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搜索文档
国资委:加快把中央企业转制科研院所打造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一极
格隆汇· 2025-09-25 07:08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 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 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格隆汇9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召开中央企业全国重点实验室和转制科研院所工作推进会。会议强 调,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强化基础前沿布局,集聚顶尖 科技人才,加快把中央企业全国重点实验室打造成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开放合作"三个高地"。要高 站位高水平提升转制科研院所共性技术供给和创新能力,聚焦"共性技术供给、引领行业发展"定位,强 化"公益属性、共性平台、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功能,加强技术研发,加大资源投入,完善机制政策, 着力提升国家战略支撑、创新体系组织、共性技术供给、新兴产业培育"四个能力",加快把中央企业转 制科研院所打造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一极。 ...
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全国重点实验室和转制科研院所工作推进会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06:37
人民财讯9月25日电,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全国重点实验室和转制科研院所工作推进会, 总结工作进展,交流经验做法,部署下一步工作。会议强调,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 运行,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强化基础前沿布局,集聚顶尖科技人才,加快把中央企业全国重点实验室打 造成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开放合作"三个高地"。要高站位高水平提升转制科研院所共性技术供给和 创新能力,聚焦"共性技术供给、引领行业发展"定位,强化"公益属性、共性平台、成果转化、产业培 育"功能,加强技术研发,加大资源投入,完善机制政策,着力提升国家战略支撑、创新体系组织、共 性技术供给、新兴产业培育"四个能力",加快把中央企业转制科研院所打造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 要一极。 ...
中国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综合创新能力升至世界第十位
新华社· 2025-09-19 01:13
研发投入与强度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48% [1] - 研发投入强度达2.68% 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1]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77% [1] 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第10位 [1] - 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1] - 基础研究水平提升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壮大 [1] 高技术产业发展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 [1] -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 [1] - 高新技术企业超50万家 较2020年增加83% [1] 重大科技成果 - 量子科技 生命科学 物质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 [1] - 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 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 [1] - 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 [1]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至超过90万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3:31
中央企业综合实力 -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 年均增速7.3% [1][2] - 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 年均增速8.3% [1][2] - 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人每年从59.4万元增长到81.7万元 [2] 经营质量效率 - 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到6.7% [2] - 国有资本回报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持续改善 [2] - 万元产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2.8%和13.9% [3] 科技创新投入 - 研发经费连续3年超过万亿元 投入强度从2.6%提升到2.8% [2] - 参与全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 打造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 [2] - 组建23个创新联合体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 累计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8.6万亿元 较"十三五"大幅提升 [4] - 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 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 [5]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收入均超万亿元 [5] 产业转型升级 - 打造1854个智能工厂 布局"AI+"应用场景超800个 [3] - 中央企业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约占全国一半 [5] - 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占全国比例超20% [5] 重组与整合 - 6组10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 9家新央企组建成立 [3] - 开展邮轮运营等领域专业化整合 [3] - 设立创投基金总规模近千亿元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5] 社会贡献 - "十四五"累计上交税费超10万亿元 [3] - 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股权1.2万亿元 [3] - 保障煤电油气基础产品供给及通信航空网络运营 [3]
4所在澳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授牌
新华社· 2025-08-27 01:34
实验室重组与授牌 - 科技部向重组后的4所在澳全国重点实验室授牌 标志着实验室正式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管理序列 [1] - 实验室于2010年和2018年批准设立 2024年启动优化重组 今年初获科技部批准 [1] 实验室功能与成果 - 实验室立足澳门服务国家 在科学研发 科研成果转化 人才培养 国际合作等领域取得有目共睹的成果 [1] - 通过澳琴国际教育(大学)城和澳门科技研发产业园两大项目推动科技 人才 产业联动 [1] 发展方向与期望 - 强化使命担当 把握时代机遇 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引才聚才 强化资源对接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1]
《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将于9月1日在三省一市同步施行—— 立法协同,推动科创协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日报· 2025-08-13 23:09
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立法 - 长三角三省一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于8月初协同立法通过《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 将于9月1日施行 标志着区域科技创新协同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1] - 《决定》共19条 明确推动长三角成为国际创新网络枢纽和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 [1][3]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建 - 长三角已布局上海光源、合肥先进光源、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等大科学装置 拥有上海张江和安徽合肥两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 - 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开放28个大科学装置和5.1万台大型科学仪器 总价值超过610亿元 [2] - 通过平台实现创新券跨省通用 超过5000家企业申领 服务金额超过5.5亿元 覆盖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 [3] 协同创新机制探索 - 浙江省首创"先使用后付费"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全省8000多项科技成果纳入成果池 累计免费试用超过2500次 [4][5] - 《决定》吸收该机制 并优化企业出题、"揭榜挂帅"、跨区域建设中试平台等创新机制 [6][7] -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研发的新型有机抗菌材料实现量产 研发到上市周期从3年缩短至18个月 [7] 创新产业集群建设 - 普陀区与南京、无锡等8个城市合作 共同服务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 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9] - 思必驰科技牵头成立长三角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 成果已应用于奇瑞汽车、吉利汽车等企业 [10][11] - 2024年起三省一市推动建设24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 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