓解但湿度大 [45][46][47] - 云浮近期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部分市县伴有8级短时大风 [48][49]
生态新方位丨“生态反哺”破题虎豹社区转型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30 06:27
e a the first 245 The a 14 194 14 The First r 巡护员在虎豹公园珲春片区开展日常巡护。 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推动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创新实践,通过支持平贝母种植项目示范,构建出"生态保护—产业转型—社区受 益"的良性循环体系。2025年5月,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东光镇长荣村正式成为全国首个"虎豹社区绿色产业转型创新试点",标志着东北虎豹国家 公园建设从单纯保护向"生态反哺"模式迈出关键一步。 生态保护倒逼产业升级 随着野生东北虎豹种群数量持续回升,传统农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汪清县林缘地带农作物年均损失率高达30%~50%,农户 户均年损失1.2万元。虽然大部分损失都通过野生动物损害保险机制获得了赔偿,但农户们表示,这种靠理赔保底的做法总不是长久之计。 在实践中,长荣村项目采用"土地入股+现金入股"的灵活方式,15户农户首批参与。技术员全程指导的标准化种植,配合遮阴网等简易防兽设施,有效 解决了野生动物侵扰问题。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升,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汪清县平贝母产业合作社 ...
遵义:红土地缀满“生态绿”
金融时报· 2025-07-29 02:49
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 - 遵义市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较2015年翻了一番[1] - 花茂村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从30亩试验田发展为500亩规模,产值达500万元,每亩产值从2000元增长至上万元[3][17] - 苟坝村杜仲种植面积达3.2万亩,合作社2025年目标产值为1200万元[9][10][11] 农业现代化与合作社模式 - 花茂村采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成立遵义绿动九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土地连片规模化经营[3] - 苟坝村合作社推行"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形成生态种养、中药材等多元产业链[10] -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机械化耕作使农业效率提升,农户月收入最高超9000元[3][4] 乡村旅游与农文旅融合 - 花茂村累计接待游客859.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6.92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2607元增至27454元[5] - 推出"旅游+红色+文化+研学"新业态,开发"乡愁集市""乡愁柴火鸡"等10余个特色场景[5] - 苟坝红色文化旅游景区2018年评为国家4A级景区,融合红色资源与生态旅游[7] 金融支持与生态价值转化 - 遵义农商银行发放特色产业贷款18.24亿元,其中养殖业12.34亿元、种植业5.90亿元[12] - 创新"生态账户"机制,为18.44万户提供8.09亿元增信及7090万元利率优惠[15] - 开发"竹链贷""茶链贷""辣链贷"等区域特色信贷产品,覆盖全市1782个村级服务点[16] 特色产业与生态经济 - 苟坝村杜仲产业带动农户日均100余人参与采收,老人单季收入可达8000元[8][9] - 枫香镇打造万亩田园综合体,种植蔬菜辣椒1万余亩,实施土地"宜机化"改革[5] - 正安县燕子坝村推行茶园与桂花树套种模式,提升生态与经济效益[16]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赢得战略主动(高质量发展故事汇·第9期)
人民日报· 2025-07-28 22:30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产业体系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基本形成了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 [4] - 持续推动产业体系迈向更高水平需推进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打造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4] - 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蓬勃兴起,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4] 产业智能化 - 我国已初步建成较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相关企业超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近6000亿元 [5] - 人工智能产业链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正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 [5] - "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1.5万个,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 [6] 产业绿色化 - 我国已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国家级绿色工厂达6430家 [5] - 绿色工厂实现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约20%,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5] - "和气一号"核能供汽项目为连云港石化基地输送超317万吨清洁蒸汽,节省碳排放46.23万吨 [13][14] 产业融合化 -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6]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汇聚38.1万家优质企业、3090家金融机构、800余项金融产品 [6] - 2024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8% [6]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 需聚焦"卡脖子"技术领域,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 [9] - 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 [9] - 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完善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9] 案例研究 - 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工厂18个月建成投产,吉林省内供应商提供超七成零件 [11][12] - 南钢集团采用AI大模型研发特种钢,实现从经验驱动向智能决策转变 [13] - 中农海稻在新疆喀什盐碱地种植海水稻,亩产从450公斤提升至853公斤 [14][15]
广西“三个着力”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质效提升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8 22:29
制度创新 - 深化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构建"自主申报+信用承诺"登记体系,推动商事登记从"主观许可"向"客观确认"转变 [1] - 推进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改革,选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等事项试点,办理环节缩短50%,审批时间压减80% [1] - 试点企业首席标准官制度,促进标准化方法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普及和深度融合 [1] 平台建设 - 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口岸检验检测体系,目标实现"区内检、口岸检、快速检、检得全",提升凭祥等口岸进出口贸易商品全项检验检测能力 [2] - 持续更新中国-东盟/RCEP标准云平台3.0版,收录RCEP成员国标准题录信息8.8万项,归集东盟相关TBT通报1477项,为外贸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超过28万次 [2] - 与香港STC合作共建实验室,帮扶推动1050家企业获得香港优质"正"印认证等高端品质认证证书 [2] 国际规则对接 - 与东盟国家开展轨道交通、新能源车辆等重点产业标准化研讨和交流互鉴活动 [3] - 在缅甸、老挝共建标准化种植示范区1.6万亩,推进海外标准化合作示范 [3] - 联合越南和我国快递物流企业,共同研制中越双语跨境快递物流3项团体标准 [3] - 协助完成老挝首个铁路国家标准《铁路工程基本术语标准》研制并正式发布 [3]
知识产权如何转化应用?国家知识产权局解码实践样本
新华社· 2025-07-28 14:34
数据知识产权发展 - 浙江省建立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制度 吸引27个省区市企业登记22万件[2] - 建成"数知通"平台精准匹配供需 累计推送数据知识产权7006件并落地转化1126件[2] - 实现全国首例数据知识产权出海协议 全省累计转化运用金额近77亿元[2] 专利转化运用 - 浙江省盘点高校科研机构专利102万件 为42万家企业牵线1171次[3] - 首创"专利公开实施"制度 累计8777件专利成功落地 近十分之一实验室成果走向生产线[3] - 布局6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基地 为企业授信融资638亿元[3] 区域创新成果 - 杭州市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28万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8家[3] - 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64605亿元 占GDP比重308% 比全国高17个百分点[3] - 杭州连续3年位居全球百强科技集群第14位[3] 地理标志产业 - 全国地理标志产品直接年产值超9600亿元 实现五连增[4] - 浙江省培育350个地理标志产业集群 年产值突破千亿元 带动13万户农民增收[4] - "甬优"杂交水稻在17省市种植8000多万亩 增产稻谷64亿公斤 增加经济效益168亿元[4] 传统文化知识产权 - 浙江省推出14项知识产权助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举措[4] - 认定"非遗工坊"1500多家 "工坊+农户"产业链延伸带动就业近600万人[4]
上海金山在吕巷镇推出“巷创坊”乡村产业发展模式
新华财经· 2025-07-27 01:46
乡村产业发展模式 - 吕巷镇推出"巷创坊"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梳理农村集体闲置资产等潜力资源并导入新兴业态 [1] - 形成三种乡村产业发展方式:"腾笼换鸟、主体自投"、"镇村建设、主体租用"、"共建共享、合作入股" [1] - 已落地芳芳源直播基地、金山二姐米糕工坊、十八斗木结构研学基地等乡村新业态项目 [1] 产业资源与项目规划 - 吕巷镇已梳理产业资源并谋划系列项目,涵盖文旅、研学、商务、康养四大板块 [1] - 文旅板块以水果公园为核心,建设百里源美食中心、百里荟乡间艺术中心等重点项目 [1] - 深度融合农事体验、民俗文化、休闲娱乐等元素,承接上海乐高乐园溢出效应 [1] 农业合作与科技应用 - 与凯盛浩丰农业签约合作,落地先正达试验站和高效智慧农业综合体 [1] - 吕巷蟠桃通过科技、文化、品牌赋能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中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2] - 引进20多个新品种并开发蟠桃IP形象、文创衍生品及"蟠桃宴"特色餐饮 [2]
以安全高水平促发展高质量——从发展与安全看江苏经济稳健基石
新华日报· 2025-07-26 23:55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 - 江苏省公布77个领域796条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目录,推动28.6万家生产经营单位完成风险报告,辨识风险94.3万条 [2] - 化工、矿山等14个领域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主动排查报告隐患53.8万个,奖励金额4180余万元 [2] - 部署化工医药"打非治违"专项治理,精准打击非法违法行为108起,下达老旧装置更新改造补助资金2亿元,完成221套更新改造 [3] - 优化168.7万家小场所巡查检查体系,纳入治理平台实现常态化全覆盖治理 [3] - 统筹推进电动自行车等9个"一件事"全链条治理,新增住宅小区充电接口10.5万个,完成1222公里燃气管道更新改造 [4] 能源保供 - 江苏电网最高用电负荷达1.528亿千瓦,比历史最高值增加575万千瓦 [5] - 国信沙洲百万千瓦煤电项目首台机组投运,新建两台100万千瓦机组,年发电量100亿千瓦时可满足700万居民一年用电需求 [5][6] - 国网江苏电力实现730万千瓦新型储能集中调用,句容抽水蓄能电站5号机组投产,单台机组每月发电2700万千瓦时并消纳新能源3375万千瓦时 [6] - 上半年全省能源领域投资1366亿元同比增长29.8%,预计下半年投资保持增长 [7] 粮食生产 - 江苏夏粮总产1421.3万吨,单产379.4公斤,克服罕见旱情保持总体稳定 [8] - 累计引江水204亿立方米,三大调水系统累计翻水120亿立方米,利用梅雨期雨洪资源增蓄湖库水量 [9] - 数字孪生平台实现精准配水,亩均灌溉用水量下降10%,保障16万亩农田需求 [9] - 全省永久基本农田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401万亩占比达82%,去年投入89亿元建成298万亩高标准农田 [10]
不畏高温,穿梭在田间地头 市综交中心推进大棚轻飘物隐患治理
镇江日报· 2025-07-26 23:02
铁路沿线安全治理 - 镇江市综交中心联合句容市综交中心、上海高铁基础设施段对宁杭高铁沿线句容市郭庄镇大棚种植轻飘物隐患整改开展专项检查 [1] - 检查组严格对照省铁办《全省铁路沿线安全环境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点清单》逐项核验整改细节 [1] - 沿线大棚实现"一棚一编号"实名制管理并统一登记造册 [1] - 确认蔬菜大棚均采用卡簧固定 防风网按标准完成网格化锚固 显著提升结构稳定性 [1] 整改措施与成效 - 通过"编号+加固+巡防"综合措施 该区域千余平方米塑料大棚达到安全防护标准 [1] - 整改工作形成闭环 成为可推广的治理样本 [1] - 联合行动检验"技防+人防"模式有效性 彰显多级联动治理合力 [2] 后续计划 - 市综交中心将紧扣夏季安全生产特点 加密高温时段巡查频次 [2] - 动态完善大棚数据库 优化巡防路线 [2] - 将郭庄经验向类似风险点推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