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轨道交通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勾勒中国制造迭代升级“成长线”
新华社· 2025-09-20 13:28
榜单概况 - 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21次发布"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 以2024年企业营业收入为入围标准 [1] - 入围门槛从"十三五"末的110.91亿元人民币提高至173.65亿元人民币 营业收入总额从40.24万亿元人民币增长至51.68万亿元人民币 [1] 行业结构变化 - 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入围企业数量从15家增加至20家 半导体、集成电路及面板制造行业入围企业数量从6家增加至9家 [1] - 工程机械及零部件、锅炉及动力装备制造、轮胎及橡胶制品、水泥及玻璃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等行业平均研发投入增长率均超过100% [2] 企业表现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排名较2024年提升了11名 位居第61名 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排名提升了44名 [2] -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排名上升5位、位居第43名 公司应用大数据、大算力、大算法开发大模型 引领装备制造行业数智化转型 [2] 研发创新 - 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研发强度为2.45% 较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 [2] - 拥有有效专利166.32万件 较上年增加11.34% 发明专利80.38万件 较上年增加12.07% [2] 数字化转型 - 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65.0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4.0%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6.8% [4]
财经聚焦丨这份“500强”榜单记录“中国制造”成长轨迹
新华网· 2025-09-20 12:50
新华社合肥9月20日电 题:这份"500强"榜单记录"中国制造"成长轨迹 新华社记者马姝瑞、汪海月 入围门槛较上年提升3.03亿元,营收总额增长至51.68万亿元;研发强度同口径对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拥有有效专利、发明专利数量分 别较上年增加11.34%、12.07%;"十四五"以来,榜单企业海外营业收入占比从17.39%提高至19.10%…… 9月20日,在安徽合肥举办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一连串数字 记录下"中国制造"的成长轨迹。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驻会副会长李冰表示,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加快调整等因素,对制造业企业的发展产生 了很大影响。但以"500强"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企业依靠创新,不断提升效益、优化产业结构,为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底座,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 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梳理这份榜单,可以看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三个特点: 李冰说:"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等行业平均收入增长均在10%以上,半导体集成电路及面板制造行业平均利润增长超过100%。" ——结构向优,创新是"主引擎"。 " ...
财经聚焦 | 这份“500强”榜单记录“中国制造”成长轨迹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0 10:42
新华财经合肥9月20日电(记者马姝瑞、汪海月)入围门槛较上年提升3.03亿元,营收总额增长至51.68 万亿元;研发强度同口径对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拥有有效专利、发明专利分别较上年增加 11.34%、12.07%;"十四五"以来,海外营业收入占比从17.39%提高至19.10%…… 9月20日在安徽合肥举办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2025中国 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上,一连串数字记录下"中国制造"的成长轨迹。 创新升级的特征在传统制造业领域也表现突出。中国企业联合会分析指出,"十四五"以来,工程机械及 零部件、锅炉及动力装备制造、轮胎及橡胶制品、水泥及玻璃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等行业平均 研发投入增长率均超过100%。 一些行业平均营收增长较快。"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等行业平均收入增长均在10%以上, 半导体集成电路及面板制造行业平均利润增长超过100%。"李冰介绍说,新榜单上,物料搬运设备制 造、摩托车及零配件制造、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贵金属行业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 居于前五位。 ——结构向优,创新是"主引擎"。 "十四五"以 ...
中车制动智能化电驱机械制动全系列产品发布
科技日报· 2025-09-18 13:47
产品发布 - 中车制动在2025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发布智能化电驱机械制动全系列产品 [1] 技术特点 - 系统采用电能直驱取代传统压缩空气驱动模式 彻底解决制动系统介质泄漏和维护复杂问题 [3] - 制动响应时间同比缩短约40% 整体减重超过15% 关键部件100%智能化自诊断 [3] - 具有响应灵敏 控制性能优 冗余度高 智能化水平高 重量轻等特点 [3] 技术突破 - 实现从控制到执行的全电气化 是从指令到执行的全电化控制 [3][5] - 突破传统制动技术局限 是我国轨道车辆制动领域的代际创新 [5] 产品应用 - 已构建标准型 紧凑型 踏面型全谱系电驱机械制动产品平台 [10] - 在国内首次实现装车运用和批量商业化应用 [10] - 可适用于地铁 城际列车 市域列车 动车组等多种车型 [10] 战略意义 - 推动轨道交通装备向绿色化 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成果 [5] - 将促进列车多系统融合控制技术发展 [10] - 为绿色城轨 智慧城轨 融合城轨建设作出贡献 [10]
交控科技:9月17日融资净买入184.75万元,连续3日累计净买入1450.14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9-18 02:16
融资活动表现 - 9月17日融资净买入184.75万元 融资余额达1.33亿元[1] - 近3个交易日连续融资净买入累计1450.14万元[1] - 近20个交易日中有15个交易日出现融资净买入[1] 融资交易明细 - 9月16日融资净买入1011.43万元 融资余额1.31亿元[2] - 9月15日融资净买入253.96万元 融资余额1.21亿元[2] - 9月11日融资净买入386.75万元 融资余额1.19亿元[2] 两融余额变动 - 9月17日两融余额1.33亿元 较昨日上涨1.41%[3][4] - 9月16日两融余额1.31亿元 较前日大幅上涨8.38%[4] - 9月15日两融余额1.21亿元 较前日上涨2.15%[4] 融券交易情况 - 9月17日当日无融券交易[2]
机器人“天团”协同造挖机!它们如何“默契”作业?
央视新闻· 2025-09-18 01:12
智能工厂分级与卓越级定义 - 智能工厂分为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四个层级 其中卓越级代表自动化集大成和智能制造最高标准 [1] 中联重科智能工厂实践 - 工厂为全球唯一全流程挖掘机智能制造基地 近1000个工业机器人分布在60条高度柔性化智能产线 [7] - 覆盖钢板下料、焊接、机加、涂装、装配、调试六大核心环节 实现毫米级精度和24小时无人黑灯作业 [7] - 通过自主研发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智慧大脑 协调机器人协同作业 类比交响乐团指挥 [7] - 智能合车装置实现无人化操作 原需5名员工现仅需1人监督 [4] - 引入人形机器人作为分拣员、装配工和危险工种操作员 目前十余台已上岗 [8][10][11] - 建设具身智能平台和近百工位训练场 通过数据采集和算法训练提升机器人适应性与精度 [13] - 目标实现软硬件协同进化 从多品种小批量敏捷制造迈向单件个性化定制 [13] 高铁制造数据驱动案例 - 中车四方工厂生产重达800斤高铁车轮 日产能为5列高铁加4列地铁车轮 [16] - 质量要求车轮需保证120万公里零故障 通过全流程数据驱动实现精准管控 [16][18] - 实时生产指挥中心监控人机状态 自动警示异常如轴箱工位怠工并限时处理 [16][18] - 数据校验覆盖原材料检测、加工参数设定和成品核验 杜绝违规操作与瑕疵 [18] - 智能算法解决车轮与轮轴压装难题 自动匹配尺寸数据并计算黄金比例确保结合牢固度一致 [18] - 实现全流程智能化闭环 生产效率提升20% 人员投入减少30% 制造周期压缩5天 [20] - 工厂产出占国内43%高速动车组、90%城际动车组和30%地铁 [20] 卓越级智能工厂行业影响 - 全国230余家卓越级工厂覆盖31个省区市 超80%制造业大类 [21] - 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全环节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 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智能管控 [21] - 核心优势为人工智能全业务流程渗透 包括智能研发、排产调度、经营决策和供应链优化 [21] - 行业数据显示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 生产效率提升22.3% 不良品率下降50.2% 碳排放减少20.4% [23] -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470台/万人 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标志全要素协同智能化新阶段 [25]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凸显“大国制造”魅力
中国经济网· 2025-09-18 00:34
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 大国制造展重点展示国机集团、中国中车、中国铁建三大央企代表的中国制造硬核实力 这些企业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链完整性的生动缩影 相关产品代表了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1] - 国产首台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由中国铁建自主研制 整机长150米 总重量4300吨 最大开挖直径16.07米 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 配备了常压换刀、伸缩驱动、盾尾测量等多项创新性技术 使隧道掘进更加安全、高效和绿色 [2] - CR450AF动车组由中车青岛四方牵头研发 设计运营时速400公里 试验时速达450公里 为全球设计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铁列车 运营速度、运行能耗、车内噪声、制动距离等主要指标国际领先 具有更高速、更安全、更节能、更舒适、更智能等特点 [2] 农业机械装备创新 - SH504M丘陵山地拖拉机与LW2404无级变速拖拉机共同构建了适应中国多样化农业地貌和现代化农业需求的产品体系 实现了从丘陵山区到大型平原的全域覆盖 [1] - SH504M以专业化、适应性强设计破解丘陵山区机械化难题 助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 LW2404以智能化、高效节能技术推动大规模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升级 两款产品体现了中国一拖在农机装备研发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产业引领作用 [1] 轨道交通技术突破 - 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1.0碳星快轨是全球首列实现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 车体、转向架构架等主承载结构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 填补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地铁车辆主承载结构上商业化应用的国际空白 [3] - 和传统金属材料车辆相比 碳纤维列车具有强度更高、磨耗更少、全寿命周期运维成本更低等显著优势 整车减重约11% 运行能耗降低7% 每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0吨 相当于植树造林101亩 [3] 重大工程应用成果 - "京华号"盾构机成功应用于北京东六环路改造工程 施工期间顺利穿越京哈铁路、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地铁6号线等多个重大风险源 [2] - "京华号"创造了日进尺24米、月进尺542米、地表沉降量2毫米以内、管片上浮量10毫米以内的工程奇迹 [2]
“赛博师傅”默契协同 智能决策推动提质增效 “中国制造”迈入全要素协同智能化新阶段
央视网· 2025-09-17 06:43
智能工厂层级与标准 - 智能工厂分为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四个层级 其中卓越级代表智能制造最高标准 [1] 中联重科智能工厂实践 - 工厂使用近1000个工业机器人分布在60条高度柔性化智能产线 覆盖钢板下料、焊接、机加、涂装、装配、调试六大核心生产环节 [4] - 机器人可实现毫米级精度加工 支持24小时无人化黑灯工厂作业 并配备智能仓储和空中物流系统 [4] - 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协调机器人协同作业 实现全流程无人化生产体系 [6][7] - 上下车身合体工序通过智能装置实现无人化操作 从原需5名员工减少至仅需1人监督 [2] - 工厂引入人形机器人担任分拣、拧螺丝、取放高温板材、焊接调节等工种 目前已有十多位上岗 [8][9][10] - 建设具身智能平台和近百工位训练场 通过云端超脑和算法模型实现机器人互联互通与自主进化 [12] - 目标从多品种小批量敏捷制造进化至单件个性化定制 打造自感知、自适应的新型智能工厂 [14] 高铁制造智能工厂应用 - 车轮生产线每日可生产5列高铁加4列地铁车轮 单个车轮重达800斤且需满足120万公里质量要求 [15] - 数据驱动系统实时监控每个操作细节 从原材料检测到成品核验全程数据记录与校验 [19] - 生产指挥中心大屏幕实时显示人机互动状态并直接指挥调度 [20] - 智能算法解决车轮与轮轴压装精密难题 自动匹配零件尺寸并计算黄金比例 确保结合牢固度一致 [22] - 实现全流程智能化闭环 数据贯穿工艺、制造、执行及反馈环节 [24] - 工厂生产效率提升20% 人员投入减少30% 制造周期平均压缩5天 [26] - 工厂生产全国43%高速动车组、90%城际动车组和30%地铁车辆 [26] 卓越级智能工厂行业影响 - 全国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覆盖31个省区市 涵盖超80%制造业行业大类 [27][29] - 工厂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各环节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 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供应链全环节智能管控 [29] - 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渗透全业务流程 包括智能研发设计、排产调度、经营决策和供应链优化 [29] -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470台/万人 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31] - 卓越级智能工厂实现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 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 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 碳排放平均减少20.4% [32]
广州工控集团2025年半年度集体投资者会议举行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6 05:36
会议概况 - 广州工控集团携旗下7家上市公司举办2025年半年度集体投资者会议 主题为"聚势谋远 工控新程" [1] - 会议吸引线上和线下超过22.17万人次参与 是集团首次举办跨交易所和跨板块的上市公司半年度集体投资者会议 [2] - 7家上市公司核心管理层介绍上半年业绩并与投资者深入交流 [2] 公司表现与市值 - 7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700亿元人民币 表现优于大盘和行业平均水平 [2] - 上市资产比重和发展质量有效提升 实现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融合互促 [4] 技术创新成果 - 广日股份研发投入达1.14亿元人民币 新增专利95件 [4] - 山河智能申请专利102件 成功下线20款样机 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实现多项突破 [4] - 孚能科技推出第一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并完成第二代全固态电池技术开发 第二代半固态电池实现量产 [4] - 鼎汉技术专注于轻量化、智慧化与绿色化技术 成功构筑"轨道交通+新能源/人工智能"领域的"1+N"高端制造业务版图 [4] - 金明精机拥有超过400项专利技术 立足"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构筑技术护城河 [4] 行业地位与认可 - 集团在海上风电、电梯制造、薄膜装备、电子气体、电池技术、工业设计和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2] - ESG建设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2] -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充分肯定集团在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投资者关系管理及创新资本赋能等方面的成效 [2] 政府支持与战略定位 - 广州市国资委支持集团发挥"头雁"效应 系统运用市值管理工具箱 聚焦主业和强化创新 [3] - 集团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 位居市属国企前列 为广州市工业稳增长和促投资作出重要贡献 [3] - 集团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和资本运作为纽带 整合全球优质资源 持续完善先进制造生态 [4]
调研速递|鼎汉技术接受工控集团等15家机构调研 聚焦业务布局与发展战略
新浪财经· 2025-09-15 12:10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 2009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2] - 业务涵盖轨道交通地面电气装备 车辆电气装备及智慧化解决方案三大板块 形成"1 + N"高端制造业务版图[2] - 营销服务平台覆盖全国50多个城市及德国 法国等地区 研发投入超1亿元 专业知识产权超400项[2] 业务发展策略 - 推动AI技术在轨道交通智能运维领域的应用 强化技术迁移构建第二增长曲线[3] - 依托国资体系优势巩固轨道交通基本盘 同时在新能源 智能制造等新业务领域实现突破[3] - 热管理机组实现向多家客户供货 智能制造领域订单超2300万元[3] 财务与订单表现 - 2025年1-6月新增订单8.30亿元 同比增长23% 其中超千万大额订单12项合计2.8亿元[3] - 上半年研发投入3399.37万元 占营收比例7.65%[3] - 主营业务收入中车辆电气装备 地面电气装备 智慧化解决方案占比分别为58.59% 31.84% 9.58%[3] 客户与市场 - 主要客户包括国铁集团 中车 地铁公司及系统集成商[3] - 前五大客户营收46181.27万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64.70%[3] - 通过优化营销平台和考核机制拓展新客户 业务布局具备协同效应[3] 资本运作与治理 - 定增已获国资监管部门批准及深交所审核通过 尚需证监会注册[3] - 控股股东广州工控系自2021年混改后在资金 业务 资源等多维度为公司赋能[3] - 控股股东全额认购定增体现对公司信心 有助于优化股权结构和提升运营水平[3] 其他经营事项 - 受会计政策调整影响 上半年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比同比增长2.15个百分点[3] - 因未分配利润为负暂不满足分红条件 公司将通过改善经营争取尽早分红[3] - 通过强化预算管理 成本控制及市场拓展等措施应对市场挑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