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内容

搜索文档
上海的创作者联盟: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
第一财经· 2025-07-15 12:57
上海市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政策 - 上海推出《上海市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包含九大扶持政策,旨在打造"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全球高地" [1] - 政策对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且有较大影响力的单项内容最高给予10万元奖励,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及市级荣誉 [1][3] - 支持黄浦区、杨浦区建设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对成效显著的公共服务平台每年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励 [3] - 鼓励举办全球创作者大会等品牌活动,单个项目最高给予200万元资金支持 [3] - 对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内容创作的应用场景建设主体,给予项目总投资最高30%、不超过2000万元支持 [3] 内容平台与创作者生态 - B站月活用户达3.68亿,平台用户平均年龄26岁,百大UP主中超30%扎根上海,近400万创作者在平台深耕 [5] - 小红书月活用户突破3.5亿,其中50%为95后,日均产生超1亿次内容互动 [5] - B站计划为UP主提供现金奖励、额外流量扶持等,推动UP主获得更多主流平台认可 [6] - 小红书扶持创作者方式包括全年提供千亿级专属流量,开放三大平台官方培训资源,提供商业合作支持等 [7] 内容出海与国际影响力 - 政策鼓励优质内容出海,支持在海外打造具有辨识度的中国文化IP [8] - 阅文集团旗下起点国际向海外用户提供约6800部中国网文翻译作品,培养46万名海外原创作家,推出约70万部海外原创作品,累计触达近3亿海外用户 [8] - B站UP主@歪果仁研究协会粉丝量突破400万,视频总播放量超4亿次,在YouTube等海外平台也广开账号介绍中国 [7] - 小红书"地球村春天小聚场"活动促进中外用户交流互动,推动文化互鉴 [7] 产业布局与平台优势 - 政策重点支持黄浦区与杨浦区建设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基于两区深厚的产业积淀与平台资源优势 [4] - 上海本土内容平台B站和小红书分别成长于杨浦区和黄浦区 [4] - 上海拥有阅文、喜马拉雅、米哈游等内容企业,可通过产品、商业运营等方式推动规模化出海 [8]
上海打造“文化磁场”,内容创作者近悦远来
第一财经· 2025-07-14 13:55
上海内容生态发展 - BilibiliWorld 2025展会吸引全球167家展商和40万人次观展,展现上海文化磁场效应 [1] - B站与小红书构成上海内容生态"双子星":B站百大UP主超30%扎根上海,小红书月活用户达3.5亿且50%为95后 [2] - 小红书日均内容互动超1亿次,典型案例包括10万粉丝博主夏萌人从大厂转型数字游民 [2] 创作者聚集效应 - 播客《东亚观察局》依托上海中外文化交流环境获36万订阅,主播强调线下聚会与录音设施资源集中优势 [3] - B站杨浦滨江新总部2026年投运后将形成80万平米产业园,预计新增3万就业岗位并构建创作-孵化-商业化闭环 [4] - 杨浦区"V聚场"共享空间提供专业制作设施,推动头部创作者赋能新人并引入产业链资源 [4] 政策支持体系 - 杨浦区"优享计划"按创作者影响力分级补贴,战略级人才可获200万购房或8000元/月租房补贴 [8] - 补贴标准与平台粉丝量挂钩:前1%可获战略级补贴,前5%为领军级 [9] - 政策覆盖人才安居、孵化平台共建等十大举措,形成全职业周期支持链 [9] 城市文化基因与经济反哺 - 无忧传媒上海团队聚焦内容商业化,认为中西/新旧/快慢文化对冲是创作优势 [10] - BW2025带动消费增长:百联ZX分会场客流24万、销售增31%,周边酒店搜索量涨306% [10][11] - 展会期间全国抵沪机票订单增50%,文旅订单涨35%,显著提振7月消费市场 [11]
上海打造“文化磁场”,内容创作者近悦远来
第一财经· 2025-07-14 08:11
上海内容创作生态吸引力 - 上海凭借多元文化活动、强大内容平台和政策支持成为全球创作者聚集地 包括BilibiliWorld 2025吸引167家展商和40万人次观展[1] - 上海举办上海国际电影节、ChinaJoy、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提供科技、艺术、商业与潮流碰撞的内容创作土壤[1] 核心内容平台优势 - B站百大UP主超30%扎根上海 平台拥有近400万创作者[2] - 小红书月活用户突破3.5亿 其中50%为95后 日均产生超1亿次内容互动[2] - 播客《东亚观察局》在小宇宙平台获得36万订阅量 依托上海中外文化交流环境发展[3] 创作者聚集区建设 - B站杨浦滨江新总部2026年投入运营 面积近80万平米 将成为上海最大互联网产业园 容纳近万员工和大量头部UP主及MCN机构 预计新增3万就业岗位[4] - 杨浦区打造"V聚场"创作者共享空间 配备专业摄影棚、配音室和特效制作中心等共享设施[4] 政策支持体系 - 杨浦区推出《全球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优享计划"实施细则》 按战略、领军、潜力三级提供购房补贴200万、100万、50万 租房补贴最高8000元/月[6] - 政策涵盖人才安居保障、孵化平台共建、创作激励等十大举措 构建全职业周期支持服务链条[7] 经济带动效应 - BW2025期间40万年轻人带动上海交通、住宿、餐饮消费上涨 百联ZX创趣场三天客流超24万 销售同比增长31%[8] - 展会期间"上海百联ZX"附近美食搜索量环比上涨超800% 酒店搜索量上涨306% 全国抵沪机票订单上涨50%[9] - 国家会展中心附近酒店预订量同比上涨近5倍 相关文旅订单上涨35%[9] 城市文化基因优势 - 上海具备中西文化共融、新旧文化交错、快慢文化重叠三大文化对冲特征 提供创作宽度和维度[8] - 城市融合百年历史建筑与新潮网红店 工业遗存改造为创意工坊和VR创作基地 持续创造新故事场景[7]
【观察】内容产业五巨头的盈利密码及其前景展望
搜狐财经· 2025-06-03 21:32
行业背景与挑战 - 互联网内容产业长期面临高版权成本(占运营总成本40%-60%)和低用户付费转化率(长视频行业10%-15%)两大盈利障碍 [1] - 内容五巨头(腾讯音乐、B站、爱奇艺、阅文、知乎)均以内容付费为核心商业模式,区别于广告/电商模式 [2] - 行业已构建完整产业链:阅文主导IP生产(1062万作家)、爱奇艺负责影视化、B站专注UGC分发、知乎强化社区生态、腾讯音乐覆盖音频全流程 [14] 财务表现对比 营收规模 - 2024年营收排序:爱奇艺292亿>腾讯音乐284亿>B站268亿>阅文81亿>知乎36亿 [19] - 会员收入占比:腾讯音乐(217亿/76%)、爱奇艺(178亿/61%)超六成,B站(110亿)、知乎、阅文占比低于50% [20] - 阅文版权运营收入40.3亿同比增33.5%,首超在线阅读收入(40.9亿) [38] 盈利能力 - 2024调整净利润:腾讯音乐77亿>爱奇艺15亿>阅文11亿>B站-2210万>知乎-9630万 [21][22] - 腾讯音乐成本优势显著:营业成本164亿 vs 爱奇艺220亿/B站181亿,市占率70%降低边际成本 [21] - B站2024年营收增19%至268亿,游戏业务同比增40%至56亿成为最大增长点 [34] 盈利突破路径 成本控制 - 爱奇艺2021-2024累计降本75亿,内容成本从207亿降至157亿,但营收从306亿缩至292亿 [31][32] - 知乎2024年亏损收窄至9630万,收入成本削减5亿,营销费用从20亿降至16亿,但MAU从9900万降至8140万 [32][33] 业务增量 - B站通过代理游戏《三国:谋定天下》拉动增长,计划长线运营5年 [34][40] - 阅文IP衍生品GMV破5亿,短剧超100部,《庆余年2》等爆款带动版权收入增长 [36][38] - 腾讯音乐完成从社交娱乐向在线音乐的收入结构转型 [20] 未来战略方向 - AI技术应用:阅文集成DeepSeek-R1模型开发IP衍生内容,知乎推出AI搜索"知乎直答",B站自研AI广告工具 [41] - 短剧布局:阅文/爱奇艺将短剧作为2025年核心增长点,但面临字节系红果APP的竞争压力 [40][41] - 市值对比:腾讯音乐1471亿元领跑,B站463亿/阅文216亿/爱奇艺122亿/知乎23亿,普遍低于美股同业(奈飞3712亿美元/Spotify1062亿) [39][40]
年轻人“躺平”过五一:宅家睡觉、寺庙看书、公园晒太阳
36氪· 2025-05-06 00:43
消费行为转变 - 年轻群体出现"躺平式度假"新趋势 主动放弃高强度旅行 选择居家休息或本地休闲活动作为假期主要方式 [1][2][3] - 典型案例显示 互联网从业者放弃"报复性出游" 转为居家补觉追剧 单日睡眠时长超过12小时 仅保留基础生活需求 [2] - 学生群体改变返乡惯例 选择寺庙图书馆等安静场所完成学业 日均阅读时长达到6小时 同步结合洗浴中心等本地休闲设施 [5][6] 旅游市场影响 - 传统旅游产品吸引力下降 三亚等热门目的地机票价格维持2000元以上高位 但部分消费者转向免费公园等替代方案 [8] - 错峰旅游策略受自由职业者青睐 阿那亚等非热门景区节后民宿价格回落至正常水平 较节日期间溢价减少90% [10][11] - CityWalk等城市微旅行呈现两极分化 文艺街区在节假日仍面临人流量过大问题 单日步行距离缩短至3公里以内 [9] 本地服务业机遇 - "公园20分钟效应"催生新消费场景 野餐垫等户外用品销量环比增长120% 草坪社交成为年轻群体新选择 [8] - 洗浴中心功能多元化 学生客群将其作为"第三空间" 日均停留时间达5小时 同步完成作业与休闲活动 [6] - 社区商业体价值凸显 街角面馆等非网红餐饮客流量提升40% 消费者更看重随遇而安的体验感 [9] 产业长期趋势 - 度假方式从景点打卡转向生活化体验 超过65%受访者将"无计划性"列为满意度假的核心要素 [11][12] - 工作与休闲界限模糊化 自由职业者通过空间置换实现心理重启 后续工作效率提升30% [11][12] - 代际冲突催生新市场 针对逃避家庭压力的学生客群 寺庙图书馆等新型场所日均接待量增长200% [5][6]
游戏、卖货和广告,仍是中国互联网大厂最强印钞机
创业邦· 2025-03-28 03:37
行业趋势 - 2024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热点从元宇宙转向AI+短剧、教育、体育等垂直领域,大模型方向成为就业市场新宠[3] - 互联网公司战略聚焦"长板业务强化+创新业务孵化",通过成熟业务输血新兴领域[5] 财务表现 - 头部公司营收增速分化:拼多多以59%增速领跑(3938亿元),百度唯一负增长(1331亿元,-1%)[5] - 净利润表现亮眼:腾讯1941亿元(+68%)、拼多多1124亿元(+87%)、快手153亿元(+140%)[5] - B站首次实现GAAP季度盈利,Q4游戏收入同比增79%带动整体营收增22%[8] 游戏领域 - 腾讯游戏收入1977亿元(+10%),14款游戏年流水超40亿元,《无畏契约》《DNF手游》等新品贡献显著[7][8] - B站游戏收入56亿元(+40%),《三国:谋定天下》推动Q4同比增79%[8] 视频领域 - 长视频平台会员增长放缓:腾讯视频1.13亿会员(+3%),优酷广告带动阿里大文娱Q4收入54.38亿元(+8%)[10] - B站创作者生态爆发:310万创作者获收入(+500%),"粉丝充电"计划吸引800万付费用户[10] - 用户粘性数据:B站日均使用99分钟(+4%),快手125.6分钟(+5.8%)[10] 电商板块 - 淘天集团Q4营收1361亿元(+5%),88VIP用户达4900万,中小商户佣金收入增9%[12] - 京东零售Q4收入3071亿元(+14.7%),家电3C品类占54%(1741.5亿元,+15.8%)[12] - 拼多多年度经营利润1084亿元(+85%),计划千亿投入扶持中小商家[12] 智能硬件 - 小米"人车家"战略全面突破:手机高端化(4000-6000元价位市占率24.3%)、汽车交付13.7万台、IoT收入1041亿元(+30%)[14] - 智能大家电出货量增47.4%,平板全球出货量增73%排名第五[14] 广告业务 - 快手广告收入724亿元(+20%),商业化短剧+AI投放优化驱动增长[16] - B站广告收入82亿元(+28%),开屏/原生/效果广告占比30%[16] - 腾讯广告收入1214亿元(+20%),视频号广告库存扩充+AI平台升级[16] 出海进展 - 腾讯海外游戏收入580亿元(+9%),《PUBG MOBILE》+Supercell为主要驱动力[18] - 小米海外收入1533亿元(占42%),手机在53个市场TOP3[18] - 阿里国际商业收入377.56亿元(+32%),速卖通Choice+Trendyol贡献显著[20] AI布局 - 百度AI云收入317亿元(+12%),文心大模型日调用16.5亿次,文库AI月活9400万(+216%)[23] - 腾讯混元大模型推动云服务收入翻倍,阿里通义大模型连续6季度三位数增长[24] - 小米澎湃OS 2+超级小爱助手覆盖全生态,智能驾驶进入第一梯队[24] 竞争格局 - 拼多多成为继腾讯、阿里后第三家利润破千亿的互联网公司[25] - 2025年AI助手赛道激战:腾讯元宝vs字节豆包,新玩家Deepseek/Kimi加入竞争[26]
为什么穷人家庭更喜欢看电视?
虎嗅APP· 2025-03-23 03:43
文章核心观点 - 倡导数字极简主义,指出信息贫富和经济贫富正相关,穷人缺乏正确信息来源,应在信息爆炸时代践行极简主义生存,跳出媒体和科技营造的虚拟现实桎梏 [3][7][37] 信息贫富和经济贫富正相关 - 信息贫富和经济贫富正相关,电视和视频消费会“消灭未来”,“数字鸿沟”使信息消费存在马太效应,穷人家庭更易选择垃圾信息消费并陷入贫困循环 [7][9][10] - 2019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相关研究《贫穷的本质》发现,穷人吃不饱饭却买电视机,是因巨大生活压力下皮质醇含量高,更需即时满足来释放压力 [11][13][16] - 最新全球电视视频消费研究表明,较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电视观看时间长,且随着收入水平提高观看时间减少,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家庭儿童观看时间更长,居住社区社会经济状况也会影响观看习惯 [18][19][20] - 信息技术和 AI 普及使富裕家庭也受视频娱乐影响,富裕家庭更可能订阅多个流媒体服务,但低收入家庭可能更集中观看少数平台 [21] - 家庭优质视频内容输入与父母收入和教育水平直接相关,优质教育类节目有益,富裕家庭获取高质量内容能力更强 [22][23][25] 穷人缺乏正确的信息来源 - 文章不止讨论电视和视频娱乐,更关注现代人整体信息消费习惯,关键问题是如何把关输入质量,穷人缺乏正确信息来源易陷入困境 [28][29][32] - 2025 年电子屏幕普及和人工智能革命带来信息爆炸,人类大脑处理信息能力跟不上,需更新信息爆炸时代的生存哲学 [33][34][35] 信息爆炸时代的极简主义生存 - 作者成为数字极简主义者,戒掉娱乐内容和社交媒体,做好家庭信息守门人,保护大脑 [38][39] - “数字卫生”很重要,大脑需要干净空间休息,停下垃圾数字消费是让大脑高效工作的第一步 [40][42] - 社交媒体是“廉价多巴胺”来源,其“注意力经济”利用不确定奖励机制刺激网状结构,妨碍用户关注深层次内容 [47][48] - 减少不必要数字信息消费能让人更有效率,可暂停无意义信息消费活动,节省约六小时自由时间 [51][55] - 给大脑留白,让大脑在简单时刻处理信息,可设定数字使用规则,避免大脑被信息轰炸 [57][58][62] 选择睡去,还是来见不着底的兔子洞 - 若接受文章观点,可跳出媒体和科技营造的虚拟现实桎梏,但过程痛苦,需在清醒残酷和糊涂安稳中做选择 [64][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