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底气十足!临沂凭“四大优势”构筑新能源产业发展高地
齐鲁晚报网· 2025-09-17 00:19
产业资源 - 风电年发电时长2000-3000小时 光伏年发电时长约1200小时 电网规模居全省第3位 拥有2座特高压落点[3] - 年产生物质超过1300万吨 工业副氢超20亿立方米(未来达40亿立方米) 天然气年供应能力500亿立方米[3] - 白云岩储量约4.7亿吨(全国第1) 石英砂储量约7.3亿吨(全国第2) 钛铁矿储量约7.5亿吨 锂镍锰铜铝等原材料供应有保障[3] 应用场景 - 物流车辆总数74.9万辆(含载货汽车49.2万辆/重卡16.7万辆) 年更新替换超2000辆 公共充电桩需求超10万个[4] -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046万千瓦 工商业电网调峰储能需求超300万千瓦[4] - 已开通全省首条氢能专线 世界首条纯氢冶金中试线运行成功 1400万吨钢铁产能待绿色转型[4] 发展目标 - 2027年新能源产业链基本贯通 光伏等行业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4] -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63%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18%[4] - 建成"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园区 基本实现全市能源数字化与智慧化[4]
推动绿色转型 合作共赢未来 2025“对话德国”活动在江苏常州举行
中国经济网· 2025-09-15 01:33
9月12日至13日,推动绿色转型合作共赢未来2025"对话德国"活动在江苏常州举行。来自中德两国的新 老朋友汇聚龙城,聚焦低碳经济、绿色转型,共商合作、共谋发展。本次活动由常州市人民政府、德国 海外商会联盟大中华区、中德友好协会共同主办。 2024年,常州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产业集聚度居全国第三、投资热度居全国第一。活动现 场,涵盖医疗器械、机械装备、汽车零部件等多个领域的9个合作项目集中签约。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 表处首席代表马铭博认为,德国企业普遍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德国企业融入常州本地供应链,可 以提升产品质量与竞争力,为全球市场服务。 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中国区政府事务高级总监王晓丹围绕德国绿色转型政策动态和合作案例进行解 读,展望中德绿色转型合作的前景和机遇。徐晶波主持圆桌会议,围绕"中德绿色转型"的主题,来自万 帮数字能源、德铁承亚、科普费尔、北威州国际商务署、金坛经济开发区等两地政企代表进行了深入交 流。他们表示,中德双方在绿色低碳领域拥有广泛共识,为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础,未来 合作前景广阔、潜力无限。 据介绍,德国是常州在欧盟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外资来源地和投资目的地 ...
2025国际新能源博览会在常州开幕
新华日报· 2025-09-13 20:09
行业活动与签约成果 - 2025国际新能源博览会在常州开幕 主题为新能源 新动力 新常州 [1] - 33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 总投资超337亿元 涵盖人才 科创 产业等多个领域 [1] 产业规模与增长数据 - 常州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39.1万辆 增长42.3% [1] - 新能源领域规上企业完成产值5077亿元 同比增长4.3% [1] - 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 正冲刺迈上万亿元台阶目标 [1] 产业生态与政策建设 - 常州率先打造发 储 送 用 网五个环节为主体的产业生态闭环 [1] - 创新设置企业首席双碳官制度 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和ESG体系建设 [1] - 培育近零碳园区 近零碳工厂 发布长三角双碳ESG国际产业创新园建设方案 [1] 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 新能源下半场是瓦特经济与比特经济深度融合 [2] - 以人工智能为引领 构建6+X未来产业体系 [2] - 重点发展人工智能 具身智能 新型储能 合成生物 先进材料 化合物半导体六大成长型产业 [2]
2025湖北省百强镇名单发布在京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9-12 02:27
经济表现 - 湖北省百强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均为3.47亿元,较上年增长22.9% [1]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平均为108.53亿元,较上年增长19.2%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为22.43亿元,较上年增长21.5% [1]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58.2% [2] 市场主体与产业规模 - 企业法人数平均为1653家,较上年增加61家 [1]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平均为45家,较上年增加6家 [1] - 营业面积50平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数量平均为197家,较上年增加68家 [1] 区域竞争力 - 前33名乡镇跻身中国中部百强镇,较上年增加5个 [1] - 前4名乡镇进入中国中部百强镇前十 [1] - 枝江市董市镇位列湖北省百强乡镇首位并跻身中国百强镇 [1] 新质生产力发展 - 传统制造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落后低效设备更新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 [2] - 资源型产业加速向高附加值产业领域延伸且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2] - 多数乡镇积极布局新能源、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2] 产业集群建设 - 百强镇普遍聚焦1-2个优势产业并做精做强 [2] - 以园中园为集聚载体开展精准招商并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2] - 产业集群"磁吸效应"初步显现 [2] 区域协同发展 - 近六成湖北省百强镇分布在武汉都市圈鄂黄黄核心区、宜荆荆都市圈核心区以及襄阳都市圈核心区 [3] - 乡镇积极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外溢和功能疏解并为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提供配套 [3] - 与中心城市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3] 基础设施与营商环境 - 镇域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以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3] - 多个经济强镇设立高标准便民服务中心并推行"一站式"服务以提升办事效率 [3] - 营商环境被打造成为核心竞争力且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3] 研究背景与方法 - 研究采用2024年乡镇数据并以经济发展为核心进行评价 [4] - 从经济规模、经济活力、人均水平等维度对全省922个乡镇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 [4] - 乡镇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基石已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拼图 [4]
放大海湾经济黄金效益
经济日报· 2025-09-05 22:14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1万亿元 同比增长58% [1] - 海湾经济是海洋经济中极具活力的增长点 [1] 海湾资源基础 - 拥有150多个10平方公里以上的海湾 [1] - 形成环渤海 环杭州湾 粤港澳三大湾区及上百个特色中小湾区 [1] - 湾区港口设施完善 临港产业多元 生态环境优越 [1] 产业发展现状 - 海洋船舶工业实现增加值1370亿元 [1]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032亿元 [1] -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实现增加值781亿元 [1]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家出台《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 [2] - 将湾区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2] 现存发展瓶颈 - 部分港口重复建设率偏高 航运服务内容趋同 [2] - 部分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滞后 过度依赖景区门票等初级产品 [2] - 部分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 缺乏有效联动 [2] 港口整合方案 - 建立共建共管共享的一体化运营格局 [2] - 联合投资建设航道和堤坝等公共设施 [2] - 明确各港口功能定位 实现差异化运营 [2] - 推广统一数据平台提升物流运输效率 [2] 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 依托古港遗迹 海上丝绸之路遗址 海洋民俗传说等特色资源 [3] - 整合历史记忆与现代创意 打造具有传播力的文创产业 [3] - 应用AI技术增强游客体验感和互动性 [3] 产业协同机制创新 - 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明确重点领域发展目标 [3] - 构建政府搭台 企业需求 高校攻关的创新链条 [3] - 建立政校企人才交流机制 培养复合型人才 [3] 生态环境建设 - 生态环境部遴选发布31个美丽港湾优秀案例 [1] - 实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 厦门湾中华白海豚守护 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修复等重点项目 [1]
“未来已来”指数集体大涨,关注人工智能ETF(159819)、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等投资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9-05 05:01
云计算指数表现 - 指数聚焦云计算产业 覆盖计算设备和服务相关领域 包括云计算服务、大数据服务及相关硬件设备股票[4] - 截至午间收盘指数上涨2.1% 滚动市销率为4.5倍[4] - 指数自发布以来估值达98.39[4] 创新药指数表现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聚焦创新药产业 涵盖创新药研究、开发及生产的港股通企业[5] - 截至午间收盘指数上涨3.7% 滚动市盈率达57.7倍[5] - 指数于2023年7月发布[5] 新能源指数表现 - 中证新能源指数涵盖新能源全产业链 包括锂电、光伏、风电、水电及核电等清洁能源领域[5] - 截至午间收盘指数上涨5.0% 滚动市销率为47.3倍[5] - 指数自发布以来估值涨幅达79.1%[5] ETF产品特征 - 新能源ETF易方达管理费率0.15% 托管费率0.05%[5] - 该产品在同标的指数ETF中规模排名第一[5] - 产品为跟踪中证新能源指数的唯一挂钩ETF[5]
尚正新能源产业混合A:2025年上半年利润179.49万元 净值增长率8.47%
搜狐财经· 2025-09-05 03:29
AI基金尚正新能源产业混合A(015732)披露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基金利润179.49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493元。报告期内,基金净值增长 率为8.47%,截至上半年末,基金规模为2356.47万元。 该基金属于偏股混合型基金,长期投资于先进制造股票。截至9月3日,单位净值为0.704元。基金经理是张志梅和石竟成。 基金管理人在半年报中表示,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反内卷"对具备持续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能力的企业将是长期的利好,对于引领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诸 多优秀企业而言,当前正处于构筑全球品牌影响力的关键阶段,国内市场竞争格局的优化也将反哺其海外市场的拓展,"内忧"问题缓解的同时,我们也期待 这些企业在海外市场能够获得更好的成长,真正实现企业盈利端的"反内卷"。 投资维度,我们认为除了核聚变等个别颠覆式技术外,围绕构建未来全球低碳能源系统的基本技术要素已经趋于成熟,随着新能源产业的爆发式发展阶段已 经过去,新的发展阶段需要以更适合的投资范式来匹配,我们将在这方面保持探索。 截至9月3日,尚正新能源产业混合A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0.96%,位于同类可比基金154/171;近半年复权 ...
泓德新能源产业混合发起式A:2025年上半年利润46.87万元 净值增长率6.4%
搜狐财经· 2025-09-04 13:43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基金利润46.87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444元 [2] - 上半年基金净值增长率为6.4% [2] - 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27.97%,同类排名39/171 [4] - 近半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24.93%,同类排名20/171 [4] - 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50.93%,同类排名55/169 [4] - 截至9月3日单位净值为0.858元 [2] - 成立以来夏普比率为-0.221 [22] - 成立以来最大回撤45.39%,2023年三季度单季度最大回撤21.26% [25] 基金规模与持仓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基金规模775.64万元 [2][29] - 平均股票仓位89.22%(同类平均87.02%),2024年一季度末最高仓位93.26%,2023年末最低仓位80.25% [27] - 最近半年换手率205.04% [35] - 十大重仓股为宁德时代、阳光电源、隆基绿能、中国核电、华友钴业、三峡能源、中国广核、信德新材、吉鑫科技、昇辉科技 [37] 估值与成长性指标 - 持股加权市盈率(TTM)43.24倍(同类均值36.17倍) [10] - 加权市净率(LF)2倍(同类均值2.99倍) [10] - 加权市销率(TTM)1.95倍(同类均值2.5倍) [10] - 持股加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TTM)-0.02% [16] - 加权净利润同比增长率(TTM)0.6% [16] - 加权年化净资产收益率0.05% [16] 持有人结构 - 基金持有人共计174户,合计持有1072.06万份 [32] - 管理人员工持有27.74万份(占比2.59%) [32] - 机构持有份额占比93.28%,个人投资者占比6.72% [32] 宏观经济背景 - 上半年GDP同比增速5.3%,消费、投资、出口为主要支撑因素 [2] - 下半年出口和消费面临不确定性,政策刺激效果有待观察 [2]
景顺长城新能源产业股票A类:2025年上半年利润1.63亿元 净值增长率7.2%
搜狐财经· 2025-09-04 11:14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基金利润1.63亿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739元 [2] - 上半年基金净值增长率为7.2% [2] - 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0.35%,同类排名28/44 [4] - 近半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3.35%,同类排名29/44 [4] - 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62.48%,同类排名7/44 [4] - 近三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99%,同类排名8/32 [4] - 近三年夏普比率为-0.0063,同类排名7/31 [24] - 近三年最大回撤为49.17%,同类排名18/31 [26] - 单季度最大回撤出现在2024年一季度,为27.77% [26] 基金规模与持仓 - 截至上半年末基金规模为23.7亿元 [2][30] - 近三年平均股票仓位为89.9%,同类平均为87.59% [29] - 2023年末基金达到92.62%的最高仓位,2021年上半年末最低为76.67% [2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基金持有人共计6.52万户,合计持有20.3亿份 [34] - 管理人员工持有41.09万份占比0.02%,机构持有份额占比27.46%,个人投资者占比72.54% [34] - 最近半年换手率约64.52%,持续低于同类均值 [37] - 十大重仓股包括宁德时代、九号公司、吉利汽车、思特威、欣旺达、睿创微纳、奕瑞科技、帝尔激光、爱旭股份、云路股份 [38] 估值指标 - 持股加权市盈率(TTM)约为37.5倍,同类均值为1550.21倍 [9] - 加权市净率(LF)约2.73倍,同类均值为2.74倍 [9] - 加权市销率(TTM)约1.79倍,同类均值为2.24倍 [9] - 三项估值均低于同类平均水平 [9] 成长性指标 - 持有股票的加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TTM)为0.13% [17] - 加权净利润同比增长率(TTM)为-0.15% [17] - 加权年化净资产收益率为0.07% [17] 投资策略 - 基金属于标准股票型基金,长期投资于先进制造股票 [2] - 行业拐点已近在眼前,政府引导的反内卷将加快出清速度和提升长期盈利高度 [2] - 研究重点聚焦于新能源反内卷中的结构性机遇,布局"劣质产能出清+优质技术溢价"产业逻辑 [2]
2025年全国70个三线城市洗牌:乌鲁木齐第1,汕头16,六安领先常德
搜狐财经· 2025-09-01 08:09
城市发展格局转变 - 中国城市发展呈现非中心化趋势 三线城市凭借特色化发展路径强势崛起 实现经济能级显著跃升[1] - 70座三线城市通过差异化定位和创新实践引领发展变革 包括乌鲁木齐 兰州 中山等代表城市[1] 特色发展模式 - 邯郸通过绿色转型推动钢城发展 唐山专注高端装备智造 形成协同效应促进区域产业升级[2] - 湖州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展现强劲后发优势 阜阳以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占据区域经济地位[2] - 赣州依托稀土资源打造世界级稀土新材料研发基地 成为区域增长重要引擎[4] - 襄阳构建智能汽车产业带 紧抓汽车产业机遇展现创新活力[4] - 盐城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集聚效应 海口最大化利用自贸港政策红利 济宁实现运河经济带文旅产业深度融合[4] 重点城市发展成就 - 乌鲁木齐作为双循环战略支点 2025年跨境贸易额预计突破800亿元人民币[6] - 乌鲁木齐数字经济园区吸引32家世界500强企业设立区域总部 新能源装备制造年产值达1900亿元[6] - 乌鲁木齐风机制造市场份额占全国18% 成为西部产业升级标志[6] - 汕头数字侨乡战略推动跨境电商全产业链生态发展 2025年贸易额达540亿元[8] - 汕头超声电子和纺织服装两大产业集群通过智能化改造焕发新生 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8] - 汕头产学研平台孵化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潮商回归工程三年引进287个项目[8] - 汕头实际利用侨资规模突破千亿元[8] - 六安依托合六经济走廊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园 光伏玻璃产能占全球12%市场份额[10] - 六安精密制造领域孕育3家独角兽企业 与合肥共建科创飞地每年转化科技成果超200项[10] - 六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连续三年保持25%以上[10] 区域经济影响 - 三线城市以多点开花态势重塑中国经济地理版图 包括乌鲁木齐开放枢纽 汕头侨资引擎 六安创新突围等特色模式[10] - 城市发展变革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推动更加均衡多元的发展格局[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