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眼科医疗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华厦眼科发布2025年半年报:营收净利双增,屈光项目亮眼
财经网· 2025-08-26 21:1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39亿元,同比增长4.31% [1] - 归母净利润2.82亿元,同比增长6.20%,其中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同比上升20.73%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第二季度达1.38亿元,同比上升21.15% [1] - 截至上半年末总资产81.68亿元 [1] 业务板块表现 - 屈光项目收入7.89亿元,同比增长13.75%,主要受益于近视矫正手术需求增长和技术进步 [2] - 眼视光综合项目收入5.14亿元,同比增长3.42%,涵盖验光配镜、角膜塑形镜等业务 [2] - 白内障项目收入4.31亿元,同比下降7.33%,可能与集采政策和医保调整有关 [2] - 眼后段项目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5.52%,主要涉及眼底疾病诊疗 [2] 技术革新与设备引进 - 引进全球首款2MHz全飞秒激光设备(蔡司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于厦门眼科中心等医院 [2] - 引入全国首台强生第七代"Catalys白力士7.0"导航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系统,提升手术精准度和安全性 [2] - 引进强脉冲光干眼治疗仪"OptiLight点睛之笔"及首台通过创新医疗器械审批的高清超广角眼底相机 [2] 行业发展趋势 - 2023年中国眼科门急诊人次达1.57亿,较2015年0.98亿人次显著增长 [2] - 眼科专科医院数量从2019年945家增至2023年1,674家,年均复合增长率14.8% [2] - 民营眼科专科医院占比超80%,政策持续支持社会办医和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发展 [2] 公司战略规划 - 坚持"内生增长+外延扩张"策略,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2] - 加强专家团队建设,拓展视光中心业务,加大研发投入并推动"人工智能+医疗"项目 [2] - 积极寻找并购机会扩大市场份额,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2]
负债率高企流动性吃紧 光正眼科陷财务难题
北京商报· 2025-08-26 01:05
公司业务转型与营收结构 - 公司早年以钢结构业务起家 后通过资产重组收购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投资有限公司向眼科赛道转型 并于2020年更名为光正眼科 [3] - 目前逾九成营收来自医疗行业 上半年医疗行业营业收入3.99亿元占比91.5% 钢结构行业和能源行业分别贡献5.46%和3.04%营收 [3] - 医疗业务中白内障项目占比33.82% 屈光项目占比32.71% 视光服务项目占比11.22% 眼后段项目占比8.08% 眼前段项目占比4.68% [3]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4.36亿元同比下降9.49% 归属净利润141.89万元同比增长11.38% 扣非净利润亏损327.98万元 [2] - 二季度业绩显著恶化 营业收入2.28亿元同比下降19.26% 归属净利润84.52万元同比下降95.77% 扣非净利润亏损168.6万元同比下降110.99% [2] - 2024年全年业绩大幅下滑 营业收入8.93亿元同比下降16.94% 归属净利润亏损1.75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7] 资产负债状况 - 资产负债率高企达90.25% 较去年同期80.99%大幅增长 总资产12.35亿元 总负债11.14亿元 [4] - 流动比率0.367 速动比率0.322 均低于1且较2024年末0.386和0.347进一步下降 [4][5] - 货币资金余额6076.26万元较期初6768.88万元下降 其中受限资金847.74万元 [6] 资产质量与潜在风险 -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15亿元占流动资产超四成 较期初8369.84万元显著增加 [6] - 三年以上应收账款达4657.58万元 五年以上应收账款3530.7万元 已计提坏账准备4769.01万元 [6] - 商誉余额2.43亿元 累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3.74亿元 2024年因计提1.35亿元商誉减值导致业绩亏损 [7] 行业竞争与经营挑战 - 公司在全国10个中心城市开设14家专业眼科医院和3家眼视光诊所 构建覆盖眼科全病种的诊疗服务体系 [2] - 眼科医疗服务领域竞争日趋激烈 公司品牌影响力和医疗资源储备与头部机构存在差距 [7]
尚荣医疗拟终止高端医疗耗材产业化项目,剩余募资拟补流动资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00:28
尚荣医疗项目终止与资金调整 - 公司拟终止高端医疗耗材产业化项目并将剩余募集资金约3.6亿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1] - 该事项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凸显前期战略布局调整 [1] 浙江医药半年度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3.2亿元同比下降1.9% 但净利润达6.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3.5% [1] - 基本每股收益0.7元同比增长112% 主要受益于生命营养品板块需求与价格上升 [1] 舒泰神经营业绩下滑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6亿元同比下降31% 净亏损2464万元较上年同期342万元亏损显著扩大 [2] - 核心产品受集采政策与市场竞争冲击 创新药尚未实现商业化 [2] 华厦眼科业绩稳健增长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39亿元同比增长4.3% 净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6.2% [3] - 屈光与眼后段业务表现突出 白内障项目收入有所下滑但整体业务保持韧性 [3]
德视佳(01846):Marcus Huascar Bracklo由非执行董事调任为执行董事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10:48
核心管理层变动 - Markus Braun博士因职业发展规划辞任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 同时不再担任上市规则授权代表及公司条例授权代表 自2025年9月14日起生效 [1] - Marcus Huascar Bracklo先生由非执行董事调任为执行董事并获委任为新任首席财务官 同步接替上市规则授权代表及法律程序文件代理人职务 自2025年9月14日起生效 [1] 董事会委员会调整 - Bracklo先生调任执行董事后不再担任审核委员会成员 [1] - 独立非执行董事Katherine Rong Xin女士获委任为审核委员会新成员 [1] - 调整后审核委员会由Philip Duncan Wright先生(主席)、Hans Helmuth Hennig先生及Xin女士组成 [1]
全球ICL手术量十连冠,爱尔眼科专家患者见面会举行
扬子晚报网· 2025-08-24 10:37
核心观点 - 公司连续十年全球ICL手术量第一 累计突破55万例 [1] - 公司通过技术优势和专业服务巩固行业领导地位 [1][4][10] 技术优势 - ICL手术采用不切削角膜 保留眼球结构 具备可逆性的独特技术 [2] - 每片ICL晶体均根据患者眼部结构量眼定制 确保手术精准安全 [2] - 技术特别适合高度近视 干眼症及角膜偏薄患者 [2] 专业团队 - 组建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摘镜专家团 坚持一人一案个性化方案设计 [4] - 依托先进术前检查设备和严谨评估体系 提供全方位视觉质量评估 [4] - 实现从咨询检查到术后随访的全流程贴心服务 [4] 市场认可 - 获得STAAR Surgical授予"全球ICL手术量第一医疗机构(2015-2025)"荣誉认证 [8] - 员工以患者身份分享手术体验 形成双重认可 [7] 发展战略 - 持续引进和迭代ICL技术 优化术前检查流程 [10] - 推动ICL与全飞秒 全光塑等术式协同发展 [10] - 通过服务创新让高端近视矫正技术惠及更多市民 [10]
爱尔眼科股价上涨1.30% 公司积极拓展老花治疗业务
搜狐财经· 2025-08-18 16:36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8日收盘,爱尔眼科股价报13.22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30% [1] - 当日成交额达18.43亿元,成交量139.93万手,振幅2.30% [1] 资金流向 - 8月18日主力资金净流入4784.89万元 [2] - 近五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04亿元 [2] 业务发展 - 公司属于医疗服务板块,专注于眼科医疗服务,业务涵盖近视矫正、白内障手术、眼底病治疗等多个领域 [1] - 公司通过国内外市场布局持续扩大医疗服务网络 [1] - 国内老花治疗普及率较低,但欧洲子公司在该领域经验丰富且业务发展良好 [1] - 为适应老龄化需求,公司已在多地医院开设老视门诊,并计划成立老视学组推动相关诊疗业务发展 [1]
何氏眼科股价微跌0.54% 公司回应人工角膜合作传闻
搜狐财经· 2025-08-12 16:16
股价及交易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12日收盘,何氏眼科股价报23.74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54% [1] - 当日成交量为23750手,成交金额达0.57亿元 [1] 公司业务及所属板块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眼科诊疗、视光服务、眼科医疗技术研发 [1] - 公司所属板块包括医疗服务、辽宁板块、人工智能 [1] 公司动态及技术关注 - 公司表示截至目前尚未与日本任何人工角膜企业签署代理或合作协议 [1] - 公司持续关注全球范围内先进眼科技术和产品研发进展,包括日本、美国、欧洲等地的最新人工角膜技术 [1] 资金流向 - 8月12日主力资金净流出565.76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1434.88万元 [1]
爱尔眼科吴士君:做并购要先练好基本功,并留足安全边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03:39
核心观点 - 爱尔眼科通过系统化并购策略实现全球扩张 强调主业聚焦、审慎估值和深度整合 海外收入增长至26亿元占总收入超10% [1][2][3][4][5][6] 并购策略与原则 - 坚持围绕眼科主业进行并购 避免追逐市场概念 确保业务方向一致性 [2] - 并购标的核心价值在于人才资产 拒绝"闪婚式"收购 强调双方深度理解与默契融合 [2] - 海外并购采用由近及远策略 2016年从香港起步 逐步扩展至欧美及东南亚市场 [5] 估值与交易执行 - 综合运用市盈率、市净率等多重估值方法 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形成合理定价 [3] - 战略性收购更注重标的长期增值潜力 而非单纯财务指标 首笔收购虽市盈率偏高但带来行业信誉提升 [3] - 坚持独立估值原则 拒绝盲目竞标跟风加价 [3] 整合管理与协同效应 - 拒绝采用对赌协议 以避免影响标的深度融合与全面整合 [4] - 通过分级连锁一体化、医教研培一体化等机制实现国内外并购高效整合 [6] - 保留标的优质原有机制 形成"优势互补、和而不同"的管理特色 [6] 国际化布局成果 - 海外收入从1亿多元增长至约26亿元 占总收入比重超过10% [5] - 2017年收购美国Wang Vision及欧洲Clínica Baviera 2019年收购新加坡ISEC Healthcare 形成亚美欧三洲网络 [5] - 2024年收购英国Optimax集团 进一步巩固全球市场地位 [5] 风险控制与尽职调查 - 强调并购前需建立完善质控体系及人才梯队 确保具备连锁复制能力 [1] - 海外收购需进行全面尽职调查 重点考察团队可靠性 不可靠标的即使低价亦拒绝收购 [6] - 并购被视为双刃剑 需保持敬畏之心 成功关键在于整合而非交易本身 [6]
爱尔眼科股价微跌0.53% 董事长陈邦获评“优秀建设者”称号
搜狐财经· 2025-07-30 13:46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30日收盘股价报13.16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53% [1] - 当日成交额达15.73亿元 [1] 资金流向 - 7月30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293.02万元 [1] 公司业务模式 - 属于医疗服务行业 专注于眼科医疗服务的连锁医疗机构 [1] - 通过分级连锁模式构建覆盖全国的眼科医疗网络 [1] - 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医疗、教学、科研及产业投资 [1] 管理层荣誉 - 董事长陈邦获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1] - 带领公司从初创企业发展成为全球性眼科医疗集团 [1] - 通过创新模式推动医疗资源下沉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1] 社会责任 - 累计支持公益项目873个 [1] - 公益项目覆盖全国31个省份 [1]
从长沙诊室到全球968家机构 陈邦:让更多人看见这世界的好
长沙晚报· 2025-07-29 23:09
公司发展历程 - 2003年于长沙创办首家医院并扩展至全球968家眼科医疗机构[2][5] - 2009年成为首家IPO上市医疗机构并持续扩张国内网络至805家机构[5][7] - 采用分级连锁模式覆盖全国90%以上省会城市和80%地级市[5] 业务模式创新 - 首创分级连锁模式形成中心城市-省会-地市级-县级四级医疗网络[5] - 开发全球首款青少年近视防控人工智能设备"云夹"监测用眼习惯[7] - 实施交叉补贴模式以高端诊疗利润补贴贫困患者基础治疗[8] 人才培养体系 - 与中南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合作培养临床科研人才[7] - 建立180多位硕博导师团队并培养600多名硕博士[7] - 医院作为高校临床基地实现医教研一体化发展[7] 社会责任实践 - 累计投入21.35亿元公益资金资助200万人次眼病患者[8] - 开展精准脱贫光明行活动覆盖31个省市区[8] - 眼健康科普教育覆盖2亿人次并三获中华慈善奖[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