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住宿和餐饮业
icon
搜索文档
国务院最新部署,事关房地产
第一财经· 2025-08-19 04:18
宏观政策动向 - 国务院会议强调巩固经济回升势头 努力完成全年目标 部署消费潜力激发 有效投资扩大 就业民生保障等措施 [3] - 7月经济数据受极端天气冲击 社零 固投 工业增加值增速均放缓 社零同比增3 7%较前值降1 1个百分点 1-7月固投同比增1 6%较1-6月降1 2个百分点 [5][6] - 政策将增强针对性 通过国内大循环稳定性对冲国际不确定性 5月和7月已两次部署国内大循环战略 [6] 消费与投资布局 - 消费领域将系统清理限制性措施 培育服务消费 新型消费 暑期夜间经济客流量达3 25亿人次同比增7% [7][9] - 投资重点转向民生服务领域 1-7月民间项目投资(不含地产)增3 9% 住宿餐饮业民间投资增19 6% 基建民间投资增8 8% [10] - 政府投资工具加速落地 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和735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已基本下达 [10] 房地产政策方向 - 会议明确采取有力措施巩固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推进城中村改造释放改善性需求 北京 天津 海南等地已出台新政 [11][12] - 城市更新成为政策核心 住建部强调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优化住房供应体系 推进"四好"建设 [14] - 专家预计上海 深圳可能跟进北京政策 专项债支持存量房收储等政策将加速落地 [12][13]
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国务院作出新部署
第一财经· 2025-08-19 02:27
宏观政策方向 - 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强调巩固经济回升势头并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2] - 政策部署聚焦持续激发消费潜力 加力扩大有效投资 更大力度稳定就业保障民生 [1][2] - 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 结合城市更新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2][7] 经济表现与挑战 - 上半年中国经济实现5.3%增速 但7月受极端天气等因素冲击致消费投资等指标放缓 [3]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 较前值放缓1.1个百分点 为年内最低增速 [3] - 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 涨幅较1-6月回落1.2个百分点 [3] 消费领域部署 - 系统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 加快培育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等新增长点 [4] - 7月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客流量达3.25亿人次 同比增长7% [5] - 扩消费需通过体制机制调整保障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体系 [5] 投资领域部署 - 发挥重大工程引领作用 适应需求变化投资于人和民生 积极促进民间投资 [4] - 1-7月民间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增长3.9% 住宿餐饮业投资增19.6% [6] - 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和735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已基本下达完毕 [6] 房地产政策 - 各地持续优化楼市政策 如北京取消五环外限购 天津推行公积金付首付 海南收购存量房作保障房 [7] - 城市更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 下半年配套政策有望加速落地 [8] - 需一体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 满足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 [8] 民间投资支持 - 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及最高法25条意见从市场准入融资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司法保障 [5] - 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8.8% 文化体育娱乐业投资增8.1% 制造业投资增5.0% [6] - 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发力提升民间投资预期收益率和空间 [5]
政策利好提振信心、“两重”“两新”创造机遇 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8-19 00:00
民间投资整体表现 - 上半年民间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同比增长5.1% [1] - 受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影响,整体民间投资增速同比下降0.6% [2] - 住宿和餐饮业民间投资增长20.3%,基础设施增长9.5%,文化体育娱乐业增长8.4%,制造业增长6.7% [2] 行业投资亮点 - 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计算机通信、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制造业是民间投资较快增长领域 [2] - 核电项目民企参股比例从10%提升至20%,新核准5个核电项目总投资超2000亿元(单台机组约200亿元) [4] - 江苏民企投资的省级重大项目达228个(同比增加27个),计划投资额1500亿元,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领域 [4] 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 - 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首次立法保障民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PPP项目 [3][4] - 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发布,向民间资本推介3200多个新项目(总投资超3万亿元) [3] - 首批两只数据中心REITs上市,破除民企参与基建的融资壁垒,未来将拓展至产业园区、仓储物流等领域 [6] 未来投资方向 - 国家将支持民企参与工业设备更新、回收循环利用、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投资 [5][7] - "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和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已基本下达完毕 [7] - 需进一步破除市场壁垒,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7]
九部门联合发布实施方案:旅游等服务业经营主体最高可获100万贴息贷款
搜狐财经· 2025-08-14 11:47
政策核心内容 - 九部门联合推出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旨在降低融资成本并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1][4] - 政策覆盖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 [1][5] - 贴息标准为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上限100万元人民币 [1][6] 支持范围与条件 - 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且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 [5] - 资金必须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或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严禁用于房地产开发或理财套利活动 [2][6][12] - 经办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等21家全国性银行 经营主体需向所在地银行申请贷款 [1][7] 贷款流程 - 经营主体向经办银行申请贷款并提供证明材料 银行按市场化原则审批并自主决策放款条件 [8] - 全国性银行省级分行需按月汇总贷款发放情况并报省级行业管理部门审核 [8] - 贷款合同需明确贴息条件 资金用途及贷后管理要求 历史贷款可通过补充协议追溯 [8] 贴息资金管理 - 经办银行省级分行需在2026年1月底前向省级财政部门提交贴息资金需求申请 [9] - 省级财政部门在2026年2月底前向财政部提交结算申请 中央财政资金将根据预算安排拨付 [9] - 贴息资金拨付后 经办银行需在10个工作日内向经营主体返还或抵扣利息 并每月公开资金流向 [9] 行业覆盖细节 - 餐饮住宿领域涵盖正餐服务 旅馆服务及民宿服务等细分行业 [14] - 健康领域包括医疗卫生服务 健康产品制造及中药材种植等 [14] - 养老领域覆盖照护服务 老年用品制造及智慧养老服务 [15] - 文化娱乐和旅游领域包含文艺表演 景区管理及旅客运输服务 [16] - 体育领域支持体育赛事组织 健身休闲活动及体育场地设施管理 [16]
九部门发文推动降低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长江商报· 2025-08-13 08:37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降低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并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1] - 政策针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提供财政贴息支持 [1][2] - 政策到期后可能延长实施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3] 贷款申请条件 - 贷款需由经办银行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发放至经营主体 [2] - 贷款资金必须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2] - 经营主体涵盖境内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 民办非企业法人养老服务机构同等享受政策 [2] 贴息标准细则 - 财政部门按贷款本金进行贴息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3]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3]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3] - 贴息政策适用于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 但不得重复享受其他中央财政贴息 [3]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出台
中国经营报· 2025-08-12 13:53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九部门联合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旨在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融资成本并激发消费潜力[1] - 政策是财政政策的增量发力 通过贴息对经营主体进行减负 有助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并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1] - 政策基于三方面考虑:提振消费需供需两端协同发力 人民群众对服务消费提质升级有诉求 服务业经营主体对降低融资成本有期待[1] 政策实施机制 - 对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 财政部门按照贷款本金进行贴息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3] - 中央财政与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3] - 贴息政策适用于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贷款合同且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的合规贷款[2] 支持范围与行业覆盖 - 贷款贴息政策覆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2] - 餐饮住宿等5个领域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特定行业类别 旅游和健康领域参照专项统计分类标准 养老领域需符合央行贷款统计标准[4] - 政策聚焦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符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培育服务消费的要求 与超长期特别国债投向形成互补[3] 政策影响与市场效果 - 贴息1个百分点有望明显降低相关服务业存量贷款的付息压力 当前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26%[3] - 政策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 通过对经营主体贴息扩大优质服务供给 进一步促进服务消费[2] - 涉及财政、金融、商务等多部门协同 需尽快确定政策细则和实施路线以确保政策落地见效[2]
消费领域迎来重磅政策!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经营主体也迎利好
证券时报网· 2025-08-12 11:03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 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部分可享受贴息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1][2]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 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2] -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 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 [3] - 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及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 鼓励地方财政部门扩大政策覆盖面 [4]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政策 明确对住宿、养老、旅游等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符合条件的贷款可享受贴息 [1][5] - 政策适用于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贷款合同且资金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的贷款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6][7][8]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涵盖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8] - 经办银行包括21家全国性银行 涵盖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已享受地方财政贴息的贷款需扣除已有贴息部分 [9] 政策实施目标与灵活性 - 政策旨在发挥财政资金对提振消费的支持引导作用 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 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促进经济加快向好发展 [2] - 两项政策均明确到期后可视实施效果研究延长政策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体现政策灵活性 [2][7]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印发
中国新闻网· 2025-08-12 10:43
政策内容 - 支持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 [1] - 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且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 [1] - 贷款资金需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1] - 财政部门按照贷款本金进行贴息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2]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2]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2] - 中央财政贴息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经办银行为21家全国性银行 [3] 贷款流程 - 符合条件的服务业经营主体可向所在地相关经办银行提出贷款申请 [4] - 经办银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审批贷款申请并自主决策贷款发放条件 [4] - 全国性银行省级分行按月汇总本地区符合贴息条件的贷款发放情况 [5] - 省级行业管理部门按季汇总审核结果并于下季度首月15日前反馈省级财政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 [5] 贴息流程 - 经办银行省行于2026年1月底前向省级财政部门提出贴息资金需求申请 [6] - 省级财政部门于2026年2月底前向财政部提交贴息资金结算申请报告 [6] - 财政部与各省级财政部门结算并拨付中央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 [6] - 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财政部拨付资金后10个工作日内向经办银行省行拨付贴息资金 [6] - 经办银行收到贴息资金后应及时向经营主体返还或扣除对应贴息资金 [6] - 经办银行省行应建立月度台账并于2027年1月15日前向省级财政部门提出贴息资金清算申请 [7] 监督管理 - 实行地方政府统筹组织、省级行业管理部门审核监督、省级财政部门保障贴息需求的"自审自贴"模式 [8] - 经营主体要确保贷款资金用于合规经营活动 严禁用于房地产开发或投资理财等套利活动 [8] - 经办银行要严格按照审核检查结果申领贴息资金 严禁套取贴息资金 [8] - 发现违反政策规定的要及时追回信贷资金和财政贴息资金并依法处罚 [9] - 工作人员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涉嫌犯罪的移送有关机关处理 [10] 支持行业范围 - 餐饮住宿领域支持正餐服务、快餐服务、旅馆服务、旅游饭店服务等经营主体 [11] - 健康领域支持医疗卫生服务、健康促进服务、医药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制造等相关经营主体 [11] - 养老领域支持养老照护服务、老年医疗卫生服务、养老金融服务、老年用品制造等相关经营主体 [12] - 托育家政领域支持托育服务、家庭服务、洗染服务、理发及美容服务等经营主体 [12] - 文化娱乐旅游领域支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艺表演、游乐园、旅行社等相关经营主体 [13] - 体育领域支持体育竞赛组织、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健身休闲活动服务等相关经营主体 [13]
利好来了!九部门发文→
国际金融报· 2025-08-12 10:20
政策核心内容 - 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符合条件的贷款提供财政贴息 [1][3][4] - 贴息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 政策到期后可能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4] - 政策目标为降低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3] 支持范围与条件 - 贷款需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包括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 [4][5]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5]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中央财政承担90% 省级财政承担10% [5] - 同一笔贷款不得重复享受中央财政其他贴息政策 [5] 经办银行范围 - 中央财政贴息贷款经办银行包括21家全国性银行 涵盖开发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5] - 具体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 [5] 行业覆盖范围 - 餐饮住宿领域涵盖正餐服务、快餐服务、饮料及冷饮服务、旅馆服务、旅游饭店服务、民宿服务等 [11] - 健康领域包括医疗卫生服务、健康促进服务、医药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制造、中药材种植等 [11] - 养老领域覆盖养老照护服务、老年医疗卫生服务、养老金融服务、养老科技服务、老年用品制造等 [12] - 托育家政领域包含托育服务、家庭服务、洗染服务、理发及美容服务、洗浴和保健养生服务等 [12] - 文化娱乐旅游领域涵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表演、娱乐活动、旅游景区管理、旅行社服务等 [12][13] - 体育领域包括体育竞赛组织、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健身休闲活动、体育中介代理服务等 [13] 贷款申请与审批流程 - 经营主体向所在地经办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并提供证明材料 [6] - 经办银行按市场化原则审批贷款 自主决策发放条件 [6] - 银行需与经营主体签订贷款合同 明确贴息条件、资金用途和贷后管理要求 [6] 贴息资金管理流程 - 经办银行省级分行按月汇总贷款发放情况 报省级行业管理部门审核 [6] - 政策到期后 银行于2026年1月底前向省级财政部门提出贴息资金需求申请 [7] - 省级财政部门于2026年2月底前向财政部提交贴息资金结算申请 [7] - 财政部与省级财政部门结算后拨付中央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 [7] - 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资金后10个工作日内向经办银行拨付贴息资金 [7] 监督管理机制 - 实行地方政府统筹组织、行业管理部门审核监督、财政部门保障贴息的"自审自贴"模式 [9] - 严禁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或投资理财等套利活动 [9] - 对违反政策规定的行为将追回资金并依法处罚 [10]
九部门联合发布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严禁将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或投资
财经网· 2025-08-12 08:44
政策覆盖范围 - 贷款贴息政策针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 [1][2] - 养老领域贷款需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养老产业贷款统计标准 民办非企业法人的养老服务机构同等享受政策 [2] - 政策到期后可研究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2] 贷款条件与用途 - 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且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 [2] - 贷款资金必须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2][4] - 禁止将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投资、理财等套利活动 [4] 贴息标准与分配 - 财政部门按贷款本金进行贴息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3] - 中央财政承担90%贴息资金 省级财政承担10% [3]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3] 经办银行与监管要求 - 中央财政贴息贷款经办银行包括21家全国性银行 涵盖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等主要金融机构 [4] - 经办银行需严格按审核结果申领贴息资金 确保资金合规兑付 [4] - 经营主体需确保资金用于合规经营活动 严禁虚报、冒领、套取等行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