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纯电动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东南亚限制中国迂回出口,争取美国关税让步
日经中文网· 2025-05-23 22:40
东南亚限制中国产品迂回出口美国的动向 - 泰国和柬埔寨将收紧原产地证书的签发 泰国政府4月下旬宣布修改规则 以出口到美国的光伏面板 汽车零部件等65个品类为对象 进行工厂现场检查 审查原料当地采购率和生产费用等 原产地证书签发机构统一为商业部外贸厅 [1] - 柬埔寨商业部决定从12日开始 签发面向美国的原产地证书时 可能需要由相关官员对生产基地进行检查 [1] - 马来西亚禁止出口外国产的橡胶手套 橡胶产品是马来西亚对美出口的前五大品类之一 [1][2] 美国对东南亚的关税政策及影响 - 特朗普政府将对柬埔寨 越南 泰国 马来西亚分别征收49% 46% 36% 24%的高水平对等关税 [2] - 美国是越南和泰国的第一大出口伙伴国 是马来西亚的第二大出口伙伴国 对等关税对这些国家经济影响重大 [2] - 2024年越南对美贸易顺差突破1000亿美元 继中国和墨西哥之后第三高 越南商工部4月中旬要求原产地证书签发机构加强对策 [2] 中国产品迂回出口的现状及应对 - 根据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产品以低关税流入当地 之后更换原产地标签或暂时保管在仓库 隐瞒中国产地出口美国 [2] - 以纯电动汽车为中心的中国企业接连进入泰国 但大部分零部件为中国产 各国应对措施有助于保护国内产业 [3] - 东南亚国家显示出阻止中国迂回贸易的诚意 希望得到美国让步 [1][2]
如果特朗普政府让中概股在美国退市
日经中文网· 2025-05-08 03:20
中美金融脱钩风险 - 特朗普政府可能将约300家在美上市中国企业强制退市作为对华谈判施压手段 市场担忧"金融武器化"升级 [1][3] - 美国财长贝森特称"所有选项都摆在桌面上" 但暗示立即实施可能性较低 因特朗普与中国领导人关系良好 [3] - 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已向客户预警中概股退市风险 白宫2月《美国优先投资政策》文件强化对华投资限制 [3] 中概股市场表现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4月2日因关税消息暴跌 反弹弱于内地及港股 反映投资者计价退市风险 [4] - 截至3月7日 286家在美上市中企总市值达1.1万亿美元 含阿里巴巴、百度等民企巨头 [5] - 2024年中企赴美IPO达34宗 同比增3倍 2025年前四月已录得15宗 显示融资渠道仍活跃 [5] 历史政策与潜在措施 - 特朗普首任期曾签署行政令禁止投资涉军中国企业 纽交所摘牌三大电信运营商 并通过审计监管法案 [5] - TD Cowen预测可能扩大行政令适用范围 加强审计要求 禁止VIE架构上市 以排除中企 [7] - 美国指控中企利用美股融资发展军事科技 考虑限制美资投资相关领域 [6] 市场冲击评估 - 高盛测算极端情境下或触发8000亿美元中概股抛售 引发中国投资者抛售1.3万亿美债及3700亿美股 [8] - 拼多多、极氪等单一上市企业面临最大抛压 双重上市企业也可能被移出投资组合 [8] - 分析师认为实施概率虽低 但若成真将损害美国谈判地位 且缺乏国际社会支持 [8][9] 地缘金融博弈 - 与对俄制裁不同 美国难获盟友配合对华金融制裁 孤立行动可能反噬美元主导权 [9] - 专家警告将股市优势武器化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加剧全球资本撤离美国资产 [9]
特斯拉困境,客户基础瓦解
日经中文网· 2025-04-07 03:36
特斯拉销量下滑与市场抵制 - 1~3月全球销量同比减少13%至33万6681辆 为3年来最低水平 [1] - 欧洲市场1~2月销量同比减少40% 中国减少30% 美国减少10% [3] - 德国销量显著下滑 因CEO支持极右翼政党及纳粹礼争议 [4] 核心客户群体流失 - 环保意识强的自由主义客户正在远离 该群体曾支撑公司50%美国市场份额 [5] - 美国市场3月特斯拉车辆以旧换新量创历史新高 反映早期用户信任崩塌 [6] - 民主党支持者批评CEO政治立场与公司环保理念背离 [6] 竞争格局与财务表现 - 中国比亚迪季度销量已超越特斯拉 形成直接竞争 [7] - 营业利润率从峰值20%降至约10% [7] - 560亿美元CEO薪酬方案获批 但增长停滞可能动摇股东信任 [8] 技术发展受销量拖累 - AI和自动驾驶技术开发依赖电动车销量增长 当前低迷或影响研发进度 [8] - 分析师警告需平衡政治活动与经营管理 [8] 区域市场结构 - 2024年销量地域分布:中国40% 美国30% 欧洲20% [3]
SHEIN村的局限与“大中国”
日经中文网· 2025-03-28 02:57
SHEIN供应链模式与挑战 - SHEIN采用"小批量、快速交货"模式,依托广州番禺区"SHEIN村"的产业生态系统实现超低价格和快速响应,每单仅100件,简单款式由3-4名裁缝数小时完成,单件利润仅0.2-0.3元人民币 [1][2] - 供应链面临人工老龄化问题,从业者多为40-60岁,年轻人不愿进入低利润行业,同时美国可能取消800美元以下免税政策导致订单减少,部分小微企业已停业 [3] - 该模式被视作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末期表现,大工厂向越南转移但小微企业缺乏转移能力 [3] 中国制造业转型趋势 - 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人工成本上涨和老龄化萎缩,叠加特朗普关税政策加速产业外迁,2021-2023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较2010-2012年增长2.6倍,投资重点从房地产转向制造业 [6] - 与日本产业空洞化不同,中国通过政府主导产业升级维持制造业发展,纯电动汽车等尖端科技企业同步进入东盟,形成跨境市场一体化而非简单产业替代 [7] - 冷链物流等新兴行业将东南亚视为"大中国市场"组成部分,中泰/中越通关效率已接近中国省际水平 [8] 中日企业在东南亚的竞争 - 中国EV企业快速占领东南亚市场,泰国已有8家、印尼7家中国车企进驻,连带中国零部件商形成完整产业链 [9] - 日本企业需调整"防御"策略,通过与中国基地合作参与"大中国市场",避免在东盟市场被中国供应链边缘化 [9] - 某日本企业新材料通过中国EV厂商开发出新用途后反向导入日本市场,显示中日产业链创新互动潜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