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中银消费金融:落实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工作,推动政策落地实施
北京商报· 2025-08-13 09:17
政策落实 - 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将积极落实并严格执行《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财金[2025]80号)[1] - 公司旨在助力扩内需促消费,确保财政贴息政策精准直达消费者,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1] - 公司将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动政策落地实施[1] 实施细则 - 具体操作指引等实施细则后续将通过官网、中银消费金融App、中银消费金融官微等渠道公布[1]
贷款消费,就能享受政府补贴?
虎嗅· 2025-08-13 07:18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直接降低个人消费者贷款成本 [1][5] - 政策旨在以财政贴息方式支持居民消费 通过降低信贷成本激发消费潜力 形成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35] 政策适用范围 - 仅适用于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 不含信用卡业务 [7][9] - 政策到期后将根据实施效果评估是否延长期限 [11] 贴息标准 - 贴息利率为年化1% 相当于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3%左右水平的三分之一补贴 [12] - 贴息比例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14] - 贴息资金由贷款经办机构在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 [27] 消费额度要求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可享受贴息 [17] - 单笔5万元及以上消费需属于重点领域方可贴息 且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17][19]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贴息可多笔叠加 单个借款人在单家机构累积贴息上限1000元 对应累积消费金额10万元 [24] - 单笔5万元及以上消费贴息可多笔叠加 单个借款人在单家机构累积贴息上限3000元 对应累积消费金额30万元 [22] 资金监管机制 - 监管机构将对资金用途进行监督 确保贴息资金真正用于消费领域 [31] - 发现挪用资金或套取贴息等违法违规行为 将追回贴息资金并追究机构责任 借款人违规行为将纳入征信记录 [33] 配套政策 - 同步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通过支持服务消费进一步稳定就业和经济增长 [38]
两项贴息政策发布 多家金融机构积极响应
搜狐财经· 2025-08-13 06:58
央广网北京8月13日消息(记者 宓迪)8月12日,《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 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发布,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这两项贴息政策是财政金融协同支持提振消费的又一次创新探索。"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13日的发布会 上表示。记者关注到,目前包括六大国有银行在内,多家金融机构已发布公告积极响应。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利率为年化1% 政策实施期限1年 对于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的主要内容,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介绍,贴息的支持对象为居民 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 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 领域消费,基本可覆盖普通居民各类日常生活性消费以及相对支出规模较大的重点领域消费。对于单笔 5万元以上的重点领域消费,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 在贴息利率方面,此次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利率为年化1%,大体相当于目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 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贴息计算基数为借款人在政策执行期内使用个人消费贷款支付的符合条件的消费 汇总金额。 在政策期限方面 ...
陆控(HK.06623)持续审慎经营,消金业务同比增加29.8%
全景网· 2025-08-13 05:51
核心经营表现 - 二季度新增贷款总额达人民币489亿元 同比增长8.1% [1] - 消费金融贷款尚未偿还余额545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29.8% [1] 战略方向 - 坚持"质量为先"的审慎经营战略 [1] - 通过"小微+消金"双轮驱动模式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性 [1] 市场动态 - 公司于香港联交所(06623HK)及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 LU)双重上市 [1] - 7月17日发布复牌进度季度更新公告及经营摘要 [1]
陆控 (LU.US) 再涨 5.68% 四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近 20%
智通财经· 2025-08-13 05:51
股价表现 - 美东时间7月24日陆控股价大涨5.68%至3.35美元 当日成交额2743.58万美元[1] - 盘中最高涨至3.41美元创四个月新高 连续四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19.6%[1] - 过去两个交易日成交活跃 日均交易额突破2000万美元 当日成交额创三个月新高[1] 经营业绩 - 2025年第二季度新增贷款总额489亿元人民币 较2024年同期452亿元增长8.1%[2] - 消费金融新增贷款表现突出 达289亿元人民币 较2024年同期221亿元大幅增长30.6%[2] - 累计借款人数显著增长 截至2025年6月30日达27.8百万人 较2024年同期23.2百万人增加19.9%[2] 机构持仓 - 机构持股比例持续提升 从2024年第三季度11.6%增至2025年第二季度12.85%[2] 市场环境 - 美国三大股指涨跌不一 道指跌0.7% 标普500指数涨0.07% 纳指涨0.18%[1] - 标普500指数和纳指续创历史新高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下跌1.54%[1]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点评:方案出台刺激消费,利好消费信贷及保险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8-13 05:28
行业投资评级 - 评级:增持 [4] 核心观点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出台,旨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通过财政贴息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释放消费潜力 [4] - 贴息政策覆盖两类消费场景:单笔5万元以下的一般性消费和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贴息标准为年1个百分点,且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4] - 政策实施周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中央财政承担90%、省级财政承担10%,个人在单家经办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5万元以下消费上限1000元) [4] - 政策利好消费金融和保险板块,消费金融机构业务量和营收预期有望提升,保险板块受益于利率下行趋势或低于预期 [4] 投资建议 - 推荐汽车金融领域头部公司易鑫集团,政策对家用汽车消费的支持将直接带动其业务增长 [4] - 在利率预期边际改善下,推荐保险板块标的新华保险、中国人寿 [4] 推荐公司估值 - 中国人寿(601628 SH):2025E EPS 4 30元,P/B 9 46倍,评级增持 [5] - 新华保险(601336 SH):2025E EPS 8 60元,P/B 7 28倍,评级增持 [5] - 易鑫集团(2858 HK):2025E EPS 0 17元,P/B 13 42倍,评级增持 [5]
话费竟然变成36个月贷款,营业员:说清楚就没人签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04:27
业务模式与运营机制 - 橙分期业务是一种信用购机活动 用户通过签订分期合同将月付话费转换为为期36个月的贷款 绑定免费赠送的电子产品如手机或智能音箱 [1][8] - 资金流转模式为用户每月缴纳套餐资费 电信以红包或补贴形式返回部分话费至翼支付账户 再由翼支付代用户向商业保理公司还款 例如99元话费中69元交运营商 30元用于偿还贷款 [15] - 三大运营商均采用类似金融模式:中国电信通过全资控股的甜橙融资租赁开展业务 联通与招商永隆银行成立招联消费金融 移动与四川世纪银通等分期公司长期合作 [8] 销售实践与消费者问题 - 营业员普遍采用话术规避金融术语 强调"0元购""免费送"等福利 刻意隐瞒分期贷款实质 且因业绩压力(底薪500-2000元主要靠提成)不作充分解释 [1][14] - 出现多起违规操作案例:包括未经同意的电脑打字签名、伪造手写笔迹、手持告知书偷拍照片等 部分用户收到催收短信才发现欠款影响征信 [4][5][11] -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中国电信橙分期业务相关投诉达5850条 百位消费者分享类似受骗经历 涉及群体包括老年人和缺乏金融知识的普通用户 [1][11] 监管挑战与行业治理 - 运营商与金融机构分属不同监管部门 线下销售场景成为难规范、难追责的灰色地带 金融监管部门只能通过约束持牌机构间接施压 [1][19][20] - 专家建议分类治理:对类金融牌照机构(如融资租赁、保理)应主动收缩业务 持牌金融机构(如招联消费金融)需强化场景合规和消费者保护 [20][21] - 2023年5月"退金令"要求央企原则上不得新设金融机构 中国电信同年7月出售旗下网络小贷、融资担保及保险代理公司股权 体现业务收缩趋势 [20]
话费竟然变成36个月贷款,营业员:说清楚就没人签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04:10
运营商分期贷款业务乱象 - 中国电信"橙分期"业务收到5850条投诉,消费者在不知情下被绑定36个月贷款[1] - 营业员常以"免费送手机/音箱"为诱饵,隐瞒分期贷款实质,利用消费者占便宜心理[1][4][11] - 三大运营商均布局类似金融模式:电信控股甜橙融租,联通与招联消费金融合作,移动与世纪银通合作[5] 业务操作违规细节 - 营业员未按规范执行手持告知书拍照流程,存在伪造签名等骗签行为[4][6][7] - 分期合同条款隐蔽:更换套餐或转网将触发违约金,逾期影响征信[4][12] - 实际资金流向复杂:用户话费部分用于偿还贷款(如99元话费中30元用于还款)[12] 行业运作机制 - 营业员面临双重业绩压力:底薪仅500-2000元,依赖设备销售和用户绑定提成[11] - 运营商推广分期旨在防止套机行为,确保用户长期使用[12] - 金融合作存在监管真空:运营商与金融机构分属不同监管部门[1][15] 行业整改建议 - 应分类治理持牌机构(如招联金融)与类金融机构(如甜橙租赁)[16] - 持牌机构需强化场景合规,严格执行《金融消保法》关于真实意愿的规定[17] - 运营商应主动收缩非主业金融业务,聚焦5G/AI等创新业务[16] 市场影响数据 - 招联消费金融2024年营收达173.18亿元,居行业首位[17] - 中国电信2023年已出售网络小贷等金融子公司股权响应"退金令"[16]
申请消费贷财政贴息需要哪些操作?财政部,最新回应!
天天基金网· 2025-08-13 02:47
政策背景与目标 - 消费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大力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夯实经济增长"压舱石"的重要举措 [2]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3] - 2025年3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带动作用 [3] - 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方案》,通过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 [1][3] 政策特点 - 直接惠及消费者个人,降低个人消费贷款成本,贴息资金由贷款经办机构直接扣减 [4] - 支持对象广泛覆盖工薪阶层、灵活就业人员等各类人群,增强政策普惠性 [4] - 支持范围覆盖居民"衣食住行"等各类日常生活性消费,以及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消费 [4] -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运作,贷款经办机构需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开展授信评审、贷后管理 [5] - 注重加强部门协作,对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实行全流程管理 [5] 政策主要内容 - 支持对象为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 [6] - 贴息利率为年化1%,相当于目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 [7] - 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及5家消费金融公司 [7] - 贴息流程包括中央财政预拨贴息资金、省级财政部门审核拨付季度贴息资金等环节 [7] - 政策实施期限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限1年 [7] 政策实施与监管 - 借款人需授权经办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发放账户或指定账户交易信息,用于开展贴息资金审核 [8] - 限定贴息对象为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未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不予贴息 [9] - 贷款经办机构需对借款人消费信息进行识别审核,并在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贴息资金 [9] - 建立贴息资金拨付全流程审核机制,包括贷款经办机构内部审核、金融监管局汇总、地方财政部门审核确认 [10] - 财政部将会同金融监管总局对贷款经办机构贴息资金申请、审核、清算等情况开展核查 [10]
每秒15万消费背后:“金手指”普惠万家,点燃湾区烟火气
南方都市报· 2025-08-13 01:09
广东消费市场表现 - 广东省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 [2][3] - 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增长3.6%,餐饮收入增长2.7% [3] - 广东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434元,同比增长4.9%,八大类消费支出中七类实现增长,教育文化娱乐和其他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速最高,分别达14.6%和16.6% [3] 消费金融政策支持 - 广东省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强化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提高额度并延长期限 [4] - 深圳和广州在《2025中国消费金融指数》中表现突出,市场需求分项指标分别排名全国第1和第2 [5] 中邮消费金融业务实践 - 公司与"饿了么"合作发放青年客群贷款累计7.1亿元,通过"焕新节"活动服务139万客户并发放贷款超1100万元 [6] - 联合广东银联推出"家电以旧换新"专属优惠,累计发放贷款超330万元 [6] - 针对应届毕业生推出15天免息券和"毕业无忧大礼包"专项活动 [7] 普惠金融风控与融资管理 - 消费金融行业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额达143.8亿元,仅次于股份制银行 [8] - 公司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强化自营平台与股东协同,建立贷前贷中贷后风险管理闭环 [8][9] - 负债端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包括同业借款、资产证券化等,并发行金融债券筹集低成本资金 [9] 行业发展趋势 - 消费金融行业进入从速度转向质量的关键阶段,需平衡市场机遇与风险控制 [9]