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材料

搜索文档
上海洗霸(603200.SH)拟与有研稀土共设合资公司 发展锂离子固态电池先进材料业务
智通财经网· 2025-08-04 08:13
合资设立子公司 - 公司与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拟合资设立一家有限公司,新设子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 [1] - 公司以货币和非货币资产出资,认缴出资额为1.65亿元,占注册资本的82.5% [1] - 有研稀土以货币出资,认缴出资额为35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7.5% [1] - 非货币资产为公司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受让的硫化锂业务相关的技术、设备等资产 [1] 战略意义 - 本次对外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公司在锂离子固态电池先进材料领域综合竞争能力 [1]
格林美:公司与孙学良院士团队的战略合作将强化格林美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产业化领先优势
证券日报· 2025-08-04 07:40
战略合作 - 公司与孙学良院士团队达成战略合作 旨在整合产学研资源并加速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 [2] - 孙学良院士作为全球顶尖固态电池专家及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技术领袖 将深度参与公司正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的界面优化攻关 [2] - 合作内容包括匹配多种电解质体系全面评估公司高镍 富锂锰基等已量产材料性能 形成技术研发-产业化验证-迭代升级闭环 [2] 研发体系 - 孙学良院士以公司首席科学家身份指导研发体系建设 高端人才培养及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 [2] - 合作将推动技术从实验室到产线的快速转化 [2] 市场影响 - 战略合作将强化公司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产业化领先优势 [2] - 合作有助于公司加速抢占全球市场高地 [2]
格林美:超高镍9系三元前驱体已通过量产认证并实现十吨级小规模量产
金融界· 2025-08-04 01:44
技术布局与研发进展 - 公司自2019年开始开发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产品 匹配卤化物、硫化物、聚合物、氧化物等一种或多种固态电解质材料[1] - 技术覆盖高镍、超高镍及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各技术路线均取得突破性进展[1] - 2024年攻克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和前驱体关键技术难题 采用晶格修饰、一次颗粒径向堆积和多层级掺杂包覆等技术手段[1] 产品量产与认证状态 - 超高镍9系三元前驱体通过量产认证 实现十吨级小规模量产[1] - 固态电池用富锂锰基前驱体材料进入吨级认证及出货阶段[1] 行业地位与业务规模 - 公司为全球最大高镍三元前驱体供应商[1]
请问公司生产的四元前驱体相较传统产品有什么优势?格林美:在保证高能量密度的同时提升了循环和安全性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01:15
产品技术优势 - 公司全球首款超高镍9系四元核壳前驱体采用三段式微米结构设计 将微米级前驱体材料由一段式结构升级为三段式核壳结构[2] - 材料由内核至外壳镍含量逐步降低 锰含量逐步升高 降低材料与电解液接触界面活性 减少副反应发生[2] - 在保证高能量密度的同时提升循环和安全性能 且不改变材料的金属总组成[2]
格林美:公司超高镍9系四元核壳前驱体目前100%供应国际头部企业供应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01:15
核心产品与市场定位 - 公司超高镍9系四元核壳前驱体产品目前全部供应国际头部企业供应链 实现100%出口导向 [2] - 该产品通过超技术优势打开前驱体市场增量通道 显著提升全球市场稳定性 [2] 客户结构与战略意义 - 客户群体聚焦于国际头部企业 未提及具体客户名称或出货量数据 [2] - 技术高端化助力公司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 强化国际市场竞争力 [2]
格林美:感公司超高镍9系三元前驱体已通过量产认证并实现了十吨级小规模量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01:15
固态电池应用进展 - 公司超高镍9系三元前驱体已通过量产认证并实现十吨级小规模量产 [2] - 固态电池用富锂锰基前驱体材料进入吨级认证与出货阶段 [2] - 产品覆盖3C消费电子、无人机、机器人等下游主流应用场景 [2] 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 超高镍9系三元前驱体技术达到量产认证水平 [2] - 富锂锰基前驱体材料完成吨级规模认证 [2] - 材料出货表明产业化进程取得实质性突破 [2] 下游市场布局 - 3C消费电子领域成为核心应用场景之一 [2] - 无人机与机器人领域同步实现材料应用 [2] - 多场景覆盖体现产品技术适配性 [2]
格林美:公司超高镍9系三元前驱体已通过量产认证并实现了十吨级小规模量产
新浪财经· 2025-08-04 00:52
产品进展 - 公司超高镍9系三元前驱体已通过量产认证并实现十吨级小规模量产 [1] - 固态电池用富锂锰基前驱体材料进入吨级认证及出货阶段 [1] 下游应用 - 产品覆盖3C消费电子、无人机、机器人等主流应用场景 [1]
知名上市公司实控人之一被立案侦查,8天前公司公告他占用资金1.9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00:31
公司治理事件 - 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张宝因涉嫌职务侵占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立案决定书于2025年8月1日收到 [1] - 张宝通过供应商占用公司资金1.41亿元 并占用销售货款4991.88万元 合计占用本金1.91亿元 [5] - 截至公告披露日 公司已收到张宝归还的占用款项3000万元 公司将持续督促归还本金及利息 [5] 财务与内部控制 -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1] - 公司因内部控制问题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股票简称变更为ST帕瓦 [1] - 公司累计向部分供应商多付工程及设备款1.8亿元 存在经营管理不善问题 [1] 股票与市值 - 公司股票于2025年7月28日起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依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第12.9.1条第一款第(一)项 [6] - 截至8月1日收盘 公司股价报10.01元/股 总市值为16亿元 [6] - 公司于2022年9月在科创板上市 上市未满3年 [1] 人员与职务 - 张宝现年54岁 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博士、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 曾任中南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4] - 张宝于2019年9月起任公司总经理 2022年10月起任董事长 2025年5月因身体原因辞去董事长、总经理职务 仍担任公司董事 [4] - 截至6月24日 张宝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持股数量1656万股 持股占比10.41% 2024年薪酬为120.08万元 [4] 公司业务与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 专注于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生产、研发和销售 [1] - 公司其他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均正常履职 控制权未发生变化 生产经营情况正常 [1]
突发!688184,实控人之一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他现年54岁,是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8天前公司公告他占用资金1.9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3 16:30
公司事件 - 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张宝涉嫌职务侵占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1] - 公司其他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均正常履职 控制权未发生变化 生产经营情况正常 [1] - 公司因2024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 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简称变更为ST帕瓦 [3] - 公司经营管理层存在经营管理不善问题 导致与供应商交易价格不公允 累计多付工程及设备款1 8亿元 [3] 资金占用与追讨 - 张宝通过供应商占用公司资金1 41亿元 占用销售货款4991 88万元 合计1 91亿元 [7] - 截至公告披露日 公司已收到张宝归还的占用款项3000万元 [7]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28日起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8] - 公司积极追讨张宝占用的资金 督促其制定还款计划 [8] 公司背景与业务 - 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 专注于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生产、研发和销售 [3] - 公司于2022年9月在科创板上市 [3] 张宝个人背景 - 张宝现年54岁 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博士、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 [3] - 曾在中南大学任职多年 历任助教、讲师、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等职务 [4] - 2019年9月起任公司总经理 2022年10月起任董事长 2025年5月因身体原因辞去董事长、总经理职务 仍担任董事等职 [6] - 截至6月24日 张宝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持股1656万股 占比10 41% 2024年薪酬120 08万元 [6] 公司股价与市值 - 截至8月1日收盘 公司股价报10 01元/股 总市值16亿元 [8]
世界首个万吨级硅碳负极项目即将量产
DT新材料· 2025-08-03 16:04
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化进展 - 内蒙古硅源新能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建的世界首个万吨级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土建工程完成率超过90%,设备安装进度突破85%,计划2025年三季度试生产[4] - 该项目采用清华大学硫化床包裹技术生产第三代CVD硅碳负极材料,相比传统石墨材料可提升能量密度20%至30%[4] - 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占地400亩,规划分三期建设年产2万吨产能,全面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40至60亿元[4] - 硅碳负极理论比容量高达3500mAh/g,远高于石墨材料的370~380mAh/g,可使新能源汽车续航提升20%以上[5] 主要企业产能布局 - 昱瓴新能源一期年产1万吨硅碳负极产线已达产,二期规划提升至3万吨产能[5] - 天目先导已建成年产8000吨高端硅碳材料生产线,未来规划产能达15万吨[6] - 贝特瑞硅基负极有效产能5000吨,预计2028年形成5万吨/年产能,产品已获宁德时代等客户认可[6] - 杉杉股份已建设年产4万吨硅碳一体化产能,产品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供应体系[6] - 璞泰来总投资30亿元的年产1.2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已开始试生产,预计2025年8月正式投产[6] - 碳一新能源在安徽皖江投资34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硅碳负极生产基地,预计达产后年产值超百亿元[6] - 硅宝科技硅碳负极产品1000吨/年中试线稳定运行,3000吨/年产能建设推进中[7] 市场前景 - 预计2025年全球硅碳负极市场规模突破120亿元人民币,2030年将超过500亿元,国内市场预计占据70%以上份额[7] - 头部企业正通过提升原材料自控比例、强化与整车/电池厂协同开发等方式抢占行业制高点[7] 行业展会信息 - 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展览会将于2025年12月9-1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11] - 展会设置3大主题展馆,展出面积30000+平方米,800+展商参展[14] - 预计吸引3000家国内外企业、2000家终端用户、1000位行业CEO参与[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