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搜索文档
世界青年科学家论坛(南京)在江北新区举行
南京日报· 2025-09-21 01:16
论坛概况 - 世界青年科学家论坛于9月20日在南京江北新区举行 主题为"青年 世界科学的未来" [1] - 论坛汇聚20余位诺贝尔奖得主和超百位国际国内青年科学家 推动35个科创合作项目签约落地 [1] 科技创新布局 - 南京正加快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 专注前沿产业布局 [2] - 江苏省聚力打造"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 一体推进教育强省 科技强省 人才强省建设 [2] 人才发展政策 - 江北新区发布"青春发展 才聚新区"二十条政策 构建市场化 法治化 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3] - 江苏省实施条块结合引才 搭建平台育才 产才融合兴才 "苏畅"服务聚才的人才政策体系 [2] 产业合作成果 - 论坛揭晓2025年度江北新区产业科技十大首创成果 [3] - 先声药业与江北新区联合发布面向全球的"求索计划" 苏豪新智联合发布"新区新智汇"全球人才计划 [3] 学术交流平台 - 诺贝尔奖得主及来自剑桥大学 清华大学等国际顶尖院校的科学家分享科研成果和行业思考 [3] - "青年科学家百城行"活动正式启动走进南京 促进跨文化对话和融合创新 [1][3]
启动一体化政策项目,昌平已为千余青年人才发放政策奖补
新京报· 2025-09-20 14:42
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9月20日,昌平区举办2025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政策项目发布启动活动。活动 以"引、聚、创、融"为主线,聚焦以才引才、昌聚工程、青创示范、一体融合四个板块,集中发布启动 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方面的创新举措。 会上,昌平区启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政策项目,发布即落实。其中包括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医学 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15家高校,以及与昌平实验 室、北生所、北京脑所等新型研发机构启动发布了四项政策项目。同时,还与13所高校联合发布启动了 硕博士联合培养项目,并持续实施"科技副总"引才政策,新一批57位来自23所高校、科研院所的高层次 人才"揭榜挂帅",以课题领衔牵头人身份,与57家科技领军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 此外,启动了职业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项目,组织10所在昌职业院校,联合22家企业,围绕生产需 求,联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 在创建北京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试点方面,记者获悉,昌平已出台11方面政策措施,自4月份 全市率先发布以来,1155名青年人才享受政策奖补,青年人才新设企业同比增长4 ...
在解构中重建,在错误中涅槃
华夏时报· 2025-09-19 07:56
种科学理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这意味着科学的进步并非通过累积正 确的观察来实现,而是通过挑战现有理论、发现其不足之处并提出新的解释或理论来完成的。进一步而 言,不能被验证为错误的理论,不能称之为科学。这已经成为一套理论是否符合现代科学标准的衡量准 则。 回到这本书,利维奥所谈到的案例集中在遗传学、物理学等领域,通过这些案例探讨并说明了科学为什 么要犯错。书中说到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定义引力为时空曲率,并指出时间也会因接近大质量物 体而变慢。他还在其方程中引入了宇宙学常数Λ,试图解释静态宇宙的存在,尽管后来的物理学发展证明 宇宙实际上是动态的。爱因斯坦说这是他犯过的"最大的错误",但这个常数的概念后来成为我们今天理 解暗能量的关键。 马里奥·利维奥的《为什么伟大需要犯错》举了案例说明伟大的科学工作为什么需要犯错,扩展些说, 这个结论狭窄了,科学本身就需要犯错。诚然,在大多数语境下,"错"往往被视为负面的、应当避免 的。然而,在科学的历程中,错误却是常态。 在鼓励自由探索的科学氛围中,对错误的宽容度是推动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关键 在于如何对待这些错误,它们是不是严 ...
“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放 百姓解锁更多“科技幸福感”
央视网· 2025-09-19 07:36
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活力 - 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放[1] - 科技政策统筹加强 与财税金融产业教育人才政策协同高效[1] - 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组织机制完善 项目凝练突出战略需求导向[1] - 创新"揭榜挂帅""赛马制""链主制"等组织模式[1] 科技人才评价与激励 - 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政策优化 推进分类评价试点[3] - 深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去帽子化"改革[3] - 支持青年科研人员挑大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占比超80%[3] 科技金融体制建设 - 科技金融体制进一步健全[5] - 2021年以来科创板首发上市376家企业 首发募资超6000亿元[5] - 2025年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达到8000亿元[5] - 加快组建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预计带动地方资金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7] - 健全资本市场"绿色通道"机制 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7] - 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长期更低利率融资渠道 288家主体发行超6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7] 科技创新民生应用成果 - 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民众衣食住行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7] - 以天更蓝食更优行更快更健康为目标进行系统性布局[7]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18%[9]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超95%[11] - CR450动车组运营时速达400公里[11] - C919累计获得国内外订单超1000架[11] - 上市国产创新药达"十三五"时期2.8倍[13] - 全数字PET-CT等高端医疗装备实现中国制造[13] - 重大传染病防治与四大慢病精准诊治取得新突破[13]
华人学者一天发表了11篇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9-18 10:0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2025 年 9 月 17 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线了 24 篇论文 , 其中 10 篇来自华人学者 (包括作为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的论文) 。 9 月 17 日,香港城市大学 任广禹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张杰 、 香港岭南大学 Wu Shengfan 、 吉林大学 蒋青 作为共同通讯作者 ( Wenlin Jiang 、 Geping Qu 为 共同第一作者) , 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 Toughened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for dur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 用于持久钙 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强化自组装单分子层 ) 的研究论文 【1】 。 9 月 17 日,普林斯顿大学 Zhihao Luo (现单位为犹他大学) 作为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 Transitions in dynamical regime and neural mode during perceptual decisions ( 感知决策过程中动态模式和神经模式的 ...
“十四五”,央企科技创新“顶天立地”
科技日报· 2025-09-18 01:48
"强":研发经费投入连续三年超万亿元 "近年来,国资央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全面践行新型举国体制,以更大的力度集聚创新要 素、完善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取得了积极进展和重要成效。"9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 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科技成果,可以用'顶天立地'来形容。"张玉卓 自豪地说,"顶天",就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打造了"深海一号"二期等一批大国重器,建成了深中通道 等一批重大工程;"立地",就是填补了一批产业技术空白,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工业软件、基础材 料等领域取得突破,切实推动了有关产业的安全发展。 不仅如此,张玉卓用"强""高""优"来概括"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取得的创新成果。 "'强'主要是体现在创新实力明显增强。"张玉卓介绍,"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持续加大投入力 度,有效汇聚内外部创新资源,科技创新的"硬实力"明显提升。 张玉卓谈道,从研发投入看,中央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6.5%,研发经费投入连续三年超过万亿 元,投入强度从2.6%提升到2.8%。去年,研发经费投入达到1.1 ...
国务院国资委:近年来国资央企创新效能不断提高
期货日报网· 2025-09-17 05:59
"强"主要是体现在创新实力明显增强。从研发投入看,中央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6.5%,其中,基础研 究投入占比是8.8%,这样去年就有接近1000亿元投入了基础研究。从科研平台看,累计建设了国家级 研发平台474个,打造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8个,中央企业牵头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有91个实现重组入列, 这占全国的1/6。从科技人才看,中央企业拥有研发人员144万人、占全国的1/5,中央企业还拥有两院 院士219名,人才支撑更加有力。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杨美 见习记者 肖佳煊)9月17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 新闻发布会,介绍砥砺奋进"十四五"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谈及"十四五"期间央企取得的创新成果 时,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近年来,国资央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全面践行新型举国体 制,以更大的力度集聚创新要素、完善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取得了积极进展和重要成效。成果可 以从"强""高""优"三个方面来概括。 "优",主要体现在创新生态持续优化。一方面,不断强化"激励赋能",在出资人支持政策上,坚持"顶 格、管用、解渴",对重大科技成果实施考核加分,对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的给予"一票 ...
“十四五”以来央企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万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05:41
研发投入与实力 - 中央企业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万亿元 年均增长6.5% 去年达1.1万亿元[1] - 基础研究投入占比8.8% 去年接近1000亿元投入基础研究[1] - 累计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474个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8个 全国重点实验室91个重组入列占全国1/6[1] - 研发人员144万人占全国1/5 两院院士219名[1] 创新效能与成果 - 牵头或参与22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承担制造业重点产业链60%标志性产品研发[2] - 在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领域布局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2] - 与800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开展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方向攻关[2] - 牵头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479家 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2.5万个[2] - 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获奖109项占全国总数一半以上[4] - 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工业软件、基础材料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4] 创新生态与政策支持 - 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70%以上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企业注资[3] - 累计推动近1000户科技型企业实施股权、分红等激励[3] - 对重大科技成果考核加分 重大技术突破给予"一票晋级"[3] - 赋予项目负责人更大自主权 健全尽职合规免责机制[3] 重大工程与战略成果 - 打造"深海一号"二期等大国重器 建成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4] - 填补产业技术空白 推动产业安全发展[4]
李家超: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04:59
对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河套合作区),河套合作区香港园区第一期三座大楼已落成,生命健康科 技、微电子、新能源及人工智能等支柱产业租户正陆续进驻,另外五座大楼于2027年起陆续完工。香港 特区政府在今年内会推出第一期余下用地的标明地块;完成第二期发展规模、产业分布等规划。 9月1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其中关于北部都会区和河套深港科技创 新合作区的内容尤为引人关注。 李家超表示,北部都会区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具有非常大的潜质,现在是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 引入产业和重大项目的最佳衔接期。香港特区政府会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成立由李家超领导的"北都 发展委员会",制订北部都会区各发展区的营运模式。与此同时,研究北都大学城发展模式。 李家超还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将制定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的专属法例,包括为园区公司设立专项拨款渠 道以注入资金;管理指定地区跨境流动的便捷方法,包括人流、物流、资金流及数据和生物样本流,吸 引科研及高端制造业落户香港等。 近段时间以来,香港北部都会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都有不少新消息。市场信息显示,香港规划 署署长叶子季近日公开表示,北部都会区将提供广阔土 ...
2025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实验室验收结果公布
仪器信息网· 2025-09-17 03:58
摘要 : 日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对2021年认定、建设期满的20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进行了验收。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们的推送。 重点实验室是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或其他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机构等单独或联合建设的科研实体,是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关键技术攻关,聚集和培养优 秀科技人才、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共享先进创新资源的重要基地。 日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对2021年认定、建设期满的20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进行了验收。 据验收结果,通过16家。其中新疆沙漠气象与沙尘暴重点实验室等6家重点实验室验收结果为优秀;新疆岩石矿物分析 及工艺矿物学研究重点实验室等6家重点实验室验收结果为良好;新疆抗逆植物基因资源保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等4家 重点实验室验收结果为一般。 | 新疆岩石矿物分析及工艺矿物学研究重点实 | 新疆矿产实验研究所 | 良 | | --- | --- | --- | | 验室 | | 好 | | | | 良 | | 新疆超声医学重点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