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

搜索文档
益方生物股价跌5.09%,中银证券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45万股浮亏损失76.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02:20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26日股价下跌5.09%至31.70元/股 成交额1.35亿元 换手率1.00% 总市值183.33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益方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3年1月11日 2022年7月25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创新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收入100%来自技术授权和技术合作 [1] 基金持仓情况 - 中银证券健康产业混合基金(002938)二季度减持26万股 现持有45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9.35% 为第一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亏约76.5万元 最新规模1.58亿元 [2] - 基金经理为李明蔚 累计任职时间2年218天 管理规模1.58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和最差回报均为3.28% [3] 基金业绩表现 - 中银证券健康产业混合基金今年以来收益58.21% 同类排名773/8171 [2] - 近一年收益71.21% 同类排名1527/8004 [2] - 成立以来收益165.75% [2]
舒泰神股价跌5.01%,广发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23.57万股浮亏损失41.9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02:09
股价表现 - 9月26日股价下跌5.01%至33.72元/股 成交额2.69亿元 换手率1.73% 总市值161.10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为生物制品和化学药品研发生产销售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苏肽生)占比59.17%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占比33.19% 其他业务占比7.63% [1] 机构持仓情况 - 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A(014114)二季度持有23.57万股 占基金净值2.86% 位列第十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亏约41.95万元 基金规模2.04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82% 近一年收益95.07% 成立以来收益17.86%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吴兴武累计任职10年230天 管理规模98.53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回报112.46% 最差回报-32.66% [3]
科创板IPO过会,百奥赛图港股大涨
36氪· 2025-09-26 01:57
IPO进展 - 科创板IPO于9月24日获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批准 拟募集资金11.85亿元 主要投资药物早期研发服务平台建设等项目 [1][4] - 若成功登陆科创板 公司77.81%股份将在A股上市流通 22.19%股份在H股流通 [2] - 港股股价在IPO过会后次日盘中涨超10% 收盘涨5.73%至29.5港元/股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6.21亿元 同比增长51.27% [2] - 归母净利润4799.9万元 同比扭亏且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 [2] - 临床前产品与服务业务营收458.1万元 同比增长56.9% 毛利率保持约70%高位 [2] - 经营现金流净额2.03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587.1% [3] - 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35.56% 2024年实现净利润3354.18万元 成功扭亏 [5] 业务构成 - 专注基因编辑技术创新与应用 形成四大技术平台:基因编辑模式动物制备 创新模式动物繁殖与供应 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及抗体药物发现 [4] - 推动"千鼠万抗"计划 利用RenMice小鼠平台大规模发现全人候选抗体分子 [10] - 开发肿瘤 自身免疫 心脑血管等疾病领域创新型小鼠模型 [10] - 加强海外制药公司业务联系 拓展海外CRO业务 [10] 研发投入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6.99亿元 4.74亿元 3.24亿元 占营收比例从130.96%降至33.04% [6] - 截至2024年底拥有研发人员337人 占员工总数30.78% [6] 募资用途 - 药物早期研发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投资4.54亿元 占募资总额38.28% [5] - 抗体药物研发及评价项目投资3.16亿元 占比26.70% [5] - 临床前研发项目投资1.65亿元 占比13.92% [5] - 补充流动资金2.5亿元 占比21.10% [5] 公司治理 - 沈月雷与倪健合计控制27.0291%表决权 为公司共同控股股东及实控人 [6] - 创始人沈月雷带领团队将基因敲除模式动物研发周期从14-18个月缩短至7-9个月 服务哈佛大学医学院 GSK等国际机构 [9]
长春高新股价涨5.09%,财通证券资管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1万股浮盈赚取6.2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01:57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26日长春高新股价上涨5.09%至128.80元/股 成交额达8.42亿元 换手率1.65% 总市值525.42亿元 [1] 主营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制药业占比92.83% 房地产业务占比6.81% 服务业占比0.36% [1] - 公司成立于1993年6月10日 1996年12月18日上市 主营生物制药及中成药研发生产销售 辅以房地产开发及物业管理 [1] 机构持仓情况 - 财通资管创新医药混合A基金二季度持有长春高新1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5.06% 位列第八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持仓浮盈约6.24万元 基金最新规模594.63万元 成立以来收益率48.42% [2] - 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51.93% 近一年收益率63.87% 同类排名分别位于1099/8171和1904/8004 [2] 基金管理人信息 - 基金经理易小金累计任职时间7年142天 管理基金总规模5.94亿元 [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率48.81% 最差基金回报率17.32% [3]
肿瘤耐药治疗赛道破局者:应世生物赴港IPO
格隆汇· 2025-09-26 01:39
在创新药投资的淘金浪潮中,真正值得长期押注的,永远是那些能够定义赛道、并拥有清晰商业化路径的破局者。 当行业从概念炒作回归价值本质,一家聚焦肿瘤耐药这一核心难题的生物科技公司——应世生物(InxMed Limited),正悄然临近它的价值兑现时刻。 不同于仍停留在故事阶段的Biotech,应世生物已凭借其核心产品ifebemtinib的突破性临床数据,即将迎来商业化阶 段。随着港股18A通道的推进,这家企业不再只是一个研发平台,而是一位手握王牌、战略清晰、即将推开商业化大 门的实力玩家。 当肿瘤耐药治疗成为下一代创新药的主战场,应世生物如何凭借其FAK抑制剂平台构建护城河?它的上市又将为行业 带来怎样的新叙事? 创新药政策春风,肿瘤耐药治疗迎黄金发展期 从创新药行业表现来看,应世生物正在迎来其赛道的黄金发展期。 首先,政策与资本形成双轮驱动,为本土创新药企创造有利环境。 近年来,鼓励真创新的政策接连出台:药品集采规则持续优化,商业健康险的创新药目录有望推出,医保局探索 的"新药首发价格机制"更赋予创新药自主定价空间。审评审批效率也在不断提升,为具有明确临床价值的创新药铺设 了快速通道。 资本市场同样提供有力支 ...
迈威生物9月25日获融资买入1.02亿元,融资余额7.32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01:33
股价与融资融券交易 - 9月25日公司股价上涨1.33% 成交额达6.55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1.02亿元 融资偿还7559.66万元 实现融资净买入2659.40万元[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7.33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7.32亿元占流通市值7.00% 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1] 融券交易情况 - 9月25日融券卖出2200股 卖出金额11.26万元 融券偿还200股[1] - 融券余量1.56万股 融券余额79.71万元 超过近一年80%分位水平[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79万户 较上期增加11.66%[2] - 人均流通股11379股 较上期减少10.44%[2]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1.01亿元 同比减少12.43%[2] - 归母净利润-5.51亿元 同比减少23.90%[2] 机构持仓变动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进成为第三大流通股东 持股474.26万股[2] - 兴全合润混合A新进成为第五大流通股东 持股339.00万股[2] - 鹏华医药科技股票A持股310.56万股 较上期减少117.30万股[2] - 汇丰晋信智造先锋股票A等四家机构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为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7年5月12日[1] - 2022年1月18日上市 主营业务为治疗用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1] - 收入构成中销售商品占比99.91% 提供劳务占比0.09%[1]
【锋行链盟】港交所IPO基础发行架构
搜狐财经· 2025-09-26 01:09
港交所(香港联合交易所)作为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其IPO(首次公开招股)市场以市场化、国际化及灵活的上市制度著 称。港交所IPO的基础发行架构主要由参与主体、发行结构类型、核心流程及监管规则四大模块构成,以下逐一解析: 一、参与主体:IPO的核心角色 港交所IPO涉及多方协作,主要包括以下主体: 1. 监管机构: 二、发行结构类型:适配不同企业需求 港交所支持多元化的上市结构,核心类型包括: 1. H股上市(境内注册企业) 2. 红筹股上市(境外注册企业) 3. 同股不同权(WVR, Weighted Voting Rights) 1. 发行人:拟上市企业(需符合港交所上市条件)。 2. 保荐人(Sponsor):核心协调者,负责对发行人进行尽职调查、协助重组架构、撰写招股书、与港交所沟通,并对上市 合规性承担首要责任(需为港交所认可的持牌券商)。 3. 承销团:负责股份销售,包括主承销商(Lead Underwriter)、副承销商等,通常由国际大投行或中资券商组成,承担估值 定价、路演推介、分配股份等职能。 4. 中介机构: 法律顾问:发行人律师(处理境内/境外法律合规)、承销商律师(核查发行人资质及交 ...
自贸港红利释放,海内外企业“争相落户”海南|活力中国调研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00:41
海南自贸港产业发展现状 -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在即 海内外企业加速布局海南[1] - 海口国家高新区2024年生物医药产值214.1亿元 占海口医药产值82.9% 占海南医药产值79.9%[1] - 澄迈生态软件园2024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 较15年前增长约200倍[7]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 - 东湖高新海口生物城已注册企业155家 签约落地31家 包括世界500强背景1家 外资企业3家 上市背景企业2家 高新技术企业5家[2] - 实施"乐城研用-海口生产"模式 乐城先行区允许进口未上市药械 真实世界数据可用于国内注册审批[2] - 对通过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引进并在海南生产的国际药品和医疗器械分别给予500万元和200万元一次性奖励[2] 自贸港政策支持体系 - 进口原辅料 自用生产设备等356项商品免征关税 加工增值超30%产品内销免征关税[2] - 生物医药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 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最高15%[2] - 佰唯基因生物科技落户海口生物城 建设1500平方米智能实验室与GMP认证生产线 为首个外资干细胞项目[4] 数字经济产业升级 - 澄迈生态软件园累计入驻企业超1.5万家 包括腾讯 百度 美团等头部企业[7] - 园区从"政策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产业聚集运营平台[11] - 实施"3+2+1"数字经济创新工程 包括三个产业集群 两个生态基地和一个数字金融创新中心[11] 产业发展目标规划 - 生态软件园目标2027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占比超25% 高新技术企业达200家 专精特新企业30家 人才规模3万人[8] - 支持园区分期发起产业投资基金 自贸港建设投资基金首期规模10-20亿元 认缴出资比例不高于40%[11] - 园区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 采用"场景+基金+政策"培育模式赋能企业发展[11] 绿色低碳建设实践 - 园区贯穿绿色低碳理念 雨水回收设施通过海绵设计进行消化利用[4] - 广泛使用光伏清洁能源 包括光伏玻璃地砖和太阳能路灯[5] - 利用开采岩石制作环保设施 部分凳子配备太阳能电池板和无线充电功能[5]
自贸港红利释放,海内外企业“争相落户”海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00:39
海南自贸港产业发展概况 -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在即 吸引海内外企业抓住机遇发展[1]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 生物医药产业为海南省战略新兴产业 海口国家高新区2024年产值达214.1亿元 占海口医药产值82.9% 占海南医药产值79.9%[2] - 东湖高新海口生物城已注册企业155家 签约落地企业31家 包括世界500强背景1家 外资企业3家 上市背景企业2家 高新技术企业5家[2] - 自贸港提供零关税和低税率政策 进口356项商品免征关税 加工增值超30%产品内销免征关税 生物医药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2] - 支持"乐城研用-海口生产"模式 乐城先行区允许进口未上市药械 真实世界数据可用于国内注册审批[3] - 对通过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引进并在海南生产的国际药品和医疗器械分别给予500万元和200万元一次性奖励[3] - 佰唯基因生物科技为首个外资干细胞项目 建设1500平方米智能实验室与研发中心 建立GMP认证生产线[3] 园区绿色低碳建设 - 园区贯彻绿色低碳理念 采用雨水回收设施进行海绵设计 实现雨水消化利用[3] - 广泛使用光伏清洁能源 包括光伏玻璃地砖和太阳能路灯 开采岩石制成配备太阳能充电功能的休息凳[4] 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 澄迈海南生态软件园经过10余年发展 年营收从15年前的十亿元增长至现在超2000亿元[5] - 截至2025年园区累计入驻企业超1.5万家 包括腾讯 百度 美团等头部企业 2024年营收规模突破2000亿元[6] - 园区发展目标为2027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占比超25% 高新技术企业达200家 专精特新企业30家 人才规模3万人[6] - 2025年3月海南省发布支持意见 推动园区转型 支持使用地方政府债务空间 分配新增债券额度时予以倾斜[6] - 支持园区分期发起产业投资基金 自由贸易港建设投资基金按首期规模10-20亿元 认缴出资比例不高于40%予以支持[6] - 园区打造数据驱动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产业聚集运营平台 采用"场景+基金+政策"培育模式赋能企业发展[7] - 实施"3+2+1"数字经济创新工程 包括三个产业集群 两个生态基地和一个创新中心 支撑万亿元产业目标[7]
两日股价累跌30%,为何辉瑞“扇动翅膀”,博瑞医药就处在风波中?
钛媒体APP· 2025-09-26 00:32
博瑞医药股价异常波动 - 公司股票连续30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跌幅偏离值累计达到70% 属于严重异常波动情形 [1] - 9月22日至23日股价两日累计跌幅高达30% [1] - 最新滚动市盈率为313.01倍 显著高于医药制造业最近一个月31.43倍的平均滚动市盈率 [1] - 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日常经营情况正常 [1] 辉瑞收购Metsera交易影响 - 辉瑞宣布收购纳斯达克上市公司Metsera 交易总价值最高可达73亿美元 [1][2] - 收购一定程度消解了辉瑞对国内GLP-1领先药企抛出的"橄榄枝"可能性 [4] - 辉瑞首席执行官强调减重药物领域并购将"非常谨慎" 坚持"不高价收购 只付真实价值" [4] - 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国内药企的GLP-1管线竞争力 [5] Metsera核心技术与产品 - Metsera拥有延长药物半衰期的HALO肽脂化技术与优化口服递送的MOMENTUM平台 [2] - 主打药物MET-097i是每月一次的GLP-1受体激动剂 半衰期长达15至16天 处于2期临床阶段 [2] - 在2a期临床试验中 1.2 mg剂量组参与者平均体重减轻11.3% 某些参与者减重幅度可高达约20% [2] 辉瑞GLP-1研发布局 - 辉瑞在GLP-1领域的研发进展不顺利 终止Danuglipron和Lotiglipron两款口服GLP-1小分子研究 [3] - 今年8月放弃口服GLP-1R激动剂PF-06954522的开发 [3] - GLP-1赛道商业空间广阔 辉瑞通过收购Metsera加强布局 [4] 博瑞医药GLP-1产品竞争力 - 核心产品BGM0504是GLP-1和GIP受体双重激动剂 具备治疗多种代谢疾病的潜力 [6][7] - II期临床数据显示BGM0504三个剂量组HbA1c降幅显著优于安慰剂组和司美格鲁肽阳性对照组 [7] - 针对超重或肥胖受试者的2期临床试验显示给药24周各剂量组体重相对安慰剂组显著降低 [8] - BGM0504注射液2型糖尿病和减重两项适应症国内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全部入组 [8] 博瑞医药财务状况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 同比下降18.28% [8] - 归母净利润1717.32万元 同比下降83.85% [8] - 研发投入为3.48亿元 同比增长144.07% 占营业收入的64.8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